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俟城: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历史:​清理
 
第18行: 第18行:
伏俟城原为占据今青海东北地区的[[吐谷浑]]的都城所在地。史料中并未提及伏俟城的具体建造时间,但可以确认在夸吕建国定都时已有该城,其建造年代应在南齐存续期间{{r|three|page=48}}。公园540年,夸吕在伏俟城自号可汗,并以伏俟城为都城。隋代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派军攻陷伏俟城,并将伏俟城作为西海郡郡址。之后隋朝因内乱而失去了对伏俟城的控制,吐谷浑重新将都城迁回伏俟城。至663年,吐谷浑为吐蕃所灭<ref name="ten"/>。该城具体废弃的时间同样无从确定{{r|three|page=48}}。
伏俟城原为占据今青海东北地区的[[吐谷浑]]的都城所在地。史料中并未提及伏俟城的具体建造时间,但可以确认在夸吕建国定都时已有该城,其建造年代应在南齐存续期间{{r|three|page=48}}。公园540年,夸吕在伏俟城自号可汗,并以伏俟城为都城。隋代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派军攻陷伏俟城,并将伏俟城作为西海郡郡址。之后隋朝因内乱而失去了对伏俟城的控制,吐谷浑重新将都城迁回伏俟城。至663年,吐谷浑为吐蕃所灭<ref name="ten"/>。该城具体废弃的时间同样无从确定{{r|three|page=48}}。


1960年6月下旬,考古人员在青海湖周边考察地貌时,在湖的西岸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该城被当地人称作“铁卜卡古城”或“铁卜加古城”。此后考古人员结合《魏书》{{efn|1=《魏书·吐谷浑传》:“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等古文献的记载,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判定该城池为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城{{efn|1=关于该城是否是伏俟城存在不同意见,该意见与认为该城属于伏俟城的文章一同被发表在了《考古》1962年第8期上<ref name="two"/>。此后主持调查的黄盛璋再次发表文章予以回应,认为该城确属伏俟城{{r|three|page=39-50}}。}}{{r|one|page=836-839}}。1981年,青海的考古工作者再次调查改成之,同样给出了该城为伏俟城的结论<ref name="four"/>。1986年,伏俟城以“铁卜加古城”一名入列[[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ref name="nine"/><ref name="ten"/>。2018年7月至9月,及2020年7月至8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钻探伏俟城遗址,在外城以外的东、北、西三面发现城址4座,夯土高台5座,人工堆筑高台1座,居住址1处,并采集到板瓦、筒瓦等文物,确认了此处在宋代曾被利用和重修<ref name="four"/><ref name="eleven"/>。2019年,伏俟城以“伏俟城遗址”一名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 name="twelve"/>。
1960年6月下旬,考古人员在青海湖周边考察地貌时,在湖的西岸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该城被当地人称作“铁卜卡古城”或“铁卜加古城”。此后考古人员结合《魏书》{{efn|1=《魏书·吐谷浑传》:“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等古文献的记载,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判定该城池为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城{{efn|1=关于该城是否是伏俟城存在不同意见,该意见与认为该城属于伏俟城的文章一同被发表在了《考古》1962年第8期上<ref name="two"/>。此后主持调查的黄盛璋再次发表文章予以回应,认为该城确属伏俟城{{r|three|page=39-50}}。}}{{r|one|page=836-839}}。1981年,青海的考古工作者再次调查改成之,同样给出了该城为伏俟城的结论<ref name="four"/>。1986年,伏俟城以“铁卜加古城”一名入列[[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ref name="ten"/><ref name="nine"/>。2018年7月至9月,及2020年7月至8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钻探伏俟城遗址,在外城以外的东、北、西三面发现城址4座,夯土高台5座,人工堆筑高台1座,居住址1处,并采集到板瓦、筒瓦等文物,确认了此处在宋代曾被利用和重修<ref name="four"/><ref name="eleven"/>。2019年,伏俟城以“伏俟城遗址”一名入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 name="twelve"/>。


== 结构 ==
== 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