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朝鲜太祖
朝鲜国第1代国王
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
继任:朝鲜定宗
朝鲜太祖朝服像
年号洪武(沿用明朝年号)
姓名李成桂→李旦
君晋
松轩
出生(1335-10-27)1335年10月27日
忠肃王复位三年十月十一)
逝世1408年6月18日(1408岁-06-18)(72岁)
(永乐六年五月廿四)
庙号太祖
谥号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1408年初谥)
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1408年合谥)
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1683年加谥)
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1871年加尊号)
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1899年改谥)
陵墓健元陵
父亲(追封)桓祖李子春
母亲懿惠王后崔氏
王妃神懿王后韩氏
神德王后康氏
诚妃元氏
宫主贞庆宫主柳氏
翁主和义翁主金氏
嫡子镇安大君李芳雨
永安大君李芳果
益安大君李芳毅
怀安大君李芳干
靖安大君李芳远
德安大君李芳衍(以上为神懿王后韩氏所生)
抚安大君李芳蕃
宜安大君李芳硕(以上为神德王后康氏所生)
嫡女庆慎公主
庆善公主(以上为神懿王后韩氏所生)
庆顺公主(以上为神德王后康氏所生)
庶女宜宁翁主
淑慎翁主
李成桂
谚文조선태조
汉字朝鮮太祖
文观部式Choseon Taejo
马-赖式Ch'ose-on T'aejo
谚文송헌
汉字松軒
文观部式Songhyeon
马-赖式Songhŏn
本名
谚文이성계
汉字李成桂
文观部式Yi Seong gye
马-赖式Yi Sŏngkye
表字
谚文군진
汉字君晋
文观部式Gun jin
马-赖式Gun jin

朝鲜太祖朝鲜语:조선 태조朝鮮 太祖 Choseon Taejo;1335年10月27日—1408年6月18日),讳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李成桂 Yi Seong gye),君晋朝鲜语:군진君晋 Gun jin),松轩朝鲜语:송헌松軒 Songhyeon),即位后更名李旦朝鲜语:이단李旦 Yi Dan)。朝鲜王朝的开国之君,庙号太祖谥号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累谥为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光武三年(1899年),高宗追尊他为皇帝,改谥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

李成桂祖籍全罗道全州李氏。其中始祖是新罗开国时代的完山万户候李仁辅,其父李子春高丽完山千户候千户兼司马大将军。李成桂母为崔氏中国人[1][2]。1356年,李成桂与李子春帮助高丽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由于在随后抵御北元明朝的入侵中李成桂战功显赫而被提拔。1388年,李成桂由于不肯奉命发兵辽东,而起兵谋反。1392年,在高丽权臣郑道传的辅佐下,李成桂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即位后,李成桂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3]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定宗),被尊为太上王。1408年,薨于昌德宫,葬于健元陵

生平

开创基业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十月十一日,李成桂出生在吾鲁思不花咸州私邸。高祖父李安社、曾祖父李行里、祖父孛颜帖木儿(李椿)、伯父塔思不花(李子兴)、父吾鲁思不花(李子春),世袭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吾鲁思不花归附高丽后,回复高丽名李子春,官至荣禄大夫将作监事、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

李成桂二十二岁,也就是李子春归附高丽的当年(1356年),出仕高丽。李成桂父子和高丽里应外合攻取双城总管府。1361年,万户朴仪叛乱,被李成桂率1500人镇压。同年红巾军侵略高丽,李成桂在开城率2000人击败红巾军。并在双城总管府击败元军。1362年2月、7月李成桂任东北面兵马使击败元朝军阀纳哈出。1364年击败依附元朝的高丽反政府者崔儒。同年2月、侵入和宁(今咸镜南道永兴、现在的金野郡)以北讨伐女真。1370年以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自东北面渡鸭绿江攻打东宁府北元东宁府同知李吾鲁帖木儿逃往于罗山城。李成桂一度到达辽阳

因军功得幸于高丽恭愍王,官至密直副使(枢密副使),进阶奉翊大夫,赐端诚亮节翊戴功臣之号。

1377年在智异山歼灭倭寇名声大震,同年8月在西海道(黄海道)一带大破倭寇。1380年倭寇500只船侵入云峰(全罗北道南原郡)占领引月驿、高丽败北,驻扎在当地的将军阵亡。李成桂被任命总指挥官击败倭寇首领阿只拔都荒山大捷)。

