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胡迪·梅紐因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9月17日 (日) 07:49 由 BXHS-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耶胡迪·梅紐因
出生(1916-04-22)1916年4月22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
逝世1999年3月12日(1999歲-03-12)(82歲)
 德國柏林
配偶Nola Nicholas (1947離婚)
戴安娜·古爾德 (1947結婚)
兒女Krov Menuhin
Zamira Menuhin
Gerard Menuhin
Jeremy Menuhin
父母Moshe Menuhin

耶胡迪·梅紐因,梅紐因男爵OMKBE(英語:Yehudi Menuhin, Baron Menuhin[a],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又譯曼紐因,美國猶太小提琴家。他同時也是一位指揮家,其大部分的演奏生涯都在英國。他出生在紐約市,卻成為瑞士以及英國公民。1999年3月12日在德國柏林逝世。

生平

梅紐因生於一個俄國猶太裔家庭,他有兩位妹妹:一位是鋼琴手和人權運動者Hephzibah Menuhin Hauser,另一位是鋼琴手兼畫家和詩人Yaltah Menuhin。他從父親Moshe Menuhin (一位希伯來語學者兼反錫安主義作家)那裏繼承了傑出的希伯來語能力。梅紐因三歲開始跟小提琴家西格蒙德·安克爾(Sigmund Anker)學小提琴。七歲第一次在三藩市交響樂團伴奏下登台獨奏小提琴。在和他姊姊 Hephzibah 共同錄製了一些唱片後,前往巴黎跟從羅馬尼亞著名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喬治·埃內斯庫學習。

1929年4月12日晚,在柏林演奏廳,年方13歲的梅紐因,在柏林愛樂樂團伴奏下一口氣演奏了巴哈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當晚愛因斯坦正在座,嘆道:「我現在才知道,上帝真的存在」。從此梅紐因名聲大噪,週遊世界演奏。

二次大戰期間,梅紐因替盟軍演奏。並且和作曲家班傑明·布里頓一起為德國南部納粹集中營中的囚犯演奏。在1945年四月集中營被解放後,他返回德國, 為指揮家威廉·富特文格勒演奏,成為納粹大屠殺後第一個到德國演奏的猶太裔音樂家。

在對極具浪漫樂風的曲子建立了一些名聲之後,他經歷了不可忽略的生理上的、藝術上的困境。這來源於他在二戰期間過度的工作,就像他早年較無組織性的練習一般。這時他開始尋求冥想以及瑜珈的幫助,並且繼續著謹慎的練習。這些努力讓他克服了許多的困難。

他對音樂深邃且博大的詮釋獲得了廣大的認同。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當他錄音的時候,都會將曲子切割成一個一個樂句來練習。在晚年,就算生理的極限已經到了一個程度,他仍然持續的演奏。而且對音樂的深遂詮釋及嚴格的品質要求,就像他跨足古典之外的領域一樣,讓他的名聲持久不衰。

1963年梅紐因在英國倫敦創辦「耶胡迪·梅紐因小提琴音樂學校」。

1982年梅紐因出任英國皇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1990年梅紐因榮獲格連·古爾德獎。

1993年被英國政府封為終身貴族

作品

主要唱片

著作

  • 《人類的音樂》耶胡迪·梅紐因,(美)柯蒂斯·W.戴維斯(Curtis W.Davis)著。簡體字版,冷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ISBN 7-02-004056-X。同譯者的繁體字版,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2003 ISBN 978-962-04-2317-8。
  • 《梅紐因論小提琴》輔助練習6課 / (美)耶胡迪·梅紐因着,曹偉、張靜譯,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ISBN 7-103-01618-6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註釋

  1. 希伯來語Yehudi為「猶太人」。

參考資料

參照
  1. (葡萄牙文)ENTIDADES ESTRANGEIRAS AGRACIADAS COM ORDENS PORTUGUESAS. Presidência da República Portuguesa. [2021-10-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