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
Michael Ignatieff
 加拿大自由党领袖
任期
2008年12月10日-2011年5月3日
前任斯特凡·迪翁
继任李博(临时)
加拿大国会下议院
官方反对党领袖
任期
2008年12月10日-2011年5月2日
前任斯特凡·迪翁
继任杰克·林顿
加拿大国会下议院
怡陶碧谷-湖滨选区议员
任期
2006年-2011年
前任简·奥吉丝汀
继任本纳德·特罗捷
个人资料
出生 (1947-05-12) 1947年5月12日77岁)
 加拿大多伦多
政党加拿大自由党
配偶Zsuzsanna Zsohar
专业作家

迈克尔·格兰特·伊格纳季耶夫英语:Michael Grant Ignatieff,加拿大华人译作叶礼庭,1947年5月12日中欧大学校长,是加拿大自由党前任党魁,曾担任加拿大国会下议院官方反对党领袖。他是国际著名的学者、教授、作家、和新闻从业员,在国际学界内他被公认为人权、民主、公共安全、国际事务的权威。

家族背景

伊格纳季耶夫于1947年在多伦多出生,为家中长子,父亲佐治(George Ignatieff)是俄罗斯出生的加拿大外交官,母亲则是加拿大出生的杰西·艾莉森·格兰特。他的许多祖先都是加拿大和俄罗斯著名历史人物。其曾祖父及祖父,均世袭伯爵爵位。曾祖父尼古拉·伊格那提耶夫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第一任内政大臣。祖父保罗·伊格纳季耶夫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最后一任教育大臣[1],也是唯一未被革命党在十月革命中枪决的沙俄末朝大臣,并于1925年携同一家抵达加拿大。父亲佐治·伊格纳季耶夫在加拿大联邦政府任职外交官,其后一路迁升,仕途顺遂,曾任驻南斯拉夫、北约以及驻联合国大使。

伊格纳季耶夫于1959年入读上加拿大学院,1965年毕业[1],并于同年联邦大选中协助自由党在约克南选区拉票。他随后到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修读历史[2],其间曾于《环球邮报》担任兼职记者[3]。1969年毕业再到牛津大学进修,其间深受以赛亚·伯林的影响。他之后再到哈佛大学历史系进修,1976年获颁博士学位。

伊格纳季耶夫与其妻苏巧兰(Zsuzsanna Zsohar)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时认识,他与前妻育有两名子女,叶理敖(Theo)和叶索菲(Sophie)。

学者、教授、作家

大学毕业之后,他第一份工作是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学出任历史学教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学他开始了他著名的教育生涯,包括任教于剑桥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及在多间欧洲和北美洲大学担任讲座教授。在2000年,他受哈佛大学任命为卡尔人权政策学院(Carr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Policy)院长。

伊格纳季耶夫于新闻界及公共事务亦贡献良多。担任战地记者及政治评论员多年,他被公认为加拿大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从担任环球邮报记者开始,他曾服务于安省电视台、加拿大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他的十六本小说及非小说著作曾被翻为十二种语言和赢得多项本地和国际奖项。他曾获颁七个荣誉学位,以表扬他在学术和政治界的公认成就。

他的著述包括民族主义、政治哲学家以赛柏林传记、恐怖主义与人权等等,影响力深远。他也出版过几本小说,并被选为加拿大的魅力男子之一。使用他实际的战地和政治经验,伊格纳季耶夫曾出任多国政府的顾问,提供人权、民主、公共安全、国际事务的资深见解。他亦曾出任多个联合国特派团队的成员。

在2000年他应邀担任梅西演讲者(Massey Lectures),讨论他的著作《人权革命》("The Rights Revolution")。

从政生涯

伊格纳季耶夫在少年时期已是自由党积极成员。他在1965年联邦大选为皮尔逊总理助选,在1968年自由党党魁选举大会他是特鲁多总理的青年代表,并在杜鲁多当选的大选中担任青年党团职员。

2004年,三名自由党要员前往麻省剑桥市游说伊格纳季耶夫返回加拿大角逐国会下议院议席,又着他考虑角逐下届党魁[4]。在2005年3月自由党党大会演说中,他提醒党员继续捍卫自由党的重要宗指,包括慷慨、国家团结、独立主权、平等公义、以及选择的果断和统治的意志。而经过坊间连月来的猜测,终于在2005年11月,伊格纳季耶夫宣布寻求自由党候选人资格,在2006年联邦大选中代表该党角逐多伦多怡陶碧谷湖滨区国会议员。

2006年1月23日,伊格纳季耶夫当选为怡陶碧谷湖滨区(Etobicoke-Lakeshore)国会议员。自由党在该届大选失去执政地位后,党魁保罗·馬丁请辞,而伊格纳季耶夫则于同年4月7日宣布竞选自由党党魁。同年12月的自由党大会上,迪翁击败伊格纳季耶夫成为党魁[5]。迪翁在党大会后委任伊格纳季耶夫为副党魁[6]

2008年12月10日,伊格纳季耶夫于自由党党团会议上获选为临时党魁,接替提早离任的迪翁[7]。2009年4月自由党大会正式获任命为党魁。

2011年联邦大选,伊格纳季耶夫领导的自由党于大选中失利,下议院议席由上届(2008年)的77席下降至34席,仅获得18.9%的选票,为该党有史以来最差表现,而自由党首次成为第三大党,并失去官方反对党地位。伊格纳季耶夫亦同时失去议席。选举翌日,伊格纳季耶夫宣布辞去自由党党魁一职[8],并转往多伦多大学任教[9]

著作

小说

  • Asya, 1991
  • Scar Tissue, 1993
  • Charlie Johnson in the Flames, 2005

非小说

  • A Just Measure of Pain: Penitentiaries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0-1850, 1978
  • The Needs of Strangers, 1984
  • The Russian Album, 1987
  • Blood and Belonging: Journeys Into the New Nationalism, 1994
  • Warrior's Honour: Ethnic War and the Modern Conscience, 1997
  • Isaiah Berlin: A Life, 1998 (自由主义思想大师-以撒‧柏林传, 高毅‧高煜译,台北:立绪,1998)
  • Virtual War: Kosovo and Beyond, 2000 (虚拟战争从科索沃谈起,吴福生、黄俊彦译,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2001年7月)
  • The Rights Revolution, Viking, 2000
  • Human Rights as Politics and Idolatry, Anansi Press Ltd, 2001
  • Empire Lite: Nation-Building in Bosnia, Kosovo and Afghanistan, Minerva, 2003
  • The Lesser Evil: Political Ethics in an Age of Terro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nd Human Rights (e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参考文献

  1. 1.0 1.1 Valpy, Michael. Being Michael Ignatieff. Toronto: 环球邮报. 2006年8月26日 [2011-05-05]. 
  2. Canadian Who's Who, 2005, p. 629, col. 1
  3. January 24, 2001. Bulletin.uwaterloo.ca. 2001-01-24 [2010-04-28]. 
  4. Global TV News (2008)."Election2008 Key Candidates Michael Ignatieff." Global.Retrieved on: March 17,2010
  5. 加拿大前环境部长迪翁当选自由党领袖 新华网,2006年12月3日
  6. Ignatieff tapped as Liberal deputy leader. CBC News Online. 2006-12-18. 
  7. 加拿大反对党自由党任命临时领袖 新华网,2008年12月11日
  8. Ignatieff resigns after Liberal defeat. The Globe and Mail. 2011年5月3日 [2011年5月3日]. 
  9. Ignatieff Michael Ignatieff jumps 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The Globe and Mail. 2011年5月5日 [2011年5月5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