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列加尔顿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列加尔顿
昵称沉思之将军
出生(1784-10-25)1784年10月25日
俄罗斯帝国莫斯科
逝世1845年8月27日(1845岁-08-27)(60岁)
俄罗斯帝国莫斯科
效命 俄罗斯帝国
军种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陆军
服役年份1798–1845
军衔中将
统率俄罗斯帝国陆军
参与战争拿破仑战争
第六次俄土战争
芬兰战争
第七次俄土战争
1830年革命
高加索战争
其他工作哲学学者、教师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列加尔顿(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Нейдгардт;1784年10月25日-1845年8月27日),俄罗斯帝国步兵中将,1842年至1845年担任高加索总督,1842年至1844年兼任驻军总司令,1834年至1845年在高加索地区服役,与帕维尔·加拉必一同在高加索战争中期抵挡伊玛目国伊玛目沙米勒扩张。并中止了前几任官员大规模进行扫荡的战略,改为慢性削弱的方式来令伊玛目国的扩张受阻。

早年

1784年10月25日,列加尔顿生于莫斯科,为家中次子。是察里津贵族列加尔顿伯爵家宗家后裔,其父伊凡·列加尔顿伯爵为枢密院议员,母伊琳娜·米尔斯基。幼时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喜欢独处。

拿破仑战争

1798年,列加尔顿以书记官身份前往哈米纳棱堡中服役,同年12月升任少尉。1805年参加第三次反法同盟,所属部队无阵亡者。1808年参加芬兰战争,因功被提升为上尉。1811年,参加第六次俄土战争。1812年,加入近卫兵团,任后勤官,并在俄法战争期间留守首都圣彼得堡。在俄军反攻时,加入彼得·维特根施泰因元帅之军团,参加别列津纳河战役。在俄军西征时,参加1813年吕岑会战包岑会战,所属部队战损极低,一场会战只出现个位数字伤亡,引起维特根施泰因注意,对他予以嘉许。

列加尔顿之后返回近卫兵团,在皇帝亚历山大一世麾下参加德累斯顿战役莱比锡战役,因战斗英勇及战伤,获越级晋升为中校。1813年10月23日,随施瓦岑贝格亲王军队前往巴伐利亚中途迷路,部队到达慕尼黑时,大军早已出发。因此列加尔顿及部下滞留巴伐利亚,负责后勤工作,直至战争结束。战后被送上军法审判,被判无罪。战后被追认功劳,遭晋升为上校,并于圣彼得堡一所军校担任教师,教授哲学百日王朝时并未参加第七次反法同盟,仅在俄国度过。1818年1月1日,被亚历山大一世封为少将。

第七次俄土战争

1828年,列加尔顿以少将身份再度参加战争,以参谋身份跟随迪比奇元帅前往巴尔干半岛,参加第七次俄土战争,因有内应的帮助,攻占舒门。但其部队并未更进一步扩大战果,直至战争结束。

十一月起义

1830年,列加尔顿返回近卫军团,担任参谋,并任后勤指挥。1830年11月,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在波兰起事。列加尔顿提出不需要硬碰硬,仅以车轮战袭扰之策略,如同锯木般慢慢锯断大树。被众将讥为懦夫,无人从其言。最终众将皆大败于波兰起义军时,列加尔顿以防守反攻的战略,逐步削弱波兰起义军实力。遇上波军主力则立即逃走,再分兵袭扰波军后方,波兰起义军虽连战连胜,可是领土却越来越少。恰尔托雷斯基亲王知其计,欲分兵引列加尔顿攻击,列加尔顿逃走,不作理会。列加尔顿重金收买波军将领,波军无法维持,除全力部队外皆溃散。列加尔顿参与对华沙的进攻,攻克。

