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3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消|關於其他州起參見「'''[[州起]]'''。}}
{{消|关于其他广州起参见“'''[[广州起]]'''。}}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 conflict = 黄花岗起
| conflict = 黄花岗起
| partof = [[十次革命起]]
| partof = [[十次革命起]]
| image = [[File:Huanghuagang Mausoleum of 72 Martyrs.jpg|200px]]
| image = [[File:Huanghuagang Mausoleum of 72 Martyrs.jpg|200px]]
| caption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 caption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 date = 1911年4月27日<br/>([[清朝|清]][[宣]]三年三月廿九日,[[農曆]]:[[辛亥]]年)
| date = 1911年4月27日<br>([[清朝|清]][[宣]]三年三月廿九日,[[农历]]:[[辛亥]]年)
| place = [[州]]
| place = [[广州]]
| result = 起义失败
| result = 起义失败
| status =
| status =
| combatant1 = {{QING}}
| combatant1 = {{QING}}
| combatant2 ={{flagicon image|Naval Jac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同盟]]
| combatant2 ={{flagicon image|Naval Jac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同盟]]
| combatant3 =
| combatant3 =
| commander1 = {{flagicon|Qing Dynasty}} [[张鸣 (兩广总督)|张鸣岐]]<br/>{{flagicon|Qing Dynasty}} [[李準 (清朝)|李准]]
| commander1 = {{flagicon|Qing Dynasty}} [[張鳴(1875年)|张鸣岐]]<br>{{flagicon|Qing Dynasty}} [[李準清朝|李准]]
| commander2 = {{flagicon image|Naval Jac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黃]]
| commander2 = {{flagicon image|Naval Jac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黃]]
| strength1 = 2个巡防营
| strength1 = 2个巡防营
| strength2 = 130余人{{r|three|page=53}}
| strength2 = 130余人{{r|three|page=53}}
第20行: 第20行:
| notes =
| notes =
}}
}}
'''黄花岗起''',是[[中同盟]]1911年4月27日(清[[宣]]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广东省]][[州市]]起的一。这场起义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岛|槟榔屿]]会议上由[[文]]提出,并由[[黄兴]]主持筹划。1911年1月18日,黄兴在[[香港]]成立起义统筹部,以[[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总司令。初定起义日期为4月13日,但由于武器装备尚未到位、[[温生才]]自行刺杀广州将军[[孚琦]]、策应起义的新军大部即将退伍等多种原因,起义时间最终被推迟至4月27日,即农历三月廿九日。4月23日黄兴赶赴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起义原计划配合新军、巡防营和巡警队,分十路进攻夺取广州城,并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的革命。但起义信息泄露,指挥部被迫遣散大量人员,原攻城计划则转为刺杀计划。4月27日起义正式爆发,因[[姚雨平]]、[[胡毅生]]和[[陈炯明]]按兵不动,原计划的四条进攻路线仅剩黄兴一部130余人。起义部队之后攻入[[兩廣總督|两广总督]]署,发现总督[[张鸣岐 (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跑。水师提督[[李準 (清朝)|李准]]的两个防营随即前来镇压,起义部队在随后的巷战中被冲散,大多被俘或阵亡。关于起义失败的原因,黄兴认为除了武器装备运输缓慢、温生才刺杀孚琦等意外事件之外,[[姚雨平]]等人贪生怕死而不配合起义为主要原因。而姚雨平等人认为自己只是支持起义延期,并非贪生怕死。
'''黄花岗起''',是[[中同盟]]1911年4月27日(清[[宣]]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广东省]][[广州市]]起的一。这场起义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岛|槟榔屿]]会议上由[[文]]提出,并由[[黄兴]]主持筹划。1911年1月18日,黄兴在[[香港]]成立起义统筹部,以[[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总司令。初定起义日期为4月13日,但由于武器装备尚未到位、[[温生才]]自行刺杀广州将军[[孚琦]]、策应起义的新军大部即将退伍等多种原因,起义时间最终被推迟至4月27日,即农历三月廿九日。4月23日黄兴赶赴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起义原计划配合新军、巡防营和巡警队,分十路进攻夺取广州城,并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的革命。但起义信息泄露,指挥部被迫遣散大量人员,原攻城计划则转为刺杀计划。4月27日起义正式爆发,因[[姚雨平]]、[[胡毅生]]和[[陈炯明]]按兵不动,原计划的四条进攻路线仅剩黄兴一部130余人。起义部队之后攻入[[两广总督]]署,发现总督[[张鸣岐 (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跑。水师提督[[李準 (清朝)|李准]]的两个防营随即前来镇压,起义部队在随后的巷战中被冲散,大多被俘或阵亡。关于起义失败的原因,黄兴认为除了武器装备运输缓慢、温生才刺杀孚琦等意外事件之外,[[姚雨平]]等人贪生怕死而不配合起义为主要原因。而姚雨平等人认为自己只是支持起义延期,并非贪生怕死。


