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音: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导入1个版本:​导入页面)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第3行: 第3行:
}}
}}
{{noteref|此詞中,「'''叶'''」不是「-{葉}-」的簡化字,而為「-{協}-」之異體。請參照-{[[wikt:叶]]}-。}}
{{noteref|此詞中,「'''叶'''」不是「-{葉}-」的簡化字,而為「-{協}-」之異體。請參照-{[[wikt:叶]]}-。}}
'''叶音'''(也寫為「協音」)又稱為「'''叶韻'''」(協韻)<ref>{{Cite web |url =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05916 |title =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字典:協韻 |access-date = 2021-11-13 |archive-date = 2021-11-13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113165411/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05916 |dead-url = no }}</ref>,指以改讀[[字音]]的方式,來讀《[[詩經]]》、《[[楚辭]]》、[[唐詩]]等[[韻文]]。
'''叶音'''(也寫為「協音」)又稱為「'''叶韻'''」(協韻)<ref>{{Cite web |url =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05916 |title =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字典:協韻 |access-date = 2021-11-13 |||}}</ref>,指以改讀[[字音]]的方式,來讀《[[詩經]]》、《[[楚辭]]》、[[唐詩]]等[[韻文]]。


「叶音」此稱呼出自於[[南宋]][[朱熹]]。[[宋代]]之前,學者並沒有「[[古韻]]」的概念,當他們用自己的發音唸[[先秦]]韻文時,發現並不協韻。有一些學者以為古書傳抄有誤,便擅自改變用字(最有名的是[[唐玄宗]])。而其他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字不協韻的原因,是因為發音不同,所以必須改變讀音。叶音说提出之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康熙字典]]》中的字就注有叶音的[[義項]]。
「叶音」此稱呼出自於[[南宋]][[朱熹]]。[[宋代]]之前,學者並沒有「[[古韻]]」的概念,當他們用自己的發音唸[[先秦]]韻文時,發現並不協韻。有一些學者以為古書傳抄有誤,便擅自改變用字(最有名的是[[唐玄宗]])。而其他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字不協韻的原因,是因為發音不同,所以必須改變讀音。叶音说提出之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康熙字典]]》中的字就注有叶音的[[義項]]。


==叶音舉例==
== 叶音舉例 ==
例如朱熹在《[[詩經]]‧[[召南]]‧行露》二章與三章是這樣改變發音的:
例如朱熹在《[[詩經]]‧[[召南]]‧行露》二章與三章是這樣改變發音的:


第44行: 第44行:
相同道理,朱熹又改變了「'''牙'''」、「'''家'''」、「'''訟'''」三字的發音,卻造成了「'''家'''」在此兩章的發音不同。相同句子中的字,卻有不同發音,這是相互[[矛盾]]的。
相同道理,朱熹又改變了「'''牙'''」、「'''家'''」、「'''訟'''」三字的發音,卻造成了「'''家'''」在此兩章的發音不同。相同句子中的字,卻有不同發音,這是相互[[矛盾]]的。


==叶音的本質==
== 叶音的本質 ==
從本質上來說,叶音是因為古人沒有意識到[[語音變化|語音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今時不押韻的字用彼時寫作時的音來讀其實是押韻的。[[中古漢語]]離今較近,語音變化較小,但仍有部份韻部與今日[[普通話]]或[[國語]]不同導致不押韻,所以今日念[[唐詩]]仍有部份人使用叶音方法來保證押韻。而[[上古漢語]]去今已遠,不押韻的情況更甚。從[[明代]][[陳第]]研究開始批判叶音,自此對[[上古漢語音系|上古音韻]]逐步了解,知道哪些字在上古漢語中可以押韻。
從本質上來說,叶音是因為古人沒有意識到[[語音變化|語音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今時不押韻的字用彼時寫作時的音來讀其實是押韻的。[[中古漢語]]離今較近,語音變化較小,但仍有部份韻部與今日[[普通話]]或[[國語]]不同導致不押韻,所以今日念[[唐詩]]仍有部份人使用叶音方法來保證押韻。而[[上古漢語]]去今已遠,不押韻的情況更甚。從[[明代]][[陳第]]研究開始批判叶音,自此對[[上古漢語音系|上古音韻]]逐步了解,知道哪些字在上古漢語中可以押韻。


==民間讀古詩常見叶音==
== 民間讀古詩常見叶音 ==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ㄒㄧㄚˊ)
*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ㄒㄧㄚˊ)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yǎ/ㄧㄚˇ)
*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yǎ/ㄧㄚˇ)
*焜黃華葉'''衰'''(cuī/ㄘㄨㄟ)
* 焜黃華葉'''衰'''(cuī/ㄘㄨㄟ)
*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ㄘㄨㄟ)
* 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ㄘㄨㄟ)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