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温泉(英语:hot spring)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温较环境年平均温高摄氏5度,或华氏10度以上。在学术上,涌出地表的泉水温度高于当地的地下水温者,即可称为温泉。温泉的形成是泉水从地壳升上来的地下水经由地热加热而产生。地壳上有很多地方偏布地热温泉。某些温泉的水温是适合人们泡澡,如果太热的温泉若浸泡可能会造成烫伤或死亡。

定义

不同国家对于温泉的定义稍有不同:

  • 日本温泉法认为:地下涌出之温水、矿水、及水蒸气与其他气体(碳氢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天然瓦斯除外)。温度:高于或等于25℃;如温泉低于25℃,其水质符合之规定19种物质(日本温泉法附表)其中一种以上者。
  • 韩国温泉法规定:温泉指地下涌出,温度高于或等于25℃的温泉,水质成分对人体无害者。(但对水质成分并无规定)
  • 部分欧美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以高于20℃的泉水;美国则定在70F(21.1℃)以上者,为温泉。

分类

温泉的分类方式有许多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可以化学组成、地质物理性质、温度生物,来加以分类。

依化学组成分类

温泉中主要的成分包含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

依地质分类

以产生温泉的地质特性,可将温泉分类为火成岩区温泉、变质岩区温泉、沉积岩区温泉。

依物理性质

根据温泉的温度、活动、型态等物理性质,可将温泉分为普通温泉、间歇温泉沸泉喷泉喷气孔(或硫气孔)、热泥泉六类。

依温度

依温泉流出地表时与当地地表温度差,可分为低温温泉、中温温泉、高温温泉、沸腾温泉四种。

依生物

某些适合生长在高温的微生物,例如古菌

形成条件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分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沈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三)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温泉的好处

水经注》提到温泉可治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唐太宗晚年写《汤泉赋》:“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

  • 单纯泉:也称中性泉,为摄氏25度以上、含微量温泉成分的泉水。单纯泉刺激性较低、无色无味。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修复组织。
  • 食盐泉:食盐泉的成分依所含食盐的多寡,可分为弱食盐泉和强食盐泉两种,皆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能改善妇人病、糖尿病等。若饮用此泉水可治疗相关疾病
  • 硫磺泉:俗称“臭蛋泉”或皮肤之汤,能够软化皮肤角质层、止痒、解毒、排毒,是慢性皮肤病的有效疗汤,但是因为刺激性强,肤质敏感者要注意,以免产生负作用。硫磺泉中的碳酸气体,对金属制品容易产生腐蚀作用,如果在小空间或换气不良的场所泡硫磺泉,需非常小心硫化氢瓦斯的中毒作用。
  • 重曹泉(重碳酸钠):俗称美人汤或碱性泉,泉色清无臭,酸碱值约在7左右,涌到地表时约为58℃,洗后光滑柔细不黏腻,由于富含钠、镁、钙、钾、碳酸离子等矿物质成分,因此不论是浸泡、沐浴或经处理后成为矿泉水饮用,都对身体健康极有帮助,被誉为“温泉中的温泉”。
  • 碳酸泉:俗称心脏之汤或气泡汤,含有二氧化碳,泉温较一般温泉水低,能促进微血管的扩张,使血压下降,改善心血管功能帮助血管血液循环,所以泡起来不会有急速脉抟加快的现象,此外碳酸泉因含有二氧化碳成分,会在皮肤表面呈现氧泡有轻微按摩作用。台湾的碳酸泉分布有北部大屯山区及全省各地都有碳酸泉,著名的有:谷关温泉、东埔温泉、卢山温泉、不老温泉、四重溪温泉、文山温泉、仁泽温泉等,日本则较少碳酸泉。

温泉的利用

温泉除了可作泡汤之外,还能作为保暖、发电温室、植物栽种、水产养殖等作用。

温泉记号

温泉记号♨,Unicode编码(U+2668)[1]

