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元饶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宗元饶(518年—581年),南郡江陵[1][2]南梁南陈官员。

宗元饶少年好学,以孝顺尊敬长辈著名。南梁年间出身本州主簿,迁任征南府行参军,转为外兵参军。司徒王僧辩建立幕府,他与沛国刘师知一同担任主簿。陈武帝受禅建立南陈,除授晋陵县令,入朝任职尚书功论郎;出使北齐回国后,出任廷尉正,转迁太仆卿,领任本邑大中正,中书通事舍人。不久改任廷尉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官尚书左丞。当时陈宣帝刚即位,致力军国事务,事无巨细都咨询宗元饶,在御史台号称称职[1][2]

他转任御史中丞,管理五礼。当时合州刺史陈裒贪污声名狼藉,遣使在水边陆地收集渔获,又从六郡乞求粮食,百姓苦不堪言。他上表弹劾陈裒获准,后来吴兴太守、武陵王陈伯礼与豫章内史、南康嗣王陈方泰都傲慢放纵,宗元饶亦上奏朝廷之,二人都被罢去官职[3][4]

宗元饶个性公平,善于主持法律,通晓故事要旨,官吏犯法、施政不方便民众及礼仪不足也会及时纠正,获益良多。他改任贞威将军、南康内史,提供三千多斛米协助人民赋税,慰问老人,拯救穷困,百姓很依赖他。他为赋税入朝,朝廷下诏加任散骑常侍、五州大中正。寻很快就以本官再次领授尚书左丞,又出任御史中丞。历任左民尚书、右卫将军、领任前将军,迁转为吏部尚书太建十三年(581年)他去世,虚龄六十四,朝廷赠封他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协助丧事[5][6]

引用

  1. 1.0 1.1 陈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三》:宗元饶,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学,以孝敬闻。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迁征南府行参军,仍转外兵参军。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高祖受禅,除晋陵令。入为尚书功论郎。使齐还,为廷尉正。迁太仆卿,领本邑大中正,中书通事舍人。寻转廷尉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时高宗初即位,军国务广,事无巨细,一以咨之,台省号为称职。
  2. 2.0 2.1 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八》:宗元饶,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学,以孝闻。仕梁为征南府外兵参军。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陈武帝受禅,稍迁廷尉卿、尚书左丞。宣帝初,军国务广,事无巨细,一以咨之,台省号为称职。
  3. 《陈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三》:迁御史中丞,知五礼事。时合州刺史陈裒赃污狼藉,遣使就渚敛鱼,又于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元饶劾奏……遂可其奏。吴兴太守武陵王伯礼,豫章内史南康嗣王方泰,并骄蹇放横,元饶案奏之,皆见削黜。
  4. 《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八》:迁御史中丞,知五礼事。时合州刺史陈褒赃污狼籍,遣使就渚敛鱼,又令人于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元饶劾奏免之。吴兴太守武陵王伯礼、豫章内史南康嗣王方泰等,骄蹇放横,元饶案奏,皆见削黜。
  5. 《陈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三》:元饶性公平,善持法,谙晓故事,明练治体,吏有犯法、政不便民及于名教不足者,随事纠正,多所裨益。迁贞威将军、南康内史,以秩米三千余斛助民租课,存问高年,拯救乏绝,百姓甚赖焉。以课最入朝,诏加散骑常侍、荆雍湘巴武五州大中正。寻以本官重领尚书左丞。又为御史中丞。历左民尚书、右卫将军、领前将军,迁吏部尚书。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四。诏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官给丧事。
  6. 《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八》:元饶性公平,善持法,谙晓故事,明练政体,吏有犯法,政不便时,及于名教不足者,随事纠正,多所裨益。迁南康内史,以秩米三千余斛助人租课,存问高年,拯救乏绝,百姓甚赖焉。以课最入朝,诏加散骑常侍。后为吏部尚书,卒。

参考文献

  • 陈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三
  • 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