1382年,明朝命故元降将胡拔都深入到东女真地区,招抚当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进抵端州,女真首领金同不花降附,高丽命令其大将李成桂率兵出击,双方战于吉州平,女真败退。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李成桂因协助清除李仁任一派势力,被授予守门下侍中(副宰相)。同年5月,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高丽国王王禑、门下侍中崔莹密议进攻辽东,守门下侍中李成桂反对无效。是年四月,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五月,曹敏修、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于是从威化岛回军,回师松都发动政变,流放宰相崔莹。六月,王禑被迫退位,其子王昌即位。以门下侍中李成桂为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八月,都总中外诸军事;十月,兼判尚瑞司事。

洪武二十二年(1388年)十一月,王禑意图复辟,事败,李成桂以明朝称王昌非恭愍王之后而不许入朝为借口,废王昌为庶人,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是为恭让王。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华,十二月被诛。恭让王以李成桂为奋忠定难匡复燮理佐命功臣,爵和宁君、开国忠义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田二百结、奴婢二十口,称中兴功臣,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二日,门下右侍中裴克廉等胁迫恭愍王妃废黜恭让王。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赵浚、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李成桂在松都寿昌宫即位,时年五十八岁。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四月,李成桂为免除后患,遣中枢院副使郑南晋、刑曹议郎咸傅霖绞死恭让王及其二子。分遣刑曹典书尹邦庆、大将军吴蒙乙至江华,刑曹典书孙兴宗、佥节制沈孝生至巨济,将囚禁在两处的高丽宗室全部诛灭。结果,高丽宗室为躲避杀身之祸,将“王”氏增加笔画,改为,以及等姓氏,所以目前朝鲜半岛王姓人口十分稀少,成为稀姓。

更名朝鲜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李成桂遣知密直司事赵胖明朝礼部上表:“定昌府院君瑶权署国事,及今四年。瑶又昏迷不法,疏斥忠正,昵比谗邪,变乱是非,谋陷勋旧,谄惑佛神,妄兴土木,靡费无度,民不堪苦;子奭痴佁无知,纵于酒色,聚会群小,谋害忠直。又其臣郑梦周等潜成奸计,欲生乱阶,乃将勋臣李成桂、赵浚郑道传南訚等谮于权署国事,令有司论劾以致谋害,国人愤怨,共诛梦周。权署国事尚不悛改,又谋杀戮。举国臣民实虑社稷生灵俱被其害,惶惧失措,无可奈何,咸以为若所为难以主斯民奉社稷。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日,以恭愍王妃安氏之命,退居私第。窃念军国之务不可一日无统,择于宗亲,无有可当舆望者,惟门下侍中李成桂泽被生灵,功在社稷,中外之心夙皆归附。于是一国大小臣僚、闲良、耆老、军民臣等咸愿推戴,令知密直司事赵胖,前赴朝廷奏达,伏启照验,烦为闻奏,俯从舆意,以安一国之民。”礼部以明太祖圣旨答复:“三韩臣民既尊李氏,民无兵祸,人各乐天之乐,乃帝命也。虽然,自今以后慎守封疆,毋生谲诈,福愈增焉。尔礼部以示朕意。”李成桂遣门下侍郎赞成事郑道传赴京谢恩,并献马六十匹。

当年八月,又遣前密直使赵琳赴京进表:“权知高丽国事臣李成桂言:伏惟小邦自恭愍王无嗣薨逝之后,辛旽子禑冒姓窃位者十有五年矣。迄至戊辰春,妄兴师旅,将犯辽东,以臣为都统使,率兵至鸭绿江。臣窃自念小邦不可以犯上国之境,谕诸将以大义,即与还师,禑乃自知其罪,逊位子昌。昌亦暗弱,难以莅位,国人启奉恭愍王妃安氏之命,以定昌府院君王瑶权署国事。瑶乃昏迷不法,紊乱刑政,狎昵谗佞,贬斥忠良,臣民愤怨,无所控告。恭愍王妃安氏深虑其然,命归私邸。于是一国大小臣僚、闲良、耆老、军民等以为军国之务不可一日无统,推戴臣权知军国事。臣素无才德,辞至再三,而迫于众情,未获逃避,惊惶战栗,不知所措。伏望皇帝陛下以乾坤之量、日月之明,察众志之不可违、微臣之不获已,裁自圣心,以定民志。”礼部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高丽限山隔海,天造东夷,非我中国所治。尔礼部回文书,声教自由,果能顺天意合人心,以妥东夷之民,不生边衅,则使命往来,实彼国之福也。文书到日,国更何号,星驰来报。”

