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贝柳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让·西贝柳斯
原文名Jean Sibelius
出生1865年12月8日
芬兰大公国海门林纳
逝世1957年9月20日(1957岁-09-20)(91岁)
 芬兰耶尔文佩
国籍 芬兰
知名作品七部交响曲,交响诗《芬兰颂》《传奇》《波赫约拉的女儿》《大洋之女神》《夜骑与日出》《塔皮奥拉》,管弦乐《卡累利阿组曲》《列敏凯宁传奇曲四首》(包括《图奥内拉的天鹅》)《悲伤圆舞曲》(出自戏剧配乐《库奥莱玛》),小提琴协奏曲,戏剧配乐《暴风雨》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20世纪
擅长类型交响曲,交响诗,戏剧配乐,艺术歌曲

让·西贝柳斯(瑞典语: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芬兰作曲家国民乐派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

生平

西贝柳斯的全名是约翰·尤利乌斯·克里斯蒂安·西贝柳斯(瑞典语:Johan Julius Christian Sibelius),他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父亲为一名医生,但在他3岁(1868年)时便因长年照顾饥荒灾民而惹上伤寒而过世,后随母亲回娘家生活[1]。因历史因素、地域原因及文化差异,西贝柳斯自小便在瑞典语的环境下长大,反而是后来因想考进一所能直升中学的芬兰语学校,才开始学习芬兰语[2]

童年时期外婆为西贝柳斯提供了不少学习音乐的机会,转入芬兰语学校后,西贝柳斯开始学习小提琴,亦参与了学校的乐团训练,也开始写了一些小品乐曲[3],中学毕业后,他考进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同时也获特别安排,于赫尔辛基音乐学校(今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师随马廷·韦盖柳斯学习作曲;米特罗凡·瓦西列夫(Mitrofan Wasiljeff)学习小提琴。西贝柳斯对音乐的兴趣与日俱增,最后决定留在赫尔辛基音乐学校学习。24岁(1889年)时赴柏林维也纳深造。三年后回芬兰作了第一首音乐诗《萨迦》(“传奇”),立即轰动。34岁(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芬兰颂》。西贝柳斯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选择居住在乡村,靠政府的年金过着舒适的创作生活。46岁(1911年),他接受了喉部大手术。61岁(1926年)后,基本停止了创作活动,其原因成为音乐史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作品

西贝柳斯的创作重心是管弦乐作品。他善于使用管乐器营造出阴郁,幽森的气息,令人联想到芬兰的自然风景,同时也善于表达雄壮,恢弘的音乐效果。虽然许多人将他归类在民族乐派下,在音乐语言上,基本上呈浪漫主义风格,但后期部分作品的和声有所突破。西贝柳斯是一位较为保守的作曲家,其优秀作品虽然数量较多,水准也很高,但大部分其他作品,特别是非管弦乐作品则多数属于沙龙音乐性质。

评价

西贝柳斯在英、美两国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在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尔兰等人都受到西贝柳斯的启发,沃尔顿的第1号交响曲受其影响尤深[4]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

随着浪漫主义在廿世纪的退潮,对西贝柳斯的评价也逐渐归于理性化,身后的名声曾沉寂数十年之久[来源请求]。不过,他的作品对芬兰的年轻一代始终有重大的意义。著名指挥奥斯莫·万斯凯便认为,西贝柳斯的作品是“泪中有最深的喜悦”,代表了芬兰人的性格[5]

著名诠释者

西贝柳斯的好友罗伯特·卡亚努斯是其作品最早的演出者之一,后者的诠释被认为能够把握作曲家之真意。此外,奥曼迪卡拉扬伯恩斯坦布隆斯泰特等著名指挥亦有灌录西贝柳斯的交响曲、交响诗等作品。尤其对于奥曼迪,西贝柳斯亲自赞扬了奥曼迪和费城管弦乐团表演他的交响乐作品。

九〇年代,唱片公司BIS展开了西贝柳斯作品的全本录音计划,当中绝大部分的管弦乐作品皆由万斯凯执棒。受到欢迎的小提琴协奏曲则有海菲茨内弗卡瓦科斯等人的录音版本。

轶事

  • 一款著名的作曲软件“Sibelius”以西贝柳斯的姓氏命名。

注释

  1. 唯一的协奏曲,但亦是一首非常热门的音乐会曲目。
  2. 当中的《图奥内拉的天鹅》以英国管作为独奏乐器而经常被单独演奏。
  3. 选自剧乐《库欧雷马》,与《图奥内拉的天鹅》一样,常被单独演奏。

参考资料

  1. 西貝流士童年時代. [2014-10-27]. 
  2. 西貝流士生平介紹(1). [2014-10-27]. 
  3. 西貝流士生平介紹(2). [2014-10-27]. 
  4. Andrew Clements. Sibelius: where to start with his music. The Guardian. 2020-09-09 [2020-09-11] (英语). 
  5. 吴毓庭. 表演藝術,第299期. 2017年11月: 80.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