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规范: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4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
{{NoteTA
|G1 = IT
|G1 = IT
|1 = zh-cn:汉字规范; zh-tw:漢字標準;
|1 = zh-cn:汉字规范; zh-tw:漢字标准;
}}
}}
{{About|各地的漢字標準|中大陸的規範漢字|規範漢字}}
{{About|各地的漢字标准|中大陸的規範漢字|規範漢字}}
{{漢字}}
{{漢字}}
'''漢字標準''',是指[[字形]][[結構]]和[[筆劃]]符合規範的漢字[[字體]],也就是所謂的'''正體'''或'''正字'''。
'''漢字标准''',是指[[字形]][[結構]]和[[筆劃]]符合規範的漢字[[字體]],也就是所謂的'''正體'''或'''正字'''。


根据時代或地方不同,漢字標準可能有所差異,如「-{爲}-」、「-{為}-」、「-{为}-」,在[[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韓國]]各有不同規定。至今,至少存在着中大陸地区、香港地区、臺灣地区所采用的不同標準
根据時代或地方不同,漢字标准可能有所差異,如「-{爲}-」、「-{為}-」、「-{为}-」,在中、[[日本]]、[[韓國]]各有不同規定。至今,至少存在着中大陸地区、香港地区、臺灣地区所采用的不同标准


== 傳統規範 ==
== 传统規範 ==
=== 傳統字書標準 ===
=== 传统字書标准 ===
{{Main|舊字形}}
{{Main|舊字形}}
傳統權威字書,如《康熙》、《說文》等,編撰者都是文字訓詁的者,並基於[[文字學]]原則編定字樣作爲字頭。字頭所示的寫法即爲正體。自明、清起的匠體字印刷把這種字樣,傳承至現代的金屬字模、照相植字排版以至電腦字型,稱作[[舊字形]]或[[傳承字形]]。
传统權威字書,如《康熙》、《說文》等,編撰者都是文字訓詁的者,並基於[[文字學]]原則編定字樣作爲字頭。字頭所示的寫法即爲正體。自明、清起的匠體字印刷把這種字樣,傳承至現代的金屬字模、照相植字排版以至電腦字型,稱作[[舊字形]]或[[傳承字形]]。
=== 異體字相對 ===
=== 異體字相對 ===
此外,由於現代漢字演變的史,'''正體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含義。在「[[正體字]]」「[[異體字]]」相對的時候,「正體字」指遵從某種選字規範和標準,確立了官方地位的字。而「異體字」或嚴格來說應稱作「被淘汰的俗體字」,則表示那些被淘汰的字形,它們所選用的「正體字」一樣意義,但字形不同。
此外,由於現代漢字演變的史,'''正體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含義。在「[[正體字]]」「[[異體字]]」相對的時候,「正體字」指遵從某種選字規範和标准,確立了官方地位的字。而「異體字」或嚴格來說應稱作「被淘汰的俗體字」,則表示那些被淘汰的字形,它們所選用的「正體字」一樣意義,但字形不同。


在[[中大陸]],正異體字的標準則可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在[[台灣]]和[[香港]]的標準字體研定時,就已經同訂定了可接納和不可接納的異體字。
在[[中大陸]],正異體字的标准則可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在[[台灣]]和[[香港]]的标准字體研定時,就已經同訂定了可接納和不可接納的異體字。


== 現代規範 ==
== 現代規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main|规范汉字}}
{{main|规范汉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佈了《[[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及《[[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並設有《通用言文字法》,確定了應當使用所謂“規範漢字”的場合,當局亦多番說明,繁體字、異體字、不規範簡化字(包括[[二簡字]])均為不規範字,不能在正規場合使用。
==== 現行規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佈了《[[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及《[[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並設有《通用言文字法》,確定了應當使用所謂“規範漢字”的場合,當局亦多番說明,繁體字、異體字、不規範簡化字(包括[[二簡字]])均為不規範字,不能在正規場合使用。


2013年,《[[通用規範漢字表]]》取代之前的各種標準,成為中大陸的最新漢字標準
2013年,《[[通用規範漢字表]]》取代之前的各種标准,成為中大陸的最新漢字标准


