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採訪是記者的主要工作

記者媒體從業人員中,從事訊息採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英文通常稱為「journalist」或「reporter」,但「reporter」特別是指電視台電台等電子媒體的記者。記者是受過訓練的個人,可以收集/收集文本、音訊或圖片形式的訊息,將其處理為具有新聞價值的形式並將其傳播給公眾, 主要由記者完成的行為或過程稱為新聞。

角色

新聞工作的形式可以是廣播、印刷、廣告商和公關人員,並且,根據新聞業的形式,記者一詞可能包括各種類別的個人,根據他們在此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這包括記者、通訊員、公民記者、編輯、社論作家、專欄作家和視覺記者,例如攝影記者(使用攝影媒介的記者)。

記者是一種新聞工作者,他們研究、撰寫和報道訊息,以便使用來源進行呈現。 這可能需要進行採訪、訊息收集和/或撰寫文章。 記者可能會在新聞編輯室工作或在家工作以及外出目擊事件或採訪人之間分配時間。 記者可能會被分配一個特定的節拍或報道區域。

2018 年,美國勞工部的職業展望手冊報告稱,「記者、通訊員和廣播新聞分析師」這一類別的就業人數將在 2016 年至 2026 年期間下降 9%。

工作

記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廣大的民眾前往事情發生的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並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報導呈現於大眾媒體之上,協助媒體達成守望、教育、討論、娛樂等功能。由於記者擁有閱聽人賦予的權力,所以也被冠以「無冕之王」的雅稱。

一般而言,記者主要在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雜誌社通訊社等機構工作。網絡出現之後,也有部分記者替網絡媒體(網絡報)或專業網站工作。許多政府機關、社團內,也有編制內的記者。還有不在固定媒體工作的記者,一般稱為「自由撰稿人」或「自由記者」,接受媒體委託、擔任特約記者、或靠投稿維持生計。

記者的表現方式可以分為報導、專題、調查採訪、專訪、深度報導等等。但通常還需經過編輯台的處理。

在媒體生態異常的情況下,部分記者抄襲網絡上的討論文章,未經求證直接拍攝電腦螢幕畫面,即成一篇「報導」。但是,由於記者生存於各大媒體之中,記者的文稿大多數仍必須由主編審閱過後,才能夠發表成為新聞,因此,有些人認為是媒體主編主導了記者的絕大部分形象;另由於商業媒體以追求收視率、點閱率、發行量為目的,因此,也有人認為是閱聽人的口味形塑了媒體主編的視角。換言之,這樣的問題應該是由媒體管理階層與閱聽大眾共同造成的一種後果。

新聞自由

記者有時會面臨危險,尤其是在武裝衝突地區或不尊重新聞自由的國家進行報道時。 無

除了身體上的傷害,記者也受到心理上的傷害。 這尤其適用於戰爭記者,但他們在家裏的編輯部往往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對待他們暴露在危險中的記者。 因此,強烈需要為受創傷的記者提供系統和可持續的心理支持方式。 然而,到目前為止,只有很少和零散的支持計劃存在。

生涯

普京在接受記者的採訪

很多記者在大學或研究所就讀新聞、傳播等科系,畢業之後立即投入新聞工作,是最典型的一條路。但在德國等地,記者也可能是先完成其他專業學位後,才就讀短期的新聞學校,培養新聞採訪、寫作能力,或是高中畢業後進入媒體實習,由媒體負責教育。此外,政治、法律、社會、歷史、語文等文法科的學生,因為所學與記者工作相近,擔任記者的也很多。

在人口較多、版圖較廣的國家中,記者通常有典型的職業生涯,一開始通常在地方媒體工作,採訪的路線又以市政(city)或犯罪(crime)為主,之後再慢慢從地方媒體進入全國性媒體,同時也有機會採訪黨政、財經等其他路線新聞,或轉入媒體的言論體系,擔任主筆評論員或專欄作家等職務。

離開記者職務後,許多人也會從事公關、行銷行業,例如在企業的公關部門任職、擔任行銷主管或發言人,或是成為文學創作者。在媒體環境惡劣的地方,許多記者在媒體工作時就會細心經營與企業的關係,為未來生涯鋪路,但卻因此嚴重影響媒體報導的公正性。在媒體環境尚未完全透明的地方,許多記者也會收取紅包

特殊記者

被媒體派遣往報社所在地以外城市或國家工作的記者,通常稱為特派記者或特派員,在當地也可以代表該媒體。

特約記者並非屬於自身傳媒的記者,相對自己所在的傳媒他一般是其他傳媒的記者,因新聞發生地沒有自身傳媒的記者且無法派往記者赴新聞發生地點,故而以邀請的形式請有派駐在新聞發生地的媒體記者來為自己媒體報道新聞。

突發事件發生時即時被派往事發地點採訪的記者。

在某些國家,許多記者的工作與公關、廣告業務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手寫稿、寫軟文,另一手拉廣告抽佣金、賺取車馬費

在戰場上報導的記者。

專門跟蹤知名人士,例如藝人、政治人物、皇室成員、體育明星等的記者。

殉職

保護記者委員會表示,2011年全球各地有至少46名記者被殺害。巴基斯坦連續2年成為記者殉職最多的國家。總部位於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發佈的「新聞工作者所受襲擊」年度報告稱,隨着政治騷亂席捲阿拉伯世界,記者們在報道街頭抗議等危險任務時的死亡人數在2011年達到創紀錄的水平。這份報告說,有17名記者在執行危險任務時死亡。以事件發生的國家來看,巴基斯坦發生了7起記者死亡事件,位居首位;而利比亞和伊拉克分別發生了5起,列在第2位,墨西哥發生了3起。攝影師和攝像人員占死亡記者總人數的40%左右。該組織說,互聯網記者的死亡人數提高了。在2008年之前,很少有互聯網記者死亡,2011年則有9名網絡新聞記者被殺害。2011年的記者死亡人數比2010年多2人。

參考文獻

  1. ^
  2. ^
  3. ^ Thomas Hanitzsch, et al. eds. Worlds of Journalism: Journalistic Cultures around the Globe (2019) pp. 73–74. see excerpt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Hjelmgaard, Kim (18 December 2018). "'Unscrupulous politicians' blamed for worst year on record for journalist killings". USA Today. Gannett. Retrieved 7 Januar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