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树行动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圣诞树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Pläne der deutschen Wehrmacht
德意志国防军入侵瑞士的计划原本
日期1940年~1944年
地点
结果 从未执行
参战方

File:Flag of Germany (1935–1945).svg 纳粹德国

 意大利王国
 瑞士
兵力
11个德国师
15个意大利师
约30万~50万人
不详

圣诞树行动德语Unternehmen Tannenbaum,或译为冷杉行动),早先称为绿色行动德语Unternehmen Grün[1],是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制定入侵瑞士的计划。计划后来取消,从未实施。

背景

出于战术上的考量,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再三保证德国将会于未来的欧洲军事冲突中尊重瑞士的永久中立性。[2]1937年2月,希特勒公开向瑞士联邦顾问埃德蒙·舒尔特斯宣称“无论何时,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指德国)皆会尊重瑞士的中立性以及不可侵犯性”;他稍后于入侵波兰时亦再次重申这样的论点。[2]然而,这些言论仅是纳粹政府的政治斡旋之词,目的是要卸下瑞士政府的防备,以便德军入侵。纳粹德国计划于击败欧洲大陆上的所有主要对手后便入侵瑞士,终结其独立。[2]

纳粹德国政府对瑞士的态度

1941年6月,在一场与意大利王国领导人贝尼托·墨索里尼以及加莱阿佐·齐亚诺(时任意大利外交部长)的会面中,希特勒十分坦率地表达了他对瑞士的看法:

瑞士拥有最令人作呕且糟糕的人种和政治体制。瑞士人将会是新德国的敌人。

在稍后与纳粹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的讨论中,亦提及了由轴心国势力瓜分瑞士的可能性亦:

针对领袖(指墨索里尼)的询问,关于时代错误瑞士是否有任何前途一事,帝国外交部将会与元首(指希特勒)讨论。

1942年8月,德国元首希特勒瑞士形容为“欧洲脸上的一颗粉刺”,声称该国已没有权利继续存在,并公然抨击瑞士人是“德意志民族的私生子分支”。[3]瑞士是一个多语言且地方分权的小国家,而这从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观点看来是与种族同一政策以及“领袖原则”严重抵触的。[4]然而,许多瑞士德语区的百姓却相当认同这种政体,而对纳粹德国中央集权体制没什么好感,进而促使以德语为母语的瑞士民众对以法语为母语的瑞士民众有着相当强烈的情感,反而对边界另一边的“德意志兄弟”没有多少链接。希特勒也认为瑞士会成为独立国家仅仅是因为神圣罗马帝国一时的衰弱,而帝国的元气已在纳粹党掌权后完全恢复,瑞士也因此没有理由继续存在。[4]

虽然希特勒相当鄙视瑞士德语区的民主意志,并曾表明德语区民众是“德意志人任性的分支”,他仍然承认瑞士人同样是德意志民族的事实。[5]再者,纳粹党泛日耳曼主义政治主张也提倡所有德意志民族应当团结,以建立一个更伟大的德意志帝国,而瑞士人也是这种主张下的一环。[2]纳粹党的《国家社会主义二十五点纲领》的第一个目标即表明了这样的态度:“我们(纳粹党)在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要求所有德意志人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更伟大的德意志祖国。”引证错误:<ref>标签缺少关闭标签</ref>然而,纳粹党内仍有许多党员对德国希望“扩张至神圣罗马帝国的旧疆界,甚至逾越旧疆界”的企图颇有微词。[6]

地缘政治学卡尔·豪斯霍弗尔的意识形态及政治主张虽然与纳粹党有所抵触,但他依然于他的著作中提倡周遭国家瓜分瑞士的想法,其中罗曼地应当归维琪法国管辖,提契诺隶属意大利,而瑞士中部及东部则由德国管领。[7]

