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11月30日 (四) 15:03 由 Raymon090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一般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楊貴妃,又稱楊太真)。

網絡謠傳分別對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其實,「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朝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閉月」典故出自曹植的《洛神賦》:「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羞花」典故則出自李白的《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與貂蟬楊玉環無關。

歷史上,「貂蟬」指的是董卓的婢女,《三國志·呂布傳》提及「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但正史三國志》、《後漢書》等書中並未記錄該婢女名字。後世一些書籍提到《漢書通志》記載了「刁蟬」,但該書早已亡佚,史實性已不可考[1]。現大多認為「貂蟬」為後世文人給董卓婢女所起的名字,原先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

網絡謠傳·四大美女的故事

網絡謠傳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來自四位美女的典故,被大眾當成趣聞廣泛傳播。

沉魚

傳說春秋時期西施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顏,驚艷得一時忘記游水,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西漢王昭君出塞時,行於大漠途中,在馬上百無聊賴,同時悲懷於自身遠離家鄉的命運,彈起出塞曲。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幽怨的曲調,留意到彈琴人的美貌,紛紛掉落在地。

閉月

傳說東漢末年貂蟬在花園拜月,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對人們說貂蟬比月亮還美,連月亮都自愧弗如,不得不躲到雲彩後面。

羞花

傳說唐朝天寶年間楊貴妃在花園賞花,輕輕撫花時,花瓣竟縮成一團、花葉垂下,被宮女看到。此後大家稱讚楊貴妃比花兒還美,把花兒羞得低下了頭。

其他說法與爭議

因為貂蟬極有可能是後世文學作品中給董卓婢女所取的名字,不是本名,所以許多說法中,貂蟬都被取代。

有一種說法將她換成趙飛燕,稱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趙飛燕楊玉環(楊貴妃)。

四大美女還有一種「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的說法,即:褒姒西施妲己楊貴妃,這四妃都曾使帝王失國;另一說法則是「楊貴妃鄭貴妃董鄂妃陳圓圓」,這四位美女都曾紊亂國家大政。

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該圖從右往左,依次繪有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婕妤四位古代美人。

明朝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分別詠「明妃」(王昭君)、「飛燕」、「文君」、「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題五美吟,浪蕩子情遺九龍佩》,林黛玉曾為西施虞姬明妃(王昭君)、綠珠紅拂五位古代美人各寫下一首絕句賈寶玉命名為《五美吟》。其中僅西施王昭君兩人為通行版「四大美女」中的人物。可見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通行版「四大美女」的說法並未佔主導地位。

註釋與參考文獻

  1. 吳昶,「貂蟬」小考,《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6期25-2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