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員 → 员 (2), 內 → 内 (6), 壯 → 壮, 參與 → 参与 (2), 集團 → 集团, 國 → 国 (20), 開 → 开, 學 → 学 (45), 慶 → 庆 (2), 高級 → 高级, 共產黨 → 共产党, 參 → 参, 會 → 会 (13), 長 → 长 (2), 與 → 与 (6), 廠 → 厂 (2), 軍 → 军 (23), 黨 → 党 (2), 間 → 间 (7), 處 → 处 (2), 勞動 → 劳动 (2), 務 → 务, 師 → 师, 鐵 → 铁, 龍 → 龙 (2), 隊 → 队 (2), 導 → 导 (3), 漢 → 汉 (6), 語 → 语 (8), 華 → 华 (4), 風 → 风 (2), 買 → 买, 陸 → 陆 (5), 縣 → 县 (8), 主義 → 主义 (4), 雙 → 双, 顧 → 顾, 魚 → 鱼, 無 → 无 (27), 盡 → 尽 (8), 興 → 兴, 關 → 关 (6), 歐 → 欧 (2), 將 → 将 (12), 領 → 领 (10), 舊 → 旧 (2), 張 → 张…)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1=zh:饑; zh-hans:饥; zh-hant:飢;
|1=zh:饑; zh-hans:饥; zh-hant:飢;
}}
}}
'''屠蜀'''是指中国[[明朝|明]]末[[清朝|清]]初之际[[大西]]军领袖[[张忠]]、清军和南明军在四川连年征战造成的[[四川]]人口驟減的现象,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规模減少,是由于多方势力混战所导致,南明兵部职方司郎中[[欧阳直]]在其著作《[[欧阳氏遗书]]》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清初四川人[[张烺]]撰写的《燼餘录》记载:“今统以十分而论之,其死于賊(张忠)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十三家|摇黃之擄掠]]者二,因乱而相殘杀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ref>{{cite web |author1=邵福亮 |title=惊世骇俗《烬余录》 |url=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61642 |website=中国文学网 |date=2011-03-31 }}{{Dead link|date=2019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屠蜀'''是指中国[[明朝|明]]末[[清朝|清]]初之际[[大西]]军领袖[[张忠]]、清军和南明军在四川连年征战造成的[[四川]]人口驟減的现象,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规模減少,是由于多方势力混战所导致,南明兵部职方司郎中[[欧阳直]]在其著作《[[欧阳氏遗书]]》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清初四川人[[张烺]]撰写的《燼餘录》记载:“今统以十分而论之,其死于賊(张忠)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十三家|摇黃之擄掠]]者二,因乱而相殘杀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ref>{{cite web |author1=邵福亮 |title=惊世骇俗《烬余录》 |url=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61642 |website=中国文学网 |date=2011-03-31 }}{{Dead link|date=2019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据统计,从明[[崇祯]]初年起,四川全省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当中,在整个过程中大约有685万人死亡,50万人殘存<ref>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ref>。后来清朝以“[[湖广填四川]]”来解決四川人口的缺口。
据统计,从明[[崇祯]]初年起,四川全省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当中,在整个过程中大约有685万人死亡,50万人殘存<ref>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ref>。后来清朝以“[[湖广填四川]]”来解決四川人口的缺口。


== 屠蜀记载 ==
== 屠蜀记载 ==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西进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大西)|大顺]]。在大西政权初期他获得了相当的支持,据传教士[[利类思]](Lodovico Buglio)以及[[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ães)记述,在张忠统治初期,他表现出的慷慨和公正收买了不少人心,一度吸引了不少人包括官吏跟随他<ref>{{cite book |title=Journey to the East: The Jesuit Mission to China, 1579–1724 |author= Liam Matthew Brokey |publish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age=110 |year=2007 |isbn=978-0-674-03036-7 }}</ref>,然而由于四川各地效忠明朝的势力反抗强烈,张献忠决定以杀戮报复。[[顺治]]二年(1645年)7月,大西[[宰相]][[汪兆齡]]对张献忠说“蜀民剽悍,屢撫屢叛,是蜀人负皇上,非皇上负蜀人也”,次日,张献忠下令在[[成都]]屠城,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被屠戮者不计其数,《[[纪事略]]》记载死者“不下四五百万”,然而实际数字不可考,当时两名传教士也已经知道了张献忠的殘暴性<ref>{{cite web |url=http://ricci.rt.usfca.edu/biography/view.aspx?biographyID=1506 |title=Biography of Fernandes Cai, António (1620-1670) |publisher=The Ricci Roundtable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908235052/http://ricci.rt.usfca.edu/biography/view.aspx?biographyID=1506 |archivedate=2006-09-08 }}</ref>。不久,张献忠又以“特科”的名义,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后全部屠杀,被杀者万余人。张另一毁蜀民原因是明军多川人,且张与李自成在1640年河南大会,流寇定分兵定所向的亡朝战略,张之恶行是助李攻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西进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大西)|大顺]]。在大西政权初期他获得了相当的支持,据传教士[[利类思]](Lodovico Buglio)以及[[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ães)记述,在张忠统治初期,他表现出的慷慨和公正收买了不少人心,一度吸引了不少人包括官吏跟随他<ref>{{cite book |title=Journey to the East: The Jesuit Mission to China, 1579–1724 |author= Liam Matthew Brokey |publish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age=110 |year=2007 |isbn=978-0-674-03036-7 }}</ref>,然而由于四川各地效忠明朝的势力反抗强烈,张献忠决定以杀戮报复。[[顺治]]二年(1645年)7月,大西[[宰相]][[汪兆齡]]对张献忠说“蜀民剽悍,屢撫屢叛,是蜀人负皇上,非皇上负蜀人也”,次日,张献忠下令在[[成都]]屠城,先杀男子,后逼妇女投江,被屠戮者不计其数,《[[纪事略]]》记载死者“不下四五百万”,然而实际数字不可考,当时两名传教士也已经知道了张献忠的殘暴性<ref>{{cite web |url=http://ricci.rt.usfca.edu/biography/view.aspx?biographyID=1506 |title=Biography of Fernandes Cai, António (1620-1670) |publisher=The Ricci Roundtable }}</ref>。不久,张献忠又以“特科”的名义,骗四川的乡绅、士子、医卜僧道杂流到成都,后全部屠杀,被杀者万余人。张另一毁蜀民原因是明军多川人,且张与李自成在1640年河南大会,流寇定分兵定所向的亡朝战略,张之恶行是助李攻京


