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古代):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28), 內 → 内 (13), 貴 → 贵 (5),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國 → 国 (69), 開 → 开 (17), 慶 → 庆 (4), 會 → 会 (5), 長 → 长 (28), 與 → 与 (3), 軍 → 军 (16), 黨 → 党 (6), 間 → 间 (11), 處 → 处, 師 → 师, 龍 → 龙 (3), 幹 → 干, 漢 → 汉 (26), 華 → 华, 馮 → 冯 (3), 豐 → 丰, 陸 → 陆 (2), 恆 → 恒 (2), 縣 → 县 (93), 權 → 权, 鄭 → 郑 (3), 興 → 兴 (17), 歐 → 欧, 監 → 监 (2), 領 → 领 (51), 劉 → 刘 (10), 舊 → 旧 (6), 張 → 张 (18), 陽 → 阳 (32), 楊 → 杨 (17), 馬 → 马 (5), 應 → 应 (3), 寧 → 宁 (4), 肅 → 肃, 魯 → 鲁 (2), 蘇 → 苏 (2), 雲 → 云 (3), 廣 → 广 (27), 見 → 见 (14), 來 → 来,…)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棟 → 栋, 曆 → 历 (3), 爛 → 烂, 黃 → 黄 (2), 煒 → 炜, 鄧 → 邓 (2))
第65行: 第65行:
=== 魏晉 ===
=== 魏晉 ===
{{see also|冀州 (广陵)|冀州 (山东省)|冀州 (鬱洲)}}
{{see also|冀州 (广陵)|冀州 (山东省)|冀州 (鬱洲)}}
[[曹魏]][[初]]元年(220年),分冀州复置并、幽二州,割[[魏郡]]属[[司州]]。至此,冀州徙治[[安平郡 (东汉)|安平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领十二郡:[[鉅鹿郡]]、[[常山郡]]、[[中山郡]]、[[安平郡 (东汉)|安平郡]]、[[博陵郡 (东汉)|博陵郡]]、[[河间郡]]、[[章武郡]]、[[甘陵郡]]、[[赵郡]]、[[勃海郡]]、[[平原郡]]、[[乐陵郡]]。后改甘陵郡为[[清河国]]。
[[曹魏]][[初]]元年(220年),分冀州复置并、幽二州,割[[魏郡]]属[[司州]]。至此,冀州徙治[[安平郡 (东汉)|安平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领十二郡:[[鉅鹿郡]]、[[常山郡]]、[[中山郡]]、[[安平郡 (东汉)|安平郡]]、[[博陵郡 (东汉)|博陵郡]]、[[河间郡]]、[[章武郡]]、[[甘陵郡]]、[[赵郡]]、[[勃海郡]]、[[平原郡]]、[[乐陵郡]]。后改甘陵郡为[[清河国]]。


[[西晉]][[泰始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分[[河间郡]]复置[[高阳国]]。[[太康 (西晉)|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为[[长乐国]]。太康十年(289年),分长乐国置[[武邑国]]<ref name=sglj>《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ref>。[[元康 (西晉)|元康]]中(291年-299年),分[[赵郡|赵国]]置[[中丘国]]。后分[[勃海郡]]置[[广川国]]。至[[永嘉 (西晉)|永嘉]]中(307年-313年),冀州领七郡九国:[[鉅鹿国]](公国)、[[常山郡]]、[[中山郡]]、[[长乐国]]、[[武邑郡]]、[[博陵国]](公国)、[[河间郡]]、[[高阳国]]、[[章武国]]、[[清河国]]、[[赵郡]]、[[中丘国]]、[[勃海郡]]、[[广川郡]]、[[平原国]]、[[乐陵国]](公国)。[[建兴 (西晉)|建兴]]二年(314年),冀州十五郡陷于[[石勒]],唯存乐陵郡<ref name=slgbc/>。
[[西晉]][[泰始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分[[河间郡]]复置[[高阳国]]。[[太康 (西晉)|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为[[长乐国]]。太康十年(289年),分长乐国置[[武邑国]]<ref name=sglj>《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ref>。[[元康 (西晉)|元康]]中(291年-299年),分[[赵郡|赵国]]置[[中丘国]]。后分[[勃海郡]]置[[广川国]]。至[[永嘉 (西晉)|永嘉]]中(307年-313年),冀州领七郡九国:[[鉅鹿国]](公国)、[[常山郡]]、[[中山郡]]、[[长乐国]]、[[武邑郡]]、[[博陵国]](公国)、[[河间郡]]、[[高阳国]]、[[章武国]]、[[清河国]]、[[赵郡]]、[[中丘国]]、[[勃海郡]]、[[广川郡]]、[[平原国]]、[[乐陵国]](公国)。[[建兴 (西晉)|建兴]]二年(314年),冀州十五郡陷于[[石勒]],唯存乐陵郡<ref name=slgbc/>。
第154行: 第154行:


