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史: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我来啦, replaced: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 → 中国, 宋代 → 宋朝, 唐代 → 唐朝, 汉代 → 汉朝 (2))
标签消歧义链接
第1行: 第1行:
17世纪以前,化学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利用[[化学]]手段来发展生产生活的历史早已开始。在[[北京人]]的时代,火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中国]]人在古代发展出了一系列烧制[[陶瓷]]、[[冶金]]和[[酿酒|酿造]]的工艺。[[鸦片战争]]之后,近代化学传入,1866年设立的算学馆就有教授化学课程。[[徐寿]]和[[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翻译了大批西方人写的化学书籍。[[中華民國]]成立後,化学得以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李方训]]、[[戴安邦]]、[[徐光宪]]等一大批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是对近代化工的重大贡献。民國十七年(1928年)七月,[[中央研究院]]成立化學所,並於1957年逃台“復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7世纪以前,化学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利用[[化学]]手段来发展生产生活的历史早已开始。在[[北京人]]的时代,火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中国人在古代发展出了一系列烧制[[陶瓷]]、[[冶金]]和[[酿酒|酿造]]的工艺。[[鸦片战争]]之后,近代化学传入,1866年设立的算学馆就有教授化学课程。[[徐寿]]和[[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翻译了大批西方人写的化学书籍。[[中華民國]]成立後,化学得以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李方训]]、[[戴安邦]]、[[徐光宪]]等一大批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是对近代化工的重大贡献。民國十七年(1928年)七月,[[中央研究院]]成立化學所,並於1957年逃台“復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古代工艺化学 ==
== 古代工艺化学 ==
第16行: 第16行:
1993年,上海的[[马桥遗址]](约距今3900年一距今3500年)中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高温釉陶瓷,其烧制温度为1150℃-1180℃。商周时期遗址和墓葬更大量出土了原始瓷器。这些原始瓷胎体坚硬,胎质比硬陶细腻,胎色为灰白、青灰、黄白或灰褐色,釉层稀薄,薄厚不匀,釉色为淡绿色、灰绿色、黄绿色或灰褐色。原始瓷的烧制温度约1200℃,胎质取材于南方的瓷土,釉则采用石灰釉,烧成后基本不吸水。<ref name=ly/>不过,原始瓷毕竟没能完全脱离陶器范畴,有的原始瓷原料中混有大量石英砂颗粒,施釉的均匀程度较差。瓷胎中含有莫来石晶体,亦含有一定量的玻璃相和气孔。<ref>李家冶等.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33.</ref>
1993年,上海的[[马桥遗址]](约距今3900年一距今3500年)中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高温釉陶瓷,其烧制温度为1150℃-1180℃。商周时期遗址和墓葬更大量出土了原始瓷器。这些原始瓷胎体坚硬,胎质比硬陶细腻,胎色为灰白、青灰、黄白或灰褐色,釉层稀薄,薄厚不匀,釉色为淡绿色、灰绿色、黄绿色或灰褐色。原始瓷的烧制温度约1200℃,胎质取材于南方的瓷土,釉则采用石灰釉,烧成后基本不吸水。<ref name=ly/>不过,原始瓷毕竟没能完全脱离陶器范畴,有的原始瓷原料中混有大量石英砂颗粒,施釉的均匀程度较差。瓷胎中含有莫来石晶体,亦含有一定量的玻璃相和气孔。<ref>李家冶等.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33.</ref>


低温铅釉陶最初出现于[[汉]],它是在700-900℃的温度下烧成,釉中加入[[铅]]是为了降低釉的熔点。这种陶器胎质燃烧并不充分,比较容易渗水。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铅的毒性,故避免将低温釉器皿用于饮食。<ref>邢晓刚. 浅析低温铅釉、唐三彩、琉璃瓦、唐三彩陶板画的演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ref>到了[[唐]],出现了一种民间烧制的彩色铅釉陶——[[唐三彩]]。它用粘土作胎,先经1100℃左右的高温素烧,然后用[[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和铅的氧化物所制成的着色剂上色,再经900℃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目前发现的大规模唐三彩窑址集中在[[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由于有[[CuO]]、[[CoO]]、Fe<sub>2</sub>O<sub>3</sub>、SiO<sub>2</sub>等成分,故而成品呈现绿、蓝、黄、白等釉色。<ref>董军领, 赵维娟, 刘国栋等. 黄冶窑唐三彩原料产地的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2008,25(4).</ref>
低温铅釉陶最初出现于[[汉]],它是在700-900℃的温度下烧成,釉中加入[[铅]]是为了降低釉的熔点。这种陶器胎质燃烧并不充分,比较容易渗水。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铅的毒性,故避免将低温釉器皿用于饮食。<ref>邢晓刚. 浅析低温铅釉、唐三彩、琉璃瓦、唐三彩陶板画的演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ref>到了[[唐]],出现了一种民间烧制的彩色铅釉陶——[[唐三彩]]。它用粘土作胎,先经1100℃左右的高温素烧,然后用[[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和铅的氧化物所制成的着色剂上色,再经900℃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目前发现的大规模唐三彩窑址集中在[[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由于有[[CuO]]、[[CoO]]、Fe<sub>2</sub>O<sub>3</sub>、SiO<sub>2</sub>等成分,故而成品呈现绿、蓝、黄、白等釉色。<ref>董军领, 赵维娟, 刘国栋等. 黄冶窑唐三彩原料产地的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2008,25(4).</ref>