起义中的死难者被同盟会会员[[潘达微]]组织社会力量安葬于红花岗。潘达微认为黄花岗比红花岗更能代表烈士的精神,故称烈士安葬地为黄花岗,此名后来广为接受。[[中华民国]]成立后,农历三月廿九日即为[[革命先烈纪念日]]。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党中执委]]会议上,因考虑到农历存在闰三月,遂将起义纪念日期改至阳历3月29日以避免混乱。1943年国民政府将3月29日定为[[革命先烈纪念日|中华民国青年节]]。
起义中的死难者被同盟会会员[[潘达微]]组织社会力量安葬于红花岗。潘达微认为黄花岗比红花岗更能代表烈士的精神,故称烈士安葬地为黄花岗,此名后来广为接受。[[中华民国]]成立后,农历三月廿九日即为[[革命先烈纪念日]]。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党中执委]]会议上,因考虑到农历存在闰三月,遂将起义纪念日期改至阳历3月29日以避免混乱。1943年国民政府将3月29日定为[[革命先烈纪念日|中华民国青年节]]。
第28行: 第28行:
1908年,同盟会会员[[倪映典]]加入广州新军,并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许多新军士兵被发展为革命党。1909年11月,同盟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南方支部,[[胡汉民]]担任支部长。单独负责西南各省的党务和军务。1910年2月12日,倪映典组织广州新军的一标、炮一营、炮二营、工程营、辎重营等共计三千余人发动起义,是为[[庚戌新军起义]]。起义开始后不久,倪映典只身与清军谈判,在谈判结束时遭清军杀害,起义部队随即失去指挥,不久即宣告失败。但这次起义极大鼓舞了华侨对革命的信心,大批华侨自发给同盟会捐资来资助革命;同盟会方面也从这次起义中意识到,新军可以作为重要的革命力量,但必须要有合适的指挥者。{{r|one|page=764-773}}<ref name="seventeen"/>
1908年,同盟会会员[[倪映典]]加入广州新军,并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许多新军士兵被发展为革命党。1909年11月,同盟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南方支部,[[胡汉民]]担任支部长。单独负责西南各省的党务和军务。1910年2月12日,倪映典组织广州新军的一标、炮一营、炮二营、工程营、辎重营等共计三千余人发动起义,是为[[庚戌新军起义]]。起义开始后不久,倪映典只身与清军谈判,在谈判结束时遭清军杀害,起义部队随即失去指挥,不久即宣告失败。但这次起义极大鼓舞了华侨对革命的信心,大批华侨自发给同盟会捐资来资助革命;同盟会方面也从这次起义中意识到,新军可以作为重要的革命力量,但必须要有合适的指挥者。{{r|one|page=764-773}}<ref name="seventeen"/>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岛|槟榔屿]]与[[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举行会议,会议考虑到广州新军第二标因被缴械而未能参与之前的起义故而得以完整保留,以及第三标一营和巡防队也有相当数量的革命党人,于是决定在广州再举行一次起义。会议还计划,在起义胜利之后,由黄兴和赵声各率领一部起兵北伐,以期取得全国范围的响应{{r|one|page=773-775}}。因此是次起义也称'''第三次州起'''。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岛|槟榔屿]]与[[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举行会议,会议考虑到广州新军第二标因被缴械而未能参与之前的起义故而得以完整保留,以及第三标一营和巡防队也有相当数量的革命党人,于是决定在广州再举行一次起义。会议还计划,在起义胜利之后,由黄兴和赵声各率领一部起兵北伐,以期取得全国范围的响应{{r|one|page=773-775}}。因此是次起义也称'''第三次广州起'''。


