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12月26日 (二) 13:53 由 Yui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InPageEdit] 没有编辑摘要)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何大一
出生 (1952-11-03) 1952年11月3日71歲)
中國台灣台中市
居住地 美國貝德福德(Bedford)
國籍 美國
別名David Da-i Ho
公民權 美國
教育程度加州理工學院
哈佛醫學院
知名於愛滋病雞尾酒療法
伴侶黃文
兒女4
父母何步基
江雙如
獎項恩斯特·姜格獎(1991年)
總統公民獎章(2001年)
科學生涯

何大一(1952年11月3日[1],美籍華人,科學家[2][3][4],於中國台灣台中市出生及度過童年,12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加州洛杉磯,是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發明人[5]

生平

何大一的父母分別為何步基與江雙如。1919年3月24日,何步基於家鄉江西省新余縣下村鎮松林何家村出生,1948年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同年赴台灣從教並攻讀電機博士學位,何大一1952年於台灣台中市出生,何步基在何大一12歲時帶全家移民美國加州洛杉磯市

何大一在1974年以「最優等」的成績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學士學位。197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HST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6][7]。1978年到1982年期間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1982年至1985年期間在馬薩諸塞州麻省總醫院分別進行進行內科傳染病學的臨床實踐。1981年,何大一在洛杉磯錫安山醫學中心當見習醫生時接觸到了最早發現的一批愛滋病病例。從1994年起何大一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愛滋病病毒在體內複製的動態生物學,使人們對愛滋病病毒的理解達到了一個質的飛躍;這種獨特見解奠定了何大一在愛滋病抗逆轉病毒聯合用藥治療的世界領先地位,前所未有地控制了愛滋病病毒在患者體內傳播,愛滋病從必死的疾病轉化為可用藥物控制的疾病。2020年何大一領導的研發團隊從住院重症病患體內分離出9個高療效之抗COVID-19病毒的抗體。

雞尾酒療法

何大一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到愛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學家之一,也是首先闡明愛滋病病毒複製多樣性的科學家之一。正是基於這種理解,使得何大一和他的同事們致力於研究聯合抗病毒療法,即雞尾酒療法。這種療法將蛋白酶抑制劑藥物和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及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藥物組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抑制愛滋病, 有效降低了愛滋病人死亡率。自1996 年以來,發達國家中由愛滋病引起的死亡率大大下降,用此治療方案挽救發展中國家的上百萬愛滋病患者的大規模國際行動已經開始實施。至今全世界2千多萬愛滋病患者受益於抗逆轉病毒聯合用藥治療,何大一博士對研究愛滋病的突破和治療方法有着巨大的貢獻和推動力。

1996年年底,因其對抗愛滋病的重要研究,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當年對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時代年度風雲人物[8]

1999年,何大一及其同事又發現人體免疫系統T細胞中的CD8可以有效對抗愛滋病毒。 2000年,又研製出C型愛滋病疫苗,目前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2002年,何大一以每年1美元的「價格」,將雞尾酒療法專利技術轉讓給中國,中國愛滋病死亡率也從45.7%降低到了9.2%。

近況

何大一目前是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 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同時還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

  • 2001年,獲頒美國總統公民獎章
  • 2004年,獲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2007年11月,清華大學愛滋病綜合研究中心成立,何大一出任中心主任。
  • 2008年,何大一獲香港大學頒發名譽科學博士學位。
  • 2011年12月,在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三十天,何大一被台灣當局「經建會」負責人劉憶如指控涉入宇昌案,且遭台灣地區民意代表人身攻擊。但後被證明劉憶如出示時間錯誤的文書,全案最終由特偵組以「查無不法」簽結。
  • 2014年2月,何大一在《科學》期刊發表突破性的愛滋病免疫新藥「GSK 744LA」。
  • 2014年,何大一榮獲泰國皇室頒發的瑪希隆親王醫學獎。
  • 2015年,何大一榮獲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
  • 2017年,何大一獲南加州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
  • 2017年,何大一獲頒美國國家肖像畫廊頒發的國家獎肖像。

註解

外部連結

榮銜
前任:
紐特·金里奇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1996年
繼任:
安迪·葛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