E·C·劳高速公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E·C·罗高速公路
E. C. Row Expressway
杜格尔大道(Dougall Avenue)通往E·C·罗高速公路东行线的匝道
道路信息
管理方温莎市政府
道路总长15.4公里(9.6英里)
启用时间1969年拟建[1]
1970年代通车
主要连接道路
东端班威尔道(Banwell Road
(在此驳上艾塞克斯县22号县道)
西端奥及布威园林路(Ojibway Parkway
地点
主要城市温莎
公路系统
安大略省道路

E·C·罗高速公路(英语:E. C. Row Expresswa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一条东西向市立高速公路,西起奥及布威园林路(Ojibway Parkway),东至班威尔道(Banwell Road),全长15.4千米(9.6英里),大致呈来回四线行车格局,以1951年-56年间出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加拿大分公司总裁的爱德华·查理斯·劳(Edward Charles Row)命名[2]。此公路过去曾隶属安大略2号和18号省道,但省政府于1997年取消其省道资格和编号并将之下降予温莎市政府管理。介乎奥及布威园林路和晓伦教堂道(Huron Church Road)的路段仍被省政府编为7087号公路[3],但此编号不对外挂牌,而此路段仍不属省政府管辖。

此公路为温莎市的要道之一,但并不直接通往底特律河对岸的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驾驶人士需经晓伦教堂道通往大使桥,或经杜格尔大道(Dougall Avenue)通往底特律-温莎隧道。省政府从2011年起将401号公路西延,当中介乎晓伦教堂道和奥及布威园林路的路段与E·C·罗高速公路平行,两条公路日后将接驳横跨底特律河的戈迪·豪国际大桥;届时驾驶人士可从E·C·罗高速公路直通美加边境

走线

E·C·罗高速公路西端以交通信号灯与奥及布威园林路平交,自此往东以来回四线行车高速公路资格伸延。公路跨越马彻特道(Matchette Road)后来回方向行车线之间的距离扩阔,以容纳401号公路西延路段的行车线。两条公路自此往东南偏东方向平行,并设匝道供E·C·罗高速公路西行方向车流通往401号公路西行线,以及401号公路东行方向车流通往E·C·罗高速公路东行线。两条公路于晓伦教堂道分叉:401号公路往东南偏南方向伸展,而E·C·罗高速公路则往东北偏东方向延伸。公路此后途经温莎市的市郊住宅区,在沃克道(Walker Road)以东则掠过温莎国际机场和该市的工业区。公路在温莎市东界与班威尔道以交通信号灯平交并告终,在此驳上艾塞克斯县22号县道。公路沿线车速限制为每小时100公里。

历史

温莎市的土地规划可追溯至新法兰西时期,当时该带濒临底特律河的地大多划成窄长条状,以便更多地主可经水路运送物资。温莎市往后的街道网亦依照此布局发展,市内因此设有多条南北向通道,但贯穿全市的东西向通道则寥寥可数。此外,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数条铁路开通至温莎,在该带的走向多为从南至北或从东南至西北以便直通底特律河河岸,为改善该带的东西向交通带来障碍[1]

到了1963年1月,市政府与省政府公路厅共同发表《温莎地区交通研究报告》(Windsor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指出市内东西向要道匮乏为该市的主要交通问题之一[1]。当局从1958年起已沿E·C·罗大道和第三基线(Third Concession,即底特律河以南的第三条主要东西向物业分界线)征地,并计划沿该走线兴建一条来回两线道路连接安大略18号公路和39号公路(1970年改编为2号公路);上述研究报告发表后,当局将此道路项目升级为高速公路资格[4]。省政府从1969年起着手规划公路项目,当时计划公路东起贝尔河镇(Belle River)南部,掠过特坎瑟(Tecumseh)南界后贯穿温莎市,之后往南经喇沙利镇(LaSalle)伸延至阿默斯特堡(Amherstburg[1];然而项目规模后来大为缩减,最终只剩下温莎市以内的路段。