其起源共有三种不同说法,详情参见温泉记号

温泉符号

各地温泉

北美的温泉

美国的温泉分布

北美洲(包括阿拉斯加)有数千座温泉。其中有许多是在二千万到四千五百万年前,由于激烈的火山运动而形成的。这些温泉的规模从最小的小泉到接近间歇泉;从像加州桥港北方Fales Hot Ditch的小泉到亚利桑那州Tonopah的地下湖(它曾经给在托诺帕营业的至少七座温泉浴场提供了天然矿泉水,有两座这样的温泉浴场的遗迹现在依然可以看得到)。

亚利桑那州Tonopah,温泉水自己从地下涌出大概已经有上千年了。美洲原住民因此把这里取名为Tonopah,意思是“灌木下的热水”。北美原住民将温泉视为神圣的治疗之地。虽然邻近之处并没有印地安遗迹,但是磨辗谷物的臼洞、陶器碎片和其它物品依然可以显示游牧的猎人及采摘植物者在此地活动多年。北美洲和南美洲每一个主要温泉都有被原住民使用过的纪录,有些温泉存在已经超过一万年。

此外在Tonopah现存温泉及其附近有数百件高品质的箭镞被发现,这表示这里曾是个猎场。人造物品的丰富,显示出温泉对史前人类的重要性。

美洲原住民总是以全裸的状态使用这些自然灵地。敌对的部落,即使是在战争中,如果在同一个温泉中相遇,所有冲突都会停止,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是在神圣的土地上。交谈总是轻声细语,但是更常见的是完全不交谈。

欧洲的温泉

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发温泉治疗的地区[来源请求]。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温泉疗养地。

亚洲的温泉

泡汤需知

因为温泉多为公共场所,因此入汤前最后可以先行以下:

  1. 进入浴池前,要先在池外将身体冲洗干净。
  2. 不要将毛巾带进温泉池内,可将毛巾放在浴池边或褶起来放在头顶上。
  3. 不要在温泉池内洗头或洗身体,不可在温泉池内使用香皂或洗发液。
  4. 不要在温泉池内大声喧哗,打闹,游泳或奔跑,要保持安静。
  5. 大量饮酒后不可马上入浴,以防摔倒或出现溺水等其它危险。
  6. 不要将温泉浴室内的吹风机、化妆品、梳子等带出浴室。
  7. 长途旅行后不要马上洗温泉,要做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温泉浴。
  8. 在进入温泉之前,要先用小木桶取少量温泉水浇在身上,让身体适应水温后再进入浴池浸泡。(可避免骤然血压降低和贫血引起的头晕)
  9. 空腹时和饭后应避免洗温泉,以避免引起贫血和消化不良。
  10. 避免酒后入浴,饮酒后入浴最容易引发事故(如心脏或血管系统疾病)。
  11. 温泉水温分低温和高温,低温一般在35至38度之间,而高温一般在39至45度左右,入浴时,要由低温泉开始,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再进入高温泉浸泡。
  12. 入浴时间一般为一次浸泡5至10分钟左右,反复2至3次。水温低的温泉可在20至30分钟之间。每天的入浴次数应在2至3次之内,不宜频繁入浴。如入浴次数过多,将会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反而引起疲劳,事与愿违。
  13. 入浴后无需再洗淋浴,用毛巾轻擦全身既可,这样温泉中的微量元素可留在皮肤上,并被吸收到体内,达到预期效果。
  14. 出浴后注意不要着凉,要穿好浴衣后回房间慢慢休息。
  15. 出浴后应适当饮水或喝些饮料,以补充损失的水分。

泡汤禁忌

有以下状况者,禁止泡汤:

  1. 癌症、恶性肿瘤患者。经手术摘除或治愈者。
  2. 各种急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发烧患者。
  3. 结核以及结核性疾病患者。
  4. 伤寒赤痢流感等传染病患者。
  5. 心脏病、恶性贫血、紫斑病、白血病、癫痫、脊椎骨疽、胸膜炎患者。
  6. 极度衰弱以及极度营养不良者。
  7. 怀孕初期与临产期的孕妇。

另外有些地方可能还存在其他规定:如日本部分温泉规定刺青者或可能为暴力团成员者不得进入。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