==== 规范汉字历史 ====
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的定义是随着法律法规的出台而不断改变的。
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的定义是随着法律法规的出台而不断改变的。
*1949年建国到1955年,使用传统汉字(現稱「繁體字」)
* 1949年建国到1955年,使用传统汉字(現稱「繁體字」)
*1955年到1964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收[[選用字]]、根據《[[漢字簡化方案]]》頒佈[[簡化字]]
* 1955年到1964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收[[選用字]]、根據《[[漢字簡化方案]]》頒佈[[簡化字]]
*1964年到1977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收選用字、《[[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简化字(1965年後[[字形]]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 1964年到1977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收選用字、《[[简化字总表]]》中所收简化字(1965年後[[字形]]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1977年到1986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及《[[二简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中所收的汉字
* 1977年到1986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及《[[二简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中所收的汉字
*1986年至今,廢除二簡字及重新修訂出版《简化字总表》(见下“1986年至今”)。
* 1986年至今,廢除二簡字及重新修訂出版《简化字总表》(见下“1986年至今”)。
*2009年8月12日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ref>{{cite news|url=http://www.caijing.com.cn/2009-08-13/110223540.html|title=《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publisher=财经网|date=2009-08-13|language=zh-cn|accessdate=2009-08-13|archive-date=2016-03-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41007/http://www.caijing.com.cn/2009-08-13/110223540.html|dead-url=no}}</ref><ref>{{cite news|url=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3/025918422622.shtml|title=教育部拟将多个异体字收进规范汉字表|publisher=汉网-长江日报|date=2009-08-13|accessdate=2009-08-13|archive-date=2021-04-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17031128/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3/025918422622.shtml|dead-url=no}}</ref>
* 2009年8月12日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ref>{{cite news|url=http://www.caijing.com.cn/2009-08-13/110223540.html|title=《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publisher=财经网|date=2009-08-13|language=zh-cn|accessdate=2009-08-13}}</ref><ref>{{cite news|url=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3/025918422622.shtml|title=教育部拟将多个异体字收进规范汉字表|publisher=汉网-长江日报|date=2009-08-13|accessdate=2009-08-13}}</ref>
*2013年6月5日,《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发布,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ref>{{Cite news|url=http://www.gov.cn/zwgk/2013-08/19/content_2469793.htm|title=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publisher=[[国务院办公厅]]|date=2013-08-19|accessdate=2013-08-29|archive-date=2020-10-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12095526/http://www.gov.cn/zwgk/2013-08/19/content_2469793.htm/|dead-url=no}}</ref>
* 2013年6月5日,《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发布,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ref>{{Cite news|url=http://www.gov.cn/zwgk/2013-08/19/content_2469793.htm|title=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publisher=[[国务院办公厅]]|date=2013-08-19|accessdate=2013-08-29}}</ref>


==== 香港 ====
==== 香港 ====
{{Main|常用字字形表}}
{{Main|常用字字形表}}
====台湾当局====
==== 台湾当局 ====
台湾地区繁体字的標準《[[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罕用字體表]]》。其標準寫法和中大陸《簡化字總表》中收錄的繁體字寫法有些不同,如「{{Lang|zh-tw|麼}}」、「{{Lang|zh-tw|廣}}」,大陸的繁體字作「{{Lang|zh-cn|麽}}」、「{{Lang|zh-cn|廣}}」。
台湾地区繁体字的标准常用國字标准字體表”“次常用國字标准字體表罕用字體表。其标准寫法和中大陸《簡化字總表》中收錄的繁體字寫法有些不同,如「{{Lang|zh-tw|麼}}」、「{{Lang|zh-tw|廣}}」,大陸的繁體字作「{{Lang|zh-cn|麽}}」、「{{Lang|zh-cn|廣}}」。


台灣当局標準主要用於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和其他当局官方机构,社用字無嚴格規定。
台灣当局标准主要用於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和其他当局官方机构,社用字無嚴格規定。