=== 中方记载 ===
=== 中方记载 ===
第16行: 第16行:
{{quote|兆龄曰:『皇上此言差矣。四川山水最险,人性刁恶;皇上入川未满二年,恩信未结。今舍之而去,彼必啸聚为乱,北拒剑阁、东扼瞿塘,川兵素称慓悍,那时恢复必费手矣。依臣愚见,莫若将城内百姓,无分良贱老幼,尽行剿杀。过此残腊,命内四路、外四路将军都督各统兵马分东西南北,凡府州县城百姓俱杀绝,房屋烧了;复发兵各山各乡,不分日夜,分头剿杀。立定赏格:凡剁男子手二百余双者,兵加把总,官进一级。剁女子手四百余双者,亦照前列升赏;幼小子女不算功。不如数者,以背叛、怀二心之罪加之。如房屋、榖米烧毁不尽者,其罚如前。如此,将全川成一赤地,土著不能啸聚。即别有觊觎此地者,目击荒烟蔓草,不能久驻。皇上舍之而去,臣等各将兵俱无留恋矣』。献忠大喜曰:『卿真忠臣也。此计甚善』。即传令内外八路将领各领兵进城,搜缚在城百姓,俱押出南门,斩入江中,命先缚男子,妇女俱留在后。是时正值九月十五日,月明如昼,众贼申时进城,搜缚百姓。凡男人,两人缚一人,齐出南门外江边,随到随杀。从十五日申时杀起,至十七日申时杀完。江水尽红,尸积如山,水淹至城脚丈余,涌塞不流;献忠命水手撑大船十余只,至下流推尸顺流,方得流通。血腥之气,闻数十里。男人杀尽后,将老幼妇女尽赶出城外,每贼一人,引妇女数百,至江边驱令自跳。号哭之声,闻数十里。其城内财宝金帛,堆积无数;各贼不敢私分毫,尽缴献忠,令王尚礼收库。献忠又虑州之东西南北府州县,若骤然发兵去剿,未必无漏网之人;且恐其中有啸聚结伙者,反致劳师。”}}
{{quote|兆龄曰:『皇上此言差矣。四川山水最险,人性刁恶;皇上入川未满二年,恩信未结。今舍之而去,彼必啸聚为乱,北拒剑阁、东扼瞿塘,川兵素称慓悍,那时恢复必费手矣。依臣愚见,莫若将城内百姓,无分良贱老幼,尽行剿杀。过此残腊,命内四路、外四路将军都督各统兵马分东西南北,凡府州县城百姓俱杀绝,房屋烧了;复发兵各山各乡,不分日夜,分头剿杀。立定赏格:凡剁男子手二百余双者,兵加把总,官进一级。剁女子手四百余双者,亦照前列升赏;幼小子女不算功。不如数者,以背叛、怀二心之罪加之。如房屋、榖米烧毁不尽者,其罚如前。如此,将全川成一赤地,土著不能啸聚。即别有觊觎此地者,目击荒烟蔓草,不能久驻。皇上舍之而去,臣等各将兵俱无留恋矣』。献忠大喜曰:『卿真忠臣也。此计甚善』。即传令内外八路将领各领兵进城,搜缚在城百姓,俱押出南门,斩入江中,命先缚男子,妇女俱留在后。是时正值九月十五日,月明如昼,众贼申时进城,搜缚百姓。凡男人,两人缚一人,齐出南门外江边,随到随杀。从十五日申时杀起,至十七日申时杀完。江水尽红,尸积如山,水淹至城脚丈余,涌塞不流;献忠命水手撑大船十余只,至下流推尸顺流,方得流通。血腥之气,闻数十里。男人杀尽后,将老幼妇女尽赶出城外,每贼一人,引妇女数百,至江边驱令自跳。号哭之声,闻数十里。其城内财宝金帛,堆积无数;各贼不敢私分毫,尽缴献忠,令王尚礼收库。献忠又虑州之东西南北府州县,若骤然发兵去剿,未必无漏网之人;且恐其中有啸聚结伙者,反致劳师。”}}


顺治三年(1646年)年正月,张忠屠杀大西军中的川籍士兵,除14岁以下的全部尽杀。同年,张忠派兵分剿成都府属32州县,定例每杀一人,剁两手掌、割两耳及一鼻解验,准一功,妇女四双手准一功,小孩六双准一功,直至五月,各地剿杀部队全部回到成都,剿杀部队为了赏赐,往往在上功疏时誇大数字,甚至宣称屠杀了数千万人:
顺治三年(1646年)年正月,张忠屠杀大西军中的川籍士兵,除14岁以下的全部尽杀。同年,张忠派兵分剿成都府属32州县,定例每杀一人,剁两手掌、割两耳及一鼻解验,准一功,妇女四双手准一功,小孩六双准一功,直至五月,各地剿杀部队全部回到成都,剿杀部队为了赏赐,往往在上功疏时誇大数字,甚至宣称屠杀了数千万人:


{{quote|至次年丙戌(顺治三年)正月初十日,献忠传令将川中各卫所军余并收川营兵,除年十四以上者留营,其余成丁老弱,不拘男妇,尽命杀之。自初十日起、至十五日止,各路呈报杀过川兵册开:卫军七十五万有奇,家口不计;川兵二十三万有奇,家口三十二万余。成都北门外威凤山起、至南门桐子园止,绵亘七十余里,尸骨堆积,臭闻百里外。十六日,命平东将军张可望、抚南将军张文秀、安西将军张定国、定北将军张能奇各领贼兵,分头四出;献忠统领伪指挥千百户、伪禁丁羽林之众二十余万,督阵分发成都府三十六州县地方。剿杀百姓,限三月尽复命。可望等星夜前往,每日屠戮四、五城,或七、八城;不过旬日,三十六州县俱己屠完,每一城户口多者千百万、少者亦数百万。城既屠毕,乃发各贼往诸山箐、各乡村,处处搜杀;所到之处,草木种绝,江河断流。其幼男幼女至三、四岁以外者,俱要过刀断命。若半岁、一二岁者,或投之井中、或投之火内、或弃道旁、或衬马足;或掷之半空,下用鎗头迎穿其腹,以此为乐。每日寅时发兵出门,搜杀至酉时回营验功。所剁手掌,每贼二百双;比兆龄所定赏格,竟有踰百十倍者,可望等奖为好汉,汇名报献忠,躐等升赏。有一卒能杀百姓千余,即至左右都督。所以后来贼营公侯伯将军,不可胜计,皆斩馘川蜀百姓首级之功也。后剿至五月回成都,各上功疏:平东一路,杀百姓男人五千九百八十八万零,女人九千五百万零,幼子女及屠城之数不计。抚南一路,杀百姓男人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妇女八千六百六十余万零,幼子女及屠城之数不计。安西一路,杀男人七千九百余万,女人八千八百余万,幼子女及屠城之数不计。定北一路,杀男人七千六百余万,女人九千四百余万,幼子女及屠城之数不计。献忠自领者,名御府老营,其数献忠自记,在外不得而知。尚有王尚礼在成都搜杀近城四面百姓,填之江中者不计。犹有振武、南厂、七星、虎贲、治平、虎威,中厂、八卦、三奇、隆兴、金戈、天讨、神策、三才、太平、志义、正兵、龙韬、豹韬、虎略、决胜、宣威等营分剿川北、川南两道斩杀之数,不得悉数,大约如可望等所报数。剿洗已毕,复命各将军分头四出,烧房屋、粮草;前发放火兵丁,后随遣心腹贼尾迹密查。如某一路某处房屋烧毁,尚有尺寸之木、未成灰烬,领兵与放火兵俱剥皮。某一路烧粮草兵丁,某处遗有米银一撮、草数束者,亦如前法。而营兵惨死,又不下二万余。”}}
{{quote|至次年丙戌(顺治三年)正月初十日,献忠传令将川中各卫所军余并收川营兵,除年十四以上者留营,其余成丁老弱,不拘男妇,尽命杀之。自初十日起、至十五日止,各路呈报杀过川兵册开:卫军七十五万有奇,家口不计;川兵二十三万有奇,家口三十二万余。成都北门外威凤山起、至南门桐子园止,绵亘七十余里,尸骨堆积,臭闻百里外。十六日,命平东将军张可望、抚南将军张文秀、安西将军张定国、定北将军张能奇各领贼兵,分头四出;献忠统领伪指挥千百户、伪禁丁羽林之众二十余万,督阵分发成都府三十六州县地方。剿杀百姓,限三月尽复命。可望等星夜前往,每日屠戮四、五城,或七、八城;不过旬日,三十六州县俱己屠完,每一城户口多者千百万、少者亦数百万。城既屠毕,乃发各贼往诸山箐、各乡村,处处搜杀;所到之处,草木种绝,江河断流。其幼男幼女至三、四岁以外者,俱要过刀断命。若半岁、一二岁者,或投之井中、或投之火内、或弃道旁、或衬马足;或掷之半空,下用鎗头迎穿其腹,以此为乐。每日寅时发兵出门,搜杀至酉时回营验功。所剁手掌,每贼二百双;比兆龄所定赏格,竟有踰百十倍者,可望等奖为好汉,汇名报献忠,躐等升赏。有一卒能杀百姓千余,即至左右都督。所以后来贼营公侯伯将军,不可胜计,皆斩馘川蜀百姓首级之功也。后剿至五月回成都,各上功疏:平东一路,杀百姓男人五千九百八十八万零,女人九千五百万零,幼子女及屠城之数不计。抚南一路,杀百姓男人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妇女八千六百六十余万零,幼子女及屠城之数不计。安西一路,杀男人七千九百余万,女人八千八百余万,幼子女及屠城之数不计。定北一路,杀男人七千六百余万,女人九千四百余万,幼子女及屠城之数不计。献忠自领者,名御府老营,其数献忠自记,在外不得而知。尚有王尚礼在成都搜杀近城四面百姓,填之江中者不计。犹有振武、南厂、七星、虎贲、治平、虎威,中厂、八卦、三奇、隆兴、金戈、天讨、神策、三才、太平、志义、正兵、龙韬、豹韬、虎略、决胜、宣威等营分剿川北、川南两道斩杀之数,不得悉数,大约如可望等所报数。剿洗已毕,复命各将军分头四出,烧房屋、粮草;前发放火兵丁,后随遣心腹贼尾迹密查。如某一路某处房屋烧毁,尚有尺寸之木、未成灰烬,领兵与放火兵俱剥皮。某一路烧粮草兵丁,某处遗有米银一撮、草数束者,亦如前法。而营兵惨死,又不下二万余。”}}
第22行: 第22行:
缺名所著《纪事略》记载:“正月十六日剿杀起,至五月尽回成都,查验功数,男妇不下千余万。”此后不久,张献忠在彭山江口大败于明军[[杨展]],败退成都。五月,明总兵[[曾英]]进军成都,张献忠遂弃成都,向川北转移。
缺名所著《纪事略》记载:“正月十六日剿杀起,至五月尽回成都,查验功数,男妇不下千余万。”此后不久,张献忠在彭山江口大败于明军[[杨展]],败退成都。五月,明总兵[[曾英]]进军成都,张献忠遂弃成都,向川北转移。


