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会计科目会计学重要的基本研究方法与辅助工作,它将会计要素视性质分属、分纲的设置,例如现金即为资产会计要素的一大会计科目。一般来说,会计科目是设置帐户、处理帐务的依据。

简介

会计科目一般来说为跨语言、跨年代、跨国别,且会视科目要素或会计种类包括了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不但反映了各不同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反映相同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例如:分录中的现金支出与进货即为横向联系,分类帐的两笔现金支出即为纵向联系。而会计科目又可分成资产类(A)、负债类(L)、权益类(C)、收益类(R)和费损类(E)5种性质,以下是这5种性质在借方和贷方的情形,而这也可以简化为所谓的“T字帐”(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借方 贷方
资产
负债
权益
收益
费损

会计科目表

  • 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编号仅供参考之用,各个地方使用的方式略有不同。
  • 由于会计科目种类很多,这里举出大部分的会计科目。
  • 一个会计科目可能有1种以上的会计科目编号。
  • 会计科目分类解释:
    • 资产类科目:表示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类型的经济资源,如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建筑物、存货、预付租金、商誉、应收帐等。
    • 负债类科目:表示各种经济债务,如应付帐、银行贷款、应付债券、分期支付利息等。
    •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表示资产扣除债务后的余值。
    • 收入营业额类科目:表示各种毛收入,如销售、服务收入、利息收入等。
    • 费用类科目:表示运营时的各种费用支出。如电费、水费、租金、折旧、呆账、利息支出、保险金等。
    • 备抵科目:某些科目有对应的反向科目,具有相反方向的余额,用来调整当前科目余额。例如,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坏账准备是长期应收票据的备抵科目。属于该类备抵账户的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商品进销差价”、“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 会计编号解释:

第1码:类别号码 第2码:性质别号码 第3、4码:项目及科目别号码

  • 会计科目依照会计编号依序排列。
  • 此会计科目表的编号、意思以实际为主[1][2]

损益类会计科目,期末要结平本科目,也就是要把各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各科目应无余额。

企业记账步骤

记账过程,又称“会计循环”。

第一步,分录

记下左右科目名称、金额、编码,交易日期、摘要,谓之“作分录”。

记资产类科目

可望带来收入之事物,又可分为“短期”有形资产、长期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所谓有形者,以实物存在,无形者,以权益存在。所谓短期者,年内可用完,长期者,逾年可用完。得到资产时记在左侧,是为“借记”,失去资产时记在右侧,是为“贷记”。

汇票与支票释义
年代 名词 释义[3][4]
唐→清 飞钱→交子→会票→汇票 异地汇兑之凭证
民国以来 汇票 the bill of exchange的翻译

(由第三人代付的账单)

明→清 银票、钱票 在银号、钱庄取钱之凭证
民国以来 支票 cheque的翻译

(银行支付的bill of exchange)

“短期”有形资产:

  • 所谓“存货”者,制造中、或完工之商品。得到时容易分清。统计出售情形时,以其数量众多,不易分清,可从进货最初往后算、最末往前算、或平摊各批。
  • 所谓“现金”者,可立即付款之事物,支票、汇票算在内,[注 1]押金不算。来去时都易分清。

长期有形资产:

  • 所谓“固定资产”者,台湾列为“建筑物”、“设备”、“土地”,虽可出售,但非主营业务。得到时容易分清。统计消耗情形时,以其不可分割,可按年平摊、按产量算、按哩程算,是为“折旧”。折,断也,损也。[8]
  • 所谓“在建工程”者,未完工之建筑。来去时都易分清。
  • 所谓“投资性房地产”者,中国大陆独有词语,出租、或出售之房屋土地。得到时容易分清。统计消耗情形时,或按月计折旧,或不计折旧、衹以市价衡量其变动。
    • 天然资源”,顾名思义,林木一类,中国大陆称为“天然起源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理属于长期有形资产,唯其单列。

无形资产:

  • 狭义上的无形资产,是说长期的无形资产。得到时须注意,若是自行研发,直到开发成功才记录。消耗时,按年平摊。
    • 商誉”,台湾认为是无形资产,中国大陆和美国将其单列在外。
    • 应收款项”,顾客赊账时记在左侧,顾客还款时记在右侧。若至年末顾客仍未还,应从资产中划拨“备抵坏账”,记录于右,待明年人还款时,再记于左,以供业主及经理了解。按理属于“短期”无形资产,唯其单列在外。

记负债类科目

可望带来支出之事物,多按短期、长期区分。得到负债时,记在右侧,失去负债时,记在左侧。

“短期”负债,或说“流动负债”:

记业主权益类科目

第二步,过账

将当日记载事项,分别誊写于各明细科,谓之“过账”。

第三步,编制试算表

将所有明细科左右数额累加,试算是否相等。若不等,必有错误。

第四步,期末科目余额调整

企业经营期间,初记录事项,到年末不合实情者,应予调整。调整后,仍应试算检查。

第五步,编制财务报表

年末编制财务报表,以供业主、债主、经理、供应商、顾客等观览。

第六步,结账

将收入、费用类科目,并业主提取者,结转至基础科目,谓之“结账”。

参见

注释

  1. 汇票最早可追溯到贞元年间(798-805),即飞钱,是京城汇款至异地,据以取钱的凭证。明朝出现会票,道光初年(1820-)改称汇票,有“汇去若干银两,其银到某地”字样。[5]西方的“the bill of exchange”,最早见于1199年,意思是第三人支付的账单,取“汇票”为其译名。根据英国《1882年汇票法令》,cheque即银行承兑的“bill of exchange”。[6]cheque,译为支票,因其重要,故单列。[7]

参考文献

  1. 会计科目中英文对照及编码. [2015-01-16]. 
  2. [Marsden, S J, 2010. Australian Master Bookkeepers Guide. 3rd ed. Sydney Australia: CCH.]
  3. 李飞; 赵海宽; 许树信; 叶世昌. 中国金融通史·第1卷.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 
  4. Bills of Exchange Act 1882,香港《汇票条例》,民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5.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 
  6. 马慧雯. 汇票基本功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原因. 商业全球化. 2020年, 8. 
  7. 张耀麟. 支票法律问题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6年. 
  8.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