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調: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3), 內 → 内, 連結 → 链接,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國 → 国 (3), 屆 → 届 (2), 學 → 学 (5), 參 → 参, 會 → 会 (11), 長 → 长 (4), 與 → 与 (7), 間 → 间, 處 → 处 (2), 漢 → 汉 (6), 語 → 语 (47), 灣 → 湾 (3), 風 → 风, 麥 → 麦, 無 → 无 (3), 構 → 构, 關 → 关, 將 → 将 (4), 領 → 领, 舊 → 旧, 陽 → 阳 (17), 調 → 调 (84), 習 → 习, 車 → 车 (6), 廣 → 广 (4), 見 → 见, 來 → 来 (2), 專 → 专, 義 → 义 (3), 動 → 动 (2), 發 → 发 (4), 門 → 门 (2), 極 → 极, 樂 → 乐, 樣 → 样 (2), 詞 → 词 (17), 羅 → 罗 (3), 簡 → 简, 稱 → 称 (5), 區 → 区 (3), 為 → 为 (23), 於 → 于 (6), 種 → 种 (6), 數 → 数 (3), 該 → 该, 節 →…)
(noteTA 跳过, replaced: 聲 → 声 (66), 錢 → 钱, 獨 → 独 (2), 趨 → 趋, 裡 → 里 (3), 謂 → 谓, 適 → 适, 嫻 → 娴)
第2行: 第2行:
{{Refimprove|time=2013-08-28T11:27:54+00:00}}
{{Refimprove|time=2013-08-28T11:27:54+00:00}}


'''变调'''({{lang-en|tone sandhi}})又称为'''连读变调'''、'''连接变调''',即是将[[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ref name="Yip">
'''变调'''({{lang-en|tone sandhi}})又称为'''连读变调'''、'''连接变调''',即是将[[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ref name="Yip">
{{cite book |last=Yip |first=Moira|title=Tone|location=Cambridge|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year=2002|isbn=9780521774451}}</ref>变调在[[梵文]]意思为“合并在一起”。在所有的调性语言改变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作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遍性的调并合运作形态。<ref name="Wang">{{cite journal|last=Wang|first=William S-Y.|title=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tone|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volume=33
{{cite book |last=Yip |first=Moira|title=Tone|location=Cambridge|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year=2002|isbn=9780521774451}}</ref>变调在[[梵文]]意思为“合并在一起”。在所有的调性语言改变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作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遍性的调并合运作形态。<ref name="Wang">{{cite journal|last=Wang|first=William S-Y.|title=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tone|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volume=33
|number=2|year=1967|pages=93–105|jstor=1263953|doi=10.1086/464946}}</ref>
|number=2|year=1967|pages=93–105|jstor=1263953|doi=10.1086/464946}}</ref>


第10行: 第10行:
== 各语言的变调 ==
== 各语言的变调 ==
=== 现代标準汉语 ===
=== 现代标準汉语 ===
在[[官话]]下的[[现代标準汉语]],一个字会受到后字调的影响而发生变调。因为变调不会立在单字情況发生,所以又称为连读变调。
在[[官话]]下的[[现代标準汉语]],一个字会受到后字调的影响而发生变调。因为变调不会立在单字情況发生,所以又称为连读变调。
==== 三变调 ====
==== 三变调 ====
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上]](第三)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阳平]](第二)。举例来说,你好(-{zh-cn:nǐ hǎo; zh-hk:nǐ hǎo; zh-tw:ㄋㄧˇ ㄏㄠˇ;}-)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zh-cn:nǐ; zh-hk:nǐ; zh-tw:ㄋㄧˇ;}-与-{zh-cn:hǎo; zh-hk:hǎo; zh-tw:ㄏㄠˇ;}-原调都是上,不过合音节第三的“你”须读为调值略低的阳平(实际为上的后半段,但聽感与阳平几乎一致)即“你好”要唸为“-{zh-cn:ní hǎo; zh-hk:ní hǎo; zh-tw:ㄋㄧˊ ㄏㄠˇ;}-”。
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上]](第三)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阳平]](第二)。举例来说,你好(-{zh-cn:nǐ hǎo; zh-hk:nǐ hǎo; zh-tw:ㄋㄧˇ ㄏㄠˇ;}-)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zh-cn:nǐ; zh-hk:nǐ; zh-tw:ㄋㄧˇ;}-与-{zh-cn:hǎo; zh-hk:hǎo; zh-tw:ㄏㄠˇ;}-原调都是上,不过合音节第三的“你”须读为调值略低的阳平(实际为上的后半段,但聽感与阳平几乎一致)即“你好”要唸为“-{zh-cn:ní hǎo; zh-hk:ní hǎo; zh-tw:ㄋㄧˊ ㄏㄠˇ;}-”。


