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摄影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观念摄影(英语:Conceptual Photography)是以图像来阐述一个概念的摄影类型,在摄影发明初期便已有此类型的作品,举最早出现的编导式摄影为例,1840年的《溺水者自拍像》是希波利特‧贝亚德用来表述他也是摄影的发明者之一,但却没有受到如路易·达盖尔或塔伯特一样的关注,而感到非常失意的心声[1]。观念摄影一词则是源自1960年代晚期的观念艺术行动,现今这个字汇可指的是摄影的方法论或是艺术类型[2]

观念摄影作为方法论

当观念摄影这一词作为摄影的方法论,它主要是用来探讨如何去创造一个说明抽象概念的影像的方法,而这些影像大多用在公部门宣传、商业广告或是影像图库,而这些影像中的概念都是事先构思而成的,有时这一些影像会再透过后制手法,依照作者本人的意念进行画面的拼接,形成超现实效果,再用这样的影像与群众沟通,例如:烟盒上的警示影像,说明吸烟可能导致的后果。

观念摄影作为艺术类型

当观念摄影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它指的是摄影应用于当代艺术或当代艺术摄影的范畴,其起源与观念艺术密不可分,但“观念摄影”这一个词汇并不被广泛使用。

在1839年摄影术发明之初,摄影是为艺术服务,仅作为纪录与再现真实之用,它被视为一种工艺,地位完全不如绘画或雕塑。而在1960年代观念艺术兴起时,艺术的媒材产生改变,摄影的艺术地位也借由观念艺术得到提升,是观念艺术家意图反艺术、反美学,而又能客观传递意念的媒介之一[3]

摄影的艺术地位提升,主要可从1970年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举办的“讯息”展览观察到,在这一个展览中,展出100件欧美艺术家的动态影像与装置艺术,探讨讯息该如何被传递,并开始有大量的艺术作品以摄影作为媒材来呈现。

观念艺术与观念摄影

观念艺术家受到马塞尔·杜象的《喷泉 (杜象)》的影响,杜象使用现成物作为艺术创作材料,意指“现成物”本身就是艺术,由于现成物象征资本主义社会中透过大量生产以降低成本的商品,使用现成物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反讽资本主义,也以此方式来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疆界,意即艺术应与生活紧密结合。

由于观念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家的观念本身,但这并不表示观念就比媒材更加重要,某种程度来说,观念艺术中的观念与媒材是相辅相成的[4],相较之下,传统的绘画、雕塑表现方式则总会受到媒材的限缩。

此一时期的观念艺术家抗拒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也开始挑战不以画作或雕塑作为创作媒材,因为这些都是艺术市场经常作为交易的物件,这也代表他们的作品对于一般的商业画廊来说,较不易于买卖交易,他们挑战传统创作媒介的方式,除了选用语言文字以外,还有摄影[3]

文字在当时被认为是最能直接阐述创作理念的方式,而摄影之所以也被广泛用于作为观念艺术的表现途径,是因为它的机械性具有客观的纪录性质,不像绘画带有浓烈个人主观意识,能够更纯粹表达观念艺术家脑中所构思的概念或想法,挑战艺术的受众对于艺术的传统视觉经验与观看方式。

观念艺术在1960年代晚期至1970年代早期常需要透过摄影来记录观念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短暂消失性的雕塑或行动[3]。有些观念艺术家虽然使用摄影作为记录的媒介,但他们不认为自己是摄影师,例如爱德‧鲁沙就曾表示:“摄影对我来说只是个游乐场。我完全不是一个摄影师。”

由于观念艺术中的媒材是依照创作者主观认定是传达观念所需而选用的,这也意味着,观念摄影所注重的是创作者意图表达的观念本身,相较于以摄影作为媒介且注重美学表现的创作类型是不同的。因此在有些观念摄影的创作当中,看不到一般人所谓的“美的画面”,是由于观念摄影的重点在于“去除艺术的特征以接近更纯粹的艺术”[5]

摄影的媒材特性

在摄影的艺术地位被确立之后,慢慢发展出文件型与图画式的两条路线[3]。有些观念艺术家为了不断试探艺术的边界与可能性,因此愿意尝试许多不同媒材,尝试用摄影来进行无风格、无美学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无趣的、平庸的影像,视觉上看起来漠然、无谓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甚至由于线索不足,无法判别影像要传达的是什么,而被认为是“反叙事”的影像。

这一种文件型的影像风格可追溯到《喷泉 (杜象)》,杜象之所以选用小便斗这一种现成物,主要也是他意图寻找一个视觉上“无谓冷漠”的物件[6],如此一来就没有所谓艺术品味的好与坏,借此颠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传统既定印象与美学品味。

另一方面,摄影也往图画式的方向发展,证明摄影也能拥有绘画叙事功能,例如:剧画摄影便是融合“戏剧”与“绘画”的摄影类型,亦被称为编导式摄影,通常以单一影像浓缩大量的叙事,有时也会引用古典绘画作为题材,试图打破绘画与摄影之间的界线[7]