军事准备

瑞士政府亦察觉到了欧洲大陆上的诡谲气氛,因而提高了国防预算,首年即提拨了1500万瑞士法郎予瑞士军队(计划于未来数年间提拨1亿瑞士法郎),以将军队现代化。当希特勒于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时,瑞士国防预算的金额更遽增至9000万法郎。[8]K31步枪于1933年成为瑞士军队的制式装备,其性能远比德军装备的Kar98步枪来得优秀,不仅操作较为简单,且命中率较高,重量也较轻。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总共生产了大约35万把K31步枪。[9] 

瑞士的军阶系统相当独特。承平时期,瑞士国内不会有官阶高于中将(Korpskommandant,直译为军团指挥官,阶同中将)的常设军官。然而,战争时期或“有必要时”,联邦议会会择选一名一级上将统领陆军空军。1939年8月30日,联邦议会以204票赞成、23票反对(总票数227票),通过择选亨利·吉桑(Henri Guisan)统领军队的议案。[10]

德意志国防军于2日后入侵波兰,并促使英国德国宣战。吉桑下令进行总动员,并发布了作战指挥一号令(Operationsbefehl Nr. 1);这号命令后来与其他命令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卫作战计划。一号令调遣了三个陆军军团至该国东部、北部以及西部。[11]吉桑随后于9月7日向联邦议会报告道:“当英国宣战时,我们的陆军早已进入战备状态且待命十分钟了。”他同时透过参谋总长下令将除役年龄自48岁提高至60岁(但48岁以上60岁以下之人不会参与战斗,而会编入后方勤务单位),并新编一支10万人的陆军军团。[12][13]

德国于1940年6月25日,也就是法国投降当日,开始制定入侵瑞士的作战计划。当时,纳粹德国陆军法国拥有三个集团军,下辖102个师,共计200万名士兵。[14]瑞士列支敦士登被完全占领的法国以及轴心国势力包围,吉桑因此下达了作战指挥十号令(Operationsbefehl Nr. 10),并彻底改造瑞士的国土防卫计划。国土南部的圣莫里斯圣哥达山口以及东北部的萨甘斯要塞将会成为防线,而阿尔卑斯山山脉则会成为防御要塞。瑞士陆军第2、第3与第4军团将会部署在边界上拖延敌军的入侵行动,而其余部队则会撤往高山内的避难所。然而,尽管如此计划,仍有大量留置在北方平原上的军队无处撤退;瑞士政府的想法是这些部队将会牺牲,好让其他部队生存。[15]

希特勒法国投降后亲自要求检视入侵瑞士的计划。时任德意志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的弗朗兹·哈尔德回忆道:“我不断听到希特勒对瑞士问题感到愤怒,而以他当时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怒火随时可能会演变为具体的军事行动。”[16]陆军总司令部内的奥托威廉·库尔特·冯·门格斯上尉(Otto-Wilhelm Kurt von Menges)呈递了一份他自己草拟的入侵计划:威廉·冯·里布上将C集团军以及第12军团将交由威廉·利斯特将军指挥,并负责执行入侵行动。里布上将亲自勘察了地形,并据此制定了相当可靠的进攻路线以及可能能避开敌军主力的路径。[17]门格斯表示在他的计划中,瑞士军队不太可能多作抵抗,而且类似德奥合并的不流血并吞将是可能的结果。他写道:“依照现在瑞士的政治局势看来,该国很可能会同意德国的和平条件,因此我军必须确认其在整军经武的战备准备后,有能力调整态度,接受不流血入侵将成为结果的事实。”[18]

入侵计划直至1940年10月仍不断修改。10月时,第12军团呈交了该部队版本的第四版计划,也就是今日称为“圣诞树行动”的版本。最初的计划预计投入21个德国师,但陆军总司令部稍后这个数字下调至11个。哈尔德本人曾亲自研究过德瑞两国的边境区域,并得出了以下结论:“侏罗山边境地区完全没有任何可供入侵的腹地。瑞士国内起伏多变且多植被覆盖的地形对进攻行动也有诸多影响。能顺利越过杜河及边境的地点少之又少;瑞士的边境守备也相当坚强。”依据以上结论,哈尔德决定以一支步兵单位佯攻侏罗山区,以便引出瑞士陆军主力,再从后方截断其支援,并将之包围;该计划的战术手段与德军击败法国的方法如出一辙。共有11个德国师及大约15个意大利师参与了计划,并准备自南部进攻;瑞士陆军将必须面对约30万至50万人的入侵作战。[19]

