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4), 內 → 内 (6), 國 → 国 (10), 屆 → 届, 開 → 开 (2), 學 → 学, 參 → 参, 會 → 会 (4), 長 → 长 (5), 經濟 → 经济, 與 → 与, 軍 → 军 (3), 間 → 间 (7), 龍 → 龙 (4), 漢 → 汉 (13), 語 → 语 (4), 華 → 华 (6), 風 → 风 (4), 愛 → 爱, 縣 → 县 (3), 雙 → 双, 魚 → 鱼, 無 → 无 (3), 興 → 兴, 關 → 关 (15), 領 → 领, 劉 → 刘 (2), 陽 → 阳 (5), 協 → 协, 調 → 调 (2), 馬 → 马, 應 → 应 (3), 莊 → 庄, 嚴 → 严 (2), 雲 → 云 (2), 習 → 习 (6), 賓 → 宾, 廣 → 广, 見 → 见 (2), 來 → 来 (5), 對 → 对, 動 → 动 (3), 爾 → 尔, 發 → 发 (4), 門 → 门 (2), 親 → 亲, 淨 → 净, 極 → 极, 樂 → 乐 (3), 蓮 → 莲 (2), 傳 → 传, 體…)
(我来啦, replaced: 講 → 讲, 轉 → 转, 時 → 时 (7), 報 → 报 (2), 許 → 许 (2), 埡 → 垭, 別 → 别, 陣 → 阵, 則 → 则, 勝 → 胜 (2), 娛 → 娱 (2), 劃 → 划, 經 → 经 (2), 歸 → 归 (2), 騎 → 骑, 響 → 响, 轎 → 轿, 災 → 灾, 從 → 从 (3), 寬 → 宽, 觀 → 观 (7), 雞 → 鸡, 鴨 → 鸭, 宮 → 宫, 巒 → 峦, 隨著 → 随着, 話 → 话, 謠 → 谣, 搖 → 摇, 猶 → 犹, 織 → 织)
第34行: 第34行:
民族参考 = <ref>{{cite web|title=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url=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html/A0106b.htm|work=国家统计局}}</ref>|
民族参考 = <ref>{{cite web|title=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url=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html/A0106b.htm|work=国家统计局}}</ref>|
民族 = [[汉族]](95.6%)<br />[[土家族]](3.7%)等|
民族 = [[汉族]](95.6%)<br />[[土家族]](3.7%)等|
方言 = [[西南官]]<br/>[[江淮官话]]<br/>[[贛语]]<br/>[[湘语]] |
方言 = [[西南官]]<br/>[[江淮官话]]<br/>[[贛语]]<br/>[[湘语]] |
地 = 13 |
地 = 13 |
县 = 105 |
县 = 105 |
第77行: 第77行:
{{Main|湖北历史}}
{{Main|湖北历史}}


湖北又称“千湖之省”,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今武汉周边在[[西周]]中叶属于[[鄂国]],湖北北部有[[随国]]、[[古麋国]]、[[罗国]]等诸侯国,[[春秋期]]这些小国全部被[[楚国]]吞并,湖北西北部的[[汉江 (中国)|汉水]]流域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中部大部分被[[沼泽]]覆盖,是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属于楚国,湖北西部是楚国发源地,[[楚庄王]]曾问鼎中原。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古城。
湖北又称“千湖之省”,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今武汉周边在[[西周]]中叶属于[[鄂国]],湖北北部有[[随国]]、[[古麋国]]、[[罗国]]等诸侯国,[[春秋期]]这些小国全部被[[楚国]]吞并,湖北西北部的[[汉江 (中国)|汉水]]流域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中部大部分被[[沼泽]]覆盖,是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属于楚国,湖北西部是楚国发源地,[[楚庄王]]曾问鼎中原。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古城。


