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国(东汉)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耿国
大司农
国家中国
时代东汉
主君光武帝刘秀
叔虑
职官黄门侍郎射声校尉驸马都尉→顿丘令→阳翟令→上蔡令→五官中郎将大司农
籍贯扶风茂陵
逝世东汉永平元年(58年)

耿国(1世纪—58年),字叔虑[注 1]扶风茂陵人。东汉官员,官至大司农。耿国为官,为边疆事务多次出谋划策,深受光武帝刘秀器重,劝汉光武帝刘秀效法汉宣帝故事,接纳薁鞬日逐王比的降伏。父上谷太守、隃麋侯耿况,兄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也均为汉光武帝刘秀立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生平

受遣入侍

建武四年(28年),当时彭宠谋反,耿况为避嫌疑,派遣其子耿国入侍,耿国被光武帝刘秀所爱惜,被拜为黄门侍郎[1]。耿国善于应对左右之事,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升迁为射声校尉

建武七年(31年),射声校尉的官位被省去,于是被授予驸马都尉之职。

建武十二年(36年),耿况病倒,光武帝多次去探望,又任命耿国的弟弟耿广、耿举为中郎将。当时耿弇、耿舒两人为列侯,耿国为射声校尉,耿广、耿举为郎,与耿霸兄弟六人侍疾在旁,全都佩青紫绶,付重职,当时被传为佳话[2]。耿况当年去世,按次序耿国当嗣爵,但耿国上疏说耿况最爱少子耿霸,坚决辞让爵位,于是圣旨许可了此事。

耿国后历任顿丘、阳翟、上蔡令,所在之处的官民都称赞他。后受征召为五官中郎将

筹策边事

当时乌桓鲜卑屡侵犯汉朝边境境,耿国为边疆事宜出谋划策,获光武帝器重。建武二十四年(48年)春,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来到五原塞,向汉朝臣服称藩,表示愿意为汉朝防卫乌桓、鲜卑,当时公卿都认为天下刚刚平定,不可答应事,只有耿国建言效法汉宣帝故事[3]。光武帝从其议,遂立其为南单于。从此乌桓、鲜卑远遁,中原得以少有战事。

建武二十七年(51年),代替冯勤为大司农。耿国又上言表示应当设置度辽将军、左右校尉,屯兵五原以防止士卒逃亡。后来汉显宗追思耿国的话,按照他的建议设置了度辽将军、左右校尉。

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卒官。

家族

隃麋烈侯
耿况
好畤愍侯
耿弇
牟平侯
耿舒
耿国耿广耿举隃麋侯
耿霸
好畤侯
耿忠
牟平侯
耿袭
美阳桓侯
耿秉
耿夔耿恭隃麋侯
耿文金
好畤侯
耿冯
牟平亭侯
耿宝
耿姬美阳侯
耿冲
耿溥隃麋侯
耿喜
好畤侯
耿良
牟平侯
耿箕
林虑亭侯
耿承
耿宏耿晔隃麋侯
耿显
好畤侯
耿协
耿纪隃麋侯
耿援
耿弘

源流

耿氏祖先在汉武帝时期,以吏二千石的身份,从巨鹿迁徙至扶风茂陵[4]

子女

  • 耿秉:官至光禄勋、美阳侯,谥号桓侯,详见其词条。
  • 耿夔:官至度辽将军,曾被封为粟邑侯,后因窦宪事遭夺爵,详见其词条。

后裔

玄孙耿纪,阴谋对付曹操,被夷灭三族,家族中只有耿援之孙耿弘存活[5]

评价

  • 范晔后汉书》:“三世为将,道家所忌,而耿氏累叶以功名自终。将其用兵欲以杀止杀乎?何其独能隆也!”“好畤经武,能画能兵。往收燕卒,来集汉营。请间赵殿,酾酒齐城。率从,亦既有成。图久策,分此凶狄。洽胡情,单虏迹。慊慊伯宗,枯泉飞液。”

注释

  1. 据《东观汉记》,则“虑”作“宪”。

参考文献

引用

  1. 后汉书·耿弇列传第九》:况闻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帝善之,进封况为隃糜侯。
  2. 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五》:弇、舒并封列侯,国为射声校尉,复除二子广、举为郎。诸子侍疾,并垂青紫,当世以为荣。
  3.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以其大父尝依汉得安,故欲袭其号。于是款五原塞,愿永为籓蔽,捍御北虏。帝用五官中郎将耿国议,乃许之。
  4. 后汉书·耿弇列传第九》: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巨鹿徙焉。
  5. 后汉书·耿弇列传第九》:后曹操诛耿氏,唯援孙弘存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