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论李维》(意大利语Discorsi sopra la prima deca di Tito Livio),原书名意为“论提图斯·李维之《罗马史》前十卷”,是一部关于政治、历史与哲学的作品,由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于16世纪创作,是马基雅维利对李维《罗马史》前十卷的心得与诠释。

其余又译《李维罗马史前十卷疏论》、《论李维罗马史十章》、《论李维罗马史》、《李维罗马史疏论》、《李维罗马史疏义》、《李维罗马史义解》等。

本书主要论述了共和制的结构与优点,与马基雅维利的另一部著作《君主论》中论述的君主制相对应,马基雅维利总结了一系列的历史教训,描述了共和国应该如何成立、架构,涵盖了对权力制衡、政治权力分立的好处、以及共和国君主国优秀之处。《论李维》一书对之后法国卢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就多次引用了此一著作。

马基雅维利把本书献给两位有资格将来成为君主的年轻贵族。根据他的另一著作《兵法》(The Art of War),我们知道这两位年轻人经常热烈地讨论如何能改善政府的管治,以及是否可能从功绩辉煌的古代罗马前辈借镜。有见及此,马基雅维利在本书旨在教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新的管治模式的建立者。他知道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新的事物,所以他刻意把这崭新的思想包装为模仿古代罗马人的样子。他也特别地指出,当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在政治方面模仿古人是错误的思想。这样他的两位读者便能更有信心地将来把它付诸实行。[1]

《论李维》共分为三卷,分别为第一卷《罗马宪政的发展》、第二卷《罗马主权的成长》及第三卷《罗马伟人的榜样》。马基雅维利认为罗马共和国的成就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而言,而两者又可再分为来自集体智慧或是个人智慧。第一卷是讨论来自集体智慧的国内成就,第二卷是讨论来自集体智慧的国外成就,第三卷是讨论来自个人智慧的成就。

主要论点

第一卷《罗马宪政的发展》

1 一个城市的建立者有两项决定对它的成败有重要的影响——地点和法律,明智的选择是建立城市在肥沃的土地上,并制定严厉的法律使人民不致于懒惰和腐化。(I.1)

2 贤明的法律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一位贤人利用权力去订立;二是群众在经历动乱之际逐步改革和完善他们的法律。

3 共和国的政制有六种形式:三种好的政制分别为君主制(monarchy)、贵族制(aristocracy)和民主制(democracy),这三种形式都容易腐化并形成三种坏的政制,分别为独裁(tyranny)、寡头制(oligarchy)和无政府状态(anarchy)。即使是好的政制都有缺憾而不能维持长久,因此,任何国家采用单一形式的政制都必然无法阻止腐化并因而灭亡;唯有混合三种好的政制,使君主、贵族和人民互相制约,才可以防止腐化并令国家长治久安。(I.2)

4 好的行为源自于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源自于好旳法律,好的法律源自于动乱。罗马的强大是源自于平民和元老院之间持续的冲突和动乱。(I.4)

5 罗马平民和元老院之间持续的冲突和动乱是无可避免的,因为罗马没有限制外来的移民,反而将外来的移民武装起来去进行军事扩张。(I.6)

6 捍卫自由的体制对共和国至关重要。由于平民倾向进取而贵族倾向守成,因此意欲偏安一方的共和国该由贵族掌握捍卫自由的体制;意欲积极扩张的共和国则应该由平民去掌握该体制。(I.5)

7 控诉权对于捍卫自由至关重要。(I.7)

8 控诉权越大,谣言对国家伤害就越大,因此国家必须小必提防谣言。对付谣言的正确方法是将谣言转为正式的控诉。(I.8)

9 治国不应由一人专权,然而建国却非一人专权不可成事。(I.9)

10 罗马人对宗教的信仰相当深,他们害怕宗教律法的惩罚大于国家法律的惩罚。宗教信仰对于指挥军队、激励平民、使人向善和制约恶人都有莫大的助益,罗马得益于此而得以壮大。(I.11)

11 当时教会的腐败和衰落导致意大利国家的分裂。(I.12)

12 人民的德性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因此习惯于受君主统治的人民纵使得到自由亦不会长久。(I.16)

13 当人民的德性腐化了,唯一保謢自由的方法就是由伟大的领袖掌握君权并重振人民的德性,否则自由势必不保。(I.18)

