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安理Bot留言 | 贡献2022年10月10日 (一) 10:36的版本 (replaced: 東 → 东 (2), 員 → 员, 內 → 内 (3), 貴 → 贵 (3), 會 → 会, 師 → 师 (2), 漢 → 汉, 權 → 权, 張 → 张, 馬 → 马 (2), 應 → 应, 見 → 见, 來 → 来, 門 → 门, 親 → 亲 (2), 類 → 类, 稱 → 称 (8), 為 → 为 (5), 於 → 于, 後 → 后 (3), 頭 → 头 (2), 書 → 书 (6), 兒 → 儿, 統 → 统, 個 → 个, 釋 → 释, 邊 → 边, 衛 → 卫 (2), 設 → 设, 職 → 职 (3), 時 → 时, 曉 → 晓, 顯 → 显, 則 → 则, 禮 → 礼, 閩 → 闽, 驚 → 惊, 從 → 从, 襲 → 袭, 紳 → 绅, 紀 → 纪, 「 → “ (11), 」 → ” (11), 顏 → 颜, 裡 → 里, 牆 → 墙, 閣 → 阁 (2))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舍人古代官称。贵族家里左右亲信或门客,后来成为官职,前冠以头衔,名称及职权不同。

舍人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是国君的亲近属官[1]太子舍人中书舍人内史舍人,唐初也有内史舍人,后改中书舍人。《唐书‧职官志》列有中书舍人、太子中舍人、太子舍人、起居舍人、通事舍人、太子通事舍人。宋、元时称显贵人家的子弟为“舍人”。[2]明代称应袭卫所职位的武官子弟[3]为“舍人”或中书舍人。

宋朝以后,以“舍人”及“舍”称官宦世族士绅地主之家的子弟,类似员外[来源请求],闽南则冠以“阿”字为首,故称“阿舍”。

宋朝宰相的儿子被称为“东阁”,权贵子弟统称“衙内”。[4]

注释

  1. 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
  2.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教张千伏侍舍人,在一路上休教他胡行。”
  3. 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人姓贾,名石,是宣府卫一个舍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那舍人北边出身,从小晓得些弓马。”
  4. 国晶. 宋朝游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