另外在语速较快的时候上不会唸214([[五度标记法]]),而是会念作22。
另外在语速较快的时候上不会唸214([[五度标记法]]),而是会念作22。


==== 一不变调 ====
==== 一不变调 ====
当“一”和“不”夾在词语中间唸轻,例如“看一看”、“好不好”等等。
当“一”和“不”夾在词语中间唸轻,例如“看一看”、“好不好”等等。
===== “一”的变调 =====
===== “一”的变调 =====
“一”的原调是第一。当“一”在表示数目时,以及在词尾出现时,唸为原调。例如︰一二三四、第一等等。
“一”的原调是第一。当“一”在表示数目时,以及在词尾出现时,唸为原调。例如︰一二三四、第一等等。
当“一”与量词配搭时,如量词的调是第一、第二或第三,“一”唸成第四,例如“一根”、“一”和“一种”。如果量词的调是第四,“一”唸成第二,例如“一寸”。
当“一”与量词配搭时,如量词的调是第一、第二或第三,“一”唸成第四,例如“一根”、“一”和“一种”。如果量词的调是第四,“一”唸成第二,例如“一寸”。


===== “不”的变调 =====
===== “不”的变调 =====
“不”的原调是第四。当“不”后面跟著第一、第二和第三的字,或者“不”出现在词末,唸为原调。例如︰“不高”、“不祥”、“不好”和“我就不”。
“不”的原调是第四。当“不”后面跟著第一、第二和第三的字,或者“不”出现在词末,唸为原调。例如︰“不高”、“不祥”、“不好”和“我就不”。
当“不”后面的字是第四,唸为第二,例如“不要”。
当“不”后面的字是第四,唸为第二,例如“不要”。


=== 闽南语 ===
=== 闽南语 ===
{{main article|闽南语连读变调}}
{{main article|闽南语连读变调}}
[[File:Amoy tones.JPG|缩略图|300px|闽南语单一音节调是立化,而音节结合时前面的音节之调就会改变。]]
[[File:Amoy tones.JPG|缩略图|300px|闽南语单一音节调是立化,而音节结合时前面的音节之调就会改变。]]
在[[闽南语]]当中,除了词尾音节唸本调,其他音节几乎都唸变调。例如hè-chhia(货车)、hé-chhia(火车):hè(货)的本调是第三(阴去)、在“货车”当中要唸变调第二(阴上)hé;hé(火)的本调是第二(阴上),在火车当中要唸第一he。若錯误地以本调读出“火车”*hé-chhia,发音会和“货车”一样,也就是说变调与否可以影响词义。熟闽南语的母语使用者多能不假思索,自然地变调。
在[[闽南语]]当中,除了词尾音节唸本调,其他音节几乎都唸变调。例如hè-chhia(货车)、hé-chhia(火车):hè(货)的本调是第三(阴去)、在“货车”当中要唸变调第二(阴上)hé;hé(火)的本调是第二(阴上),在火车当中要唸第一he。若錯误地以本调读出“火车”*hé-chhia,发音会和“货车”一样,也就是说变调与否可以影响词义。熟闽南语的母语使用者多能不假思索,自然地变调。


闽南语基本变调规律如下(以廈门/台北音为基準)
闽南语基本变调规律如下(以廈门/台北音为基準)
第35行: 第35行:
下列排序分别为“原调”“廈门调值/台北调值”“变调及代表数字”<br>
下列排序分别为“原调”“廈门调值/台北调值”“变调及代表数字”<br>