== 起义准备 ==
== 起义准备 ==
第44行: 第44行:


=== 起义资金 ===
=== 起义资金 ===
槟榔屿会议结束后,孙文等同盟会会员着手筹集起义经费。为此,孙文特意致函[[荷李|咸马里]]和布思,委托他们在美国筹集钱款。此外黄兴在东南亚的[[新加坡]]、[[暹罗]]、[[吉隆坡]]等地募集款项;胡汉民、[[邓泽如]]、[[谢良牧]]、姚雨平等人也分别从事筹款事宜。[[陈耀垣]]、[[冯自由]]和[[黄芸苏]]等人则负责在美洲等地筹款。所有的筹款活动几乎全靠募款人的游说。经多方奔走,同盟会会员们在美洲募集到了77000元,在[[英属马来亚|英属南洋]]募集到了47663元,在[[荷属东印度|荷属南洋]]募集到了32550元,总计157213元。{{r|one|page=776}}<ref name="seven"/>
槟榔屿会议结束后,孙文等同盟会会员着手筹集起义经费。为此,孙文特意致函[[荷李|咸马里]]和布思,委托他们在美国筹集钱款。此外黄兴在东南亚的[[新加坡]]、[[暹罗]]、[[吉隆坡]]等地募集款项;胡汉民、[[邓泽如]]、[[谢良牧]]、姚雨平等人也分别从事筹款事宜。[[陈耀垣]]、[[冯自由]]和[[黄芸苏]]等人则负责在美洲等地筹款。所有的筹款活动几乎全靠募款人的游说。经多方奔走,同盟会会员们在美洲募集到了77000元,在[[英属马来亚|英属南洋]]募集到了47663元,在[[荷属东印度|荷属南洋]]募集到了32550元,总计157213元。{{r|one|page=776}}<ref name="seven"/>


=== 起义武装 ===
=== 起义武装 ===
第78行: 第78行:
* 陈炯明率80人巡警教练所;
* 陈炯明率80人巡警教练所;
* 胡毅生率20余人防守大南门。
* 胡毅生率20余人防守大南门。
计划制定完成之后,黄兴向香港总部再次发出电文,敦促革命党人尽快赶来广州,策应起义{{r|one|page=782-783}}。但香港方面建议晚一天发动起义,以便撤回的革命党人能够返回广州参加起义,但黄兴仍决定于4月27日发动起义{{r|three|page=49-50}}。是日为农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因此起义也称'''三二九州起'''或'''辛亥州起'''。
计划制定完成之后,黄兴向香港总部再次发出电文,敦促革命党人尽快赶来广州,策应起义{{r|one|page=782-783}}。但香港方面建议晚一天发动起义,以便撤回的革命党人能够返回广州参加起义,但黄兴仍决定于4月27日发动起义{{r|three|page=49-50}}。是日为农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因此起义也称'''三二九广州起'''或'''辛亥广州起'''。


=== 起义爆发 ===
=== 起义爆发 ===
4月27日,黄兴所部以在胳膊上缠白布,脚穿黑面树胶鞋,作为分辨敌我的标志。当天下午五点三十分,起义正式爆发,但参加起义的仅有黄兴一队,其余三队均未出现。仅剩的起义部队被均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由黄兴率部离开小东营的起义指挥所后直扑两广总督署;而徐维扬则率部殿后。黄兴所部抵达两广总督署,林时塽等人用炸弹击溃守门的卫兵。选锋们随即突入署内并与其余卫兵展开枪战,候补知府李象辰和总督卫队管带金振邦在枪战中被打死。革命人一度占[[兩廣總督]]衙,之興負傷<ref name=白>{{cite book |author=[[白吉]](Marie-Claire Bergère)著、哈溢(第九章力林添,人物小傳協楊詩韻) |title=《逸仙》 |location=台北市 |publisher=[[時報出版]] |date=2010-06-21 |isbn=978-957-13-5208-4 }}</ref>{{rp|202}}。
4月27日,黄兴所部以在胳膊上缠白布,脚穿黑面树胶鞋,作为分辨敌我的标志。当天下午五点三十分,起义正式爆发,但参加起义的仅有黄兴一队,其余三队均未出现。仅剩的起义部队被均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由黄兴率部离开小东营的起义指挥所后直扑两广总督署;而徐维扬则率部殿后。黄兴所部抵达两广总督署,林时塽等人用炸弹击溃守门的卫兵。选锋们随即突入署内并与其余卫兵展开枪战,候补知府李象辰和总督卫队管带金振邦在枪战中被打死。革命人一度占[[两广总督]]衙,之兴负伤<ref name=白>{{cite book |author=[[白吉]](Marie-Claire Bergère)著、哈溢(第九章力林添,人物小传协杨诗韵) |title=《逸仙》 |location=台北市 |publisher=[[时报出版]] |date=2010-06-21 |isbn=978-957-13-5208-4 }}</ref>{{rp|202}}。