[[File:Wuhanbells.jpg|缩略图|200px|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编钟]](又称曾侯乙编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File:Wuhanbells.jpg|缩略图|200px|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编钟]](又称曾侯乙编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第111行: 第111行:
| title =
| title =
| image1 = ROC Div Hubei.svg
| image1 = ROC Div Hubei.svg
| caption1 = 中华民国期的湖北省
| caption1 = 中华民国期的湖北省
| image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10湖北省.jpg
| image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10湖北省.jpg
| caption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湖北省地图
| caption2 =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湖北省地图
第410行: 第410行:
&nbsp;&nbsp;&nbsp;&nbsp;荆州花鼓戏原称“沔阳花鼓戏”,俗称“花鼓子”,后命名为“天沔花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称“荆州花鼓戏”,是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备受观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该剧种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发祥于清道光年间沔阳州一带(即今湖北省仙桃市)。闹年的花鼓、采莲船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以及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荆州花鼓戏的声腔,具有江汉平原鲜明的地域特点。其主要声腔“高腔”是在当地流行的“薅草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声腔。
&nbsp;&nbsp;&nbsp;&nbsp;荆州花鼓戏原称“沔阳花鼓戏”,俗称“花鼓子”,后命名为“天沔花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称“荆州花鼓戏”,是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备受观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该剧种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发祥于清道光年间沔阳州一带(即今湖北省仙桃市)。闹年的花鼓、采莲船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以及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荆州花鼓戏的声腔,具有江汉平原鲜明的地域特点。其主要声腔“高腔”是在当地流行的“薅草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声腔。
*[[长阳]]巴山舞
*[[长阳]]巴山舞
长阳巴山舞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性的集体舞蹈。它是由土家人民间古老的“跳喪”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它一问世便深受青睞。老世人奉为瑰宝,青年人视为爱物。它像一土家山寨吹进县城,甚至涉足到现代舞厅,大有与外来“迪斯科”“擺舞”一争高下之勢。《人民日》海外版撰文指出:“当众多的进口乐性舞蹈风靡一之际,重山疊峰中的巴山舞卻佔据了那麼多樸实的心灵,這种文化景,带給人们多思考,至少,它开拓、展示了一片獨特的審美领域。”
长阳巴山舞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性的集体舞蹈。它是由土家人民间古老的“跳喪”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它一问世便深受青睞。老世人奉为瑰宝,青年人视为爱物。它像一土家山寨吹进县城,甚至涉足到现代舞厅,大有与外来“迪斯科”“擺舞”一争高下之勢。《人民日》海外版撰文指出:“当众多的进口乐性舞蹈风靡一之际,重山疊峰中的巴山舞卻佔据了那麼多樸实的心灵,這种文化景,带給人们多思考,至少,它开拓、展示了一片獨特的審美领域。”
*[[荊楚文化]]神灵崇拜
*[[荊楚文化]]神灵崇拜
楚地入统一的秦王朝版图以及设置郡县之后,荊楚大地的崇巫习俗,便逐渐融入以华夏本主神为主要尊崇对象的民间民俗活动之中。民间俗神崇拜习俗和[[佛教]]、[[道教]]等宗教习俗相互滲透,相互影,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极强功利目的的文化景。其功利性特徵主要表现于祈福消,趨吉避凶,以求得心理平衡的佔验效应。
楚地入统一的秦王朝版图以及设置郡县之后,荊楚大地的崇巫习俗,便逐渐融入以华夏本主神为主要尊崇对象的民间民俗活动之中。民间俗神崇拜习俗和[[佛教]]、[[道教]]等宗教习俗相互滲透,相互影,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极强功利目的的文化景。其功利性特徵主要表现于祈福消,趨吉避凶,以求得心理平衡的佔验效应。
*[[荊州]]关帝廟会
*[[荊州]]关帝廟会
每年正月和曆5月l3,关帝廟都要举行大型廟会,届,湖北荊州人在這裡玩龙燈,采莲船,马射箭,吹喇叭套子,把关帝廟内外鬧腾得红红火火。荊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變的习俗。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勝歸来,荊州军民就在大北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夾道欢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为“得街”。逢年过节,荊州人玩龙燈,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廟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荊州城生产的旅游紀念品,也有以关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如繡有关羽像的絲手絹,印有关公的精緻背包,还有关公画片、小塑像等等。荊州城内的宾馆、商店和多民宅,多喜欢在大堂供奉关公像,有的还一日一拜。荊州的大人小孩,差不多每人都能上几段关羽镇守荊州的故事。
每年正月和曆5月l3,关帝廟都要举行大型廟会,届,湖北荊州人在這裡玩龙燈,采莲船,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廟内外鬧腾得红红火火。荊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變的习俗。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胜归来,荊州军民就在大北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夾道欢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为“得街”。逢年过节,荊州人玩龙燈,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廟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荊州城生产的旅游紀念品,也有以关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如繡有关羽像的絲手絹,印有关公的精緻背包,还有关公画片、小塑像等等。荊州城内的宾馆、商店和多民宅,多喜欢在大堂供奉关公像,有的还一日一拜。荊州的大人小孩,差不多每人都能上几段关羽镇守荊州的故事。


