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僧習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9月14日 (四) 21:29 由 BXHS-bot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柳僧習(5世紀—?),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人,出自河東柳氏西眷,南齊、北魏官員。

生平

柳僧習的高祖柳恭後趙擔任河東郡太守,因為前秦、後趙戰亂紛爭,於是帶領百姓南遷,居住於汝水潁水之間,所以家族世代在江南做官。柳僧習在南齊擔任奉朝請,之後任兗州安東將軍府司馬,與南齊豫州刺史裴叔業占據豫州歸附北魏,封方輿子[1],仍為兗州安東將軍府司馬。柳僧習擅於隸書,在當時很突出。景明初年,柳僧習出任裴植征虜府司馬,後升任北地郡太守,為政寬容平和,深受氐族羌族的熱愛。魏孝明帝元詡時期,柳僧習官至太中大夫,加號前將軍,外任潁川郡太守,揚州大中正,在任內去世[2][3][4][5][6],葬於洛陽城南[7]

柳僧習的兒子柳慶虛歲十三時有次在曬書,柳僧習對他說:「你雖然聰明,我還沒有專門對你測試。」於是讓柳慶從雜賦集中取出一篇賦,有一千多字,柳慶立刻讀了三遍,當即可以背誦,沒有一字遺漏。當時柳僧習擔任潁川郡太守,當地與京城洛陽接壤,居住的大多是豪門大族。到了將要選拔鄉官的時候,他們都依仗權貴勢力,爭先托人來走門路,鄉官的選用還沒有確定。柳僧習對兒子們說:「權貴來走門路的,我都不用。但他們派來的人將要返回,都需要有答覆。你們按照自己的看法為我寫封信。」柳慶於是草擬了一封信說:「下官受到朝廷委託,有能力的進薦,沒有才幹的黜退。這是朝廷一貫的制度。」柳僧習讀了信,感嘆的說:「這兒子有志氣,男子漢應該是這樣。」隨即按照柳慶所草擬的信分報出去[8][9]

其他

柳僧習以孝順長輩的品德而知名[10],柳宗元的叔叔殿中侍御史柳某是柳僧習的後裔,被河東柳氏的族人認為孝順長輩就像柳僧習孝順長輩一樣[11]

家族

祖父母

父母

兄弟

  • 柳師義,北魏撫軍將軍、司空諮議參軍、濮陽郡太守[13]

夫人

子女

  • 柳鷟,北魏臨淮王記室參軍事、方輿子
  • 柳虬,西魏秘書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美陽孝男
  • 柳檜,第四子,西魏使持節、撫軍將軍、黃河郡魏興郡華陽郡三郡太守、大都督、萬年縣子[7]
  • 柳慶,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會中大夫、平齊景公
  • 柳氏,嫁西魏尚書郎中、代理南秦州刺史、撫軍將軍、岐州刺史、尋陽伯趙仲懿[13]

