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纯声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1935年4月,云南遮放土司多英培(中)、凌纯声(左)、勇士衡(右)
1933年6月,湘西凤凰县廖家桥镇。凌纯声(正中系领带者)、勇士衡(极左)

凌纯声(1901年3月8日—1978年7月21日),字民复[1],号润生,生于江苏常州武进人类学家,音乐家。在中国人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生平

1919年自江苏省常州中学毕业,与史禾结婚[1],并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更名国立东南大学),1924年毕业于东大教育系(今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在东大附中(今南师附中)执教,曾任教务主任。192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师从法国人类学家马赛尔·莫斯等人,1929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及民族学组主任、国民政府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司长、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馆长、国立中央大学边政学系教授及系主任。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教授[2]。1956年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筹备处主任,1965年就任该所第一任所长[3]。曾任第三届中研院评议员、院士。

学术工作

  • 1925年著《中学音乐集》,1926年与童之铉合编《霓裳羽衣歌舞》剧本和《琵琶集成》等,有“东南音乐家”之称。
  • 1930年,到东北进行赫哲族的调查,这次调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次正式的科学民族田野调查,同时“开创了中研院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传统”。
  • 1933年,与芮逸夫勇士衡前往湘西苗族地区调查,使用了电影摄像机,开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先河。
  • 1955年,率领李亦园、任先民李卉等人组成的民族学研究调查团,赴屏东县来义乡来义村及佳平村进行排湾人调查研究,搜集民族志资料、采集人类学标本。

著作

  •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 《湘西苗族调查报告》
  • 《佘民图腾文化的研究》
  • 《中国边政制度》
  • 《边疆文化论集》
  • 《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
  • 《中泰文化论集》
  • 《中国与大洋洲的龟祭文化》
  • 《台湾与东亚及西南太平洋的石棚文化》
  • 《中国连续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
  • 《东南亚的洗骨葬及其环太平洋的分布》 The Bone-Washing Burial Custom in South-East Asia and its Circum-Pacific Distribution 1955, 中国民族学报(台湾“中研院”), 第一期, pp 25–44

参考资料

  1. 1.0 1.1 从松花江到太平洋的人类学旅程-凌纯声先生纪念展, 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博物馆, 2017-01-15 [2021-01-10] 
  2. 凌纯声─台湾大学聘书一, 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数位典藏, [2021-01-11] 
  3. 创建沿革,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博物馆,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