公路项目首阶段于1970年展开,贯通介乎杜格尔大道和霍华德大道(Howard Avenue)之间被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轨道分割的两段E·C·罗大道[5]。此阶段工程于1975年完成,当局亦于翌年批出工程合约将新建的双程分隔高速公路东延至沃克道[6]。固有工程合约所覆盖的路段于1980年完成,而介乎杜格尔大道和晓伦教堂道的路段亦随之动工[7]。到了1982年4月,公路的大部分路段已开通,从温莎市西部的晓伦教堂道贯通至东部的洛宗园林路(Lauzon Parkway),在此以东则以来回合共双线行车的准高速公路资格(Super Two)驳上固有的安大略2号省道[8]。公路余下路段的工程合约于1986年5月批出。

1990年代,执政安大略进步保守党精简省内行政架构,将部分原属省府范畴的事务和设施下放予地方政府以节省省府的开支。由于E·C·罗高速公路主要供温莎市内居民而非城际车流使用,安大略省运输厅于1997年4月1日取消该公路的省道资格,并将之下放予温莎市政府管辖[9]

为配合401号公路西延路段项目,省府从2011年起改建晓伦教堂道以西的一段E·C·罗高速公路,当中该段公路的东行线向南重置以便容纳401号公路的行车线。工程于2015年11月21日完成[10]

出口列表

下列为E·C·罗高速公路沿线的出入口,排序从西至东[11]。此公路全线坐落温莎市以内,沿线出口不设编号。

公里 目的地 附注
往南驳上奥及布威园林路(Ojibway Parkway
0.0 奥及布威园林路(Ojibway Parkway 西端终点;交通信号灯平交路口
0.6 马彻特道(Matchette Road 西行出口及东行入口
 401号省道 西行出口及东行入口
2.7 晓伦教堂道(Huron Church Road 通往大使桥
4.2 自治领大道(Dominion Boulevard
5.3 杜格尔大道(Dougall Avenue
6.1 霍华德大道(Howard Avenue
8.3 沃克道(Walker Road 西行出口及东行入口经中央大道匝道出入E·C·罗高速公路
9.3 中央大道(Central Avenue
11.9 杰佛逊大道(Jefferson Boulevard 东行出口及西行入口
13.0 洛宗园林路(Lauzon Parkway
15.4 班威尔道(Banwell Road 东端终点;交通信号灯平交路口
往东驳上艾塞克斯县22号县道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1.3 Meridian Planning Consultants. Planning Study: Non-Railway Uses of Railway Lands. City of Windsor: 4. 2004 [2011-06-29]. 
  2. Fear, Jonathan. Passing Lanes May Become Common on Ontario Highways. The Globe and Mail 131 (38,902) (Toronto). 1974-08-15: 4. 
  3. HIGHWAY TRAFFIC ACT - O. Reg. 478/10. 安大略省政府. 2010-12-03 [2014-04-25]. 
  4. Tofflemire, John D. The Windsor – Detroit Border: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the Last Half Century of the Windsor Gateway. University of Windsor: 1–2. 2009-02. 
  5. Department of Highways.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gram. Government of Ontario: xx. 1971–72. 
  6.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Program. Government of Ontario: ix. 1976–77. 
  7.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Program. Government of Ontario: VIII. 1980–81. 
  8.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Program, 1982–83. Government of Ontario: VIII. 1982-04. 
  9. Highway Transfers List.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of Ontario: 9. 1997-04-01. 
  10. Provincial and Federal Investments Strengthening Windsor’s Economic Opportunities. Highway 401 Section of the New Rt. Hon. Herb Gray Parkway Now Complete (PDF). Ministy of Transportation of Ontario. 2015-11-20 [2016-02-24]. 
  11. Google Maps – E.C. Row Expressway length and route (地图). Cartography by Google Inc. Google Inc. [201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