=== 日本 ===
=== 日本 ===
第47行: 第45行:
{{See also|日本漢字}}
{{See also|日本漢字}}


[[日本]]的字形表,以往採用字模印刷,今天《[[常用漢字表]]》已使用電腦字型排印。日本對電腦印刷體做規範,但因字形的具體細節在電腦字體中可以很講究,手寫字之字形存在差別。因此許多字體廠商設計了「教科書體」作爲學童教材的內文字形,模仿手寫時的特徵。如表內、表外漢字的辵部在一般的'''印刷體'''中分別為「⻌」、「⻍」形,而'''教科書體'''則呈「⻎」形以供學童參考。
[[日本]]的字形表,以往採用字模印刷,今天《[[常用漢字表]]》已使用電腦字型排印。日本對電腦印刷體做規範,但因字形的具體細節在電腦字體中可以很講究,手寫字之字形存在差別。因此許多字體廠商設計了「教科書體」作爲學童教材的內文字形,模仿手寫時的特徵。如表內、表外漢字的辵部在一般的'''印刷體'''中分別為「⻌」、「⻍」形,而'''教科書體'''則呈「⻎」形以供學童參考。


即便如此,學童日常書寫時,亦不可能像機械輸出般將每個字都寫得教科書體完全相同。教師、家長對手寫字細節的正誤判斷,往往莫衷一是。爲解決這問題,2016年,日本文化廳的「{{lang|ja|文化審議会国語分科会漢字小委員会}}」頒佈研究報告,名爲《關於常用漢字表字體、字形的指南》。說明一些手寫漢字的細節差異,並不構成錯誤,都應視作書寫正確。
即便如此,學童日常書寫時,亦不可能像機械輸出般將每個字都寫得教科書體完全相同。教師、家長對手寫字細節的正誤判斷,往往莫衷一是。爲解決這問題,2016年,日本文化廳的「{{lang|ja|文化審議会国語分科会漢字小委員会}}」頒佈研究報告,名爲《關於常用漢字表字體、字形的指南》。說明一些手寫漢字的細節差異,並不構成錯誤,都應視作書寫正確。


例如「『木』的豎筆是否帶鉤」、「『米』的最尾兩筆是否和『十』字中心相觸({{lang|ja|米}}、{{lang|zh-cn|米}})」、「『今』的第三筆是橫還是點」、「『令』的下方為『ㄗ』還是『マ』({{lang|ja|令}}、{{lang|zh-cn|令}})」、「『-{礼}-』的首筆是直點還是斜點」、「『口』第一筆和第二筆起筆處是否相觸」等問題,無論學生怎麼寫,教師都不應把它們當作錯字。<ref>{{Cite web |url=http://www.bunka.go.jp/koho_hodo_oshirase/hodohappyo/2016022902.html |title=文化庁:常用漢字表の字体・字形に関する指針(報告)について |access-date=2018-12-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2085553/http://www.bunka.go.jp/koho_hodo_oshirase/hodohappyo/2016022902.html |archive-date=2016-04-12 |dead-url=yes }}</ref>
例如「『木』的豎筆是否帶鉤」、「『米』的最尾兩筆是否和『十』字中心相觸({{lang|ja|米}}、{{lang|zh-cn|米}})」、「『今』的第三筆是橫還是點」、「『令』的下方為『ㄗ』還是『マ』({{lang|ja|令}}、{{lang|zh-cn|令}})」、「『-{礼}-』的首筆是直點還是斜點」、「『口』第一筆和第二筆起筆處是否相觸」等問題,無論學生怎麼寫,教師都不應把它們當作錯字。<ref>{{Cite web |url=http://www.bunka.go.jp/koho_hodo_oshirase/hodohappyo/2016022902.html |title=文化庁:常用漢字表の字体・字形に関する指針(報告)について |access-date=2018-12-19 }}</ref>