当代目击者[[沈荀蔚]]在《[[蜀难叙略]]》记载,由于受到进剿追击,张忠乃毀成都:“王府数殿不能焚,灌以脂膏,乃就燼。盘龙石柱二,孟蜀时物也,裹紗数十层,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
当代目击者[[沈荀蔚]]在《[[蜀难叙略]]》记载,由于受到进剿追击,张忠乃毀成都:“王府数殿不能焚,灌以脂膏,乃就燼。盘龙石柱二,孟蜀时物也,裹紗数十层,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


明朝遺民[[顾山贞]]所著的《[[灩澦囊]]》记载:“晓諭远近居民,有不更者诛及一方,语言称忠二字。误犯者连坐。”
明朝遺民[[顾山贞]]所著的《[[灩澦囊]]》记载:“晓諭远近居民,有不更者诛及一方,语言称忠二字。误犯者连坐。”


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于《明季南略》记载:“忠遂屠重庆,砍手三十餘万人,流血有声。”
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于《明季南略》记载:“忠遂屠重庆,砍手三十餘万人,流血有声。”


《蜀龟》:“凡碑碣坊梁有大明、大顺等语,连坐十家,犯者不自知为何罪。”
《蜀龟》:“凡碑碣坊梁有大明、大顺等语,连坐十家,犯者不自知为何罪。”


《客滇述》:“忠既陷[[成都]],尽伐梨树,做宫室驰道,练兵于此。賊兵之樵采者,尽入城中,拆毀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齣,搜各州县山野,不论男女老幼,逢人便杀;如是半载。八月,忠毀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柱亭栏,皆毀之;大不能毀者,更聚薪燒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张仪所筑,汉昭烈帝修之。甃以大石,贯以铁絙,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減京师。至是,尽为瓦礫矣。忠又令其大家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异性,惟十时以下者仅留一、二。四川之祸,屠城、屠堡、屠山、屠野、屠全省,甚至千里无人,空如沙漠;自亘古以来,未尝有也!”
《客滇述》:“忠既陷[[成都]],尽伐梨树,做宫室驰道,练兵于此。賊兵之樵采者,尽入城中,拆毀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齣,搜各州县山野,不论男女老幼,逢人便杀;如是半载。八月,忠毀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柱亭栏,皆毀之;大不能毀者,更聚薪燒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张仪所筑,汉昭烈帝修之。甃以大石,贯以铁絙,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減京师。至是,尽为瓦礫矣。忠又令其大家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异性,惟十时以下者仅留一、二。四川之祸,屠城、屠堡、屠山、屠野、屠全省,甚至千里无人,空如沙漠;自亘古以来,未尝有也!”


明朝遺民四川人张烺所撰《燼餘录》记载:“今统以十分而论之,其死于賊(张忠)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黃之擄掠者二,因乱而相殘杀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指出四川人口被大规模灭绝是流賊军、清军、和张忠等外来势力混战的最终恶果。
明朝遺民四川人张烺所撰《燼餘录》记载:“今统以十分而论之,其死于賊(张忠)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黃之擄掠者二,因乱而相殘杀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指出四川人口被大规模灭绝是流賊军、清军、和张忠等外来势力混战的最终恶果。


明末[[建昌]]卫掌印都司俞忠良在其所著《流贼张献忠祸蜀记》中记载:“蜀中自献忠屠戮后,白骨成聚如丘陇,田地荒芜,千里绝烟,人迹罕见,虎豹豺狼行。昔之城郭宫室,今为荆棘铜驼。昔之天府之国,今为罗刹异域。更有野狗,牙挟风毒,人中其毒者必发狂而死,百十成群,一犬吠声,众犬皆起,过路行人,须臾毙命。间或有遗黎一二,又皆鸟面鹄形,五官残废,割耳截鼻,刖足剁手,喘延余息。内地无粮,唯远诣嘉定、建南籴运,计斗米需值六十两。芰实荇花,所在皆罄,草根木叶,为之凋残,虽有遗黎假命须臾,亦终死山泽。人相食,有夫妻父子互食者,虽斩之不可止。大学士绵竹刘季龙公少子避西山白崖沟,亦为人所食。世家女子衣罗绮望门而投,亦无纳者。时中原多故,诸将无暇西望,蜀中被祸之惨旷古未有也。”
明末[[建昌]]卫掌印都司俞忠良在其所著《流贼张献忠祸蜀记》中记载:“蜀中自献忠屠戮后,白骨成聚如丘陇,田地荒芜,千里绝烟,人迹罕见,虎豹豺狼行。昔之城郭宫室,今为荆棘铜驼。昔之天府之国,今为罗刹异域。更有野狗,牙挟风毒,人中其毒者必发狂而死,百十成群,一犬吠声,众犬皆起,过路行人,须臾毙命。间或有遗黎一二,又皆鸟面鹄形,五官残废,割耳截鼻,刖足剁手,喘延余息。内地无粮,唯远诣嘉定、建南籴运,计斗米需值六十两。芰实荇花,所在皆罄,草根木叶,为之凋残,虽有遗黎假命须臾,亦终死山泽。人相食,有夫妻父子互食者,虽斩之不可止。大学士绵竹刘季龙公少子避西山白崖沟,亦为人所食。世家女子衣罗绮望门而投,亦无纳者。时中原多故,诸将无暇西望,蜀中被祸之惨旷古未有也。”
第55行: 第55行:


