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理工科泛指与数学、自然科学(即“理科”)以及工程学(即“工科”)相关的学科,与英文的STEM一词基本上相同。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四类学科首字母缩略字[注 1][1]。在文理分科的教育系统中,理工科与文科相对。

就性别来看,读理工的男生远多于女生;而另一方面,女生则大多选择人文护理方面的科系,而且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男生读理工、女生读人文”一直都是一个相对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而在事实上,男性和女性间的数理能力差异并非天生,而是后天造成的,甚至男性数理能力优于女性的刻板印象,还会反过来导致女性怀疑自己的数理能力(不一定全是),也就所谓的成见威胁

起源

中文

“理工”二字不曾出现于西方世界里。其最初为中国留学生于晚清时期,从英文中的“Science科学)”及“Technology技术)”[注 2]两词翻译而来(合称“科技”)。不过,“科技”一词本身的定义较广:“科学”不只指自然科学,而可以包括社会科学等学术领域;同样地,“技术”亦不只限于工程学的运用,亦可以为科学研究的产物。除此,“Technology”一字有时会被直接翻译成“科技”;而当此字用于大学名称中时,则会被译为“理工”(如: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等)[注 3]

英文

STEM一词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瑞塔·柯威尔主责时曾执行一次跨领域科学教育会议,之后不久就出现了此缩写[3]。教师和科学家劳动力发展科学办公室的主任Faletra建议将缩写由以往的METS改为STEM。 柯威尔表达了一些对原有简称的不满,建议国科会着手修改。STEMTEC(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师教育合作组织)是使用此一缩写的第一批计划之一,在1998年成立于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4]

各地发展

STEM教育有时强调将四大领域专业知识结合,补强不同学科之间的隔阂,并将课程与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做结合以激发学生最原始对于新奇事物与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的渴望。此外,这种跨科结合的方式主要能训练学生不受单一学科局限思考,而能用不同观点切入做更全面性的思考,运用“多重”管道的知识来源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多元发展学习下亦能使学生提早培养出跨界沟通、组织架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政府从利益、安全出发,借由STEM教育培育人才,促进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同时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这词语常常用于学校为提升科技发展的竞争力,有出现的教育政策及课程规划。这会影响劳动力发展、国家安全以及移民政策[1]

 美国

2013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了《联邦政府STEM教育五年战略计划》。五年计划中,宣布美国政府将投入了超过10亿美金,用于STEM教育推广和教师培训等工作。2018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了新五年战略计划《制定成功路线:美国的STEM教育战略》[5]。文件除了详细讲述美国STEM教育的规划外,还特别强调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的重要性,并规划将计算思维放入每一个学习阶段中。

 中国

中国推动科创教育以为将来科创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的世界教育趋势。 2017年八月,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里面就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2018年一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当中增加了资料与计算等必修课,还加入了资料结构、人工智能、开源硬体设计等 AI 相关的选修课程。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颁布了《深圳市龙岗区A-STEM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提出了STEM的新变式A-STEM,旨在强调人文引领,STEM要为人类福祉服务。

 中国香港

政策

2015 年的《施政报告》 首次提出 STEM 教育,2016 年《施政报告》进一步肯定对 STEM 教育的支持, 当中承诺更新及丰富科学、科技和数学的课程和学习活动、加强师资培训、 并将更积极推动 STEM教育,以鼓励更多学生修读科学、科技、 工程和数学或与之相关的学科。并且支持推动 STEM 教育达至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意和解难能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满足感,令香港的竞争力因此得以提升。

教育局于 2016 年 12 月公布《推动 STEM 教育‧发挥创意潜能》报告,提出在中、小学推动 STEM教育的初步建议。 STEM 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成为科学、科技及数学的终身学习者,使学生能够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同时有助培养与 STEM 相关范畴的多元人才,促进香港的发展。[6] 2016年由时任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于由政务司领导政府教育工作小组提出,多间中小学积极推动。[7]

2017年,教育局于艺术与科技教育中心设立STEM教育中心(STEM Education Centre)为中小学提供全面创新科技教育,提供“创客空间”、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及学生STEM学习活动及支援。

教学工具及活动
参见:创客3D打印

3D设计软件和3D打印激发学生的创意,学生自行设计不同的3D模型,从中学体会失败及尝试,及学习创意的过程,然后把自己的创作3D打印出来。

虚拟实境(VR)和扩增实境(AR)技术增强感官体验,促进老师和同学在教室中的教与学。

学生透过设计和组织智能积木机械人(Makeblock, mBot,Micro:bit,乐高Mindstorms),控制核心与感测器,搭配图形化程式环境,从而解决复杂的问题。

参见:ScratchBlockly

学生把各种视觉化程式设计语言当成拼图,学生只需拖拉拼图便能令程式顺利运作,掌握基本的编写程式概念,并透过设计和编码,培养解难、创意、创新及计算思维

参见:Code.org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程式实验室推广“编程一小时”香港区活动 (The Hour of Code HK),与各中小学联合推广编程教育。 “编程一小时”源自美国,并由Code.org筹办。[8]

参见:无人机航拍

学生了解及操控无人机,四轴机飞行原理及结构。

参见:迷你四驱

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提升学习动机,香港部分教育机构以迷你四驱作为其中一个切入点,举办《全港学界迷你四驱车大赛》,向全港学生推广STEM教育,当中包括科学工程为主的迷你四驱竞速赛、接力赛、解难、到艺术美学为主的车身设计及摄影等多个不同类型的比赛。

负责老师认为目前主流以平板电脑电子学习为局面,学生少了接触实物机会;加上香港教育背诵应付考试主导,让学习的意义变得模糊。为弥补教学的不足,遂参考欧美等地,以实务为主的STEM教学模式,并配合迷你四驱为基础,最终希望学生能所将学习知识,可随时应用及链接于日常生活上。 迷你四驱涉及各种科学工程原理,只要有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于生活上应用。他强调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兴趣。[9]

各界 STEM教育报告
  • 《推动STEM教育‧发挥创意潜能概览》[10]
  • 《从科学教育到STEM教育》[11]
  • 《教师中心传真.STEM教育》[12]
  • 《推动 STEM 教育 — 发挥创意潜能》 [13]
  • 《推动 STEM+ 教育 》[14]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 STEM教育》 [15]
  • 《在香港幼稚园推行 STEM (科学、 科技、工程及数学)教育的挑战之初探》[16]
  • 《STEM与资优教育》[17]
媒体报导
  • 《实践STEM教学 为未来谋出路》,Recruit,2017年9月15日[18]
  • 《STEM教育触及日常生活问题》大公报, 2017年7月4日[19]
争议

STEAM教育

由STEM教育衍生新的“STEAM”框架,在原本的“STEM”加入艺术(Art)的意涵,强调未来的学生应培养跨领域素养和能力。

台湾的亲子天下杂志便在2017年4月针对 STEAM 做了一个专题报导 [20]

注释

  1. The word "Science" here only refers to natural sciences.[可疑][来源请求]
  2. 当时学生误认为工程学技术。虽两者息息相关,但不能划上等号。[2]
  3. 早期的翻译亦将 ScienceTechnology 合称为“理工”。全名“帝国理工医科学院 Th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的伦敦帝国学院便为一例。

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