黄兴等人四下搜捕两广总督[[张鸣岐]],却发现张鸣岐已经逃往水师行台。此时喻培伦带领数名选锋攻打督练公所。很快李准派自己下属的两个防营分三路围堵起义部队。起义部队随即纵火后撤出衙门,撤出时遭遇到了一支巡防营部队,林时塽误以为对方是前来接应的部队并上前接触,但这支部队其实是李准下属的巡防营,林时塽当场遭枪杀。撤出衙门时,黄兴右手的两根手指在交火中被子弹打断{{r|one|page=783-784}}{{r|two|page=55}}{{r|three|page=51-52,55-56,71-72}}<ref name="fourteen"/><ref name="fifteen"/>。
黄兴等人四下搜捕两广总督[[张鸣岐]],却发现张鸣岐已经逃往水师行台。此时喻培伦带领数名选锋攻打督练公所。很快李准派自己下属的两个防营分三路围堵起义部队。起义部队随即纵火后撤出衙门,撤出时遭遇到了一支巡防营部队,林时塽误以为对方是前来接应的部队并上前接触,但这支部队其实是李准下属的巡防营,林时塽当场遭枪杀。撤出衙门时,黄兴右手的两根手指在交火中被子弹打断{{r|one|page=783-784}}{{r|two|page=55}}{{r|three|page=51-52,55-56,71-72}}<ref name="fourteen"/><ref name="fifteen"/>。
第108行: 第108行:
清政府在枪杀革命党人后,故意将革命党人暴尸街头,时至5月1日才允许广州地方善堂清理街道。此时之前没能参加起义的同盟会会员[[潘达微]]说服时任广东清乡总办的[[江孔殷]]和广东广仁善堂为烈士备置棺材。经潘达微指挥工人清洗、辨认、等级,共清理出72具烈士遗骸。这些遗骸最终被收葬于广州红花岗。后因潘达微在《平民报》上发表《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一文中,有意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故而这72名烈士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1917年,孙中山在南方主持护法运动期间,时任广东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烈士方声洞的哥哥[[方声涛]]被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方声涛遂与护法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林森]]发起捐款,以修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该建造项目于1918年建成,共修建纪功坊、墓亭和碑石等建筑。1922年,72名烈士的身份被全部查实。此后陆续查实身份的牺牲的战士达到86名。1932年该墓由[[广东省政府]]出资,再次得以扩建。这次扩建修建了新的墓道和牌坊,以及一座新的莲花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墓再次得以修缮,并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one|page=784}}{{r|three|page=77-79,81-110}}
清政府在枪杀革命党人后,故意将革命党人暴尸街头,时至5月1日才允许广州地方善堂清理街道。此时之前没能参加起义的同盟会会员[[潘达微]]说服时任广东清乡总办的[[江孔殷]]和广东广仁善堂为烈士备置棺材。经潘达微指挥工人清洗、辨认、等级,共清理出72具烈士遗骸。这些遗骸最终被收葬于广州红花岗。后因潘达微在《平民报》上发表《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一文中,有意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故而这72名烈士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1917年,孙中山在南方主持护法运动期间,时任广东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烈士方声洞的哥哥[[方声涛]]被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方声涛遂与护法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林森]]发起捐款,以修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该建造项目于1918年建成,共修建纪功坊、墓亭和碑石等建筑。1922年,72名烈士的身份被全部查实。此后陆续查实身份的牺牲的战士达到86名。1932年该墓由[[广东省政府]]出资,再次得以扩建。这次扩建修建了新的墓道和牌坊,以及一座新的莲花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墓再次得以修缮,并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one|page=784}}{{r|three|page=77-79,81-110}}


