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大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伶仃洋大桥(英语:Lingdingyang Bridge)是1983年提出连接香港珠海,跨越伶仃洋的跨海大桥;计划后搁置,由港珠澳大桥取代。2017年后,又指深中通道跨越伶仃航道的主桥[1]

构思

伶仃洋大桥计划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珠海市提出[2],原来只预算连接香港和珠海,由香港的屯门区烂角咀(今龙鼓滩发电厂)起始[3],经过内伶仃岛淇澳岛,到达珠海的金鼎,珠海甚至已经于其境内兴建了大桥的一部分,即今天在珠海北端的淇澳大桥,并预留了接口;这个构思在中国大陆的旧版地图仍可见到,当时建议的大桥长度亦不及现时的港珠澳大桥长。

胡应湘所构思的跨海大桥打通香港西部和珠海,从而再连接番禺、顺德、中山、南海等地,将珠江三角洲的海运、河运、陆运及空运集中,让香港成为珠三角的物流中心。

计划搁置

现港珠澳大桥位置图,原伶仃洋大桥的构思位于现港珠澳大桥以北,途经内伶仃岛,连接香港屯门珠海

随着香港的青屿干线北大屿山公路的通车,新香港国际机场的启用,胡应湘又提出香港应善用青马大桥等基建设施;于是大桥香港起点改为大屿山,原伶仃洋大桥计划搁置,并再加入澳门(单Y方案)和深圳市(双Y方案)[4][5],最后选择了单Y方案,并改名“港珠澳大桥”。

时间表

  • 1983年:首次提出兴建“香港珠海跨海大桥”方案。
  • 1989年:珠海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
  • 1993年: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提出了兴建伶仃洋跨海大桥的方案。
  • 1997年:伶仃洋跨海大桥方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但因当时的香港政府反对而搁置。
  • 2001年1月:淇澳大桥建成通车。
  • 2002年: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欧广源表示要修建深圳到珠海隧道。
  • 2002年11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港,表示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
  • 2003年7月中:广东省常委表示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
  • 2003年7月底:曾荫权专程前往北京商讨兴建港珠澳大桥计划,伶仃洋大桥计划由港珠澳大桥计划取代。
  • 2021年7月19日17时,广东交通集团发宣布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主塔封顶。此前大桥东主塔已于6月17日封顶[6][7][8],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伶仃洋大桥两座主塔全部封顶,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9][10]

伶仃洋通道

2018年11月15日,珠海市政府宣布,通过规划兴建伶仃洋通道,由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跨珠江口,经珠海淇澳岛接驳珠海[11]。2019年11月20日,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伶仃洋公路通道及西延线(珠海段)交通详细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规划对该通道的跨江段推荐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和4线铁路,建设形式则采用“东隧西桥”的桥隧方案,而“公路+高铁(城轨)复合隧道”设计可望开国内外先河。届时,深圳至珠海的陆路车程将由目前约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以内。深珠通道主桥距离上游的“深中通道”12千米,距离下游的“港珠澳大桥”20千米,东起深圳前海,经淇澳岛,西至珠海京珠高速互通立交,总长约47千米。[12] 2022年7月,深珠伶仃洋通道被列为国家高速公路联络线G0412 深南高速深圳至珠海段。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