阴 平 第1 44/44~~ 1→7(变阳去)<br>
阴 平 第1 44/44~~ 1→7(变阳去)<br>


阴 上 第2 53/52~~ 2→1(变阴平)<br>
阴 上 第2 53/52~~ 2→1(变阴平)<br>


阴 去 第3 21/31~~ 3→2(变阴上)<br>
阴 去 第3 21/31~~ 3→2(变阴上)<br>


阴入 -ptk第4 32/32~~ 4→8(变阳入)<br>
阴入 -ptk第4 32/32~~ 4→8(变阳入)<br>


阴入 -h 第4 32/32~~ 4→2(变阴入)<br>
阴入 -h 第4 32/32~~ 4→2(变阴入)<br>


阳 平 第5 24/13~~ 5→7(变阳去)<br>
阳 平 第5 24/13~~ 5→7(变阳去)<br>


阳 上 第6 <br>
阳 上 第6 <br>


阳 去 第7 22/33~~ 7→3(变阴去)<br>
阳 去 第7 22/33~~ 7→3(变阴去)<br>


阳 入 第8 4 /33~~ 8→4(变阴入)<br>
阳 入 第8 4 /33~~ 8→4(变阴入)<br>


注:<br>
注:<br>


一、以喉塞音(h)结尾之入字在变调后喉塞音脫落;而非喉塞音之“P”“t”“k”则继续保留。<br>
一、以喉塞音(h)结尾之入字在变调后喉塞音脫落;而非喉塞音之“P”“t”“k”则继续保留。<br>


二、有些许地区阳入在变调后较为接近阴上。<br>
二、有些许地区阳入在变调后较为接近阴上。<br>


三、多数情況下只要后面接字,则都需要变调,但亦有一些即便后面接字亦不变调之情形;<br>
三、多数情況下只要后面接字,则都需要变调,但亦有一些即便后面接字亦不变调之情形;<br>
第65行: 第65行:
--人名或地名等专有名词 例:“台北真热”--“北”维持原调不变<br>
--人名或地名等专有名词 例:“台北真热”--“北”维持原调不变<br>


--后接轻字时 例:“看一下”--“看”维持原调不变<br>
--后接轻字时 例:“看一下”--“看”维持原调不变<br>


--连结构时 例:“游山玩水”--“山”维持原调不变 ;然而,当词组为并列词素时则必须变调 例:“大主大意”--“主”由阳去变为阴平
--连结构时 例:“游山玩水”--“山”维持原调不变 ;然而,当词组为并列词素时则必须变调 例:“大主大意”--“主”由阳去变为阴平


=== 粵语 ===
=== 粵语 ===
{{main|粵语调}}
{{main|粵语调}}
[[粵语]](广东话)口语中,变调非常频繁,是其一大特色,亦是学习粵语的一大难处。例如“[[豆漿]]”“豆芽”的“豆”不变,读作“dau<sup>6</sup>(竇)”,但“[[红豆]]”“[[绿豆]]”的“豆”要变调为“dau<sup>2</sup>(斗)”。地名读法亦有变调的情況,且基本无规律可循,例如“湾”字,在“[[筲箕湾]]”中不用变调,读如“waan<small>1</small>(彎)”,而在“[[长沙湾]]”中卻要变读“waan<sup>4</sup>(环)”。<ref name="甲级中文">{{cite book|author=潘国森 著|title=《甲级中文》|chapter=广府话口语的变调|publisher=次文化堂|isbn=978-962992268-9|language=zh-hk}}</ref>
[[粵语]](广东话)口语中,变调非常频繁,是其一大特色,亦是学习粵语的一大难处。例如“[[豆漿]]”“豆芽”的“豆”不变,读作“dau<sup>6</sup>(竇)”,但“[[红豆]]”“[[绿豆]]”的“豆”要变调为“dau<sup>2</sup>(斗)”。地名读法亦有变调的情況,且基本无规律可循,例如“湾”字,在“[[筲箕湾]]”中不用变调,读如“waan<small>1</small>(彎)”,而在“[[长沙湾]]”中卻要变读“waan<sup>4</sup>(环)”。<ref name="甲级中文">{{cite book|author=潘国森 著|title=《甲级中文》|chapter=广府话口语的变调|publisher=次文化堂|isbn=978-962992268-9|language=zh-hk}}</ref>


