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安之亂: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模板(来源模板);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38行: 第38行:
此时水西土司[[安尧臣]]死,其子[[安位 (水西)|安位]]年幼,由安位寡母[[奢社辉]](奢崇明之妹)摄政。安位的族叔[[安邦彦]]得知奢崇明起事,便占据了水西,举兵响应。占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一时间西南地区土司纷纷响应。水东土司宋万化亦起事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ref>(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9):“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叛。邦彦,安尧臣别枝也。安尧臣冒隴姓,并隴地,受撫,得袭兄强臣世职。尧臣死,妻奢社辉、子安位幼,邦彦挟之反。时四十八马头与头目安邦俊、鲁连、安若山、陈其愚、陈万典等,蠭起和之。”</ref>。
此时水西土司[[安尧臣]]死,其子[[安位 (水西)|安位]]年幼,由安位寡母[[奢社辉]](奢崇明之妹)摄政。安位的族叔[[安邦彦]]得知奢崇明起事,便占据了水西,举兵响应。占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一时间西南地区土司纷纷响应。水东土司宋万化亦起事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ref>(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9):“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叛。邦彦,安尧臣别枝也。安尧臣冒隴姓,并隴地,受撫,得袭兄强臣世职。尧臣死,妻奢社辉、子安位幼,邦彦挟之反。时四十八马头与头目安邦俊、鲁连、安若山、陈其愚、陈万典等,蠭起和之。”</ref>。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安宋两氏为主的十万军围[[贵阳]],巡撫[[李橒]]坚守,围城逾十月,城中军民男女数万,饿死几尽,仅余二百人<ref nam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Cite web |url=http://www.tqxz.com/lssj_readme.asp?id=304 |titl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 |accessdate=2012-12-03 |||}}</ref>。年三月,降将[[罗乾象]]收复江安,四月,[[秦良玉]]、[[谭大孝]]等败敌万余人于牛头镇,遂克新都。敌退重庆,明军进驻遵义<ref nam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ref>(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9):“三月,罗乾象复江安。”</ref>。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安宋两氏为主的十万军围[[贵阳]],巡撫[[李橒]]坚守,围城逾十月,城中军民男女数万,饿死几尽,仅余二百人<ref nam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Cite web |url=http://www.tqxz.com/lssj_readme.asp?id=304 |titl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 |accessdate=2012-12-03 }}</ref>。年三月,降将[[罗乾象]]收复江安,四月,[[秦良玉]]、[[谭大孝]]等败敌万余人于牛头镇,遂克新都。敌退重庆,明军进驻遵义<ref nam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ref>(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9):“三月,罗乾象复江安。”</ref>。


天启三年(1623年),贵州巡抚[[王三善]]率兵解贵阳之围。安邦彦率部回水西,与奢崇明的永宁军合流,两军借助川黔边界地形,屡屡取胜,并使王三善、与有西南第一武将之称的总兵[[鲁钦]]一战死、一自刎<ref nam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
天启三年(1623年),贵州巡抚[[王三善]]率兵解贵阳之围。安邦彦率部回水西,与奢崇明的永宁军合流,两军借助川黔边界地形,屡屡取胜,并使王三善、与有西南第一武将之称的总兵[[鲁钦]]一战死、一自刎<ref nam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
第50行: 第50行:
平息奢安之乱的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政府无疑是雪上加霜。仅[[天启 (明朝)|天启]]六年一年,明政府不得不将辽东战事的支出由770万两减少到680万两,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军费支出则由400万两增加到500万两<ref nam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
平息奢安之乱的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政府无疑是雪上加霜。仅[[天启 (明朝)|天启]]六年一年,明政府不得不将辽东战事的支出由770万两减少到680万两,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军费支出则由400万两增加到500万两<ref name="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西南奢安之乱"/>。


由于滇南阿迷州彝族土司[[普名声]]在从征奢安之乱后,实力大增,随即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起事,史称[[沙普之乱]]<ref>{{Cite web |url=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SXZX200804023.html |title=清初吴三桂西南改土归流原因新探 |access-date=2012-12-03 |||}}</ref>。
由于滇南阿迷州彝族土司[[普名声]]在从征奢安之乱后,实力大增,随即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起事,史称[[沙普之乱]]<ref>{{Cite web |url=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SXZX200804023.html |title=清初吴三桂西南改土归流原因新探 |access-date=2012-12-03 }}</ref>。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