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員 → 员, 內 → 内 (8), 國 → 国 (12), 婦 → 妇 (2), 開 → 开 (2), 學 → 学 (4), 參 → 参 (2), 會 → 会 (9), 長 → 长 (3), 與 → 与 (6), 礦 → 矿 (4), 間 → 间 (7), 處 → 处 (6), 團 → 团, 鐵 → 铁 (2), 導 → 导 (2), 語 → 语, 華 → 华 (3), 灣 → 湾 (4), 風 → 风, 豐 → 丰, 陸 → 陆, 勞 → 劳, 無 → 无 (6), 飛 → 飞, 關 → 关 (3), 歐 → 欧 (2), 將 → 将 (8), 張 → 张, 陽 → 阳, 養 → 养 (2), 馬 → 马 (2), 應 → 应 (6), 蘇 → 苏, 賓 → 宾, 見 → 见 (4), 來 → 来 (8), 義 → 义 (5), 對 → 对 (9), 動 → 动 (4), 發 → 发 (6), 淨 → 净, 願 → 愿, 極 → 极 (3), 樣 → 样 (2), 傳 → 传, 號 → 号 (4), 體 → 体 (15), 類…)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美国 → 美国, 鹽 → 盐 (15), 違 → 违)
第9行: 第9行:
* [[日本]]温泉法认为:地下湧出之温水、矿水、及水蒸气与其他气体(碳氫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天然瓦斯除外)。温度:高于或等于25℃;如温泉低于25℃,其水质符合之规定19种物质(日本温泉法附表)其中一种以上者。
* [[日本]]温泉法认为:地下湧出之温水、矿水、及水蒸气与其他气体(碳氫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天然瓦斯除外)。温度:高于或等于25℃;如温泉低于25℃,其水质符合之规定19种物质(日本温泉法附表)其中一种以上者。
* [[大韩民国|韩国]]温泉法规定温泉指地下湧出,温度高于或等于25℃之温泉,水质成分对人体无害者。(但对水质成分并无规定)
* [[大韩民国|韩国]]温泉法规定温泉指地下湧出,温度高于或等于25℃之温泉,水质成分对人体无害者。(但对水质成分并无规定)
* 部分欧美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以高于20℃之泉水;[[美国]]则定在70F(21.1℃)以上者为温泉。
* 部分欧美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以高于20℃之泉水;美国则定在70F(21.1℃)以上者为温泉。


== 分类 ==
== 分类 ==
第15行: 第15行:


;依化学组成分类(各国对温泉化学组成的定义方式不同,以下为以中华民国温泉法来说)
;依化学组成分类(各国对温泉化学组成的定义方式不同,以下为以中华民国温泉法来说)
温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离子、[[碳酸氫]]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碳酸氫]]泉、[[硫酸]]泉。
温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离子、[[碳酸氫]]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碳酸氫]]泉、[[硫酸]]泉。


除了这三种阴离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为主的温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钠为主)、[[重碳酸土类泉]]、[[食泉]](以[[氯化钠]]离子为主)、氯化土泉、[[芒硝泉]](硫酸钠离子为主)、石膏泉(以[[硫酸鈣]]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鎂]]为主)、含铁泉(白磺泉)、含[[铜]]铁泉(又称青铜泉)。此外,[[食]]泉也称'''泉''',可依含[[氯化物]][[食]]的多寡,区分为弱食泉和强食泉。
除了这三种阴离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为主的温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钠为主)、[[重碳酸土类泉]]、[[食泉]](以[[氯化钠]]离子为主)、氯化土泉、[[芒硝泉]](硫酸钠离子为主)、石膏泉(以[[硫酸鈣]]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鎂]]为主)、含铁泉(白磺泉)、含[[铜]]铁泉(又称青铜泉)。此外,[[食]]泉也称'''泉''',可依含[[氯化物]][[食]]的多寡,区分为弱食泉和强食泉。