当年十一月,再遣艺文馆学士韩尚质至明朝上表:“窃念小邦王氏之裔瑶,昏迷不道,自底于亡,一国臣民推戴臣权监国事。惊惶战栗,措躬无地间,钦蒙圣慈许臣权知国事,仍问国号,臣与国人感喜尤切。臣窃思惟,有国立号诚非小臣所敢擅便。谨将“朝鲜”(箕子所建古国名)、“和宁”(李成桂诞生之地)等号闻达天聪,伏望取自圣裁。”礼部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李成桂遣门下侍郎赞成事崔永沚谢恩,又遣政堂文学李恬送明朝颁赐的给前朝的高丽国王之印,并请更己名为李旦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一月,遣艺文春秋馆太学士郑总赴京请诰命印章:“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差知密直司事赵胖奏达天庭,继差门下评理赵琳奉表陈奏,钦奉圣旨,许允权知国事。准奉礼部来咨内云:‘国更何号,星驰来报。准此。’即差知密直司事韩尚质赍擎奏本赴京,钦奉圣旨节该:‘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矣,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钦此。’除钦遵外,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初九日,差门下评理李恬送纳前朝高丽国王金印,又于当年十二月初八日准奉左军都督督府咨,钦奉圣旨内一款节该:‘即合正名。今既改号朝鲜,表文仍称权知国事,未审何谋?钦此。’一国臣民战栗惶惧,咸请国王钦遵施行。见今虽称国王名号,窃缘未蒙颁降诰命及朝鲜国印信,一国臣民日夜颙望,仰天吁呼。伏请照验,烦为闻奏,乞赐颁降国王诰命及朝鲜印信施行。”礼部以明太祖旨意拒绝:“今朝鲜在当王之国,性相好而来王,顽嚣狡诈,听其自然,其来文关请印信诰命,未可轻与。朝鲜限山隔海,天造地设,东夷之邦也,风殊俗异。朕若赐与印信诰命,令彼臣妾,鬼神监见,无乃贪之甚欤?较之上古圣人,约束一节决不可为。朕数年前曾敕彼仪从本俗,法守旧章,令听其自为声教。喜则来王,怒则绝行,亦听其自然。尔礼部移文李成桂,使知朕意。”

李成桂由于一直没有得到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册封,在上书明朝时仍然使用“权知高丽国事”,国号更改后则使用“权知朝鲜国事”。朝鲜史官对李成桂屡上书明朝的事件,谓之“我太祖有百折不挠之毅”[4]

政治举措

同年十一月,李成桂颁诏定都汉阳,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李成桂令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3]。同时由郑道传等人制订了《经国大典》。鉴于明太祖批评高丽王室高丽诸王崇拜佛教而影响国事,李成桂推行崇的国策。寺院土地多被没收,贵族庄园里的奴婢都被释放,并且实行开垦农地与改良农具谷种等劝农政策。

定都争议

李成桂即位后,认为开京王气已尽,开始积极谋划迁都。即位后一个月就下旨由开京迁都汉阳(今韩国首尔,1395年改称汉城),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并在1394年开始营建景福宫。其间,一个传说相当传神地刻画了当年围绕新都争论的激烈情形——李成桂的挚友、高僧无学大师曾对汉阳的城池布局提出意见:“以仁王山作镇,白岳南山为龙虎。”首席谋臣郑道传则以儒家立场反对怪力乱神之说:“自古帝王皆南面而治,未闻东向也。”二人互不相让,场面剑拔弩张。最后,李成桂采纳了郑道传的意见,无学挖苦郑道传:“不从吾言,垂二百年当思吾言。新罗义湘大师云:择都汉阳,郑姓人是非之,不过五世,篡夺之祸生;岁才二百,板荡之难至。”1396年,在宗社宫阙营建完成以后,朝鲜正式定都汉城。李成桂即位后,对内继续依靠郑道传等人实行改革,规划新王朝的蓝图,对外则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李成桂令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北拓