[[宋]]时,紫砂陶开始展露头角,它与普通陶器的区别是Fe<sub>2</sub>O<sub>3</sub>含量较高。其原料紫砂土主要是粘土,亦含有石英、铁质矿物等成分。经过破碎、细磨、陈腐几道前期工艺,紫砂土中的铁质形成含铁胶体或高塑性陶泥。成型、干燥之后,经1100℃左右的温度烧制,生成莫来石、尖晶石、堇青石、高温石英等物质,得到成品。<ref>王平. 紫砂陶中Fe2O3热变化规律与作用[J]. 中国陶瓷工业,2003,10(1).
[[宋]]时,紫砂陶开始展露头角,它与普通陶器的区别是Fe<sub>2</sub>O<sub>3</sub>含量较高。其原料紫砂土主要是粘土,亦含有石英、铁质矿物等成分。经过破碎、细磨、陈腐几道前期工艺,紫砂土中的铁质形成含铁胶体或高塑性陶泥。成型、干燥之后,经1100℃左右的温度烧制,生成莫来石、尖晶石、堇青石、高温石英等物质,得到成品。<ref>王平. 紫砂陶中Fe2O3热变化规律与作用[J]. 中国陶瓷工业,2003,10(1).
</ref>
</ref>


第27行: 第27行:


=== 本草和炼丹术 ===
=== 本草和炼丹术 ===
==== 远古至汉 ====
==== 远古至汉 ====
“本草”一词最早出现于汉初,是中国古代中药学的统称。商代以前,先民往往把疾病归于神谴或恶鬼附体。而到了[[周代]],医药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发现了一些有医疗保健作用的食物。[[东周]]时期的《山海经》就记载了124中药材,包括动物药66种、植物药51种、矿物药2种、水土类2中,未详3种。但那时仍是巫医不分,医药只是运用法术的一种附属。<ref>周嘉华, 赵匡华.中国化学史(古代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232.</ref>
“本草”一词最早出现于汉初,是中国古代中药学的统称。商代以前,先民往往把疾病归于神谴或恶鬼附体。而到了[[周代]],医药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发现了一些有医疗保健作用的食物。[[东周]]时期的《山海经》就记载了124中药材,包括动物药66种、植物药51种、矿物药2种、水土类2中,未详3种。但那时仍是巫医不分,医药只是运用法术的一种附属。<ref>周嘉华, 赵匡华.中国化学史(古代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232.</ref>


第281行: 第281行:
=== 清朝著名化學家 ===
=== 清朝著名化學家 ===


清朝最爲著名的化學家是[[徐壽]]和他的兩個兒子[[徐建寅]]、[[徐華封]]。清末的科學教育培育了後來中國[[王璡]]<ref >{{cite book|title=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化学卷|year=1993|publisher=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f>、[[任鴻雋]]<ref>{{Cite Q|Q63670644|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BT199303010.htm}}</ref>、[[陳裕光]]、[[陳可忠]]等化學家。
清朝最爲著名的化學家是[[徐壽]]和他的兩個兒子[[徐建寅]]、[[徐華封]]。清末的科學教育培育了後來中國[[王璡]]<ref>{{cite book|title=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化学卷|year=1993|publisher=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f>、[[任鴻雋]]<ref>{{Cite Q|Q63670644|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BT199303010.htm}}</ref>、[[陳裕光]]、[[陳可忠]]等化學家。


== 20世纪 ==
== 20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