14 优秀的领袖知道要如何训练人民从军,即使是领导久享和平的人民也能够组织出英勇善战的军队。(I.21)

15 共和国不应容许将功赎罪,而应该既奖赏功劳又处罚罪行。(I.24)

16 共和国要革新体制需要在表面上维持旧制度;相反专制要建立或革新就需要彻底除旧布新。(I.25)

17 共和国中,公民会猜忌贵族和伟人的理由是害怕自由受到侵犯。因此越保障人民的自由就越能使人民信任贵族和伟人。(I.30)

18 罗马不向打败仗的将领追加处罚,目的是避免令将领有额外的心理负担、或者在决策时有战争以外的考虑。(I.31)

19 罗马的独裁官体制对国家有益,令人民授权一个领袖掌握独裁的权力并不会令人民失去自由,只有非法夺权才会侵害自由。(I.34)

20 罗马经常有执政官在任期完结之后继续从军或者担任其他较低的职位,罗马人并不以此为耻。这样既保护了政治体制不受破坏,也帮助执政经验传承,更制约了现任执政治的野心。(I.36)

21 罗马因重新订立农民法而失去自由。对共和国而言,最大的祸害就是订立违背习惯又追溯过往的法律。(I.37)

第二卷《罗马主权的成长》

1 罗马成功建立帝国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德性和智略。

2 罗马以及它的敌人都相当强大,理由在于它们的人民重视在世的自由,愿意为自由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不像信仰基督教的人民般重视来世。

3 要成为强大的国家,就必须增加人口以提升生产力和兵力。提升人口的方法有二:第一是吸引移民;第二是征服它国并迁入其人口。罗马同时采用两个方法,因此成就其强大。

4 对待被征服国家的遗民,一是给予公民权并将之纳入本国之内;二是彻底将他们灭绝。任何中途半端的做法都是不利于国家的。

5 罗马清楚明白征战的目的是利益,因此每一战都速战速决,使获得的战利品超过战事的耗费。

6 常人以为财力比战力重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7 以金钱去购买他国友谊的国家往往得不到安全。强盛的国家是靠军威和德性去获得他国的友谊。

8 弱国往往因害怕在战争落败而投降,因此失去外国的支援。唯有智者知道宁可战败也不可投降。

第三卷《罗马伟人的榜样》

1 每一个国家的建立总是靠拥有某些善因。国家要长存就需要保持这些善因没有腐败,相反当善因腐败而无法自我修复,国家就会覆灭。

2 不论是推翻专制建立共和国,抑或推翻共和国建立专制,新政权都必需大张旗鼓地清算敌视新秩序的人,绝不可以天真地相信爱或时间可以化解反对者对新政权的敌意。

3 假若新政权是得到大部分人民的认同,国家才可以拥有和平;假若新政权是部分人在得不到大众支持之下用暴力建立的,那么和平必然无从发生。

4 奴性根深柢固的人纵得自由也不会守护它;向往自由的人受到奴役必然坚持反抗。因此在奴性深的群众中无法建立共和国,在自由的群众中无法建立专制。

5 共和国其中一个重大的弊病就是在和平时期不重视人才。防止这个弊病的方法有两个:第一是维持公民处于贫穷以消除腐败的诱因;第二是保持国家有参与战争。

6 在共和国中,治理公民应靠惩罚而不是怀柔,这是因为公民享有自由,就理应接受法律的规范。在专制国家则相反,因为人民没有自由,所以要怀柔以消除人民的不满。

7 罗马自建城以来长期维持在贫穷之中,再加上其制度促使贫穷不会妨碍平民晋昇或争取荣誉,二者结合产生了非常优越的效果,那就是使公民普遍拥有安贫知足、追求荣誉而不是财富的德性。

8 强大的国家总是维持自己一贯的自信和态度,不论处于顺境抑或逆境都不会有所动摇。例如罗马在坎尼会战惨败后依然坚持作战到底;又例如在对安条克列出谈和条件不被接受后,战胜之后的罗马并没有提出更严苛的谈和条件。

9 罗马贯彻法律的精神以及严惩罪犯的做法是促使其强大的关键。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罗马敢于为了伸张正义而处罚集体犯罪的群众。

注释

  1. Zuckert, Catherine H.(2017). Machiavelli's Politics p.108-109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