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于2022年8月12日 (五) 13:22提交的版本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壯 → 壮, 國 → 国, 開 → 开, 會 → 会 (2), 與 → 与 (2), 間 → 间, 處 → 处, 語 → 语 (2), 無 → 无, 將 → 将, 馬 → 马 (2), 蘇 → 苏, 見 → 见, 專 → 专, 義 → 义, 對 → 对, 動 → 动, 爾 → 尔, 門 → 门, 傳 → 传 (4), 詞 → 词, 類 → 类, 帶 → 带, 稱 → 称, 為 → 为 (6), 於 → 于 (6), 亞 → 亚, 種 → 种 (4), 劇 → 剧, 屬 → 属, 術 → 术, 標 → 标, 薩 → 萨 (3), 場 → 场, 實 → 实 (3), 並 → 并 (2), 後 → 后, 論 → 论 (2), 畫 → 画, 評 → 评, 進 → 进, 現 → 现, 個 → 个 (2), 異 → 异, 階 → 阶, 絕 → 绝, 淺 → 浅, 業 → 业 (2), 機 → 机 (2), 創 → 创, 結 → 结, 職 → 职 (2), 遷 → 迁, 還 → 还, 擊 → 击, 讓 → 让, 獵 → 猎, 蹟 → 迹, 復 → 复 (…)

刺客是指杀人者、暗杀者,或是在犯罪组织中负责杀害的人,也有被称为杀手暗杀者的情况。

形象

东亚文化

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之中,《列传》有一卷〈刺客列传〉为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位人物记述生平事迹;[1]自此之后,刺客的形象就未曾记录于正史,仅在野史小说之中有所描述。

“刺客”在中国古典刻画的人物形象,通常被赋予是为某种政治理想和目的,实现崇高的情感和自我价值观,而展开暗杀行动,结局经常是悲剧收场。[2]清朝文人吴见思评论“刺客是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刺客传》是《史记》中第一种激烈文字,故至今浅读之而须眉四照,深读之则刻骨十分。”

作品之中的刺客带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信念,抱着必死的决心前往刺杀目标,往往可能只有一次机会,无论成功与否都将去不复返。相对于之职业化的“杀手”,则更多是为金钱利益而杀人,并可能在保命的前提下拒绝杀人。

西方文化

Assassin”一词源自阿拉伯语أساسِيّون‎”(Asāsiyyūn‎),是指崇拜于某个信仰,并准备为之牺牲性命的人,源出自以暗杀闻名的穆斯林异端教派阿萨辛派[3]这个组织由哈桑·沙巴创立,实力可与塞尔柱帝国苏丹马立克沙一世抗衡,组织的忠实追随者称为“阿萨辛”。

奇幻文化

在流行文化的奇幻作品之中,刺客、杀手、义贼赏金猎人等同是属于盗贼类的进阶职业,精于潜行、隐藏等技巧,擅于在暗处寻找机会给予致命的一击。

另见

参考资料

  1. 董莉莉. 《史记》中刺客与侠客形象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2016. 
  2. 张远. 史记刺客形象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9. 
  3. Richard B. Spence, Ph.D. The Origins of the Islamic Assassins. The Great Courses. 2020-07-3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