通婚關係

參考資料

  1. 《柳河東集注·卷二十六·記官署》:方輿公,諱僧習,後魏時為揚州大中正、尚書右丞。方輿公蓋公之八世祖。
  2.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衣冠之士,預叔業勛者:安定皇甫光,北地梁祐,清河崔高客,天水閻慶胤,河東柳僧習等。
  3.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僧習,善隸書,敏於當世。景明初,為裴植征虜府司馬。稍遷北地太守,為政寬平,氐羌悅愛。肅宗時,至太中大夫,加前將軍,出為潁川太守。卒官。
  4.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叔業之歸魏,又有尹挺、柳玄達、韋伯昕、皇甫光、梁祐、崔高容、閻慶胤、柳僧習並預其功。
  5.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柳慶字更興,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後趙,為河東郡守。後以秦、趙喪亂,乃率民南徒,居於汝、潁之間,故世仕江表。祖縃,宋同州別駕,宋安郡守。父僧習,齊奉朝請。魏景明中,與豫州刺史裴叔業據州歸魏。歷北地、潁川二郡守、揚州大中正。
  6. 《北史·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二》:柳虯字仲盤,河東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後趙為河東郡守。後以秦、趙喪亂,率人南徒,居汝、潁間,遂仕江表。祖緝,宋司州別駕、宋安郡守。父僧習,善隸書,敏於當世。與豫州刺史裴叔業據州歸魏,歷北地潁川二郡守、揚州大中正。
  7. 7.0 7.1 7.2 7.3 7.4 7.5 7.6 王連龍著. 新见北朝墓志集释. 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3年7月: 114–119. ISBN 978-7-5068-3445-2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8. 《周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年十三,因曝書,僧習謂慶曰:「汝雖聰敏,吾未經特試。」乃令慶於雜賦集中取賦一篇,千有餘言,慶立讀三遍,便即誦之,無所遺漏。時僧習為潁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將選鄉官,皆依倚貴勢,競來請託。選用未定。僧習謂諸子曰:「權貴請託,吾並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慶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恆典。」僧習讀書,嘆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即依慶所草以報。
  9. 《北史·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二》:年十三,因暴書,父僧習試令慶於雜賦集中取賦一篇千餘言,誦之。慶立讀三遍,便誦之無所漏。時僧習為潁川郡守,地接都畿,人多豪右。將選鄉官,皆依貴勢,競來請託。選用既定,僧習謂諸子曰:「權貴請託,吾並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慶乃具書草。僧習讀,嘆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即依慶所草以報。
  10. 《柳河東集注·卷十二·表志》:公之八世祖僧習事後魏,封方輿公,以孝德聞。
  11. 《柳宗元集·卷十二·表志·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柳氏之先,自黃帝及周魯,其著者無駭以字為展氏,禽以食採為柳姓。厥後昌大,世家河東。嗚呼!公諱某字某,曾王父朝請大夫徐州長史諱子夏,遺貞白之操,表儀宗門,王父朝請大夫滄洲清池令諱從裕,垂博裕之道,啟佑後允。皇考湖州德清令諱察躬,宏孝悌之德,振揚家聲。惟公端莊無諂,徽柔有裕。峻而能容,介而能群。其在閨門也,動合太和,皆由順正。愷悌雍睦,莫有間言,故宗黨歌之。其在公門也,釋回措枉,造次秉直。事不失當,舉無秕政,故官府誦之。用沖退徑盡之志,以宏正友道,信稱於外焉。用柔和博愛之道,以視遇孤弱,仁著於內焉。此公修己之大經也。自進士登高第,調受河南府文學。秩滿,渭北節度使論惟明闢為從事,受太常寺協律郎。元戎即世,罷職家食。無何,朔方節度使張獻甫辟署參謀,受大理評事,賜緋魚袋。改度支判官,轉大理司直。遷殿中侍御史,加度支營田副使。此公從政之大略也。既佐戎事,實司中府。匪頒有制,會計明白。嗚呼!分閫委政,繄公而成務;朝右虛位,待公而周事。宗門期公而光大,姻黨仰公而振耀。貞元十二年歲在丙子,正月九日壬寅,遇暴疾,終於私館,享年五十。痛矣!夫人吳郡陸氏,洎仲弟綜、季弟續、冢侄某等,抱孤即位,牽率備禮。祗奉裳帷,歸於京師。以某年二月二十八日庚寅,安厝於萬年縣之少陵原,禮也。公有男一人,始六年矣。在髫知孝,呱呱涕洟,凡我宗戚,撫視增慟。嗚呼哀哉!初,公元兄以純深之行、端直之德,名聞於天下。官至侍御史,持斧登朝,憲章肅清。嘗以充公之神未克遷祔,不正席,不甘味,及撰日定期,而昊天不弔,志奪禮廢。公實敬承遺志,行有日矣,而閔凶薦及,不克終事。則我宗族之痛恨,其有既乎?惟公盡敬於孝養,致毀於居憂。表正宗姓,觀示他族。故宗人咸曰「孝如方輿公」。修詞以藻德,振大而導志。以為理化之始,莫尊乎堯,作《堯祠頌》;以為述德之道,不忘於祖,作《始祖碑》;以為紀廣大之志,敘正直之節,不嫌於親,作《元兄侍御史府君墓誌》。其餘諷詠比興,皆合於古。故宗人咸曰「文如吳興守」。當官貞固,確乎不拔。持議端方,直而不苛。故宗人咸曰「正如衛太史」。率性廉介,懷貞抱潔。嗣家風之清白,紹遺訓於儒素。故宗人咸曰「清如魯士師」。兼備四德,具體而微,公之謂矣。 小子常以無兄弟,移其睦於朋友;少孤,移其孝於叔父。天將窮我而奪其志,故罔極之痛仍集焉。樸魯甚呆,不能文字,敢用書宗人之辭以致其直,故質而俚。輟哭紀事,哀不能文,故敘而終焉。
  12. 12.0 12.1 《西魏柳虬墓志》, 浙大墓誌庫, 2014年 [2017-04-19] 
  13. 13.0 13.1 西安碑林博物館編;趙力光主編.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上. 北京: 線裝書局. 2007年10月: 25–26. ISBN 978-7-80106-630-5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