== 各標準對比 ==
== 各标准對比 ==
管嚴格地說,中大陸繁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的繁體字為準)並非標準,日本對舊字體亦沒有系統的規範,但鑒於其會在排印古籍等場合出现,仍將其列出。
管嚴格地說,中大陸繁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的繁體字為準)並非标准,日本對舊字體亦沒有系統的規範,但鑒於其會在排印古籍等場合出现,仍將其列出。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15pt"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15pt"
|+ 字形對照範例
|+ 字形對照範例
! rowspan=2|港 !! rowspan=2|臺 !! colspan=2|中大陸 !! colspan=2|日本
! rowspan=2|港 !! rowspan=2|臺 !! colspan=2|中大陸 !! colspan=2|日本
! rowspan="2" |韩国!! rowspan="2" |註
! rowspan="2" |韩国!! rowspan="2" |註
|-
|-
第70行: 第68行:
|-
|-
| {{Lang|zh-hk|淚}} || {{Lang|zh-tw|淚}} || {{Lang|zh-cn|泪}} || {{Lang|zh-cn|泪}} || {{JIS2004フォント|涙}} || {{JIS2004フォント|淚}} || {{Lang|ko|淚}}
| {{Lang|zh-hk|淚}} || {{Lang|zh-tw|淚}} || {{Lang|zh-cn|泪}} || {{Lang|zh-cn|泪}} || {{JIS2004フォント|涙}} || {{JIS2004フォント|淚}} || {{Lang|ko|淚}}
| style="font-size:medium"|「-{泪}-」是俗字。大陸通常視「-{淚}-」為繁體字(管實際上是收錄為異體字)。日本的「{{JIS2004フォント|涙}}」刪去了一點。
| style="font-size:medium"|「-{泪}-」是俗字。大陸通常視「-{淚}-」為繁體字(管實際上是收錄為異體字)。日本的「{{JIS2004フォント|涙}}」刪去了一點。
|-
|-
| {{Lang|zh-hk|裏}} || {{Lang|zh-tw|裡}} || {{Lang|zh-cn|里}} || {{Lang|zh-cn|裏}} || {{JIS2004フォント|裏}} || {{JIS2004フォント|裏}} || {{Lang|ko|裏}}
| {{Lang|zh-hk|裏}} || {{Lang|zh-tw|裡}} || {{Lang|zh-cn|里}} || {{Lang|zh-cn|裏}} || {{JIS2004フォント|裏}} || {{JIS2004フォント|裏}} || {{Lang|ko|裏}}
| style="font-size:medium"|「-{裏}-」字較合古文字和隸楷字形,臺灣標準的「-{裡}-」字少出現於古書中。「-{里}-」本義是長度單位、居住的地方(如「公里」「故里」),簡化字將其「-{裏}-」合併。
| style="font-size:medium"|「-{裏}-」字較合古文字和隸楷字形,臺灣标准的「-{裡}-」字少出現於古書中。「-{里}-」本義是長度單位、居住的地方(如「公里」「故里」),簡化字將其「-{裏}-」合併。
|-
|-
| {{Lang|zh-hk|祕}} || {{Lang|zh-tw|祕}} || {{Lang|zh-cn|秘}} || {{Lang|zh-cn|秘}} || {{JIS2004フォント|秘}} || {{JIS2004フォント|祕}} || {{Lang|ko|秘}}
| {{Lang|zh-hk|祕}} || {{Lang|zh-tw|祕}} || {{Lang|zh-cn|秘}} || {{Lang|zh-cn|秘}} || {{JIS2004フォント|秘}} || {{JIS2004フォント|祕}} || {{Lang|ko|秘}}
第79行: 第77行:
|-
|-
| {{Lang|zh-hk|台}} || {{Lang|zh-tw|臺}} || {{Lang|zh-cn|台}} || {{Lang|zh-cn|臺}} || {{JIS2004フォント|台}} || {{JIS2004フォント|臺}} || {{Lang|ko|臺}}
| {{Lang|zh-hk|台}} || {{Lang|zh-tw|臺}} || {{Lang|zh-cn|台}} || {{Lang|zh-cn|臺}} || {{JIS2004フォント|台}} || {{JIS2004フォント|臺}} || {{Lang|ko|臺}}