麦耘所著《实验报告:广州话句末升语调字调的影响》(发表于第七届国际粵方言研討会)<ref>{{Cite web |url=http://www.cuhk.edu.hk/ics/clrc/crcl_51/news_2.pdf |title=第七届国际粵方吉研討会在港举行 |accessdate=2018-05-10 |archive-date=2018-05-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10183817/http://www.cuhk.edu.hk/ics/clrc/crcl_51/news_2.pdf |dead-url=no }}</ref>内曾提出有五种高变调,包括名词性标志、小称标志、特指标志、风格标志、虚词音节缩減标志。但高变调不用于助词、亦或与虚化无关。<ref>{{Cite web |url=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KTarCgAAQBAJ&pg=PA336&lpg=PA336&dq=%E5%90%8D%E8%A9%9E%E8%AE%8A%E8%AA%BF&source=bl&ots=ukEkhOw-t1&sig=Ly9ct6nK1FPKDzu-ZDtubsK3r2U&hl=en&sa=X&ved=0ahUKEwiN4eff5vnaAhUId98KHV_2AmUQ6AEIRTAD#v=onepage&q=%E5%90%8D%E8%A9%9E%E8%AE%8A%E8%AA%BF&f=false |title=鄧思穎,《粵语语法讲义》336-337頁 |accessdate=2018-05-10 |archive-date=2018-05-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10183932/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KTarCgAAQBAJ&pg=PA336&lpg=PA336&dq=%E5%90%8D%E8%A9%9E%E8%AE%8A%E8%AA%BF&source=bl&ots=ukEkhOw-t1&sig=Ly9ct6nK1FPKDzu-ZDtubsK3r2U&hl=en&sa=X&ved=0ahUKEwiN4eff5vnaAhUId98KHV_2AmUQ6AEIRTAD#v=onepage&q=%E5%90%8D%E8%A9%9E%E8%AE%8A%E8%AA%BF&f=false |dead-url=no }}</ref>
麦耘所著《实验报告:广州话句末升语调字调的影响》(发表于第七届国际粵方言研討会)<ref>{{Cite web |url=http://www.cuhk.edu.hk/ics/clrc/crcl_51/news_2.pdf |title=第七届国际粵方吉研討会在港举行 |accessdate=2018-05-10 |archive-date=2018-05-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10183817/http://www.cuhk.edu.hk/ics/clrc/crcl_51/news_2.pdf |dead-url=no }}</ref>内曾提出有五种高变调,包括名词性标志、小称标志、特指标志、风格标志、虚词音节缩減标志。但高变调不用于助词、亦或与虚化无关。<ref>{{Cite web |url=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KTarCgAAQBAJ&pg=PA336&lpg=PA336&dq=%E5%90%8D%E8%A9%9E%E8%AE%8A%E8%AA%BF&source=bl&ots=ukEkhOw-t1&sig=Ly9ct6nK1FPKDzu-ZDtubsK3r2U&hl=en&sa=X&ved=0ahUKEwiN4eff5vnaAhUId98KHV_2AmUQ6AEIRTAD#v=onepage&q=%E5%90%8D%E8%A9%9E%E8%AE%8A%E8%AA%BF&f=false |title=鄧思穎,《粵语语法讲义》336-337頁 |accessdate=2018-05-10 |archive-date=2018-05-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10183932/https://books.google.ca/books?id=KTarCgAAQBAJ&pg=PA336&lpg=PA336&dq=%E5%90%8D%E8%A9%9E%E8%AE%8A%E8%AA%BF&source=bl&ots=ukEkhOw-t1&sig=Ly9ct6nK1FPKDzu-ZDtubsK3r2U&hl=en&sa=X&ved=0ahUKEwiN4eff5vnaAhUId98KHV_2AmUQ6AEIRTAD#v=onepage&q=%E5%90%8D%E8%A9%9E%E8%AE%8A%E8%AA%BF&f=false |dead-url=no }}</ref>