=== 西方记载 ===
=== 西方记载 ===
西方传教士著作《[[圣教入川记]]》中记载张忠“性情暴虐,每日均杀人。大西的官员本有900人,张献忠离开成都时还有700人,到他临死时只有25人”,并且“残暴,令人骇闻”,当中亦有一些张忠屠杀当地人的记载<ref name="陈学霖">{{Cite journal | url=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52p065.pdf | format=PDF | title=传教士对张忠据蜀称王的记载:《圣教入川记》的宗教与文化观点 | author=陈学霖 | journal=《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 issue=52 | date=2011 | pages=65-69 | access-date=2015-08-26 | archive-date=2015-09-23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3222854/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52p065.pdf | dead-url=no }}</ref>:
西方传教士著作《[[圣教入川记]]》中记载张忠“性情暴虐,每日均杀人。大西的官员本有900人,张献忠离开成都时还有700人,到他临死时只有25人”,并且“残暴,令人骇闻”,当中亦有一些张忠屠杀当地人的记载<ref name="陈学霖">{{Cite journal | url=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52p065.pdf | format=PDF | title=传教士对张忠据蜀称王的记载:《圣教入川记》的宗教与文化观点 | author=陈学霖 | journal=《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 issue=52 | date=2011 | pages=65-69 | access-date=2015-08-26 }}</ref>:


{{quote|“计是日所杀妇女之数,按玛尔定历史家记载,已有四十万人之多!”;“殘杀之后,成都为之一空。除少数官员外,别无居民。荒涼慘象,不忍矚目。忠剿灭成都后,命令各乡镇村民移居成都。”“賊之心,禽兽不如,闻如是哀求之言,不独无哀憐之意,反而厲声痛罵百姓私通敵人。随即縱马跃入人中,任马乱跳乱蹄〔踢〕,并高声狂吼:『该杀该死之反叛。』随令军士急速动刑。冤乎痛哉!无罪百姓齐遭慘杀,息无声。真是屍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屍,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繡蓉城顿成曠野,无人居住。一片荒涼慘象,非笔舌所能形容。”}}
{{quote|“计是日所杀妇女之数,按玛尔定历史家记载,已有四十万人之多!”;“殘杀之后,成都为之一空。除少数官员外,别无居民。荒涼慘象,不忍矚目。忠剿灭成都后,命令各乡镇村民移居成都。”“賊之心,禽兽不如,闻如是哀求之言,不独无哀憐之意,反而厲声痛罵百姓私通敵人。随即縱马跃入人中,任马乱跳乱蹄〔踢〕,并高声狂吼:『该杀该死之反叛。』随令军士急速动刑。冤乎痛哉!无罪百姓齐遭慘杀,息无声。真是屍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屍,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繡蓉城顿成曠野,无人居住。一片荒涼慘象,非笔舌所能形容。”}}


《圣教入川记》亦记载了在张忠死后,传教士在逃跑途中被不通汉语的满族清军抢劫、攻击以及差点被杀死之事<ref name="陈学霖" />:
《圣教入川记》亦记载了在张忠死后,传教士在逃跑途中被不通汉语的满族清军抢劫、攻击以及差点被杀死之事<ref name="陈学霖" />:


{{quote|“……不幸已落入满兵之手。满兵见二位司鐸虽著中国衣冠,然见其面目长髯,确系泰西之人,遂将二司鐸之护髮帽揭去,欲引往营棚。正行间,突来满兵二人,抽刀欲杀司鐸。幸后又来一满兵操满洲语阻之,惟不知所言。 ……欲害司鐸之二兵甫去,又来别一满兵,身著破服,一见司鐸,即上前夺取司鐸之服以为己有。二位司鐸被逼,遂用华语向之曰:“我们不是中国人,是西国人,来此传教。未带军器,尔不必加害”云云。此满兵不通华语,以为司鐸之言是辱罵之语,遂用箭刺利司鐸之头,安司鐸之臂,……二位司鐸受后,幸被一兵引去见马队之军官。”}}
{{quote|“……不幸已落入满兵之手。满兵见二位司鐸虽著中国衣冠,然见其面目长髯,确系泰西之人,遂将二司鐸之护髮帽揭去,欲引往营棚。正行间,突来满兵二人,抽刀欲杀司鐸。幸后又来一满兵操满洲语阻之,惟不知所言。 ……欲害司鐸之二兵甫去,又来别一满兵,身著破服,一见司鐸,即上前夺取司鐸之服以为己有。二位司鐸被逼,遂用华语向之曰:“我们不是中国人,是西国人,来此传教。未带军器,尔不必加害”云云。此满兵不通华语,以为司鐸之言是辱罵之语,遂用箭刺利司鐸之头,安司鐸之臂,……二位司鐸受后,幸被一兵引去见马队之军官。”}}


== 质疑与考证 ==
== 质疑与考证 ==


=== “七杀碑”传说 ===
=== “七杀碑”传说 ===
史学家、明朝遺民、南明史籍以及外国传教士都指出张忠是屠蜀的元兇。近年来有[[中国大陆]]学者如[[南开大学]]教授[[南炳文]]以及[[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等认为相关说法的可信度值得怀疑,如“[[七杀碑]]”传说,有说法认为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两碑文分别为:“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ref>或作“人无一善以报天”或“人无一德可报天”等</ref>,中间有七字“杀杀杀杀杀杀杀”<ref>{{Cite web |url=http://startupbeat.hkej.com/?p=48026 |title=二十一世纪杀人直播(老占) |accessdate=2017-10-28 |archive-date=2017-10-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29065024/http://startupbeat.hkej.com/?p=48026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etnet.com.hk/mobile/tc/lifestyle/article.php?catpage=1&id=49202&catalias=culture&secalias=internationalaffairs |title=何来君尧“杀无赦”? |accessdate=2017-10-28 |archive-date=2017-10-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29013656/https://www.etnet.com.hk/mobile/tc/lifestyle/article.php?catpage=1&id=49202&catalias=culture&secalias=internationalaffairs |dead-url=no }}</ref>。
史学家、明朝遺民、南明史籍以及外国传教士都指出张忠是屠蜀的元兇。近年来有[[中国大陆]]学者如[[南开大学]]教授[[南炳文]]以及[[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等认为相关说法的可信度值得怀疑,如“[[七杀碑]]”传说,有说法认为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两碑文分别为:“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ref>或作“人无一善以报天”或“人无一德可报天”等</ref>,中间有七字“杀杀杀杀杀杀杀”<ref>{{Cite web |url=http://startupbeat.hkej.com/?p=48026 |title=二十一世纪杀人直播(老占) |accessdate=2017-10-28 }}</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etnet.com.hk/mobile/tc/lifestyle/article.php?catpage=1&id=49202&catalias=culture&secalias=internationalaffairs |title=何来君尧“杀无赦”? |accessdate=2017-10-28 }}</ref>。


然而清朝翰林历史学家[[彭遵泗]]所著《[[蜀碧]]》记载张献忠的“圣谕碑”却有出入,碑文上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ref>(清)彭遵泗撰《蜀碧》</ref>。《[[续编绥寇纪略]]》和《[[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万万人,然而当时中国的总人口不到一亿,也有历史学家推测中国的人口在明万历年间达到了一亿二千万至两亿<ref>《中国人口发展史》。作者葛剑雄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41页</ref>。
然而清朝翰林历史学家[[彭遵泗]]所著《[[蜀碧]]》记载张献忠的“圣谕碑”却有出入,碑文上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ref>(清)彭遵泗撰《蜀碧》</ref>。《[[续编绥寇纪略]]》和《[[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万万人,然而当时中国的总人口不到一亿,也有历史学家推测中国的人口在明万历年间达到了一亿二千万至两亿<ref>《中国人口发展史》。作者葛剑雄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41页</ref>。


