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路易斯·史汀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12月28日 (三) 16:44 由 BXHS-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更改已重定向的分类 耶魯大學校友耶鲁大学校友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亨利·路易斯·史汀生
Henry Lewis Stimson
第54任美國戰爭部長
任期
1940年7月10日-1945年9月21日
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哈里·杜魯門
前任哈利·H·伍德林
繼任羅伯特·P·帕特森
第46任美國國務卿
任期
1929年3月28日-1933年3月4日
總統赫伯特·胡佛
前任弗蘭克·比林斯·凱洛格
繼任科德爾·赫爾
個人資料
出生(1867-09-21)1867年9月21日
 美國紐約市曼哈頓
逝世1950年10月20日(1950歲-10-20)(83歲)
 美國紐約州西山 (紐約)
母校耶魯大學
哈佛大學
專業律師外交官

亨利·路易斯·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1867年9月21日—1950年10月20日),美國政治家,曾為美國戰爭部長菲律賓總督美國國務卿

1906年,西奧多·羅斯福任命他為紐約南部地區聯邦檢察官。1910年,代表共和黨參選紐約州長落敗。

1911年,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任命為戰爭部長。一戰爆發,他負責幫助比利時的人民。當美國成為交戰國,他在法國當砲兵長。

1927年卡爾文·柯立芝命他到尼加拉瓜。他認為當地人「未適合有自己的政府」。1927年至29年,任菲律賓總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反對當地獨立。

1929年,赫伯特·胡佛命他為國務卿。1929年12月,曾回應中華民國調停中東路事件的請求,譴責蘇聯違反《非戰公約》。

1930年代,他成為倫敦海軍會議美國代表團主席,後來又當上日內瓦裁軍會議美國代表團主席。史汀生個人十分反對日軍侵華的行為(九一八事變),而美國當時亦宣佈不承認日軍的行動,即史汀生主義

1940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他重返戰爭部。

他是曼哈頓計劃的領導人格羅夫斯將軍的直屬上司。

1945年在選擇對日原子彈轟炸目標時,由於史汀生曾與妻子去京都渡蜜月,他深知京都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而力排眾議令京都免於受原爆毀滅。

他使得摩根索計劃不能實現。

前任:
雅各布·M·迪金森
美國戰爭部長
1911年-1913年
繼任:
林德利·M·加里森
前任:
尤金·亞倫·吉爾摩
菲律賓總督
1927年-1929年
繼任:
尤金·亞倫·吉爾摩
前任:
弗蘭克·B·凱洛格
美國國務卿
1929年-1933年
繼任:
科德爾·赫爾
前任:
哈利·H·伍德林
美國戰爭部長
1940年-1945年
繼任:
羅伯特·P·帕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