然而,希特勒却从未批准执行圣诞树行动,其原因至今不明。诺曼地登陆以后,计划便遭搁置,而瑞士则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皆得以保持其中立性。

德国计划于瑞士境内实行的纳粹统治

纳粹德国对瑞士的政治目标是要重新掌握对瑞士德意志人的控制权,并希冀透过直接的并吞行动将瑞士德语区纳入第三帝国的统治之下。[5]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海因里希·希姆莱曾于1941年9月与其下属戈特洛布·贝格尔讨论德国与瑞士合并后,让瑞士人担任纳粹德国的帝国行政官(Reichskommissar)以及帝国总督(Reichsstatthalter)的可能性。[5][20]这个尚待选出的职位的主要任务即是协助瑞士人与德国人的完全融合(Zusammenwachsen)。希姆来甚至于1942年进一步计划将亲卫队拓展至瑞士境内,也就是瑞士日耳曼亲卫队(Germanische SS Schweiz)。

一份名为“S行动”(Aktion S/ Reichsführer-SS, SS-Hauptamt, Aktion Schweiz,意为亲卫队全国领袖亲卫队中央行政部瑞士行动)的文件亦于希姆莱的档案中寻获。文件中详尽记载了纳粹政府建立对瑞士统治的计划程序,自伊始由德意志国防军实施的征服行动,到最终巩固统治,并使瑞士成为第三帝国的一个省份。然而,这份计划是否有获得纳粹政府内其他高阶官员的认可则不得而知。[5]

1940年6月,在《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后,帝国内政部为并吞法国东部自索姆河莱芒湖间的条状区域一事制做了一份备忘录,并计划于战后将之殖民地化。[21]计划中,受到瓜分的瑞士将会与这块新的德法边界区域接壤,并孤立瑞士法语区罗曼地,进而遭帝国并吞。[22]

意大利的介入

纳粹德国的战时盟友贝尼托·墨索里尼希望并吞瑞士的意大利语区,以满足其在欧洲的“尚未收复的意大利”复兴运动的一部分,尤其是提契诺州。在一次前往阿尔卑斯山的路途中,墨索里尼向他的随员说道:“新的欧洲.......不能有超过四个或五个大型国家;那些小型国家将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因此必须消失。”[23]

瑞士轴心国统治下的欧洲的前途于1940年一场圆桌会议中进行了进一步讨论,与会官员包括意大利外交部长加莱阿佐·齐亚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以及希特勒本人。齐亚诺认为由于意大利所希望获得的地区是瑞士南部,因此提议应当沿着西阿尔卑斯山脉瓜分瑞士,南部分予意大利,这么一来便可满足墨索里尼的目标。[23]在这样的划分方法下,意大利将会获得提契诺州瓦莱州以及格劳宾登州的控制权。[24]