;依地质分类
;依地质分类
第34行: 第34行: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卻的岩漿,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泉。二则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礫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緻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擋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狀态,一有裂縫即竄湧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減少,由于压力渐減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脹,減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脹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昇。上昇的热水再与下沈较遲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覆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湧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湧也应以自谷底湧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卻的岩漿,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泉。二则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礫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緻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擋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狀态,一有裂縫即竄湧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減少,由于压力渐減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脹,減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脹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昇。上昇的热水再与下沈较遲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覆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湧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湧也应以自谷底湧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湧;(三)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湧;(三)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第41行: 第41行:
《[[水经注]]》提到温泉可治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唐太宗晚年写《汤泉赋》:“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
《[[水经注]]》提到温泉可治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唐太宗晚年写《汤泉赋》:“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
* 单纯泉:也称'''中性泉''',为摄氏25度以上、含微量温泉成分的[[泉水]]。单纯泉刺激性较低、无色无味。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修复组织。
* 单纯泉:也称'''中性泉''',为摄氏25度以上、含微量温泉成分的[[泉水]]。单纯泉刺激性较低、无色无味。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修复组织。
* [[食泉]]:食泉的成分依所含食的多寡,可分为弱食泉和强食泉两种,皆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能改善妇人病、[[糖尿病]]等。若饮用此泉水可治疗[[肠]][[胃]]相关[[疾病]]。
* [[食泉]]:食泉的成分依所含食的多寡,可分为弱食泉和强食泉两种,皆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能改善妇人病、[[糖尿病]]等。若饮用此泉水可治疗[[肠]][[胃]]相关[[疾病]]。
* [[硫|硫磺泉]]:俗称“臭蛋泉”或皮膚之汤,能够軟化皮膚角质层、止癢、解毒、排毒,是慢性皮膚病的有效疗汤,但是因为刺激性强,膚质敏感者要注意,以免产生负作用。硫磺泉中的碳酸气体,对金属制品容易产生腐蝕作用,如果在小空间或换气不良的场所泡硫磺泉,需非常小心硫化氫瓦斯的中毒作用。
* [[硫|硫磺泉]]:俗称“臭蛋泉”或皮膚之汤,能够軟化皮膚角质层、止癢、解毒、排毒,是慢性皮膚病的有效疗汤,但是因为刺激性强,膚质敏感者要注意,以免产生负作用。硫磺泉中的碳酸气体,对金属制品容易产生腐蝕作用,如果在小空间或换气不良的场所泡硫磺泉,需非常小心硫化氫瓦斯的中毒作用。
* [[重曹泉]](重碳酸钠):俗称美人汤或鹼性泉,泉色清无臭,酸鹼值约在7左右,湧到地表时约为58℃,洗后光滑柔細不黏膩,由于富含钠、鎂、鈣、鉀、碳酸离子等矿物质成分,因此不论是浸泡、沐浴或经处理后成为矿泉水饮用,都对身体健康极有帮助,被誉为“温泉中的温泉”。
* [[重曹泉]](重碳酸钠):俗称美人汤或鹼性泉,泉色清无臭,酸鹼值约在7左右,湧到地表时约为58℃,洗后光滑柔細不黏膩,由于富含钠、鎂、鈣、鉀、碳酸离子等矿物质成分,因此不论是浸泡、沐浴或经处理后成为矿泉水饮用,都对身体健康极有帮助,被誉为“温泉中的温泉”。
第101行: 第101行:
# 避免酒后入浴,饮酒后入浴最容易引发事故(如心臟或血管系统疾病)。
# 避免酒后入浴,饮酒后入浴最容易引发事故(如心臟或血管系统疾病)。
# 温泉水温分低温和高温,低温一般在35至38度之间,而高温一般在39至45度左右,入浴时,要由低温泉开始,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再进入高温泉浸泡。
# 温泉水温分低温和高温,低温一般在35至38度之间,而高温一般在39至45度左右,入浴时,要由低温泉开始,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再进入高温泉浸泡。
# 入浴时间一般为一次浸泡5至10分钟左右,反覆2至3次。水温低的温泉可在20至30分钟之间。每天的入浴次数应在2至3次之内,不宜频繁入浴。如入浴次数过多,将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反而引起疲劳,事与愿
# 入浴时间一般为一次浸泡5至10分钟左右,反覆2至3次。水温低的温泉可在20至30分钟之间。每天的入浴次数应在2至3次之内,不宜频繁入浴。如入浴次数过多,将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反而引起疲劳,事与愿
# 入浴后无需再洗淋浴,用毛巾轻擦全身既可,这样温泉中的微量元素可留在皮膚上,并被吸收到体内,达到預期效果。
# 入浴后无需再洗淋浴,用毛巾轻擦全身既可,这样温泉中的微量元素可留在皮膚上,并被吸收到体内,达到預期效果。
# 出浴后注意不要著涼,要穿好浴衣后回房间慢慢休息。
# 出浴后注意不要著涼,要穿好浴衣后回房间慢慢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