明朝遺民吴伟业在其著作《綏寇纪略》中同样沒有承认“七杀碑”的存在:“諭曰: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而《蜀碧》和《綏寇纪略》都一致认定张忠是屠川的罪魁禍首<ref>《蜀碧》:“嗣后賊营公侯伯甚多,皆屠川民积功所致也。正月出,五月回,上功疏,可望一起杀男女若干万,文秀一路杀男女若干万,定国一路杀男女若干万,能奇一路杀男女若干万.忠自领者,名为御营老府,其数自计之,人不得而知也。又有振武、南厂、七星、治平、虎賁、虎威、中厂、八卦、三奇、隆兴、金戈、天討、神策、三才、太平、志正、龙韜、虎略、決胜、宣威、果勇等营,分屠川南川北,而王尚礼在成都复收近城未尽之民,填之江中。蜀民于此,真无孑遺矣。”</ref><ref>《綏寇纪略》:“賊自为一文,历评古帝王以楚霸王为最,之御制万言策,頒布学宫,自为圣諭六言,刻诸石,严锡命作注解发明之,諭曰:'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ref>。
明朝遺民吴伟业在其著作《綏寇纪略》中同样沒有承认“七杀碑”的存在:“諭曰: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而《蜀碧》和《綏寇纪略》都一致认定张忠是屠川的罪魁禍首<ref>《蜀碧》:“嗣后賊营公侯伯甚多,皆屠川民积功所致也。正月出,五月回,上功疏,可望一起杀男女若干万,文秀一路杀男女若干万,定国一路杀男女若干万,能奇一路杀男女若干万.忠自领者,名为御营老府,其数自计之,人不得而知也。又有振武、南厂、七星、治平、虎賁、虎威、中厂、八卦、三奇、隆兴、金戈、天討、神策、三才、太平、志正、龙韜、虎略、決胜、宣威、果勇等营,分屠川南川北,而王尚礼在成都复收近城未尽之民,填之江中。蜀民于此,真无孑遺矣。”</ref><ref>《綏寇纪略》:“賊自为一文,历评古帝王以楚霸王为最,之御制万言策,頒布学宫,自为圣諭六言,刻诸石,严锡命作注解发明之,諭曰:'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ref>。


胡昭曦说“六万万有奇”的说法有很多漏洞,而张献忠的确是被“七杀碑”传说中,而污衊嫁禍张忠的是明末四川[[地主]]和[[南明]]将领,证据就是[[新繁县]]地主费密家祖墳立的《一通歌碑》和南明将领杨展在《张忠圣諭碑》后所刻《万人墳碑记》,图谋将南明军队的屠杀行为归结于民军身上<ref name="张献忠屠蜀考辨"/>。胡昭曦认为这些“自相矛盾”的记载证明屠蜀的真正元凶是南明地主阶级组织的还乡团武装对四川劳动人民的反攻倒算,而非在1647年已死的农民革命领袖张忠<ref>胡昭曦《四川古史考察札记》,重庆出版社, 1986年,第231首</ref>。
胡昭曦说“六万万有奇”的说法有很多漏洞,而张献忠的确是被“七杀碑”传说中,而污衊嫁禍张忠的是明末四川[[地主]]和[[南明]]将领,证据就是[[新繁县]]地主费密家祖墳立的《一通歌碑》和南明将领杨展在《张忠圣諭碑》后所刻《万人墳碑记》,图谋将南明军队的屠杀行为归结于民军身上<ref name="张献忠屠蜀考辨"/>。胡昭曦认为这些“自相矛盾”的记载证明屠蜀的真正元凶是南明地主阶级组织的还乡团武装对四川劳动人民的反攻倒算,而非在1647年已死的农民革命领袖张忠<ref>胡昭曦《四川古史考察札记》,重庆出版社, 1986年,第231首</ref>。


=== 对张忠死后13年清朝才平定四川的质疑 ===
=== 对张忠死后13年清朝才平定四川的质疑 ===


有说法认为,1646年清军入关后第三年,张献忠在西充县凤凰山多宝寺前中箭身亡后<ref>《清史稿》本纪四:“丁巳,祀天于圜丘。己巳,豪格师至南部,时张献忠列寨西充,鰲拜等兼程进击,大破之,斩献忠于阵。”</ref>,餘部继续转战四川各地。直到1659年,清军攻陷南明渝城(现[[重庆]])后正式佔领四川全境<ref>《清史稿》本纪五:"吴三桂、李国翰定漳腊、松潘、重庆。"</ref>,清军即宣布四川平定,即是张献忠死后13年清军才攻陷重庆,有说法认为在这13年期间“张献忠余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军展开了殊死战斗”,质疑如果张献忠已将四川人几乎杀光,那为何清军需要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四川,又质疑为何千里已无人烟的四川能够抵抗清军十多年,甚至有人认为是清军将屠川责任栽贓給张忠<ref name="向飞">向飞[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1_07/21/7836519_0.shtml 明史记张献忠屠川杀六万万:全国人总和尚不足] ,2011年7月21日,凤凰网历史</ref>。
有说法认为,1646年清军入关后第三年,张献忠在西充县凤凰山多宝寺前中箭身亡后<ref>《清史稿》本纪四:“丁巳,祀天于圜丘。己巳,豪格师至南部,时张献忠列寨西充,鰲拜等兼程进击,大破之,斩献忠于阵。”</ref>,餘部继续转战四川各地。直到1659年,清军攻陷南明渝城(现[[重庆]])后正式佔领四川全境<ref>《清史稿》本纪五:"吴三桂、李国翰定漳腊、松潘、重庆。"</ref>,清军即宣布四川平定,即是张献忠死后13年清军才攻陷重庆,有说法认为在这13年期间“张献忠余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军展开了殊死战斗”,质疑如果张献忠已将四川人几乎杀光,那为何清军需要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四川,又质疑为何千里已无人烟的四川能够抵抗清军十多年,甚至有人认为是清军将屠川责任栽贓給张忠<ref name="向飞">向飞[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1_07/21/7836519_0.shtml 明史记张献忠屠川杀六万万:全国人总和尚不足] ,2011年7月21日,凤凰网历史</ref>。


对此有学者作出解释,指出张忠死后四川一带形成了清军跟明军对峙的局面,清军的势力于四川北部[[保宁]]一带,而南明军队保有着四川境内大部分州县。四川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人口集中的[[川西平原]],已如千里荒漠无人区,以致川南的南明军队和川北的清军两军相互对战时需要至少準备半个月的糧食,糧食问题难以解決,导致明清两方都难以推进,这就是清军花了13年才佔领整个四川的最主要的原因<ref>{{Cite book|title=《张献忠剿四川真相》|author=郑光路 | date=2010年1月 | isbn= 9787540944032 | publisher=四川民族出版社| }}</ref>。另外,清军因镇压[[陕西]]、[[山西]]起义,无暇全力顾及四川,而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撤向云贵,于是四川本地各南明将领割据。各将领名义上效忠[[南明]][[永曆 (南明)|永历]]政权,互相之间却征战不休,连年征战更加加剧了四川的惨况。后来孙可望又出兵攻打四川,征讨南明各将领,使清廷派[[吴三桂]]乘机第二次挥师进入四川,吴三桂平定四川忠于明朝各军阀,击败南明蜀藩[[刘文秀]],重新取得四川,使四川人口再次大规模流失。
对此有学者作出解释,指出张忠死后四川一带形成了清军跟明军对峙的局面,清军的势力于四川北部[[保宁]]一带,而南明军队保有着四川境内大部分州县。四川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人口集中的[[川西平原]],已如千里荒漠无人区,以致川南的南明军队和川北的清军两军相互对战时需要至少準备半个月的糧食,糧食问题难以解決,导致明清两方都难以推进,这就是清军花了13年才佔领整个四川的最主要的原因<ref>{{Cite book|title=《张献忠剿四川真相》|author=郑光路 | date=2010年1月 | isbn= 9787540944032 | publisher=四川民族出版社}}</ref>。另外,清军因镇压[[陕西]]、[[山西]]起义,无暇全力顾及四川,而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撤向云贵,于是四川本地各南明将领割据。各将领名义上效忠[[南明]][[永曆 (南明)|永历]]政权,互相之间却征战不休,连年征战更加加剧了四川的惨况。后来孙可望又出兵攻打四川,征讨南明各将领,使清廷派[[吴三桂]]乘机第二次挥师进入四川,吴三桂平定四川忠于明朝各军阀,击败南明蜀藩[[刘文秀]],重新取得四川,使四川人口再次大规模流失。