高加索战争

1834年,因高加索战争问题,列加尔顿前往高加索服役,在服役期间多有贪腐之事。其上司维鲁明诺夫大诛异已,列加尔顿因少言寡语、游手好闲、多有贪渎而被认为其为庸才,得以免祸。1841年,与沙米尔在泰尔米河战役作战,因误中埋伏,身中三箭和四处枪伤,在濒死状态下被救活,从此未再亲上战场,同时因功受封中将。1842年10月,接任总司令职,命副总司令加拉必代行职权,但不可随意出兵。列加尔顿在位期间,建筑大量防御工事、以倒灌海水的方式大规模摧毁耕地,令盐碱地大面积出现,克制伊玛目国的游击军、截断伊玛目国与里海的连接。对伊玛目国实施经济制裁,划出隔离带包围,并建筑棱堡镇守,禁止外来人接近。采用南北夹攻战术,当沙米勒南下时,则从北方攻击根据地,反之北上时,则由南方攻击。伊玛目国并不具有同时两线作战之兵力,伊玛目国之攻势最终受阻。列加尔顿的战略耗费巨大,且仍无法打败山民武装,加上列加尔顿中风,因此被撤换。其继任者米哈伊尔‧沃龙佐夫亲王一改其战略,主动与伊玛目国决战,最终在达戈山谷一战葬送了80,000士兵,高加索驻军仅余3,000多人。沃龙佐夫亲王逃出生天后羞愧地大叹,列加尔顿若在,不致如此大败[1]。1845年8月27日,列加尔顿因脑溢血于莫斯科猝逝,享年60岁。当时他两位儿子仍在高加索服役,后来孙女奥丽加‧鲍里索芙娜‧列加尔顿嫁与著名内务大臣彼得‧斯托雷平[2]

为人

评价

  • 其上司卡尔·冯·特里在给迪比奇元帅的推荐语:“优秀的将领,在后勤供给中有很好的研究。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文雅,尊敬上司、热爱下属。勇敢而不鲁莽、行动谨慎的一名将领,可以单独领兵。”
  • 迪比奇元帅的评价:“深沉少语,能够每次发言都能抓住重点,但战略、战术俱过于保守,虽不会大败,亦不能大胜。”
  • 其挚友帕维尔·加拉必评价为:“真正的政治家,以稳定的策略,冷静的头脑,仁慈的手段,为高加索带来和平。”
  • 其战友亚历山大·顿杜科夫评价为:“脾气很好的男人,但是有一点迂腐。”
  • 其部下小彼得‧巴格拉季昂亲王讽刺列加尔顿:“每个月都只是建造一个又一个防御工事,难道战争就能获胜?”
  • 日后平定高加索地区的亚历山大·斯维斯图诺夫评价其政策为:“(列加尔顿)只是一个想讨好所有人的傻瓜,他对所有人都很好,但这只是隐藏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结果就是什么人都不讨好,造成日后的巨大反差。政治家不应该被民众指挥该做什么,而是该指挥民众做什么;将军亦不该听从士兵的话,而是该令士兵听话。”

语录

  • 倘若政府带给山民们的是饥饿、不安、疾病和掠夺,那要他们停止反抗简直是不可能的[3]
  • 高加索这个地区,是很难完全平定的,就算是和俄国友好的部族,也在酝酿着反抗[4]
  • 在陛下(尼古拉一世)英明的领导下,攻灭山民武装一次并非难事,但是倘若未建立一套体制和共同对和平的认知,只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沙米尔[5]
  • 高加索战争血腥的原因在于,大家都互相不信任,只能拿起武器保卫自己,长久以后,就成为了一个屠场[6]
  • 我军对于沙米尔,几乎连战连败,原因不是出在力量强弱、数量对比,而是他们怀有必死的决心,而我军则多为临时征召之士兵,多未受训,几乎一战即溃[7]
  • 对于沙米尔,我必须强调一件事,他绝不满足于光复自己民族的土地,他要的可能是整个高加索,对俄国而言迟早是一个麻烦的对手[8]
  • 阁下(沃龙佐夫),我快死了,我死前只想拜托你一件事,绝对不可以用大部分兵力和沙米尔决战,他在等的就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9]

参考来源

  1. Громенко С. В.156
  2. Громенко С. В.158
  3. Громенко С. В.78
  4. Громенко С. В.81
  5. Громенко С. В.106
  6. Громенко С. В.120
  7. Громенко С. В.121
  8. Громенко С. В.134
  9. Громенко С. В.155
  • Дондуков-Корсаков А. М.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о службе на Кавказе. // «Старина и новизна». Кн. 5 и 6.
  • Громенко С. В. Густав Олизар и его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как источник по истории Крыма // Историческое наследие Крыма. — 2006. — № 15. — С. 158—159;
  • Минчик С. С. Грибоедов и Крым. — Симферополь: Бизнес-Информ,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