*湖北过[[春节]]习俗
*湖北过[[春节]]习俗
在湖北,过年是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民云:“二十三,送燈盞;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豬肉;二十七,除臟迹;二十八,福雞鴨;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耕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年]],不管在物资短缺年代还是经济发达期,来都是人们渴盼的特殊节日。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特是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习慣給已故的亲人“上墳燈”,也叫“送燈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墳上,再点上蠟燭祭祖。不过,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
在湖北,过年是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民云:“二十三,送燈盞;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豬肉;二十七,除臟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耕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年]],不管在物资短缺年代还是经济发达期,来都是人们渴盼的特殊节日。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特是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习慣給已故的亲人“上墳燈”,也叫“送燈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墳上,再点上蠟燭祭祖。不过,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
*[[武当山]][[道教]]齋醮活动
*[[武当山]][[道教]]齋醮活动
游人在游览武当山,有宮觀内会聽到鼓乐聲聲,隨著悠揚婉的乐聲,道众们身著金絲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式法器,吟唱古老的曲调,在壇场(殿堂)裡翩翩起舞,如在演一场古裝戏。這是武当山道教协会在举行道教法事活动,也就是道教齋醮科儀,俗称“办道场”“做法事”“建醮”。
游人在游览武当山,有宫观内会聽到鼓乐聲聲,随着悠揚婉的乐聲,道众们身著金絲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式法器,吟唱古老的曲调,在壇场(殿堂)裡翩翩起舞,如在演一场古裝戏。這是武当山道教协会在举行道教法事活动,也就是道教齋醮科儀,俗称“办道场”“做法事”“建醮”。
*神文化
*神文化
[[神架]]的历史文化遺迹已鲜可尋覓。阳日的净莲寺,九衝的天廟,松香坪的白云庵、音閣,只依稀辨认出断壁殘垣。但是兰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战场保存得十分完好。1985年在红坪、刘享寨相继发现了两块保护山林的石碑。红坪的护林石碑立于坪西溝天门洞口的老岩石上,石碑约一米见方,上鐫“严禁山林”四个大字,落款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100多年了。另一块石碑立于刘享寨南麓一个名叫新大路的峰石壁上,石碑长83厘米,55厘米,刻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上鐫“严禁石木”四个大字。這两块石碑是神架古代保护山林的“石碑双壁”。
[[神架]]的历史文化遺迹已鲜可尋覓。阳日的净莲寺,九衝的天廟,松香坪的白云庵、音閣,只依稀辨认出断壁殘垣。但是兰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战场保存得十分完好。1985年在红坪、刘享寨相继发现了两块保护山林的石碑。红坪的护林石碑立于坪西溝天门洞口的老岩石上,石碑约一米见方,上鐫“严禁山林”四个大字,落款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100多年了。另一块石碑立于刘享寨南麓一个名叫新大路的峰石壁上,石碑长83厘米,55厘米,刻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上鐫“严禁石木”四个大字。這两块石碑是神架古代保护山林的“石碑双壁”。


=== 楚文化 ===
=== 楚文化 ===
第429行: 第429行:


=== 汉语方言 ===
=== 汉语方言 ===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包括武汉市)以汉语[[西南官话]]为主,现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自治州]]的[[土家族]]绝大多数也使用汉语的[[西南官话]]作为其第一语言。湖北省东部部分地区主要通用[[江淮官话]],东南部一带则通用[[赣语]]。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包括武汉市)以汉语[[西南官话]]为主,现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自治州]]的[[土家族]]绝大多数也使用汉语的[[西南官话]]作为其第一语言。湖北省东部部分地区主要通用[[江淮官话]],东南部一带则通用[[赣语]]。




第455行: 第455行:
}}
}}


湖北的主要宗教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和[[佛教]]。根据2007年和2009年进行的调查,湖北有6.5%的人口有[[祖先崇拜]],0.58%的人口是[[基督徒]]。<ref name="Wang2015"/>告沒有提供其他宗教的统计数字; 92.92%的人口无宗教或信奉[[中国民间宗教]],[[佛教]],[[儒教 (宗教)|儒教]]和[[道教]]。
湖北的主要宗教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和[[佛教]]。根据2007年和2009年进行的调查,湖北有6.5%的人口有[[祖先崇拜]],0.58%的人口是[[基督徒]]。<ref name="Wang2015"/>告沒有提供其他宗教的统计数字; 92.92%的人口无宗教或信奉[[中国民间宗教]],[[佛教]],[[儒教 (宗教)|儒教]]和[[道教]]。
{|
{|
|<gallery mode="packed" style="font-size:88%; line-height:130%">
|<gallery mode="packed" style="font-size:88%; line-height:130%">
File:Jingzhou Taihui Guan 2014.04.20 14-20-48.jpg|[[荆州市|荊州]]太暉
File:Jingzhou Taihui Guan 2014.04.20 14-20-48.jpg|[[荆州市|荊州]]太暉
File:Wuhan Baotong Si 2012.11.21 11-29-10.jpg|[[武汉市|武汉]]宝通寺
File:Wuhan Baotong Si 2012.11.21 11-29-10.jpg|[[武汉市|武汉]]宝通寺
File:Xiangyang Guangde Si 2013.08.23 11-27-24.jpg|[[襄阳市|襄阳]]广德寺
File:Xiangyang Guangde Si 2013.08.23 11-27-24.jpg|[[襄阳市|襄阳]]广德寺
第474行: 第474行:
* [[黄鹤楼]]
* [[黄鹤楼]]
* [[古琴台]]
* [[古琴台]]
* [[长春观 (武汉)|长春]]
* [[长春观 (武汉)|长春]]
* [[归元寺]]
* [[归元寺]]
* [[宝通寺]]
* [[宝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