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参考文献:​20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G1=USState
|G1=USState
}}
}}
'''李泽厚'''({{bd|1930年|6月13日|catIdx=L李|2021年|11月2日|}})<ref>{{Cite web |url=http://m.sohu.com/a/148614689_222496/?pvid=000115_3w_a |title=《贺李泽厚先生八十七岁华诞》“六月十三日,李泽厚先生的生日。生于一九三〇年的这位湖南人,走进了八十七岁大寿。” |access-date=2019-02-07 |||}}</ref>,男,[[湖南]][[寧鄉]]人,中国[[哲学]]家、[[美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ref>{{Cite web |url=http://www.people.com.cn/zgrdxw/zlk/rd/7jie/newfiles/a1080.html |title=七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56人) |access-date=2019-02-07 |||}}</ref>。
'''李泽厚'''({{bd|1930年|6月13日|catIdx=L李|2021年|11月2日|}})<ref>{{Cite web |url=http://m.sohu.com/a/148614689_222496/?pvid=000115_3w_a |title=《贺李泽厚先生八十七岁华诞》“六月十三日,李泽厚先生的生日。生于一九三〇年的这位湖南人,走进了八十七岁大寿。” |access-date=2019-02-07 }}</ref>,男,[[湖南]][[寧鄉]]人,中国[[哲学]]家、[[美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ref>{{Cite web |url=http://www.people.com.cn/zgrdxw/zlk/rd/7jie/newfiles/a1080.html |title=七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56人) |access-date=2019-02-07 }}</ref>。


== 生平 ==
== 生平 ==
李泽厚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學系。在1955年的[[美学大讨论]]中崭露头角,1950年代以重實踐、尚“人化”的“ 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文革]]以後在哲學、美學和思想史方面均有所建樹。出版了《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華夏美學》《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等作品。1988年当选{{le|巴黎国际哲学院|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院士。1992年初獲准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ref>{{cite web |url=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zjgc/20100919/2637214.shtml |title=易中天对话李泽厚:中国往哪个方向走最危险 |publisher=[[凤凰网]] |date=2010-09-19 |accessdate=2012-04-01 |||}}</ref>。
李泽厚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學系。在1955年的[[美学大讨论]]中崭露头角,1950年代以重實踐、尚“人化”的“ 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文革]]以後在哲學、美學和思想史方面均有所建樹。出版了《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華夏美學》《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等作品。1988年当选{{le|巴黎国际哲学院|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院士。1992年初獲准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ref>{{cite web |url=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zjgc/20100919/2637214.shtml |title=易中天对话李泽厚:中国往哪个方向走最危险 |publisher=[[凤凰网]] |date=2010-09-19 |accessdate=2012-04-01 }}</ref>。


1999年退休,居美国[[科罗拉多]]。2021年11月3日去世,终年91周岁。<ref>{{cite news |title=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去世 享年91岁 |url=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1-11-03/1978608.html}}</ref>
1999年退休,居美国[[科罗拉多]]。2021年11月3日去世,终年91周岁。<ref>{{cite news |title=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去世 享年91岁 |url=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1-11-03/1978608.html}}</ref>


== 思想 ==
== 思想 ==
李泽厚宣揚[[儒家]][[主情論]],反对[[民族主義]]。有观点認為,李澤厚雖然反對民族主義,但沒有擺脫傳統“[[華夷之辨]]”的思想,例如,2006年有关[[施琅]]问题的讨论中,他提出了[[李自成]]如果胜利了,要比少數民族建立的[[清朝]]强很多的观点。<ref>{{Cite web | url=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965 | title=李泽厚再次就“施琅问题”答南都周刊记者问 |website=儒家网 | | |}}</ref><ref>{{Cite magazine|url=http://news.sina.com.cn/c/2006-05-09/15329811883.shtml|title=李澤厚批陳明:施琅絕對不是民族英雄|date=2006年5月9日|magazine=《[[南都周刊]]》|access-date=2019-02-07|||}}</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143.html| title=李澤厚:關於施琅問題的訪談| website=愛思想| access-date=2019-02-07| | | }}</ref>
李泽厚宣揚[[儒家]][[主情論]],反对[[民族主義]]。有观点認為,李澤厚雖然反對民族主義,但沒有擺脫傳統“[[華夷之辨]]”的思想,例如,2006年有关[[施琅]]问题的讨论中,他提出了[[李自成]]如果胜利了,要比少數民族建立的[[清朝]]强很多的观点。<ref>{{Cite web | url=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965 | title=李泽厚再次就“施琅问题”答南都周刊记者问 |website=儒家网 }}</ref><ref>{{Cite magazine|url=http://news.sina.com.cn/c/2006-05-09/15329811883.shtml|title=李澤厚批陳明:施琅絕對不是民族英雄|date=2006年5月9日|magazine=《[[南都周刊]]》|access-date=2019-02-07}}</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143.html| title=李澤厚:關於施琅問題的訪談| website=愛思想| access-date=2019-02-07}}</ref>


== 著作 ==
== 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