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谬误: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連結 → 链接, 學 → 学, 參 → 参 (2), 會 → 会 (2), 與 → 与, 間 → 间, 處 → 处, 團 → 团 (6), 魚 → 鱼, 盡 → 尽, 關 → 关 (18), 將 → 将, 張 → 张 (3), 見 → 见 (2), 來 → 来 (2), 對 → 对 (3), 樣 → 样, 體 → 体 (6), 類 → 类 (2), 圖 → 图 (3), 為 → 为 (5), 於 → 于 (2), 種 → 种 (13), 納 → 纳, 輕 → 轻, 負 → 负 (2), 點 → 点 (3), 實 → 实, 論 → 论 (9), 聯 → 联 (15), 現 → 现, 個 → 个, 兩 → 两, 階 → 阶, 當 → 当 (7), 紅 → 红, 註 → 注, 結 → 结 (2), 訴 → 诉 (2), 還 → 还, 擊 → 击 (3), 惡 → 恶 (6), 視 → 视 (2), 識 → 识, 條 → 条, 組 → 组, 歸 → 归, 質 → 质 (4), 觀 → 观 (3), 話 → 话 (2), 輯 → 辑, 滿…)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关联謬误'''指的是一种轻率概化方面的非形式归纳謬误,及一种[[红鯡鱼]],此类的謬误藉由利用实质上不相关的关联(且常常[[诉诸情感]])的论述,主张说某事物持有的性质也存在于另一种事物之上。“罪恶关联”(guilt by association)和“誉关联”(honor by association)是这种謬误的两种形式。
'''关联謬误'''指的是一种轻率概化方面的非形式归纳謬误,及一种[[红鯡鱼]],此类的謬误藉由利用实质上不相关的关联(且常常[[诉诸情感]])的论述,主张说某事物持有的性质也存在于另一种事物之上。“罪恶关联”(guilt by association)和“誉关联”(honor by association)是这种謬误的两种形式。


== 形式 ==
== 形式 ==
第19行: 第19行:


==== 罪恶关联作为人身攻击的謬误 ====
==== 罪恶关联作为人身攻击的謬误 ====
如果论述攻击说持有某主张的人和其他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之间有相似之处的话,罪恶关联也可以用做[[人身攻击]]的一种形式。<ref name=Niz>{{cite web |url=http://www.nizkor.org/features/fallacies/guilt-by-association.html |date=12 June 2014 |title=Fallacy: Guilt By Association |last=Labossiere |first=Michael C. |website=The Nizkor Project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004015840/http://www.nizkor.org/features/fallacies/guilt-by-association.html |archive-date=2018-10-04 |dead-url=yes |access-date=2019-03-14 }}</ref>
如果论述攻击说持有某主张的人和其他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之间有相似之处的话,罪恶关联也可以用做[[人身攻击]]的一种形式。<ref name=Niz>{{cite web |url=http://www.nizkor.org/features/fallacies/guilt-by-association.html |date=12 June 2014 |title=Fallacy: Guilt By Association |last=Labossiere |first=Michael C. |website=The Nizkor Project ||||access-date=2019-03-14 }}</ref>
此种论述的形式如下:
此种论述的形式如下:
* 团体甲持有某种观点。
* 团体甲持有某种观点。
第25行: 第25行:
* 因此,团体甲被论者视为和团体乙相关,且有着和团体乙一样的负面形象。
* 因此,团体甲被论者视为和团体乙相关,且有着和团体乙一样的负面形象。


=== 誉关联 ===
=== 誉关联 ===
{{see|诉诸好人}}
{{see|诉诸好人}}
誉关联”是“罪恶关联”的相反,在其中,论者因为支持某种事物或与之相关的人或组织的缘故,而主张这种事物是可取的、可敬的。
誉关联”是“罪恶关联”的相反,在其中,论者因为支持某种事物或与之相关的人或组织的缘故,而主张这种事物是可取的、可敬的。


=== 其他关联謬误 ===
=== 其他关联謬误 ===
第47行: 第47行:


== 注解 ==
== 注解 ==
{{Reflist|30em}}
{{reflist}}

== 参照 ==
== 参照 ==
* Fallacies: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edited by Hans V. Hansen and Robert C. Pinto (1995).
* Fallacies: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edited by Hans V. Hansen and Robert C. Pinto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