1384年,明派女真千户白把山率70余骑至北青州,意欲接管故元合兰府辖区,由于兵力单薄,被高丽军击退。1388年明准备在元朝的双城总管府地区立铁岭卫的举动,促进了高丽加快向东北面发展的步伐。高丽表面对明朝“事大以诚”,暗地进一步向女真地区扩展势力。1390年,高丽越过伊板岭(摩天岭)于海洋设吉州万户府。翌年七月,派李必等“赍榜文招谕东女真地面诸部落”。李成桂继承了高丽的北拓,到1392年即王位后,元朝合兰府辖区内的女真人,已大都附于朝鲜。如哈兰(今咸镜南道咸兴)都达鲁花赤奚滩诃郎哈,三散(今咸镜南道北青)猛安古论豆兰帖木儿,海洋(今咸镜北道吉州)猛安括儿牙火失帖木儿,甲州(今两江道甲山)猛安云刚括,洪肯(今咸镜南道洪原)猛安括儿牙兀难,秃鲁兀(今咸镜南道端川)猛安夹温不花,斡合(今咸镜北道镜城)猛安奚滩薛列,阿沙(利城)猛家朱胡引答忽等部,均受招抚。《朝鲜王朝实录》颂扬李成桂:“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设邑置镇,以治民事,以练士卒”,“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满江为界。”

晚年生涯

第一次王子之乱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即位尚未逾月的朝鲜国王李成桂立继室康氏为显妃(元配韩氏在朝鲜开国前病死,赠节妃),封长子李芳雨镇安君、次子李芳果永安君、三子李芳毅益安君、四子李芳干怀安君、五子李芳远靖安君(六子李芳衍早卒)、七子李芳蕃抚安君、驸马李济兴安君,以李芳果、李芳蕃、李济为义兴亲军卫节制使;同月,立八子李芳硕为世子。这次弃长立幼,引发了七年后的“戊寅靖社”。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朝鲜国王李成桂久病不愈,靖安君李芳远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李成桂庶弟义安君李和的支持下,以“立嫡以长”为借口,联合益安君李芳毅、怀安君李芳干、上党君驸马李伯卿,杀死世子李芳硕,三军府左军节制使抚安君李芳蕃(李芳硕同母兄),三军府右军节制使兴安君李济(李芳硕同母姊婿),以及拥护世子李芳硕的大臣判三司事兼判三军府事奉化伯郑道传、参赞门下府事兼判尚瑞寺事三军节制使宜城君南訚、判中枢院事李懃、同知中枢院事福城君沈孝生。深受李成桂信任重用的世子一党,已经被扫地殆尽。

李成桂在痛失爱子的惨境下,被迫承认既成事实,下教册立次子李芳果为世子(长子李芳雨早逝):“立嫡以长,万世之经;宗子维城,寡人之望。惟尔父身尝开国,舍长立幼,乃以芳硕为世子;不独予昵爱不明之过,道传、訚等亦不得辞其责矣。当其时,若以楚国爱少之诫据经廷诤,予敢不从?如道传辈不惟不诤,犹恐其不立。日者,道传、訚、孝生、至和等潜图不轨,摇动根本,幸赖天地宗社之佑,罪人伏诛,王室再安。芳硕祸胎,不可留置国都,放诸东裔。予既悔前日之过,又因百僚之请,庸建尔为为王世子。于戏!克明其德,无忝尔所生;往尽乃心,镇抚我社稷。”

九月五日,李成桂下教书传位:“王若曰:余以否德,承祖宗之荫,奉天子之灵,肇造邦家,抚有臣庶,于今七年。乃缘久于军旅,蒙犯霜露,迨今年衰疾作,难于宵旰,庶务业剧,恐多遗失。惟尔王世子芳果,身居嫡长,夙著仁孝,且当开国之初赞襄弘多,一国臣民咸共知之。肆于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初五日告于宗庙,乃命以位。尔其率由典章,亲君子远小人,视听无一己之偏,好恶公国人之论,无敢或荒,无敢或怠,永绥厥位,以昌后嗣。于戏!尔父薄德,虽不足效,先圣之道,布在方册,夙兴夜寐,尔尚敬哉!”世子李芳果即位,是为朝鲜定宗,李成桂成为太上王。

第二次王子之乱

“第一次王子之乱”之后,益安公李芳毅为中军节制使,怀安公李芳干为左军节制使,靖安公李芳远为右军节制使;义安公李和判门下府事兼领义兴三军府事。怀安公李芳干和靖安公李芳远都拥有极大的势力,并且都对王位虎视眈眈。