=== 梓潼人民崇拜张忠说 ===
=== 梓潼人民崇拜张忠说 ===


近代有说法认为,明朝[[崇祯]]年间,张忠领兵到达[[梓潼]]后杀貪官、开米仓,解決了百姓长期的缺糧之苦,因此虽然朝廷大举围杀张忠,四川百姓对于张忠卻有拥戴之心。张忠死后,当地人为寄託怀念之情,于七曲山风洞楼上为他塑像。乾隆初年,此庙曾经遭地方官砸毀,其后又有人重塑,但又被官方搗毀,几经反复。质疑如果张忠真的屠蜀,当地百姓为何对他如此崇拜,又认为是清朝污衊和栽贓张忠,是“反动派进行反动宣传,诬蔑张献忠农民军”<ref name="向飞" />。
近代有说法认为,明朝[[崇祯]]年间,张忠领兵到达[[梓潼]]后杀貪官、开米仓,解決了百姓长期的缺糧之苦,因此虽然朝廷大举围杀张忠,四川百姓对于张忠卻有拥戴之心。张忠死后,当地人为寄託怀念之情,于七曲山风洞楼上为他塑像。乾隆初年,此庙曾经遭地方官砸毀,其后又有人重塑,但又被官方搗毀,几经反复。质疑如果张忠真的屠蜀,当地百姓为何对他如此崇拜,又认为是清朝污衊和栽贓张忠,是“反动派进行反动宣传,诬蔑张献忠农民军”<ref name="向飞" />。


有四川学者指出,张忠领导的大西军在成都“入城樵采,凡先圣贤祠庙,民居屋宇,悉毀为薪,于是自[[东汉]]以来古迹,[[明太祖]]所頒图书彝器,至是皆尽”。明末的[[成都]]有寺庙94所,包括武侯祠在内,无一存者。川中各州县的情況“园亭寺庙无不焚毀”,唯一得以保存的是后来成为了张忠一人一姓的家庙的[[梓潼]][[文昌帝君]]庙。当地倖存的賈、裴二姓的[[司香]]人士为向张忠諂媚保命而为其塑像立碑,恰好文昌帝君是[[晉朝]]的将军[[张育]],也姓张,张忠便被鱼目混珠地成为了“文昌菩萨”<ref>王成彦撰《毁张忠遺像记》:“盖因賊杀戮至此,见神家堂对联有字数符賊之姓名,故僭冒神族,不敢杀左右民,民畏而媚之,塑像于茲,妄亦甚矣。”</ref>。
有四川学者指出,张忠领导的大西军在成都“入城樵采,凡先圣贤祠庙,民居屋宇,悉毀为薪,于是自[[东汉]]以来古迹,[[明太祖]]所頒图书彝器,至是皆尽”。明末的[[成都]]有寺庙94所,包括武侯祠在内,无一存者。川中各州县的情況“园亭寺庙无不焚毀”,唯一得以保存的是后来成为了张忠一人一姓的家庙的[[梓潼]][[文昌帝君]]庙。当地倖存的賈、裴二姓的[[司香]]人士为向张忠諂媚保命而为其塑像立碑,恰好文昌帝君是[[晉朝]]的将军[[张育]],也姓张,张忠便被鱼目混珠地成为了“文昌菩萨”<ref>王成彦撰《毁张忠遺像记》:“盖因賊杀戮至此,见神家堂对联有字数符賊之姓名,故僭冒神族,不敢杀左右民,民畏而媚之,塑像于茲,妄亦甚矣。”</ref>。


1742年,[[綿竹]][[县令]]安洪德路过[[梓潼]]发现这件事后命人将之搗毀,[[梓州]][[知州]]毛彦成曾专门为此事刻碑为记。庙裏司香的人为了哄騙各地香客来庙上香供,不久又重新为张忠塑像。后来由于梓潼县衙门强化了对庙产的管理,断了庙产拥有者賈裴两家人的财源,賈裴二姓心怀不满,故誣告大庙管賬员白映璧受賄和貪污,又带头滋鬧事。1807年,带头滋鬧事者最终被杖八十、枷号一月,同时这两姓人被勒令永远不得入庙。这些事件被一些中国大陆史学家评为“劳动人民为捍卫张忠塑像而遭到清政府镇压”。此外,[[啯嚕]](于雍正晚期至乾隆初年进入四川的外省移民和本省游民结成的武裝抢劫集团)<ref>秦宝琦《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ref>也专门到当处假借神会求张忠冥佑,相谋而为恶<ref>安洪德《除毁賊像碑记》:“无怪乎年年[[啯嚕]]匪类假借神会,聚集謁之,求伊(张忠)冥佑,相谋而为恶也”</ref>,这些历史事件也被一些中国大陆史学家评为“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节日来这裏燒香,表达对张忠的敬仰”<ref name="张忠塑像" >杨培德《关于梓潼神庙内的张忠塑像》,弘道2011年第4期/总第49期</ref>。
1742年,[[綿竹]][[县令]]安洪德路过[[梓潼]]发现这件事后命人将之搗毀,[[梓州]][[知州]]毛彦成曾专门为此事刻碑为记。庙裏司香的人为了哄騙各地香客来庙上香供,不久又重新为张忠塑像。后来由于梓潼县衙门强化了对庙产的管理,断了庙产拥有者賈裴两家人的财源,賈裴二姓心怀不满,故誣告大庙管賬员白映璧受賄和貪污,又带头滋鬧事。1807年,带头滋鬧事者最终被杖八十、枷号一月,同时这两姓人被勒令永远不得入庙。这些事件被一些中国大陆史学家评为“劳动人民为捍卫张忠塑像而遭到清政府镇压”。此外,[[啯嚕]](于雍正晚期至乾隆初年进入四川的外省移民和本省游民结成的武裝抢劫集团)<ref>秦宝琦《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ref>也专门到当处假借神会求张忠冥佑,相谋而为恶<ref>安洪德《除毁賊像碑记》:“无怪乎年年[[啯嚕]]匪类假借神会,聚集謁之,求伊(张忠)冥佑,相谋而为恶也”</ref>,这些历史事件也被一些中国大陆史学家评为“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节日来这裏燒香,表达对张忠的敬仰”<ref name="张忠塑像" >杨培德《关于梓潼神庙内的张忠塑像》,弘道2011年第4期/总第49期</ref>。