另外,一般认为粵语有9个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但如果考慮口语变调,就有11。阴平是9中音调最高的,但在变调中会出现比阴平还高的音调,如“月光”的“光”、“[[曹操]]”的“操”,有研究者称之为“超平”<ref name="粵音寻正读">{{cite book|author=杜氏昆仲 吴建成 编著|title=《粵音寻正读--音解浅谈篇》|chapter=引子|publisher=交流出版社|isbn=978-9-6289409-9-8|language=zh-hk}}</ref>。另一种变调则是将阳入提到和阴上一样的音高(入本无该音高),有人称之为“上入”<ref name="粵音寻正读"/>,例如“蝴蝶”的“蝶”。同一句末语气助词变调会影响原句语气。<ref>{{Cite web |url=http://image.hanspub.org:8080/html/4-2910026_12191.htm |title=From Intonation to Tone* —The Case of Utterance-Final Particles “aa” and “wo” in Cantonese/从语调到声调*—以粤语句末语气助词“呀”、“喎”为例 |access-date=2018-07-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705033222/http://image.hanspub.org:8080/html/4-2910026_12191.htm |archive-date=2018-07-05 |dead-url=yes }}</ref>
另外,一般认为粵语有9个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但如果考慮口语变调,就有11。阴平是9中音调最高的,但在变调中会出现比阴平还高的音调,如“月光”的“光”、“[[曹操]]”的“操”,有研究者称之为“超平”<ref name="粵音寻正读">{{cite book|author=杜氏昆仲 吴建成 编著|title=《粵音寻正读--音解浅谈篇》|chapter=引子|publisher=交流出版社|isbn=978-9-6289409-9-8|language=zh-hk}}</ref>。另一种变调则是将阳入提到和阴上一样的音高(入本无该音高),有人称之为“上入”<ref name="粵音寻正读"/>,例如“蝴蝶”的“蝶”。同一句末语气助词变调会影响原句语气。<ref>{{Cite web |url=http://image.hanspub.org:8080/html/4-2910026_12191.htm |title=From Intonation to Tone* —The Case of Utterance-Final Particles “aa” and “wo” in Cantonese/从语调到声调*—以粤语句末语气助词“呀”、“喎”为例 |access-date=2018-07-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705033222/http://image.hanspub.org:8080/html/4-2910026_12191.htm |archive-date=2018-07-05 |dead-url=yes }}</ref>


除音高变化外,句末音节亦有时长变化,会影响语句口吻。<ref>{{Cite web |url=http://www.cuhk.edu.hk/ics/clrc/crcl_97_1/mai.pdf |title=广州话的句末促语调和长语调/The Quick Intonation and the Protracted Intonation in the Sentence-final Position in Cantonese |accessdate=2018-05-10 |archive-date=2020-03-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28042428/http://www.cuhk.edu.hk/ics/clrc/crcl_97_1/mai.pdf |dead-url=no }}</ref>
除音高变化外,句末音节亦有时长变化,会影响语句口吻。<ref>{{Cite web |url=http://www.cuhk.edu.hk/ics/clrc/crcl_97_1/mai.pdf |title=广州话的句末促语调和长语调/The Quick Intonation and the Protracted Intonation in the Sentence-final Position in Cantonese |accessdate=2018-05-10 |archive-date=2020-03-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28042428/http://www.cuhk.edu.hk/ics/clrc/crcl_97_1/mai.pdf |dead-url=no }}</ref>


=== 其他 ===
=== 其他 ===
美国[[印第安]][[切罗基语]]有一相当强固的调系统,其调组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且其細膩与复杂的调规则卻由一个部落到另一个部落而有所不同的表示。然而在许多的地区(沒有疑问的由于切罗基语经常掉落到第二语言的地位上),调系统卻在逐渐地进行简化的向,不过是在许多[[切罗基人]]年长者的身上,旧有的调系统卻仍然维持著极端重要的意义,并且始终坚持底固守使用著。
美国[[印第安]][[切罗基语]]有一相当强固的调系统,其调组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且其細膩与复杂的调规则卻由一个部落到另一个部落而有所不同的表示。然而在许多的地区(沒有疑问的由于切罗基语经常掉落到第二语言的地位上),调系统卻在逐渐地进行简化的向,不过是在许多[[切罗基人]]年长者的身上,旧有的调系统卻仍然维持著极端重要的意义,并且始终坚持底固守使用著。


== 变调与不变调之区别 ==
== 变调与不变调之区别 ==
只要环境情況的变动促使语音符合变化条件,那变调就是必须的。但是,不要将变调跟调的改变这种情況混合,因为调的改变一般是由于字词的[[派生变化|派生]](Morphological derivation)或[[词形变化#屈折变化的形式|屈折变化的形式]](inflectional morphology)等情況造成的。
只要环境情況的变动促使语音符合变化条件,那变调就是必须的。但是,不要将变调跟调的改变这种情況混合,因为调的改变一般是由于字词的[[派生变化|派生]](Morphological derivation)或[[词形变化#屈折变化的形式|屈折变化的形式]](inflectional morphology)等情況造成的。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101行: 第101行:
[[Category:语音学]]
[[Category:语音学]]
[[Category:音韵学]]
[[Category:音韵学]]
[[Category:调语言]]
[[Category:调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