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应元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17日 (三) 19:48的版本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內 → 内, 與 → 与, 軍 → 军, 縣 → 县, 顧 → 顾, 無 → 无, 盡 → 尽, 將 → 将 (2), 領 → 领, 劉 → 刘, 協 → 协, 應 → 应 (3), 廣 → 广, 見 → 见, 帶 → 带, 簡 → 简, 為 → 为 (3), 於 → 于, 數 → 数, 屬 → 属, 韓 → 韩, 貝 → 贝, 後 → 后 (2), 爭 → 争, 順 → 顺, 進 → 进, 萬 → 万, 戰 → 战 (4), 斷 → 断, 絕 → 绝, 邊 → 边, 麗 → 丽, 紅 → 红, 業 → 业, 吳 → 吴, 陳 → 陈, 聞 → 闻 (3), 題 → 题, 時 → 时, 許 → 许, 殺 → 杀, 禎 → 祯, 偉 → 伟, 奮 → 奋, 滿 → 满, 紀 → 纪 (2), 陰 → 阴 (7), 聲 → 声, 勢 → 势, 傷 → 伤)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阎应元(?-1645年)字丽亨。中国北京通州人。末名将。在江阴英勇抵抗了满清八十一日,杀清军七万五千人。城破后,清兵愤而屠城,是为江阴九九之祸

简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江阴典史,因讨伐进犯黄田港海盗顾三麻子有功,升任英德(今属广东省主簿

1645年夏,在满清大军南下的过程中江阴降清,清朝颁布了剃发令。迅速激起了民众的反感,阴历六月二十八日江阴人民请愿,保留发式,辱骂县令方亨:“你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暂停所议。

南明弘光元年六月二十一日,贝勒博洛命明朝降将刘良佐江阴,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阎应元被典史陈明遇等推为领袖,“治楼橹,修堵谍” ,乡兵设伏四郊[1],固守江阴共八十一日,带伤奋战,毙清军七万五千余人,包括亲王三名,大将军十八名。刘良佐亲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应元怒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七月底多铎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又派贝勒博洛和尼堪红夷大炮前往,限三日破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轮番攻城不息。八月二十一日,博洛以二百余座大炮搬到花家坝,专打东北城。穿透洞门十三重。清兵潜渡城河。破城之日,阎应元在东城城门上题“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城内依然拼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阎应元身中数箭,投水自尽,被清兵拉出水面后刺断胫骨令其下跪,禁于栖霞庵,有僧人闻“速杀我”之声不绝,天明时不屈而死。陈明遇见势不可为,焚死其一家老小四十三人,出与清兵力战,身负重创,身死僵立墙边。

八月二十二日,博洛下令屠城三日,幸存者仅五十三人。《江阴城守后纪》总结:“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陈、阎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

参考文献

引用

  1. 南疆逸史·阎应元》

来源

书籍
  • [清]韩菼:《江阴城守纪》
  • [清]许重熙:《江阴城守后纪》
  • [清]吴伟业:《鹿樵纪闻》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