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靖社功臣朴苞因为居功自傲,被朝鲜定宗免去商议中枢院事,心怀不满,不断挑起怀安公李芳干与靖安公不和。李芳干于是起兵攻击李芳远,两军在开城对战,李芳干兵败被擒,被李芳远流放,朴苞先被流放而后被杀。益安公李芳毅听说两人相斗的事情后,痛哭流涕,即日交还兵权。李芳远迅速清除了李芳干的势力。

同年二月,朝鲜定宗以没有嫡子为由,下教册立李芳远为王世弟:“王若曰:建储贰,所以正国本;崇位号,所以定人心。兹遵典章,庸举册礼。惟尔靖安公李芳远,资全文武,德备英明。当太上开国之初,克倡大义;及寡兄定社之日,特立肤功。矧讴歌之有归,宜监抚之是任。用命尔为王世子。于戏!知人不易,为子亦难。以亲以贤,既处承祧之位;惟忠惟孝,用裨为政之方。故兹教示,想宜知悉。”当年四月,朝鲜国王李芳果与世子李芳远采纳司宪府兼大司宪权近、门下府左散骑金若采的建议,废除自高丽王朝传承下来的私兵制,禁止宗室、驸马掌握私兵;五月,又命令朝鲜宗室、驸马不再参与朝政。这样,朝鲜王朝初期由于王子、驸马掌握兵权、参与朝政引发的动乱,在制度上画下了句号,朝鲜政局开始稳定下来。

同年十一月,定宗李曔(李芳果登基后易此名)传位李芳远:“我神武太上王之肇兴也,王世子明炳几先,灼知天命,首唱大义,以建鸿业,则我朝鲜开国,惟世子之功是多,故当初建储之议,物望咸归。不期权奸贪立幼孽,将倾宗社,天诱其衷,建策戡定,以安宗社,则我朝鲜之再造,亦惟世子之功是赖。国于尔时,已为世子之有,乃执冲谦,申启太上王,谓予不穀居嫡之长,俾命以位。予辞不获,黾勉即政,于兹三年,天意未允,人心未孚,蝗旱为灾,妖孽荐至。良由寡昧非德之致,栗栗危惧,俯仰有怍,矧予素缠风疾,眩于万机,劳神应务,恐致弥留思释重负以付有德,庶可以上答天心,下慰舆望。王世子禀刚明之德,挺勇智之资,仁义秉乎生知,孝悌本乎至诚,学问精于义理,英谋合于变通。固睿哲之离伦,乃谦恭之弥谨。早以济世安民之量,克成拨乱反正之功。讴歌之所归,宗社之所赖。惟贤惟德,宜承大统,爰命世子,传即王位。予将退归私第,优游怡养,以保期颐。于戏!天人之情,必付于有德;宗社之统,当传于至亲。故世及以相承,实古今之通义。咨尔宗亲耆老大小臣僚,咸体予怀,永保惟新之治。”世子李芳远即位,是为朝鲜太宗

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的亲信平壤伯赵浚、三司左仆射李恬等人先后被下狱或流放。李成桂在神岩寺设法事追荐死于第一次王子之乱的李芳硕、李济等人时,主事僧人也“暴死”。李成桂不悦,借口“巡幸新都(汉城)”,于十月十五日四更时带着驿马一百三十匹,从开京出奔。世子李芳远追至碧蹄馆,不果而返。后来李成桂在定宗的劝说下返回开城。

咸兴差使

太宗李芳远即位后,李成桂多次前往汉城、宝盖山平州温泉等地巡幸。建文三年闰三月十一日,李成桂借口游览金刚山而再次离开开城,随后前往安边府,准备前往咸兴,但在四月二十六日又返回开城,住在德寿宫中。同年八月,李成桂欲以“游览金刚山”的名义再次出京,被李芳远以“朝廷(明朝)使臣即将来我国”为由阻止。十一月十七日,李成桂遣太监招李芳远至德寿宫,与其回忆当年威化岛回军及“化家为国”之事。李芳远日暮时回宫,李成桂欲当晚逃离开城,但因李芳远在夜间再度拜谒而被阻止。十一月二十六日,李成桂借口“巡幸逍遥山”,逃出开城,此后一直居住在逍遥山佛寺旁的宫殿中。

