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香港)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香港创业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简称GEM)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经营的一个新股票市场。

香港创业板于1999年11月25日推出,仿照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进行设计,主要目标是给有增长潜力的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新兴科技企业是香港创业板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联交所主板市场来说,创业板具有更高的风险,主要供专业投资人士参与。

香港创业板创立时为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夕,此后逐步走向交易低迷的状态。其后由于太多劣质公司上市,导致联交所提高了上市的门槛,2005年3月时,香港创业板的指数只有初创期的1/10左右(注:该指数经过一次调整,本处数据进行了还原折算),现在更成为部分急于集资的大陆公司,其中一个最佳集资的途径;然而,这些公司大多没有实际的业务而且经常出现易手的情况,因此被市场批评沦为“啤壳乐园”。

规则变更

联交所于2008年5月2日刊发有关创业板的咨询总结,当中载有发展创业板为第二板的建议详情。经过是次咨询及与证券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讨论后,联交所认为将创业板重新定位为第二板及跃升主板的踏脚石。但于2018年2月生效的《上市规则》作出修订以反映创业板的新角色,同时,创业板不再作为跃升主板的踏脚石,但其现有架构将大致保留。变动包括:

  • 根据新的数量化上市要求,申请人在前两个财政年度的净现金流入合计不得少于港币3,000万元;
  • 上市时市值至少达1.5亿港元;
  • 规定所有创业板新股上市时,其公开发售部分不少于总发行量的10%;
  • 创业板公司控股股东的上市后禁售期为两年;及
  • 审批创业板新上市发行人的权力收回由到创业板上市委员会。

统计数据

上市公司数目 成交额

(百万港元)

市价总值

(百万港元)[1]

资料来源
H 股 其他 总计
1999年 3,604.74 7,236.84 [2]
2000年 84,287.13 67,290.06 [3]
2001年 39,416.83 60,964.09 [3]
2002年 43,979.17 52,220.06 [3]
2003年 38,153.51 70,177.23 [4]
2004年 25,760.85 66,716.07 [4]
2005年 22,336.69 66,603.74 [4]
2006年 43,677.88 88,885.43 [5]
2007年 159,258.48 161,080.97 [5]
2008年 52,086.99 45,164.18 [5]
2009年 75,761.81 105,036.43 [6]
2010年 35 134 169 133,665.60 134,674.08 [6][7]
2011年 29 141 170 62,957.51 84,589.06 [6][7]
2012年 28 151 179 33,541.03 78,398.98 [8]
2013年 24 168 192 78,837.80 134,002.06 [8]
2014年 23 181 204 165,458.24 179,409.87 [8]
2015年 23 199 222 254,663.27 258,175.74 [9]
2016年 23 237 260 116,449.49 310,871.86 [9]
2017年 24 300 324 149,061.01 280,841.44 [9]
2018年 24 365 389 127,487.49 186,183.32 [10]
2019年 22 356 378 49,860.88 106,699.32 [10]
2020年 19 349 368 86,366.10 130,822.84 [10]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