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瑪校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8月23日 (二) 15:56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top:​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間 → 间, 馬 → 马 (5), 來 → 来 (2), 義 → 义, 對 → 对 (2), 線 → 线 (3), 簡 → 简, 為 → 为, 於 → 于, 負 → 负, 運 → 运 (2), 統 → 统, 進 → 进, 純 → 纯, 範 → 范, 圍 → 围, 單 → 单 (2), 輝 → 辉, 輸 → 输 (2), 針 → 针, 編 → 编, 說 → 说, 裡 → 里 (2)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伽馬校正Gamma correction) 又叫伽馬非線性化gamma nonlinearity)、伽馬編碼gamma encoding) 或是就只單純叫伽馬(gamma)。是用來針對影片或是影像系統裡對於光線的輝度(luminance)或是三色刺激值(tristimulus values)所進行非線性的運算或反運算。最簡單的例子裡伽馬校正是由下列冪定律公式所定義的。

其中A是一個常量,輸入和輸出的值都為非負實數值。一般地來說在A=1的通常情況下,輸入輸出的值的範圍都是在0到1之間。伽馬值γ < 1的情況有時被稱作編碼伽馬值(encoding gamma),而執行這個編碼運算所使用上述冪定律的過程也叫做伽馬壓縮(gamma compression);相對地,伽馬值γ > 1的情況有時也被稱作解碼伽馬值(decoding gamma),而執行這個解碼運算所使用上述冪定律的過程也叫做「伽馬展開(gamma expansion)」。

解釋

為圖像進行伽馬編碼的目的是用來對人類視覺的特性進行補償,從而根據人類對光線或者黑白的感知,最大化地利用表示黑白的數據位或帶寬。在通常的照明(既不是漆黑一片,也不是令人目眩的明亮)的情況下,人類的視覺大體有伽馬或者是冪函數的性質。如果不將圖像進行伽馬編碼,那麼數據位或者帶寬的利用就會分布不均勻——會有過多的數據位或者帶寬用來表示人類根本無法察覺到的差異,而用於表示人類非常敏感的視覺感知範圍的數據位或者帶寬又會不足。圖像的伽馬編碼並不是必須的(甚至有的時候會適得其反),浮點數格式的顏色值已經提供了一部分對數曲線的線性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