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水道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澎湖水道
台澎海峡
位置 台湾岛澎湖群岛之间
海洋 台湾海峡
面积
平均深度 100-200米
最大深度
连接陆地 台湾岛澎湖群岛
海域管辖 中国台湾省
沟通海域 南海北部、台湾海峡
成因 黑潮支流南海水一起北流且不断相互下切侵蚀。
走向 呈ㄑ状绕行
沿岸城市 澎湖(马公)、云林、嘉义、台南、高雄
岛屿 海丰岛外伞顶洲统汕洲箔子寮汕澎湖群岛

澎湖水道[1],又称为台澎海峡,是台湾岛澎湖列岛之间,由一条狭长状的海谷地形所构成的海域。水道东面是台湾省云林嘉义二县,西面是澎湖县。水道最宽15.75海里,位于查母屿外伞顶洲之间。

澎湖水道为早期台湾移民横渡所称“黑水沟”之一[注 1][3]。由于这里的海域水色深暗,有强劲海流快速流过,海象恶劣,常有船难,有着“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之俗谚,形容了台湾早期移民横渡澎湖水道所历经险恶的海象[3]

名称

澎湖水道古称“黑水沟”。由于湍急的潮水,带走了水中的沈积与杂屑,让海水少了许多反射阳光的物质,光线可以贯穿到深处,反映出来的色泽,有如墨黑般的深蓝,所以称为“黑水沟”。在《台湾县志》中记载为“小洋”[4]

历史

澎湖水道的形成,至今还未成定论。一般认为,在更新世晚期,台湾海峡露出海面,形成连接台湾岛与中国大陆之间的陆桥,随着黑潮支流南海水不断向北涌进,长久下来的下切侵蚀著海床,逐渐在台湾岛与澎湖群岛之间形成一条纵向水道,这条水道即“澎湖水道”。

考古

1975年,日本古生物学家鹿间时夫在澎湖水道捞获哺乳动物化石,与左镇动物群同为更新世中晚期,为便于区别,因此命名“澎湖—台南更新世晚期动物群[5][6]。1994年至1996年间展开两岸共同合作研究,邀请中国科学院研究前往探讨古地理环境问题,由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展示近500件捞自澎湖水道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5][6]。其间,为能让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了解打捞作业以及证实化石的出现地点,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安排在1995年5月展开2天打捞作业,在澎湖水道捞获古菱齿象胸椎、德氏水牛头骨、角干及四不像鹿犄角等化石[6]。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结果后发现澎湖水道以古菱齿象德氏水牛麋鹿出现的化石数量最多,同时也发现这些哺乳动物化石之中,还存在着少量的人类肢骨,并根据四不像鹿的鹿角上痕迹判断,可能是出自人手所造成的砍痕,这显示澎湖水道可能在6500年前至5000年前就存在着人类活动,这时期正值全球海退期[6][7]

地理

地形

澎湖水道南接澎湖海底峡谷,北达乌坵凹陷,南北之间总长约200公里,呈ㄑ状绕行于澎湖群岛与云彰隆起之间,其海床是细砂质,水深介于100至200米之间,是条横越台湾海峡底床的狭长水道[1][8][9]。在澎湖群岛附近海域,其海床多为礁石分布[8]。澎湖水道在云林、彰化外海一带,由于受到黑潮支流、南海水终年不断北流,将南段侵蚀出细砂向北输送,使之发展出“北段沉积、南段侵蚀”的系统,并在浊水溪出海口海域发现,其下方的海床有大面积广泛分布砂质沉积物,这表示澎湖水道的沉积物也来自台湾沿岸的河流[10]

澎湖水道从高屏陆棚的边缘位置开始向北延伸,其水深也从180米,进入到澎湖水道则骤减至水深剩140米,开阔海域向北逐渐狭窄,呈喇叭状狭长水道,地形呈U状的海槽,宽度仅4公里[1]。之后继续向北,到云林外海,也就是在澎湖群岛东侧海域,水深便只剩130米[1]。这里海床崎岖,长年受到强劲海流的侵蚀与许多断层作用,因此生成出犁沟地形,并且这里海床可见到火成岩,表示曾受过火山作用[1]。在北纬23度40分位置开始,澎湖水道转向西北方,这里水深不到80米[1]。行经云林、彰化之间的外海,澎湖水道遭受东北方突起的平缓海床“云彰隆起”所阻挡,因此水深又再度骤减,平均约30至40米[1]。绕过云彰隆起,澎湖水道最终与北边的乌坵凹陷相连[1][9]

水文

台湾海峡的海流是属常年北向,并在澎湖群岛分成东、西二道海流向北流经,其中在东侧这道海流是流经澎湖水道[11]。在澎湖群岛西侧,这里海流受到宽广的台湾浅滩影响,缓速了海流,也迫使大部海水趋向澎湖水道,因此成为来自南方的黑潮支流与南海水进入台湾海峡的主要通道[11][12]

