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Forensic science”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内地司法科学
中国台湾鉴识科学
港澳法证科学[1][2][3]

法医学(英语:forensic science),是一种利用科学手段处理、解决与司法体系利益相关问题的科学。其主要针对刑事民事案件。此外与法律体系相关,法医学更多强调与运用与事实、事件、物理标的事物(例如犯罪现场、尸体)相关的学术及科学方法论及理论。关于一些在司法体系外的事物鉴定,往往也与此领域相关。

古罗马时期,一个罪犯通常在要法庭上面对一群公民个体进行陈述。 罪犯和逮捕方都要根据各自立场去进行辩护或陈述。其个人言辞和表达往往决定案件的结果。这一远离导致了“forensis”这一词的广泛运用——一种司法证据形式和一类公共陈述。在现在,司法科学更多是指表达科学领域的工具学运用,而非仅仅是关于法庭的学术。

早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就有相关法医学的发展。 秦律规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则上都要进行尸体检验,司法官如果违法不进行检验,将受到处罚。秦朝的《封诊式》对法医鉴定的方法、程序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人命案件中,鉴定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尸体的位置、创伤的部位、数量、方向以及大小等。令史检验完成之后,必须提交书面报告,称为“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鉴定结论和现场勘察报告。此后,宋朝时任湖南提点刑狱兼大使行府参议官的宋慈根据个人经验,编写《洗冤集录》,为中国法医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本以死亡方式系统编辑的法医学著作。其反映出法医工作的核心:提供医学上的证据,协助检察官、办案者找出司法案件的真相,还原事实。为了提供最客观正确的事实,因此法医学必须运用各学门的相关知识来帮助办案。

1575年,法国外科医生帕雷(Ambrose Paré)发表《外科手术学》。书中,提到某些死亡鉴定方式。 1598年,意大利医师菲德利斯(Fortunato Fidelis)发表《医生关系论》,这是欧洲第一部法医学著作。 1642年,德国莱比锡首开法医学讲座。 1782年,柏林创办第一份法医学杂志。 1899年,西方法医学传入中国。

使用指纹来做人身辨识的办案手法,最早出现在7世纪的中国唐朝。其后,南宋宋慈所著《洗冤集录》则为世界上最早一本纪录使用医学方法来侦查犯罪事实的书籍。现代法医学分为基础法医学和应用法医学,基础法医学着重于原理的研究,应用法医学则是运用基础法医学的研究成果,来解决法律上的问题。

发展与运用

世界各国的法医定位并不相同,视法规不同而可大略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海洋法系两大群。一般说来在欧陆法系的国家(如德、法、日、中),法医的角色仅在于确定死因是否有隐藏之背后犯罪事实,若确定有犯罪事实之后才会进行解剖。海洋法系的国家(如英、美)对于解剖之认定则较为松散,只要发现死者之死因非自然死,即可进行解剖,因此在英美两国之尸体解剖率较诸欧陆法系国家高出许多。在法医的养成方面,英美法系多以病理科医师从事之,因法医学在英美两国之定义几乎等同于法医病理学;而欧陆法系之国家则有较为完善之法医专科医师之训练制度。

此外,各相关学门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在犯罪者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下,法医精神病学应运而生,其以判定犯罪者在犯罪当时是否有可供谴责之犯意,以厘清责任归属的问题。在大规模灾难(如空难海啸等等)的现场,尸体数量众多,导致难以进行人身的辨识,法医口腔学的技巧,利用齿模来作比对鉴定,便可节省许多辨识的时间。其他如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物学法医血清学等学门,都逐渐增加了法医学的范围和领域。

在冲突和灾害情况下的运用

法医学是一种澄清失踪者命运的新式方法。唯一拥有法医学专业知识的人道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首席法医专家莫里斯认为,出于人道目的,法医在涉及搜索、寻回、以有尊严的方式管理武装冲突和灾难受难者遗体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确认其身份的全部事项中发挥关键作用。 [4]在灾害、冲突和迁徙情况下,由于时局的动荡和死亡人数的巨大,寻找并辨认尸体是一件较为困难的工作。此时,法医学所具备的专业性为尸体辨认并最终归还家属提供便利,而这也是保证死者尊严的最好方式。

在武装冲突中,国际人道法规定,丧生者的遗体必须得到有尊严的妥善处理;而在灾害情况下,更是要求法医能够及时收集、管理尸体,并在适合时间归还家人。但出于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可能在人力物力以及所需专业知识方面有所缺乏,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会对失踪人员命运的澄清形成挑战。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法医服务为例,其服务包括在处理死者遗体方面为当地政府和专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支持;提供一些紧急情况应对的培训,包括在紧急情况下遗体的修复和运输,以及对死者身份的确认,以便能尽早找到死者的家人并将遗体归还给他们。

