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钢琴奏鸣曲(贝多芬)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G大调第25号钢琴奏呜曲,作品编号79,是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9年,并于1810年12月出版[1]。贝多芬称这是一首“小奏鸣曲”[2][3],因为整首奏鸣曲虽然有三个乐章,但都是非常短小,一般演奏时间只需十分钟之内。

坊间流传这首奏鸣曲有别名《杜鹃鸟》,因为第一乐章中隐约可以听到有如杜鹃鸟的叫声。同样地,贝多芬从来没有为此曲起过任何的标题,而这昵称的认知道或流行度相对也比“月光”、“暴风雨”低很多。

乐曲结构

  • 第一乐章:德国风的急板(Presto alla tedesca)
  • 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
  • 第三乐章:快板(Vivace)

乐曲分析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采用简单的 A-B-A 三段体方式写成,共34小节。开始时采用并行小调(g小调)。采用了
节奏令人联想起船歌的风格。贝多芬在这乐章以宁静、平和的气氛作为与第一乐章的狂喜风格作出对比。

A段为首8小节,并可再细分为2句乐句。当中,第1小节与第3小节相同,而第5、6小节与第7、8小节更只是除最后1拍外几近相同。而这两个乐句并没有再加以发展,然后藉第9小节的过场直接转调进入下一部分。

第1至4小节
第5至8小节

B段转为降E大调,共12小节,左手以持续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表达水的流动,配以右手八分音符的下行旋律。及后加插了短小的十六分音符级进起伏及颤音,有如咏叹调中的一些花腔技巧,并以正格终止式完结。经过简短的小尾声及过场后,调回g小调返回A段。

第10至12小节

A段再见部与乐章开头相同,最后再以右手八度旋律片段及正格终止式完结。

第三乐章

轻快而简短的回旋曲,采用A-B-A-C-A'+尾声模式组成,共116小节。

主题部(A段)再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8小节ti-tiri节奏为主导;第二部分以4+4小节的乐句组成,先为左右手齐奏,然后为主调和声。

第1-4小节(第一部分)
第9-12小节(第二部分)

注释

  1. Cooper, Barry:Dictionnaire Beethoven.J.C.Lattès, 1991:p 412.ISBN 978-2-7096-1081-0.
  2. Jean Massin and Brigitte Massin, Ludwig van Beethoven, Fayard, 1967:p.666.ISBN 978-2-213-00348-1
  3. Siegfried Mauser, Beethovens Klaviersonaten. Ein musikalischer Werkführer. C. H. Beck, München, 2008:p.113.ISBN 978-3-406-57572-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