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安理Bot對話 | 貢獻於2023年3月16日 (四) 10:07所做的修訂 →‎参考文献:​清理

一串鞭炮
鞭炮

炮仗又稱鞭炮紙炮仔客家話)、炮仔閩南話),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鞭炮最開始主要用於驅魔避邪,而在現代,華人在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鞭炮,特別是在曆新年期間,鞭炮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歷來名稱

鞭炮說法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稱謂從「炮仗」、「爆竿」、「炮仗」一直到「鞭炮」,在鞭炮煙花之鄉的湖南省醴陵市南橋鎮,白兔潭鎮及其臨近地區,人們仍然將體積大、火藥多和爆炸力強的單個鞭炮稱為「炮仗」。

炮仗起源

  • 傳說鞭炮起源於炮仗。自古以來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很久以前,每年農曆除夕的晚上會出現一種叫「」的猛獸,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於是在家門口燃燒竹節,由於竹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藉此驅趕年獸。
  • 梁朝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是庭前炮仗,一辟山襙野鬼」[1]
  • 用火藥製成的炮仗,最早見於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忽作一聲如霹靂,謂之爆仗……煙火大起」[2]
  • 《夢梁錄》、《武林舊事》、《都城記勝》都有關於「爆仗」的記載。
  • 到16世紀,中國的炮仗已經五花八門。 1593年沈榜著的《苑署雜記》記載,大響聲的叫「響炮」,飛得高的叫「起火」,帶炮聲的叫「三級浪」,不響不起,而在地上旋轉的叫「地老鼠」,外形像花草的叫「花兒」,用泥土封住的叫「砂鍋兒」,用紙包的叫「花盆」。李約瑟認為,第二種「起火」顯然是火箭,第四種「地老鼠」十分重要,它可能是原始的火箭推進器。《齊東野語》還記載「地老鼠」煙火飛到太后腳下,使太后驚慌失措[3]

炮仗製作

波乃耶著的《中國風土人民事物記》有一段詳細敘述十九世紀末中國炮仗製作過程的記錄[4]

「炮仗的紙筒是用土產草紙製成,在外包上好一些的紙張。一張9 x 30 英寸的草紙,可以製作 21枚 1.5英寸長,直徑1/4英寸的炮仗。使用的土產火藥一塊半左右一斤。導火線紙張,有的採用日本進口的竹紙,有的用米紙;稍微塗上蕎麥漿糊使其略微堅挺且易燃。將一長條一尺長三分之一寸寬的紙條,平攤在桌面,用空心小筒子取些許火藥,放在紙條中心,然後用手工捲起,即製成引線。先用手工將草紙圍繞粗細不一的圓棒,捲成筒狀,再用一副特製的工具,將之結實卷緊。工具的構造是兩塊垂直的木板,上端有一橫樑,由此掛下兩根可活動的木條,栓着一塊下端略凸的重木,重木下有一木板,和重木的間隙,正容一枚炮仗。使用時將手卷的炮仗筒子放在凸木和平板之間,逐次加條推卷,直到不能再加紙張為止。小號的炮仗,則用一把帶把手的木板,類似於木工刨子,在枱面上將小炮仗筒卷壓。充填火藥時,將二三百枚炮仗筒子,綑紮成卷,在這卷炮仗底下,覆上一層紅土,用沖子將泥土塞入炮仗筒。將火藥從另一頭倒入,用一柄錐子將炮仗筒口往裏卷,中間插入引線,封口。有一種雙響炮仗,中間用小泥團分成兩個腔,中間安一條導火線,兩頭分別倒入火藥,封口。在底腔的側面,有一小孔,安有導火線。使用時將雙響炮仗豎立在地,點燃導火線,底腔火藥爆炸,炮仗飛天,內部引線點燃頂腔火藥,發生第二次爆炸。」「製作炮仗的工人多數是婦女和兒童,早六點工作到晚十一點鐘,每30名女工和10名男工,每日可制十萬枚炮仗。男工每天掙7分錢,女工5分錢。學徒四年出師。」「1897一年中從中國出口炮仗二百六十七萬餘磅,其中之二百萬磅出口到美國;小部分出口到英國

炮仗使用的火藥是硝石 66.6%, 16.6% 16.8%。火藥放入硬紙筒,再用薄紙卷火藥作引信。造爆仗的最好原料是舊書的紙[5]

現在處境

蘇州袁學瀾故居前準備放鞭炮的人員

早在1907年,天津巡警總局就要求禁止燃放鞭炮。在20世紀末,中國大陸部分城市又禁止燃放炮仗,但並沒有得到徹底的施行;後中國大陸的測試顯示,鞭炮煙火造成的PM2.5(超細懸浮微粒)污染,雖然沒有室內吸煙造成的嚴重,但仍然已經造成不應允許的濃度。因此部分地區重新立法,禁止燃放煙花炮仗,例如上海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上海市煙花炮仗安全管理條例》規定,上海外環線境內禁止燃放煙花炮仗[6]

香港政府則於六七暴動過後立例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炮仗,但每逢傳統節慶,特別是春節期間,新界西、粉嶺圍及大埔一些鄉村,尤其是鄉郊地區依然有不少人燃放。但在1998年又再次立法,規定任何人不得持有煙花或炮仗。

東南亞華人地區,有部分國家明文禁止煙花炮仗,但同樣只是形式。炮仗現在依然是華人地區過年時常見的東西,在深夜也不會停止的燃放鞭炮,造成的吵雜噪音要高價高等級的隔音門窗才能大幅降低,讓老人、小孩及寵物不勝其擾;因為總是有人購買劣質品、又不注意燃放方法,也常會有門窗玻璃等物品被炸破,引發火災,燃放者或路人被炸傷等情況。

台灣在近年來雖然也出現禁止於深夜或是在都會區中燃放鞭炮的法令,但各地在不允許施放的時段、場合燃放炮竹的情形還是相當普遍。此外,台灣地區性選舉的候選人(尤其在台北市以外),仍普遍會在競選期間施放炮仗造勢。

由於部分地區禁止燃放煙花炮仗,一些家庭會選擇以電子鞭炮代替傳統火藥鞭炮,可產生類似傳統鞭炮的聲光效果,而且可以反覆使用。但由於電子鞭炮缺乏行業標準規範,導致質量參差不齊,一些粗製濫造的電子鞭炮甚至有可能引發觸電、火災等事故[7]

參考文獻

  1. 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七分冊 《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104頁 科學出版社
  2. 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七分冊 《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105頁;(引《東京夢華陸》卷七) 科學出版社
  3. 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七分冊 《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107-108頁 科學出版社
  4. 波乃耶 (漢學家)Dyer Ball Things Chinese or Notes connected to China, p280 4th edition, Charles Scribner Sons New York 1906
  5. 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七分冊 《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111頁;(引《東京夢華陸》卷七) 科學出版社
  6. 上海禁燃第二年:零燃放背后的移风易俗,放鞭炮淡出市民视线. 
  7. 苑廣闊. 不能任由“电子鞭炮”野蛮生长. 新快報. 2018-02-05 [2018-05-17]. 

外部連結

  • 橫浜中華街 媽祖祭(一種安全的放鞭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