=== 对张献忠乱杀行为的质疑 ===
=== 对张献忠乱杀行为的质疑 ===
第94行: 第94行:
有学者认为尽管历史上[[农民起义]]有乱杀的现象,但张献忠屠杀四川是不可想象的,他这样做无疑是自毁长城。对此,《[[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有以下论述:“仅将《续编绥寇纪略》中的有确切数字的几件加起来,杀人总数即达到六亿七千八百万。如所周知,明朝全国人口的最高数字为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也仅有六千零九十万。这与上述数字相比尚不到十分之一!无可置疑,《[[编绥寇纪略]]》所记的张献忠起义军在川杀人数,绝不可靠。由此推想,旧史书上述几起张献忠起义军杀戮事件的记载,夸大渲染之处肯定存在。但是,关于上述杀戮事件,有多种史书加以记载,而且除了细节的差异外,基本情况大体相同,这说明这些事件应是确有其事。...... 狭隘的地域观念,使他对四川人产生偏见,从而不仅杀了明朝残余势力,也杀了许多一般绅士,更杀了不少劳苦群众,这便使这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反人民性。...... 由于张献忠之在四川大杀戮,具有反人民性的一面,这便使之严重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张献忠之大杀四川人,成为其后来遭到丧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ref>{{cite book zh|title=《中国断代史系列》|pages=第1269页|author=南炳文,汤纲|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year=2001年}}。已查阅</ref>
有学者认为尽管历史上[[农民起义]]有乱杀的现象,但张献忠屠杀四川是不可想象的,他这样做无疑是自毁长城。对此,《[[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有以下论述:“仅将《续编绥寇纪略》中的有确切数字的几件加起来,杀人总数即达到六亿七千八百万。如所周知,明朝全国人口的最高数字为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也仅有六千零九十万。这与上述数字相比尚不到十分之一!无可置疑,《[[编绥寇纪略]]》所记的张献忠起义军在川杀人数,绝不可靠。由此推想,旧史书上述几起张献忠起义军杀戮事件的记载,夸大渲染之处肯定存在。但是,关于上述杀戮事件,有多种史书加以记载,而且除了细节的差异外,基本情况大体相同,这说明这些事件应是确有其事。...... 狭隘的地域观念,使他对四川人产生偏见,从而不仅杀了明朝残余势力,也杀了许多一般绅士,更杀了不少劳苦群众,这便使这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反人民性。...... 由于张献忠之在四川大杀戮,具有反人民性的一面,这便使之严重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张献忠之大杀四川人,成为其后来遭到丧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ref>{{cite book zh|title=《中国断代史系列》|pages=第1269页|author=南炳文,汤纲|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year=2001年}}。已查阅</ref>


=== 对“平反”及美化张忠屠杀行为的指责 ===
=== 对“平反”及美化张忠屠杀行为的指责 ===


1980年,中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邀集有关的史学工作者和专家,举行了“张忠在四川”的学术討论会。会上討论了张忠在四川杀人问题的真相,张忠在明末清初民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张忠失败的原因等三个问题。到会者一致指出:过去清廷统治阶级把张忠誣衊为“杀人狂”、“杀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广且深,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至今无论城市、乡村,举凡四十岁以上的四川人,大多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所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影响<ref>王家楼 《关于“张献忠在四川”学术讨论会的情况综述》,《社会科学研究》 ,1980年第3期</ref>。
1980年,中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邀集有关的史学工作者和专家,举行了“张忠在四川”的学术討论会。会上討论了张忠在四川杀人问题的真相,张忠在明末清初民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张忠失败的原因等三个问题。到会者一致指出:过去清廷统治阶级把张忠誣衊为“杀人狂”、“杀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广且深,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至今无论城市、乡村,举凡四十岁以上的四川人,大多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所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影响<ref>王家楼 《关于“张献忠在四川”学术讨论会的情况综述》,《社会科学研究》 ,1980年第3期</ref>。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陈学霖]]教授批评,在1970至1980年代,深受阶级争教条影响的中国大陆的史学界在基于政治形势需要,在研究“[[封建社会]]”的“[[民起义]]”和“[[民革命]]”的历史下,对被旧史学视为“头号逆賊”的[[李自成]]和张忠作出彻底的平反。他指出,中国大陆的史学界对张忠的研究和评论集中在两方面: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陈学霖]]教授批评,在1970至1980年代,深受阶级争教条影响的中国大陆的史学界在基于政治形势需要,在研究“[[封建社会]]”的“[[民起义]]”和“[[民革命]]”的历史下,对被旧史学视为“头号逆賊”的[[李自成]]和张忠作出彻底的平反。他指出,中国大陆的史学界对张忠的研究和评论集中在两方面:


* 从演繹文资料著手,对于文所载张忠的殘酷杀戮事迹,一方面批判是出于士绅阶级仇视民起义军的誣衊誇张,另一方面则掩饰或淡化,将矛头指向[[地主]]、[[官僚]]等[[反革命]]阶级,而非不是平民百姓;又说死难是“革命争过程中难免的犧牲”,遇到难作解释的文则乾脆删节不谈。
* 从演繹文资料著手,对于文所载张忠的殘酷杀戮事迹,一方面批判是出于士绅阶级仇视民起义军的誣衊誇张,另一方面则掩饰或淡化,将矛头指向[[地主]]、[[官僚]]等[[反革命]]阶级,而非不是平民百姓;又说死难是“革命争过程中难免的犧牲”,遇到难作解释的文则乾脆删节不谈。
* 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立论,以[[阶级争]]的观点,强调张忠的动乱为“民起义或民革命的反封建统治的正义战争”,将张忠塑造为民战争的杰出革命领袖、军事家,或甚至为伟大的[[民族英雄]]。”
* 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立论,以[[阶级争]]的观点,强调张忠的动乱为“民起义或民革命的反封建统治的正义战争”,将张忠塑造为民战争的杰出革命领袖、军事家,或甚至为伟大的[[民族英雄]]。”


另一方面,陈学霖肯定相关史学家对糾正旧史记载的一些重疊錯误,也认同釐清张忠杀人的数字、四川有多少人口及哪一类人如何被杀等争议性问题的贡。他亦指出,在《圣教入川记》出版的前后,中国学者论述张忠的都著作曾提到其书,但格于其内容不大配合政治需要,因此只摘用其有利于张忠的记述,并未客观地采用[[耶穌会士]]的[[第一手资料]]作比较研究<ref name="陈学霖" />。
另一方面,陈学霖肯定相关史学家对糾正旧史记载的一些重疊錯误,也认同釐清张忠杀人的数字、四川有多少人口及哪一类人如何被杀等争议性问题的贡。他亦指出,在《圣教入川记》出版的前后,中国学者论述张忠的都著作曾提到其书,但格于其内容不大配合政治需要,因此只摘用其有利于张忠的记述,并未客观地采用[[耶穌会士]]的[[第一手资料]]作比较研究<ref name="陈学霖" />。


[[四川省]]綿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杨培德亦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几十年间,国内的史学界在研究评价张忠时,极尽美化神化之能事,千方百计地为张忠屠杀无辜百姓、在四川制造无人区的罪行护,煞费苦心地把他打扮成高大全式的历史人物。似乎只有这样做,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而对当时的亲历者、参与者、目击者传下来的真实的血腥记录,一概斥为『誣衊不实之词』。这实际上是严重的意识形态偏见作怪,完全違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证[[唯物史观]],将自己陷入[[极左]]思潮而不能自拔。唯物史观要求人们必须尊重历史,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得出科学的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而不是带著[[意识形态]]的偏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任意涂抹。”<ref name="张忠塑像" />
[[四川省]]綿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杨培德亦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几十年间,国内的史学界在研究评价张忠时,极尽美化神化之能事,千方百计地为张忠屠杀无辜百姓、在四川制造无人区的罪行护,煞费苦心地把他打扮成高大全式的历史人物。似乎只有这样做,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而对当时的亲历者、参与者、目击者传下来的真实的血腥记录,一概斥为『誣衊不实之词』。这实际上是严重的意识形态偏见作怪,完全違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证[[唯物史观]],将自己陷入[[极左]]思潮而不能自拔。唯物史观要求人们必须尊重历史,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得出科学的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而不是带著[[意识形态]]的偏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任意涂抹。”<ref name="张忠塑像" />