方法

指纹采证

因为指纹具有四大特性:个人不同、永久不变、触物留痕、损而复生,可作为重要证物

方法

粉末法利用碳粉、磁粉于物体上轻抹,使粉末附着于指纹痕表面,并用指纹胶片保存,此方法适用于光滑的表面。

宁海德林试剂法此方法适用于纸张,利用宁海德林试剂(Ninhydrin)接触纸张并加热,使其与指纹中的氨基酸反应,产生效果。

法医学领域

受控医学词表

注释

  1. 法證事務部. 政府化验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18-11-12]. 
  2. DSE信箱:法證科學在港出路. 明报加东网. 2017-04-10 [2018-11-12]. 
  3. 犯罪心理學系列 II – 法證科學與法證心理學.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 短期课程. [2018-11-12]. 
  4. 辨明死者身份:為何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要增強其在非洲的法醫專業技能. [2015-06-17]. 

参考文献

  • 何明洲. 犯罪偵查學. 台湾: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 2018/8: 45 (中文). 

延伸阅读

  • Anil Aggrawal's Internet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Toxicology.
  • Crime Science: Methods of Forensic Detection by Joe Nickell and John F. Fischer.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9. ISBN 0-8131-2091-8.
  • Dead Reckoning: The New Science of Catching Killers by Michael Baden, M.D, former New York City Medical Examiner, and Marion Roach. Simon & Schuster, 2001. ISBN 0-684-86758-3.
  • Forensic Magazine - Forensicmag.com.
  • Forens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Case Studies by Peter Rhys Lewis, Colin Gagg, Ken Reynolds. CRC Press, 2004.
  • Forensic Science Communications, an open access journal of the FBI.
  • Forensic sciences international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applications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 ISSN: 0379-0738 - Elsevier
  • Forensic Sculpting, by Seth Wolfson. Realsculpt Press, 2005.
  • Guide to Information Sources in the Forensic Sciences by Cynthia Holt. Libraries Unlimited, 2006. ISBN 1-59158-221-0.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rime and Forensics (IJDCF)
  • Owen, D. (2000) Hidden Evidence; The Story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how it Helped to Solve 40 of the World's Toughest Crimes Quintet Publishing, London. ISBN 1-86155-278-5.
  • Quinche, Nicolas, Crime, Science et Identité. Anthologie des textes fondateurs de la criminalistique européenne (1860-1930). Genève: Slatkine, 2006, 368p.
  • Quinche, Nicolas, « Les victimes, les mobiles et le modus operandi du criminaliste suisse R.-A. Reiss. Enquête sur les stratégies discursives d’un expert du crime (1906-1922)" in Revue Suisse d’Histoire, 58, no 4, décembre 2008, pp. 426–444.
  • Quinche, Nicolas, « L’ascension du criminaliste Rodolphe Archibald Reiss », in Le théâtre du crime : Rodolphe A. Reiss (1875-1929). Lausanne : Presses polytechniques et universitaires romandes, 2009, pp. 231–250.
  • Quinche, Nicolas, « Sur les traces du crime : la naissance de la police scientifique et technique en Europe », in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criminologie et de police technique et scientifique, vol. LXII, no 2, juin 2009, pp. 8–10.
  • Quinche, Nicolas, and Margot, Pierre, « Coulier, Paul-Jean (1824-1890) : A precursor in the history of fingermark detection and their potential use for identifying their source (1863) », in Journal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Californie), 60 (2), March-April 2010, pp. 129–134.
  • Science Against Crime by Stuart Kind and Michael Overman. Doubleday, 1972. ISBN 0-385-09249-0.
  • Stanton G. Underwater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s (UCSI), a New Paradigm. In: SF Norton (ed). Diving for Science... 2003. 2003,.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Underwater Sciences (22nd annual Scientific Diving Symposium) [2008-06-18]. 
  • Structure Magazine no. 40, "RepliSet: High Resolution Impressions of the Teeth of Human Ancestors" by Debbie Guatelli-Steinber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and John C. Mitchell, Assistant Professor of Biomaterials and Biomechanics School of Dentistry,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 Wiley Encyclopedia of Forensic Science by Allan Jamieson and Andres Moenssens (eds).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9. ISBN 978-0-470-01826-2.
  • Wiley Encyclopedia of Forensic Science[失效链接]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e Wiley Encyclopedia of Forensic Science by Allan Jamieson and Andre Moenssens (eds)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