| style="font-size:medium"|「-{臺}-」「-{台}-」原本為完全不同二字。「-{台}-」原本-{zh-cn:普通话; zh-hk:普通話; zh-tw:國語;}-音-{zh-cn:yí; zh-hk:yí; zh-tw:ㄧˊ;}-,[[香港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粵拼]]為ji<sup>4</sup>(即「怡」同音),《說文》訓義為「說」,即今「怡悅」之意。後來「-{台}-」被用作「-{臺}-」的俗字。另外,大陸、日本的「-{台}-」亦作-{zh-cn:繁体; zh-hk:繁體; zh-tw:正體;}-「-{颱}-」字的簡化字。
| style="font-size:medium"|「-{臺}-」「-{台}-」原本為完全不同二字。「-{台}-」原本-{zh-cn:普通话; zh-hk:普通話; zh-tw:國語;}-音-{zh-cn:yí; zh-hk:yí; zh-tw:ㄧˊ;}-,[[香港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粵拼]]為ji<sup>4</sup>(即「怡」同音),《說文》訓義為「說」,即今「怡悅」之意。后来「-{台}-」被用作「-{臺}-」的俗字。另外,大陸、日本的「-{台}-」亦作-{zh-cn:繁体; zh-hk:繁體; zh-tw:正體;}-「-{颱}-」字的簡化字。
|-
|-
|| {{Lang|zh-hk|為}} || {{Lang|zh-tw|為}} || {{Lang|zh-cn|为}} || {{Lang|zh-cn|爲}} || {{JIS2004フォント|為}} || {{JIS2004フォント|爲}} || {{Lang|ko|爲}}
|| {{Lang|zh-hk|為}} || {{Lang|zh-tw|為}} || {{Lang|zh-cn|为}} || {{Lang|zh-cn|爲}} || {{JIS2004フォント|為}} || {{JIS2004フォント|爲}} || {{Lang|ko|爲}}
第91行: 第89行:
|-
|-
| {{Lang|zh-hk|豔}} || {{Lang|zh-tw|豔}} || {{Lang|zh-cn|艳}} || {{Lang|zh-cn|艷}} || {{JIS2004フォント|艶}} || {{JIS2004フォント|艷}} || {{Lang|ko|艷}}
| {{Lang|zh-hk|豔}} || {{Lang|zh-tw|豔}} || {{Lang|zh-cn|艳}} || {{Lang|zh-cn|艷}} || {{JIS2004フォント|艶}} || {{JIS2004フォント|艷}} || {{Lang|ko|艷}}
| style="font-size:medium"|簡體字「{{Lang|zh-cn|艳}}」的[[偏旁]]「{{Lang|zh-cn|豐}}」類推簡化作「{{Lang|zh-cn|丰}}」。日本「{{JIS2004フォント|艶}}」的[[偏旁]]「{{Lang|zh-cn|豐}}」類推簡化作「{{Lang|zh-cn|豊}}」,《[[表外漢字字体表]]》只收錄了新字體「{{JIS2004フォント|艶}}」,但後來加入《常用漢字表》時追加了舊字體「{{JIS2004フォント|艷}}」。
| style="font-size:medium"|簡體字「{{Lang|zh-cn|艳}}」的[[偏旁]]「{{Lang|zh-cn|豐}}」類推簡化作「{{Lang|zh-cn|丰}}」。日本「{{JIS2004フォント|艶}}」的[[偏旁]]「{{Lang|zh-cn|豐}}」類推簡化作「{{Lang|zh-cn|豊}}」,《[[表外漢字字体表]]》只收錄了新字體「{{JIS2004フォント|艶}}」,但后来加入《常用漢字表》時追加了舊字體「{{JIS2004フォント|艷}}」。
|-
|-
| {{Lang|zh-hk|幺}} || {{Lang|zh-tw|么}} || {{Lang|zh-cn|幺}} || {{Lang|zh-cn|幺}} || {{JIS2004フォント|幺}} || {{JIS2004フォント|幺}} || {{Lang|ko|幺}}
| {{Lang|zh-hk|幺}} || {{Lang|zh-tw|么}} || {{Lang|zh-cn|幺}} || {{Lang|zh-cn|幺}} || {{JIS2004フォント|幺}} || {{JIS2004フォント|幺}} || {{Lang|ko|幺}}
第99行: 第97行:
| style="font-size:medium"|
| style="font-size:medium"|
|-
|-
| {{Lang|zh-hk|冢}} || {{Lang|zh-tw|冢}} || {{Lang|zh-cn|冢}} || {{Lang|zh-cn|冢}} || {{JIS2004フォント|塚}} || {{JIS2004フォント|&#xFA10;}} || {{Lang|ko|冢}}
