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尼·尚伯格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西德尼·尚伯格
Sydney Schanberg
出生Sydney Hillel Schanberg
(1934-01-17)1934年1月17日
美国麻萨诸塞州克林顿
逝世2016年7月9日(2016岁-07-09)(82岁)
美国纽约州波启浦夕
国籍 美国
母校哈佛大学
职业记者专栏作家
配偶珍·弗雷曼(Jane Freiman)[1]
儿女杰西卡(Jessica)和蕾贝卡(Rebecca)
奖项普立兹国际报导奖(1976)

西德尼·希勒尔·尚伯格(英语:Sydney Hillel Schanberg,1934年1月17日—2016年7月9日),美国记者,普利策奖与两次乔治·波克奖得主[2],知名于对红色高棉暴行的报导。尚伯格在柬埔寨时与当地摄影记者狄·潘的经历于1984年被改编成电影《杀戮地带》,其由萨姆·沃特斯顿饰演,狄·潘则是吴汉润

早年生活与早期记者生涯

西德尼·尚伯格在1934年1月17日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克林顿出生,为杂货店老板弗蕾达·费恩伯格(Freda Feinberg)和路易·尚伯格(Louis Schanberg)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位犹太人[3]。他中学时期就读于克林顿高中(Clinton High School),之后在1955年取得哈佛大学政治学的文学士学位[4]。获得哈佛法学院录取后,尚伯格决定参军并在德克萨斯州胡德堡进行基本军事训练[5]

1959年,尚伯格加入《纽约时报》,之后便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在东南亚渡过70年代早期的大部分时间。他曾两次获得乔治·波克奖的优秀新闻奖,分别是1971年和1974年。在1971年,尚伯格在担任新德里分社社长(1969-1973)时写了关于发生在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的巴基斯坦人种族灭绝的新闻。在73至75年则作东南亚地区的特派记者,他亦报导了越南战争

越战结束后,尚伯格在《纽约时报》上提到美国人的离开和越南随后的政权更迭。同时在1975年4月13日于金边写下标题为《没有美国人的印度支那:对大部分人来说有更好的明天》(Indochina without Americans: for most, a better life)一文,提到柬埔寨时,他表示:“美国人不走,难以想像他们(柬埔寨人)会有美好的生活”[6]

谈到逗留在刚被红色高棉占领的柬埔寨的经历时,尚伯格承认道:“我看到很多柬埔寨的朋友被赶出金边,其中的大部分人我再也没有见过。我们(外国驻地记者)感觉就像是背叛者一样,受到保护且就救朋友一事做得不够。我们感到羞愧,现在仍然抱持着一样的情感,同时也强烈谴责那些疯狂的红色高棉游击队”[7]。在取消城市后,尚伯格是少数留在金边的美国记者之一,后来他和他的助手收到死亡威胁,令他们选择进入法国大使馆寻求政治庇护,两周后,他们被外国派来的卡车撤离至泰国。

柬埔寨战事后

1976年,尚伯格因其在柬埔寨的报导而获得普立兹国际报导奖。官方的声明指出表彰的原因是:“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他仍在金边陷落后坚守自己的岗位,对共产党占领柬埔寨一事作报导[8]。他于1980年出版的书籍《狄·潘的生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Dith Pran) 讲述了其同事狄·潘在赤柬政权中为求生存而奋斗的故事,该作之后在1984年被英国导演罗兰·约菲改编成电影《杀戮地带》,并由萨姆·沃特斯顿饰演尚伯格[9]

尚伯格曾在1977年至1980年间担任《纽约时报》的城市编辑,一年后则转任在社论版里专门负责纽约都会区的专栏作家。在获得普立兹奖后,尚伯格被认为是接替A·M·罗森塔尔成为该报总编辑的最有力人选,但他们的关系很快因为前者对当地报导的创新方法,以及就纽约房产业越趋尖锐的批评而产生变数。1985年9月,他的专栏在罗森塔尔批评其对西区高速的报导后遭到撤消。之后尚伯格亦拒绝担任《纽约时报杂志》的特约编辑,选择离开该家报商[10]

1986年至1955年,尚伯格在《纽约每日报》任职副主编和专栏作家。他在此期间报导了美国战俘与任务失踪人士听证会聆讯,同时专注追踪越南战俘任务中失踪问题,并刊登在《阁楼》、《村声》和《国家杂志》上[11]。1992年,他获得了伊利亚·帕里什·洛弗乔伊奖和科尔比学院的荣誉法学博士。之后尚伯格于2001年就任纽约州立大学新普内兹学院的老詹姆斯·H·奥塔威(James H. Ottaway Sr.)客席新闻学教授,并因此在该学院的所在地定居[12]

在2006年,尚伯格辞去自2002年开始担任的《村声》特约撰稿人与专栏作家的职位,以示对新出版商New Times Media的抗议[13]。2010年7月1日,他在《美国保守派》上撰文,讲述自己为被北越俘虏的数百名战俘作出的努力[14]。2016年7月9日,尚伯格因心脏病于纽约州波启浦夕逝世,终年82岁[15]

书籍

  • Schanberg, Sydney. The Death and Life of Dith Pran. Penguin. 1980. ISBN 0-14-008457-6. 
  • Schanberg, Sydney. The Killing Fields: The Facts Behind The Film.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84. ISBN 0297785370. 
  • Schanberg, Sydney. Beyond the Killing Fields. Potomac Books. 2010. ISBN 978-1-59797-505-6. 

参考资料

  1. About the Author — Sydney Schanberg. Beyond the Killing Fields. [2018-10-29]. 
  2. Sydney H. Schanberg. 2010-04-02 [2016-07-10]. 
  3. 存档副本. [2018-10-29]. 
  4. Sydney Schanberg Biography, Pictures, Images, Videos, Relationships – FamousWhy. [2016-07-10]. 
  5. Interview – Sydney Schanberg, author of Beyond the Killing Fields – HistoryNet. historynet.com. 2010-12-13 [2016-07-10]. 
  6. Jacoby, Jeff. American leftists were Pol Pot's cheerleaders. Boston Globe. 1998-04-30 [2016-07-10]. 
  7. Crimes of War – Cambodia. [2016-07-10]. 
  8. Explore Winners and Finalists by Category. The Pulitzer Prizes. [2016-07-10]. 
  9.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nytobit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10. Post, from the Washington. Schanberg Resigns After N.Y. Times Cancels His Column. Los Angeles Times. 1985-09-26 [2016-07-10]. 
  11. McCain and the POW Cover-Up.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Amconmag.com. 2010-07-01 [2010-08-14]. 
  12. 存档副本. [2018-10-29]. 
  13. "Village Voice Shakeup: Top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 Fired, Prize-Winning Writers Resign Following Merger with New Times Media" , Democracy Now, April 13, 2006
  14. Silent Treatment.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2017-01-06]. 
  15.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auto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