参见

注记

  1. Weinberg 2005, A World At Arms, p. 174
  2. 2.0 2.1 2.2 2.3 Leitz, Christian (2000).
  3. Adolf Hitler, Hitler's Table Talk, 1941–1944, Martin Bormann, ed., Norman Cameron, trans.
  4. 4.0 4.1 Urner 2001, 17
  5. 5.0 5.1 5.2 5.3 Norman Rich, Hitler's War Aim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Order (New York: W.W Norton, 1974), 401–402.
  6. Halbrook, Target Switzerland, 33.
  7. Rönn von Uexküll (1976).
  8. Halbrook, Target Switzerland, 36.
  9. Halbrook, Target Switzerland, 42.
  10. Schweizer Bundesversammlung, Resultate der Wahlen des Bundesrats, der Bundeskanzler, und des Generals Seite (Bern: Schweizer Bundesversammlungsdienst, n.d.) 66.
  11. "Operationsbefehl Nr. 1," September 3, 1939, Tagesbefehle des Generals, 1939–1945 (Bern: Eidg.
  12. Jonathan Steinberg, Why Switzerland?
  13. Halbrook, Target Switzerland, 84–85.
  14. Ernest May, Strange Victory: Hitler's Conquest of France (New York: Hill and Wang, 2000) 477.
  15. "Operationsbefehl Nr. 10," June 20, 1940, Tagesbefehle des Generals.
  16. Steinberg, Why Switzerland? 68.
  17. Gerhard Weinberg,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2nd ed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74.
  18. Klaus Urner, "Let's Swallow Switzerland": Hitler's Plans against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Lanham, MD: Lexington Books, 2001) 67.
  19. Angelo Codevilla, Between the Alps and a Hard Place: Switzerland in World War II and Moral Blackmail Today (Washington, D.C.: Regnery, 2000) 57–58.
  20. Jürg Fink, Die Schweiz aus der Sicht des Dritten Reiches, 1933–1945 (Zurich: Schulthess, 1985), 71–72.
  21. Schöttler, Peter. 'Eine Art "Generalplan West": Die Stuckart-Denkschrift vom 14. Juni 1940 und die Planungen für eine neue deutsch-französische Grenze im Zweiten Weltkrieg.. Sozial.Geschichte. 2003, 18 (3): 83–131 (德语). 
  22. Urner (2001), p. 64
  23. 23.0 23.1 McGregor Knox, Mussolini Unleashed, 1939–1941: Politics and Strategy in Fascist Italy's Last Wa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138.
  24. De Felice, Renzo. Mussolini l'alleato. Torino: Einaudi. 1990: 1422. ISBN 9788806195694. 

参考资料来源

  • Codevilla, Angelo. Between the Alps and a Hard Place: Switzerland in World War II and Moral Blackmail Today Washington, D.C.: Regnery, 2000.
  • Halbrook, Stephen P. The Swiss and the Nazis: How the Alpine Republic Survived in the Shadow of the Third Reich. Philadelphia: Casemate, 2006.
  • Halbrook, Stephen P. Target Switzerland: Swiss Armed Neutrality in World War II. Rockville Centre, N.Y.: Sarpedon, 1998.
  • Karsh, Efraim. Neutrality and Small States: The European Experience in World War Two and Beyond. New York: Routledge, 1988.
  • Kreis, Georg, ed. Switzerland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Portland, Ore.: Frank Cass, 2000.
  • Resultate der Wahlen des Bundesrats, der Bundeskanzler, und des Generals Seite. Bern: Schweizer Bundesversammlungsdienst, n.d.
  • Steinberg, Jonathan. Why Switzerlan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Tagesbefehle des Generals, 1939–1945. Bern: Eidg. Militärbibliothek, n.d.
  • Tanner, Stephen. Refuge from the Reich: American Airmen and Switzerland during World War II. Rockville Centre, N.Y.: Sarpedon, 2000.
  • Urner, Klaus. "Let's Swallow Switzerland": Hitler's Plans Against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Lanham, Md.: Lexington Books, 2001.
  • Vagts, Detlev F.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Law and World War II."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91.3 (July 1997), 466–475.
  • Weinberg, Gerhard L. 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2nd Ed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 Weinberg, Gerhard L. "German Plans and Policies Regarding Neutral Nations in World War II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witzerland." German Studies Review 22.1 (February 1999), 99–103.
  • Williamson, Gordon. Gebirgsjäger: German Mountain Trooper, 1939–1945. Oxford: Osprey, 2003.
  • Williamson, Gordon. German Mountain & Ski Troops, 1939–1945. Oxford: Osprey, 199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