=== 对《圣教入川记》提出的疑问 ===
=== 对《圣教入川记》提出的疑问 ===


四川学者[[任乃强]]认为二司鐸对张忠事迹的许多亲历闻见的记载可以取信,但认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张忠只叫他们治吏曆和鑄造,未让他们参与大西朝军民诸政务;所记忠的情況,只一部分是亲见的,另一部份是从教徒大臣那裏聽来的,应当分别看待。对于以上两点陈学霖认为很中肯,另外他和任乃强也认为司鐸对张忠人品的评价前后不同的矛盾值得探討,例如司鐸用“智识宏谋,決断过人”和“天姿英敏,足智多谋,其才足以治国”赞揚张忠,卻跟著批评:“然有[[神经病]],殘害生灵,不足以为人主”。然而陈学霖亦指出,某次张忠闻司鐸解说[[天主教]]誡之后“大为奇异,称赞其法律如此精詳,管理人良心,誠为不二法门,认为[[欧洲]]各国风俗纯美,实由此圣律而来”,续言“然此等法律为川人无益,伊等固执于恶,不从此圣教圣令,宁愿从我刀剑之下,不服圣律。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灭此种僧党及世上恶人。凡仇尔等者,吾亦仇之”云云,显然是故意将司鐸之解说扭曲,作为殄灭僧党及世间定性为“恶人”的藉口及理据<ref name="陈学霖"/>。
四川学者[[任乃强]]认为二司鐸对张忠事迹的许多亲历闻见的记载可以取信,但认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张忠只叫他们治吏曆和鑄造,未让他们参与大西朝军民诸政务;所记忠的情況,只一部分是亲见的,另一部份是从教徒大臣那裏聽来的,应当分别看待。对于以上两点陈学霖认为很中肯,另外他和任乃强也认为司鐸对张忠人品的评价前后不同的矛盾值得探討,例如司鐸用“智识宏谋,決断过人”和“天姿英敏,足智多谋,其才足以治国”赞揚张忠,卻跟著批评:“然有[[神经病]],殘害生灵,不足以为人主”。然而陈学霖亦指出,某次张忠闻司鐸解说[[天主教]]誡之后“大为奇异,称赞其法律如此精詳,管理人良心,誠为不二法门,认为[[欧洲]]各国风俗纯美,实由此圣律而来”,续言“然此等法律为川人无益,伊等固执于恶,不从此圣教圣令,宁愿从我刀剑之下,不服圣律。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灭此种僧党及世上恶人。凡仇尔等者,吾亦仇之”云云,显然是故意将司鐸之解说扭曲,作为殄灭僧党及世间定性为“恶人”的藉口及理据<ref name="陈学霖"/>。


任乃强指出《圣教入川记》是从外文译来,译笔文字难免有所歪曲,表达不同的见解,需要特别注意。陈学霖认为这是很负责的评论,但同时指正现四川本〈出版说明〉说该书是以汉文撰写,所以不存在翻译的问题,而是用[[汉语]]范文理念演述外来宗教文化观点所产生的问题<ref name="陈学霖"/>。
任乃强指出《圣教入川记》是从外文译来,译笔文字难免有所歪曲,表达不同的见解,需要特别注意。陈学霖认为这是很负责的评论,但同时指正现四川本〈出版说明〉说该书是以汉文撰写,所以不存在翻译的问题,而是用[[汉语]]范文理念演述外来宗教文化观点所产生的问题<ref name="陈学霖"/>。


任乃强亦指出两名传教士是脫离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高级传教士,因此关于下层人民生活的记述,可信的资料不多。陈学霖认为任乃强的观点接近事实,不过他卻采取傾向意识形态的方式表达<ref name="陈学霖"/>。另外,陈学霖指出在“铺天盖地的民起义革命的历史研究浪潮”裏,学者对于作为首号代表的张忠的研究,只能作正面的评价。因此部分学者在摘用《圣教入川记》时只引用有利于对张忠的的评价,对教士对忠的疯狂性格,濫杀无辜的负面报道则尽量回避或淡化,反映[[政治正确]]性对历史的研究的严重影响<ref name="陈学霖"/>。
任乃强亦指出两名传教士是脫离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高级传教士,因此关于下层人民生活的记述,可信的资料不多。陈学霖认为任乃强的观点接近事实,不过他卻采取傾向意识形态的方式表达<ref name="陈学霖"/>。另外,陈学霖指出在“铺天盖地的民起义革命的历史研究浪潮”裏,学者对于作为首号代表的张忠的研究,只能作正面的评价。因此部分学者在摘用《圣教入川记》时只引用有利于对张忠的的评价,对教士对忠的疯狂性格,濫杀无辜的负面报道则尽量回避或淡化,反映[[政治正确]]性对历史的研究的严重影响<ref name="陈学霖"/>。


=== 西方学者的研究 ===
=== 西方学者的研究 ===
第139行: 第139行:


=== 瘟疫 ===
=== 瘟疫 ===
《[[蜀碧]]》载“其时,瘟疫流行,有大头瘟,头髮腫赤,大几如斗;有马眼睛,双眸黃大,森然挺露;有马蹄瘟,自膝至脛,青腫如一,狀似马蹄。三病,中者不救。”,“死者朽臥床榻,无人掩葬”。[[顺治]]五年(1648年),[[内江]]“瘟疫大作,人皆徙散,数百里无人烟”。同年,川北又遭大旱,死者日无计。《[[铜梁]]县志》载1868年,该地“瘟疫四起,染者嘔吐交作,腰疼如断,两脚麻木愈二三时之斃”。
《[[蜀碧]]》载“其时,瘟疫流行,有大头瘟,头髮腫赤,大几如斗;有马眼睛,双眸黃大,森然挺露;有马蹄瘟,自膝至脛,青腫如一,狀似马蹄。三病,中者不救。”,“死者朽臥床榻,无人掩葬”。[[顺治]]五年(1648年),[[内江]]“瘟疫大作,人皆徙散,数百里无人烟”。同年,川北又遭大旱,饿死者日无计。《[[铜梁]]县志》载1868年,该地“瘟疫四起,染者嘔吐交作,腰疼如断,两脚麻木愈二三时之斃”。


=== 虎患 ===
=== 虎患 ===
[[欧阳直]]《蜀乱》记载:“蜀中昇平时从无虎患,自賊起营后三四年间,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只同路,踰上屋,浮水登船爬楼,此皆古所未闻,人所不信者。”
[[欧阳直]]《蜀乱》记载:“蜀中昇平时从无虎患,自賊起营后三四年间,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只同路,踰上屋,浮水登船爬楼,此皆古所未闻,人所不信者。”


[[彭遵泗]]《蜀碧》载:顺治初年四川“遭乱既久,城中杂树蓊郁成林……多虎豹,形如魑魅饕餮。然穿屋顶逾城楼而下,搜其人必重伤,毙即弃去,不尽食也。白昼入城市,遗民数十家,日报为虎所害,有经数日,而一县之人俱尽残者”。<ref>彭遵泗,《蜀碧》卷4</ref>
[[彭遵泗]]《蜀碧》载:顺治初年四川“遭乱既久,城中杂树蓊郁成林……多虎豹,形如魑魅饕餮。然穿屋顶逾城楼而下,搜其人必重伤,毙即弃去,不尽食也。白昼入城市,遗民数十家,日报为虎所害,有经数日,而一县之人俱尽残者”。<ref>彭遵泗,《蜀碧》卷4</ref>
第156行: 第156行:
== 参见 ==
== 参见 ==
* [[入关战争]]
* [[入关战争]]
* [[张忠]]
* [[张忠]]
*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修改]]
* [[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修改]]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 引用 ===
{{Reflist|30em}}
{{reflist}}


=== 来源 ===
=== 来源 ===
{{refbegin}}
{{refbegin}}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062722/http://lzg.mingqing.net/index.php?job=art&articleid=a_20060504_221252 明清时期西部虎患考述] 刘正刚
* [http://lzg.mingqing.net/index.php?job=art&articleid=a_20060504_221252 明清时期西部虎患考述] 刘正刚
*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南炳文]]、[[汤纲]]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南炳文]]、[[汤纲]]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 《[[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李治亭]]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 《[[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李治亭]]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