在冬季,黑潮支流与南海水一起流经澎湖水道,受到东北季风的吹袭,向北碰上云彰隆起的阻挡,大部分海流无法直接越过,只能沿云彰隆起西侧绕过北上,并与来自北方的大陆沿岸流在这附近海域形成冷暖对峙的锋面[10][11][12]。在夏季,正当西南季风盛行,强劲的黑潮支流与南海水快速向北流经澎湖水道,平均流速每秒60公分至每秒100公分,相当于1.5节至2.0节,最高流速则可达到4节,尤以台湾沿岸流为甚[10][11]。由于受到云彰隆起的阻挡,海流被分成上层、下层的水体结构,上层水越过云彰隆起,下层水则沿着云彰隆起西侧边缘流经,之后在台湾海峡北部交会,再继续向北流去[11]

灾害

2014年1月14日上午,澎湖西北方42公里海域发生里氏震级5级,其震中深度达24公里,释放能量相当1/64颗原子弹,使沿海的彰化大城、澎湖马公、云林四湖、嘉义六脚、台南佳里等地都感受到这场地震[13]

交通

航线

由于地理位置之故,台湾岛与澎湖群岛之间被澎湖水道所分隔,往返则仰赖空中与海上的航线,以维持二地之间的交通需求。空中航线有台北马公台中-马公、嘉义-马公、台南-马公、高雄-马公、高雄-望安及高雄-七美等七条往返[14]。海上航线有布袋-马公、高雄-马公、高雄-七美-马公等三条往返,但海上航线受限于每年冬季吹袭的东北季风造成恶劣海象,唯台华轮终年维持高雄-马公航线状态,其余船务公司都会有公告季节性停驶[15][16]

事故

数百年来,澎湖水道内船难不断。澎湖海域发生船难的时间多在每年六、七月,主要是受海上飓风的影响。此外,台湾的航行海域主要以南北航向为主,富贵角与澎湖水道都是船舶往来密集的航道,加上澎湖水道缺乏航线分道的规划,以及助航设备设立不足,因此台湾西部海域发生事故居多。

2002年5月,中华航空CI611号班机于澎湖水道上空发生机身解体,其残骸散落于目斗屿北方海域,为加快搜索飘流在海面上机体残骸,海洋研究团队提供过去所搜集的海洋数值模式数据,并协助下水参与搜索,以提高残骸打捞的效率[10][11]。由于澎湖水道在西北及东南海域已超出搜索范围,仅能透过机体残骸与罹难者在云彰隆起西侧海域及中国大陆沿岸被寻获的位置去得知,其可能原因或许是与澎湖水道中的海流方向有关[10]

参见

注释

  1. 为何不说“黑水沟”而是“黑水沟之一”呢?这是因为黑水沟分成大洋、小洋,其中小洋是指澎湖水道,文献记载:“黑水沟有二:其在澎湖之西者,广可八十余里,为澎、厦分界处,水黑如墨,名曰大洋;其在澎湖之东者,广亦八十余里,则为台、澎分界处,名曰小洋。小洋水比大洋更黑,其深无底。”[2]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宋国士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2.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文史资源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3. 3.0 3.1 耿慧玲. 祠祀与庙祭 台湾地区的祖先祭祀 (PDF). 朝阳科技大学机构典藏. 朝阳科技大学. [2014-01-09]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4. 经典杂志. 岛与陆: 唐山过台湾, 台湾进唐山. 经典杂志. 2004. ISBN 9789572966426. 《台湾县志》记载:澎湖群岛之西、东,借由黑水沟,前者为澎、厦分界处,约八十余里,水黑如墨,名曰大洋;后者广亦八十余里,则为台、澎分界处,名曰小洋。小洋水比大洋更黑,其深无底。大洋风静时,尚可下锚停船,小洋则不可下锚停船,其险过于大洋。 
  5. 5.0 5.1 2台湾澎湖海沟动物群. 学习资源.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 [2014-01-10]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6. 6.0 6.1 6.2 6.3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科普知識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7. 人的历史. “中央研究院”台湾考古数位典藏博物馆.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14-01-10]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8. 8.0 8.1 罗建育. 台湾週边海域海底地形之概述. 台湾周边海域海洋科学教室系列(四). 台湾“海军军官学校”. [2014-01-09]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9. 9.0 9.1 许群; 吴朝荣. 台湾海峽(Taiwan Straits)地理環境介紹. “国科会”高瞻自然科学教学资源平台. 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 2011-07-28 [2014-01-09]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0. 10.0 10.1 10.2 10.3 10.4 吴姿孟. 以聲纳资料觀测澎湖水道附近沙丘之外形轮廓及其与海流的关係. 台湾海洋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台湾海洋大学图书馆. 2003 [2014-01-10]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许群; 吴朝荣. 台湾海峽(Taiwan Straits)海流介紹. “国科会”高瞻自然科学教学资源平台. 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 2011-07-28 [2014-01-10]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2. 12.0 12.1 林信吉. 澎湖水道南端化学水文之季节變化 (PDF). 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 (硕士论文) (台湾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 2003 [2014-01-09]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3. 黄天如. 西部海域規模5地震 本岛1到3级有感地震. 中时电子报. 2014-01-14 [2014-01-15]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4.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航空资訊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15.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海运资訊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16.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陳一昌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Template:台湾的海底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