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篪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21日 (日) 13:48的版本 (noteTA 跳过, replaced: 陝 → 陕 (5), 參 → 参 (4), 與 → 与, 縣 → 县, 無 → 无, 興 → 兴, 劉 → 刘 (4), 陽 → 阳, 廣 → 广, 樂 → 乐 (4), 為 → 为 (6), 於 → 于 (3), 納 → 纳, 鮮 → 鲜 (2), 懷 → 怀, 後 → 后 (3), 總 → 总, 產 → 产, 試 → 试, 進 → 进 (3), 釋 → 释 (2), 異 → 异, 課 → 课, 虧 → 亏, 連 → 连, 復 → 复, 輸 → 输, 賦 → 赋, 聞 → 闻, 時 → 时, 識 → 识 (3), 殺 → 杀 (4), 勝 → 胜, 禮 → 礼, 隸 → 隶, 編 → 编, 尋 → 寻, 記 → 记, 「 → “ (3), 」 → ” (3), 賜 → 赐 (2), 歲 → 岁, 潛 → 潜, 錢 → 钱, 獨 → 独, 趙 → 赵 (3), 辭 → 辞, 鄰 → 邻 (2))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刘季篪,名,以字行,明朝江浙行省绍兴路余姚州(今浙江余姚)人。政治人物、进士。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进士,授行人,曾出使朝鲜,婉拒其馈赠礼,明太祖得知后,赐衣钞。后任陕西参政,有政绩[1]明成祖时,官刑部侍郎永乐三年(1405年)参修《永乐大典》。永乐八年,因事连坐下狱。后改工部主事,卒于任上[2][3]

参考文献

  1. 明史》(卷150):“刘季篪,名韶,以字行,余姚人。洪武中进士。除行人。使朝鲜,却其馈赆。帝闻,赐衣钞,擢陕西参政。陕有逋赋,有司峻刑督,民不能输。季篪 至,与其僚分行郡县,悉纵械者,缓为期。民感其德,悉完纳。陕不产𥐻砂,而岁有课。季篪言于朝,罢之。洪渠水溢,为治堰蓄泄,遂为永利。”
  2. 潘荣胜. 明清进士录. 中华书局. 2006年: 11页. ISBN 9787101043501 (简体中文). 
  3. 明史》(卷150):“建文中,召为刑部侍郎。民有为盗所引者,逮至,盗已死,乃召盗妻子使识之。听其辞,诬也,释之。吏亏官钱,诬千余人,悉为辨免。河阳逆旅朱、赵二人异室寝。赵被杀,有司疑朱杀之,考掠诬服。季篪独曰:“是非夙仇,且其装无可利。”缓其狱,竟得杀赵者。扬州民家,盗夜入杀人,遗刀尸傍,刀有记识,其邻家也。官捕鞫之。邻曰:“失此刀久矣。”不胜掠,诬服。季篪使人怀刀就其里潜察之。一童子识曰:“此吾家物。”盗乃得。永乐初,纂修《大典》,命姚广孝、解缙及季篪总其事。八年坐失出下狱,谪外任。逡巡未行,复下狱。久之始释。命以儒服隶翰林院编纂。寻授工部主事,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