建文四年十月,明朝使臣前往朝鲜,通报建文帝自焚、燕王称帝之事,即靖难之变。当时太上王李成桂正在桧岩寺,遂与两位明朝使臣温全、杨宁一同游赏冬季的金刚山。十月二十七日,李成桂在澄波渡宴别温全之后,率领侍卫前往东北面。李芳远派朴锡命请李成桂返回开城,与明朝副使见面,李成桂回答说“使臣来则见之,不必王见也”。李芳远不知李成桂去往何处,派遣使者探问,相望于道。李成桂对派来的使者说:“我从即位以来,没有拜过祖宗之陵。如今幸好有空闲,所以先往东北面拜陵,然后游览金刚山,随后还京,之后就不出门了。”十一月九日,李成桂御骑抵达咸兴。

李成桂抵达咸兴后,下令在铁岭关设兵阻拦一切人等出关,同时调集东北面安边府、文州的兵马。李芳远为了探问李成桂的动向,多次派出“问安使”,但宋琉等使者被李成桂在咸兴城墙上持弓射死,使者金玉谦则被捆缚手脚,以十余人看守,后来趁守者熟睡而逃出。李芳远一边派无学大师劝说太上王回京,一边任命左军总制李龟铁为东北面都体察使,大护军韩兴宝为东北面知兵马使,并赐其御马、弓矢、甲胄。

十一月十三日,东北面都体察使李龟铁、东北面都统使赵茂英、安州道都节制使李天祐、东北面江原道都安抚使金英烈等人率兵离开开城,前往咸兴,李龟铁被提升为中军都总制。不久之后,李芳远又下令释放李成桂敬信的益伦、雪悟两名僧人,令其随安平府院君李舒前往咸兴。上护军金继志在铁岭关斩杀两名守将,并杀死为李成桂兵马运送粮草的金乙宝。十一月十七日,李芳远又命闵无疾、辛克礼二人率增援兵力前往东北面。十一月十八日,李成桂带领亲军逃往西北面的孟州,当时李天祐正率领百余游骑在孟州地区活动,被李成桂的亲信赵思义截获,李天祐与其子率十余骑,力战突围。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芳远率领羽林军离开京城,准备亲征李成桂,命闵霁禹仁烈崔有庆等人留守京城,金英烈、辛克礼守卫铁岭关。十一月二十五日,李芳远任命李居易为左道都统使,李叔蕃为都镇抚使,闵无疾为都兵马使,李至、郭忠辅、李行、韩珪等人为助战节制使,领兵四万余人,向西北面进军。十一月二十七日,赵思义的部队在安州夜溃,第二天李成桂遣人通知李芳远,称自己准备回銮京城。

十二月八日,李成桂一行抵达金郊驿,李芳远准备亲自迎接,但其身边的谋士特意提醒“殿下不宜接近太上王”,结果李芳远前来朝拜之时,李成桂居然朝李芳远放箭,箭射中帐殿的木梁,箭簇入木三分。李芳远声泪俱下,而李成桂则抛下装有玉玺的匣子,大声呵斥之后扬长而去。

此后太上王李成桂被幽禁于开城的德寿宫中,后迁往汉城的昌德宫。由于安边大都护赵思义、永兴府尹金绻等官员曾随李成桂起兵,因此安边大都护府被降级为监务,永兴府的长官从府尹被降格为知府。赵思义、金绻、金温、裴尚忠、康显、赵洪、洪洵、金子良、朴阳、李自芬、金昇、林西筠、文众佥、韩定等与李成桂出奔有关的官员均被处决。

永乐六年(1408年)五月二十四日,李成桂崩逝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共计在王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享寿七十三岁。明朝赐谥康献。葬在汉城近郊杨州俭岩山下的健元陵

尊号与谥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李成桂被迫禅位,被尊为太上王。建文二年(1400年)六月,加尊号为“启运神武太上王”。

永乐六年(1408年),李成桂去世,谥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康献,合称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朝鲜史籍多称为康献大王太祖大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肃宗认为李成桂谥号中只有“圣文神武”四字算是谥号,“至仁启运”则是尊号,所以加谥“正义光德”四字,为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

同治十年(1871年),高宗加尊号“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八字,为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

光武三年(1899年),高宗追尊李成桂为皇帝,改谥为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庙号仍为太祖

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李成桂是推行信奉事大交邻政策的高丽将军,而近代历史研究认为李成桂家族其实一直生活在蒙古人直辖之地。高丽高宗四十二(1255)年,蒙古蒙哥汗图们江地区设置斡东千户所,授归附蒙古的高丽宜州兵马使李安社千户兼达鲁花赤,即李成桂之高祖父。李成桂的祖父李椿、伯父李子兴、父亲李子春,都有蒙古名,因而推断李成桂或许有蒙古血统或受到蒙古文化的较多影响[5]