观念摄影的先驱之作

以观念摄影的先驱之作《二十六个加油站》这一本摄影书为例,书中共有26张照片,是作者爱德‧鲁沙往返于洛杉矶和奥克拉荷马市之间,在美国66号公路上经过的26个加油站,第一张照片以他居住的洛杉矶Bob's Service加油站为起点,最后的Fina加油站则位于德州。

书中的影像看起来毫无美感,也没有任何技术性可言,看起来像是人人都能拍出的业余影像,可被视为是“反美学”,反思艺术到底是什么?而这些加油站快拍照在当时无法被定义与归类,这一种无风格的影像便形成一种风格。

爱德‧鲁沙曾表示,这一本书其实是在玩双关语,由于他喜欢“汽油”这个字,并对于“26”的数字有特别喜爱,因此在他的拍摄完成之前,这一本书的题目就已经想好、封面也已经设计好了[8] ,意即在拍摄之前,这一本摄影书的灵感起源是来自于语言文字,最后再以摄影作为表现媒介,而在拍摄之前,作品便已构思完成。

他也表示书中有一张照片甚至也不是他亲手拍下的,但这一张照片也被收录在该书当中[3]。由此可看出观念摄影所注重的“预先构想”,是指在影像拍摄以前,就算还未看见实体物件,作品早已完成,这一点与观念艺术的创作方式相似。

爱德‧鲁沙除了《二十六个加油站》以外,还以相似手法制作共16本摄影书,对于后来的观念艺术创作者亦有很深的影响。由于在观念艺术中极为注重创作的思维,艺术家的独创性反而是次要[9],他的作品也引来许多创作者的挪用与致敬,2013年,纽约高古轩画廊更曾展出100位受到爱德‧鲁沙影响的艺术家书籍与作品。

杰夫‧沃尔的剧画摄影

被视为是剧画摄影先驱的杰夫‧沃尔亦曾受爱德‧鲁沙一系列摄影书籍的风格影响,在1969年制作《风景手册》这一本摄影书,然而他并没有往这个方向持续再发展下去,但也可从这边看出他亦曾试图从无美感的方向去寻找摄影成为艺术的可能。

由于杰夫‧沃尔对于绘画有深入的研究兴趣,他在后来所发展出来的剧画摄影大量引用西洋绘画的典故,他会请演员要求他们做出指定的动作,动员电影剧组的人力及如同电影拍摄规格的场景来制作一张照片,同时他也运用影像后制技术来合成影像,并使用灯箱来当作展出相片的材料,他认为灯箱是广告投放的地方,又常出现在车站或飞机场,是很商业化又很有现代感的元素[3]

观念摄影与艺术摄影

观念摄影这一词汇大致可与艺术摄影一词相互替代,然而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异之处仍存在争议性。有些学者认为观念摄影是艺术摄影的其中一种类型,意即所有的观念摄影都是艺术,但不是所有艺术都是观念性的。

观念摄影与报导摄影、纪实摄影之比较

观念摄影这一种摄影类型之所以不同于报导摄影或纪实摄影,主要区别在于观念摄影是“观念先决”,意即摄影师在拍摄之前,就已在心智上将想法或概念构思完成,只差最后一个步骤按下快门来完成,甚至连按下快门的这一个动作都不必是创作者本人。

此外,由于观念摄影是观念先决,因此影像的创造过程亦可能加入许多人为操作、摆拍、编导,甚至影像后制加工的过程,并非自然产生的影像;反之,报导摄影与纪实摄影所拍摄的影像在取得以前,是无法透过事先预料的,它是在纪录偶然发生的真实事件,并且相当注重以客观与中立的纪录方式,尽可能避免摆拍、人为操纵影像中的主体,以达到影像作为一种记录真实的目的性。

参考资料

  1. Nicholas Miroeff. 林薇译. 给眼球世代的观看指南. 2016. 行人出版社. pp. 53-54
  2. Mona Teo (2016-07-26), Getting Started With Conceptual Photography
  3. 3.0 3.1 3.2 3.3 3.4 3.5 Steve Edwards, Photography out of Conceptual Art, in Themes in Contemporary Art, edited by Gill Perry and Paul Wood,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chapter 4
  4. Zhang Junkai, 2018, Photographer's Ideas and Constructed Social Reality: Conceptual Photography of Jeff Wall, p.11
  5. 汪正翔(2018.12.2),纪实之外:台湾年轻世代的摄影 ,报导者
  6. 王俊杰,当代的冷漠、爱欲与杜象再启示-关于《若丝计划:爱与死》
  7. Charlotte Cotton,张世伦译,很久很久以前《这就是当代摄影》,2011,第二章
  8. Margaret Iversen(2009), Auto-maticity: Ruscha and Performative Photography
  9. 李佩玲(2002), 现成物(ready-made)之物体艺术观念在现代设计价值的转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