| {{Lang|zh-hk|冢}} || {{Lang|zh-tw|冢}} || {{Lang|zh-cn|冢}} || {{Lang|zh-cn|冢}} || {{JIS2004フォント|塚}} || {{JIS2004フォント|}} || {{Lang|ko|冢}}
| style="font-size:medium" |「-{冢}-」為古字,後來演變出了有[[土部|提土旁]]的字形。臺灣將「-{冢}-」、「-{塚}-」兩字兼收,但「-{塚}-」是「-{冢}-」的通字。今香港、中大陸有時也用「-{塚}-」(尤其常見於日本人名)。注意[[Unicode]]編碼為U+585A的漢字在中文下顯示為「-{塚}-」(有一點),在日文下卻顯示為新字體「{{JIS2004フォント|塚}}」(無一點),舊字體「{{JIS2004フォント|&#xFA10;}}」的編碼為U+FA10,字形中文的「-{塚}-」(U+585A)相同,這是早期時Unicode將中的「-{塚}-」日本的「{{JIS2004フォント|塚}}」簡單對應導致的。
| style="font-size:medium" |「-{冢}-」為古字,后来演變出了有[[土部|提土旁]]的字形。臺灣將「-{冢}-」、「-{塚}-」兩字兼收,但「-{塚}-」是「-{冢}-」的通字。今香港、中大陸有時也用「-{塚}-」(尤其常見於日本人名)。注意[[Unicode]]編碼為U+585A的漢字在中文下顯示為「-{塚}-」(有一點),在日文下卻顯示為新字體「{{JIS2004フォント|塚}}」(無一點),舊字體「{{JIS2004フォント|}}」的編碼為U+FA10,字形中文的「-{塚}-」(U+585A)相同,這是早期時Unicode將中的「-{塚}-」日本的「{{JIS2004フォント|塚}}」簡單對應導致的。
|-
|-
| {{Lang|zh-hk|咒}} || {{Lang|zh-tw|咒}} || {{Lang|zh-cn|咒}} || {{Lang|zh-cn|咒}} || {{JIS2004フォント|呪}} || {{JIS2004フォント|呪}} || {{Lang|ko|呪}}
| {{Lang|zh-hk|咒}} || {{Lang|zh-tw|咒}} || {{Lang|zh-cn|咒}} || {{Lang|zh-cn|咒}} || {{JIS2004フォント|呪}} || {{JIS2004フォント|呪}} || {{Lang|ko|呪}}
| style="font-size:medium"|「-{呪}-」為「咒」本字<ref>{{cite book|title=《商務漢字精解字典》|publisher=商務印書館|year=2012|isbn=9789620703317}}</ref>,常見於古文獻,日韓今仍用「-{呪}-」,反而大中華地今不再使用。
| style="font-size:medium"|「-{呪}-」為「咒」本字<ref>{{cite book|title=《商務漢字精解字典》|publisher=商務印書館|year=2012|isbn=9789620703317}}</ref>,常見於古文獻,日韓今仍用「-{呪}-」,反而大中華地今不再使用。
|-
|-
| {{Lang|zh-hk|着}} || {{Lang|zh-tw|著}} || {{Lang|zh-cn|着}} || {{Lang|zh-cn|着}} || {{JIS2004フォント|着}} || {{JIS2004フォント|着}} || {{Lang|ko|着}}
| {{Lang|zh-hk|着}} || {{Lang|zh-tw|著}} || {{Lang|zh-cn|着}} || {{Lang|zh-cn|着}} || {{JIS2004フォント|着}} || {{JIS2004フォント|着}} || {{Lang|ko|着}}
| style="font-size:medium"|「-{着}-」字自宋朝起從「著」字中分化出來,臺灣則認為「-{着}-」是「著」字某些情況(字義)下的俗字,一律作「著」,其他地則維持兩字作不同用途。
| style="font-size:medium"|「-{着}-」字自宋朝起從「著」字中分化出來,臺灣則认为「-{着}-」是「著」字某些情況(字義)下的俗字,一律作「著」,其他地則維持兩字作不同用途。
|}
|}


== 參見 ==
== 參見 ==
*[[汉字改革|漢字改革]]
* [[汉字改革|漢字改革]]
*[[异体字|異體字]]
* [[异体字|異體字]]
*[[传承字|傳承字]]
* [[传承字|傳承字]]
*[[繁體中文]]
*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正寫法]]
* [[正寫法]]
*[[俗字]]
* [[俗字]]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Reflist}}
{{Reflist}}


[[Category:汉字]]
[[Category:汉字]]
[[Category:漢字標準| ]]
[[Category:漢字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