日本历史学家池内宏、山内弘一宫胁淳子冈田英弘认为李成桂是女真人或者有女真血统。他与李之兰是义兄弟[6][7]

朝政

宰辅

家庭

供奉李成桂肖像的全州庆基殿

兄弟

  1. 完丰君李元桂:李成桂庶兄,母李氏。官至高丽同知密直,封完山君,死于朝鲜开国之前。朝鲜高宗九(1872)年十二月,追封完丰君。
  2. 义安大君李和:李成桂庶弟,母定嫔金氏。官至朝鲜判门下事兼判三军府事,封义安君。
  3. 青海君李之兰:李成桂义弟,女真千户,原名豆兰帖木儿。官至朝鲜门下赞成事,封青海君,谥“襄烈”。列名“三功臣”(开国、定社、佐命),青海李氏之始祖。

王后

  1. 承仁顺圣神懿王后韩氏(1337年-1391年,54岁),本贯安边高丽密直司副使,安川府院君韩卿之女,祖父韩珪仁,外祖申元丽至元三年(高丽忠肃王后三年,1337年)生。洪武二十四年(高丽恭让王三年,1391年)去世,终年五十四。葬开城丰德齐陵。高宗追上尊号神懿高皇后
  2. 顺元显敬神德王后康氏(1356年-1396年,40岁),本贯谷山,高丽判三司事,象山府院君康允成之女。洪武二十九年(太祖五年,1396年)八月十三日死于移御所。初草殓汉城皇华坊太宗二年改葬贞陵(在今首尔市内贞洞)。高宗追上尊号神德高皇后

后宫

称号 本贯 生年 卒年 父母 备注
诚妃元氏 原州 1449 元庠
密阳孙氏
太宗六年封诚妃。
贞庆宫主柳氏 高兴 柳濬 太祖七年封翁主,太宗六年封宫主。
和义翁主金氏 1428 入宫前为金海官妓七点仙,太祖七年封翁主。
赞德周氏 1436 奉太祖之命抚养宜宁翁主之子李宣[8]
后宫金氏 金原浩 太祖六年进宫,名号不详[9]
侍姬巫峡儿 不详 太祖宠妓[10][11]

子女

(因神德王后被扶正为继室,李成桂众子皆为嫡出)

称号 生年 卒年 生母 配偶 备注
1 镇安大君 芳雨 1354 1393 神懿王后 三韩国大夫人忠州池氏[12] 谥靖懿。
2 朝鲜定宗 芳果 1357 1419 定安王后庆州金氏 初封永安君,朝鲜第二代国王,即位后改名曔。
3 益安大君 芳毅 1360 1404 三韩国大夫人铁原崔氏 谥安襄。
4 怀安大君 芳干 1364 1421 府夫人骊兴闵氏
府夫人密阳黄氏
金陵府夫人金浦琴氏
谥良僖。
5 朝鲜太宗 芳远 1367 1422 元敬王后骊兴闵氏 初封靖安君,朝鲜第三代国王。
6 德安大君 芳衍 1370 1387
7 抚安大君 芳蕃 1381 1398 神德王后 开城府夫人王氏
(1377-1449)
[13][14]
8 宜安大君 芳硕 1382 1398 府夫人富有沈氏

嫡女

称号 生年 卒年 生母 配偶 备注
1 庆愼公主 1426 神懿王后 上党府院君李薆
(1363-1414)
2 庆善公主 神懿王后 靑原君沈淙
(?-1418)
3 庆顺公主 1407 神德王后 兴安君李济

庶女

称号 生年 卒年 生母 配偶 备注
1 宜宁翁主 启川尉李䔲
(1379-1457)
又称“义宁翁主”[15]
2 淑愼翁主 旀致[16] 1453 和义翁主[17] 唐城尉洪海 又称“信淑翁主”[18]

相关影视作品及饰演者

参考文献

参见

朝鲜太祖

原因:朝鲜王朝建立
朝鲜王朝君主
1392年—1398年
继任:
朝鲜定宗
前任:
高丽恭让王
朝鲜半岛君主
1392年—1398年
继任:
朝鲜定宗
朝鲜王朝太上王
1398年—1408年
继任:
朝鲜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