=== 宋金 ===
=== 宋金 ===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罷节度使所领支郡,冀州隶[[河北路]]。[[淳化 (年号)|淳化]]元年(990年),割[[阜城县]]属[[定远军]]。[[庆]]八年(1048年),升冀州为节度州,军額为安武军。[[皇祐]]四年(1052年),并[[堂阳县]]入[[南宫县]],分南宫县置[[新河县]]。[[嘉祐]]八年(1063年),并[[武邑县]]入[[蓨县]]。[[熙宁]]元年(1068年),并[[棗彊县]]入[[信都县]]。熙宁六年(1073年),分[[河北路]]为两路,冀州隶[[河北东路]],并新河县入南宫县。熙宁十年(1077年),复置武邑、棗彊二县。至此,冀州领六县:信都、衡水、棗彊、武邑、南宫、蓨。<ref>《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ref>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罷节度使所领支郡,冀州隶[[河北路]]。[[淳化 (年号)|淳化]]元年(990年),割[[阜城县]]属[[定远军]]。[[庆]]八年(1048年),升冀州为节度州,军額为安武军。[[皇祐]]四年(1052年),并[[堂阳县]]入[[南宫县]],分南宫县置[[新河县]]。[[嘉祐]]八年(1063年),并[[武邑县]]入[[蓨县]]。[[熙宁]]元年(1068年),并[[棗彊县]]入[[信都县]]。熙宁六年(1073年),分[[河北路]]为两路,冀州隶[[河北东路]],并新河县入南宫县。熙宁十年(1077年),复置武邑、棗彊二县。至此,冀州领六县:信都、衡水、棗彊、武邑、南宫、蓨。<ref>《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ref>


[[金朝]][[天会 (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佔领冀州。天会七年(1129年),以[[深州 (古代)|深州]]为安武军节度使支郡。天会八年(1130年),割[[蓨县]]属[[永静军]]。至此,冀州领五县:信都、衡水、棗彊、武邑、南宫。<ref>《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遼金卷》</ref>
[[金朝]][[天会 (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佔领冀州。天会七年(1129年),以[[深州 (古代)|深州]]为安武军节度使支郡。天会八年(1130年),割[[蓨县]]属[[永静军]]。至此,冀州领五县:信都、衡水、棗彊、武邑、南宫。<ref>《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遼金卷》</ref>
第187行: 第187行:
* [[魏舒 (西晉)|魏舒]](在州三年)<ref name=js41>《晉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ref>
* [[魏舒 (西晉)|魏舒]](在州三年)<ref name=js41>《晉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ref>
* [[杜友]](277年见任)<ref name=js37/>
* [[杜友]](277年见任)<ref name=js37/>
* [[爰倩]]<ref>《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钟传第二十八》裴注引《冀州记》</ref>
* [[爰倩]]<ref>《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钟传第二十八》裴注引《冀州记》</ref>
* [[傅咸]]<ref>《晉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七》</ref>
* [[傅咸]]<ref>《晉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七》</ref>
* [[棗据]](太康中)<ref>《晉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ref>
* [[棗据]](太康中)<ref>《晉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ref>
第318行: 第318行:
* [[齐善行]](冀州总管兼任,约623年-624年)
* [[齐善行]](冀州总管兼任,约623年-624年)
* [[丘师利]](武德末年)
* [[丘师利]](武德末年)
* [[暠]](贞观初年)
* [[暠]](贞观初年)
* 许某(633年)
* 许某(633年)
* [[李兴公]](637年)
* [[李兴公]](637年)
第425行: 第425行:
* [[李端懿]](仁宗时)<ref name=ss464/>
* [[李端懿]](仁宗时)<ref name=ss464/>
* [[李端愨]](仁宗时)<ref name=ss464/>
* [[李端愨]](仁宗时)<ref name=ss464/>
* [[王德用]](约庆中)<ref>《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三十七》</ref>
* [[王德用]](约庆中)<ref>《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三十七》</ref>
* [[蒋偕]](庆中)<ref name=ss326/>
* [[蒋偕]](庆中)<ref name=ss326/>
* [[郭諮]](1048年)<ref name=ss326>《宋史·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八十五》</ref>
* [[郭諮]](1048年)<ref name=ss326>《宋史·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八十五》</ref>
* [[康德輿]](嘉祐初)<ref name=ss326/>
* [[康德輿]](嘉祐初)<ref name=ss326/>
第477行: 第477行:
* 徐昇(1487年出任)
* 徐昇(1487年出任)
* 罗纯正(1488年署州事)
* 罗纯正(1488年署州事)
* 釗(1489年出任)
* 釗(1489年出任)
* [[钱承德]](1493年出任)
* [[钱承德]](1493年出任)
* [[赵容]](1495年出任)
* [[赵容]](1495年出任)
第522行: 第522行:
* 王宣(1606年出任)
* 王宣(1606年出任)
* 张希仲(1608年出任)
* 张希仲(1608年出任)
* 郑朝(1609年出任)
* 郑朝(1609年出任)
* 欧廷试(1614年出任)
* 欧廷试(1614年出任)
* 汪文伟(1616年出任)
* 汪文伟(1616年出任)
第531行: 第531行:
* 程云翼(1633年出任)
* 程云翼(1633年出任)
* 李弘祯(1637年出任)
* 李弘祯(1637年出任)
* [[朱慈]](1640年出任)
* [[朱慈]](1640年出任)
* 陈素(1643年出任)
* 陈素(1643年出任)


;清朝冀州知州(1644年-1724年)
;清朝冀州知州(1644年-1724年)
* 曹泰然(1644年出任)
* 曹泰然(1644年出任)
* 崔(1645年出任)
* 崔(1645年出任)
* 张恒(1645年出任)
* 张恒(1645年出任)
* 杨志德(1646年出任)
* 杨志德(1646年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