1911年6月,黄花岗烈士墓就有两次拜祭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至1924年之前,每年的阴历三月二十九日都会在黄花岗烈士墓举行公祭活动。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上,考虑到阴历有闰三月二十九日,难免引起祭祀活动的混乱,于是将公祭日期改为了阳历的3月29日。这一决定自1925年起开始施行。这一纪念日期也被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38年3月1日,国民党五届中央党务委员会第70次会议将阳历3月29日定为革命先烈纪念日,并决定在每年的这一天举办纪念大会,以纪念包括黄花岗烈士在内的革命先烈。{{r|three|page=81-99}}<ref name="nine"/><ref name="twelve"/>
1911年6月,黄花岗烈士墓就有两次拜祭活动。[[中华民国]]成立后,至1924年之前,每年的阴历三月二十九日都会在黄花岗烈士墓举行公祭活动。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上,考虑到阴历有闰三月二十九日,难免引起祭祀活动的混乱,于是将公祭日期改为了阳历的3月29日。这一决定自1925年起开始施行。这一纪念日期也被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38年3月1日,国民党五届中央党务委员会第70次会议将阳历3月29日定为革命先烈纪念日,并决定在每年的这一天举办纪念大会,以纪念包括黄花岗烈士在内的革命先烈。{{r|three|page=81-99}}<ref name="nine"/><ref name="twelve"/>


位于越华路小东营的起义指挥部旧址在起义失败之后,经历了多次转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房屋所有者李章达将该屋捐献给了广州市人民政府。该旧址此后被辟为了革命纪念馆,1962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原两广总督署门口的两只石狮子,也因在起义中留下了大量弹痕而被作为纪念物。20世纪60年代初,这两只石狮子被广州博物馆接收,后安置于起义指挥部旧址内。<ref name="thirteen"/>
位于越华路小东营的起义指挥部旧址在起义失败之后,经历了多次转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房屋所有者李章达将该屋捐献给了广州市人民政府。该旧址此后被辟为了革命纪念馆,1962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原两广总督署门口的两只石狮子,也因在起义中留下了大量弹痕而被作为纪念物。20世纪60年代初,这两只石狮子被广州博物馆接收,后安置于起义指挥部旧址内。<ref name="thirteen"/>
第119行: 第119行:
{{notelist}}
{{notelist}}
== 参考 ==
== 参考 ==
{{reflist|2|refs=
{{reflist|refs=
<ref name="one">{{Cite book | author = 胡绳武, 金冲及 | title = 辛亥革命史稿 | location = 上海 | publisher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date = 2011-05-01 | pages =1864 | ISBN = 978-7-5326-3341-8 | accessdate = 2019-01-28 | quote = }}</ref>
<ref name="one">{{Cite book | author = 胡绳武, 金冲及 | title = 辛亥革命史稿 | location = 上海 | publisher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date = 2011-05-01 | pages =1864 | ISBN = 978-7-5326-3341-8 | accessdate = 2019-01-28 | quote = }}</ref>
<ref name="two">{{Cite book | editor = 广州博物馆, 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 title = 辛亥黄花岗起义 | location = 上海 | publisher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date = 2006-03-01 | pages =187 | ISBN = 7-5325-4351-X | accessdate = 2019-01-28 | quote = }}</ref>
<ref name="two">{{Cite book | editor = 广州博物馆, 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 title = 辛亥黄花岗起义 | location = 上海 | publisher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date = 2006-03-01 | pages =187 | ISBN = 7-5325-4351-X | accessdate = 2019-01-28 | quote = }}</ref>
第140行: 第140行:
}}
}}


{{十次革命起}}
{{十次革命起}}
{{州}}
{{广州}}


[[Category:清末革命發動的起|H黄]]
[[Category:清末革命发动的起|H黄]]
[[Category:黃花七十二烈士|+]]
[[Category:黃花七十二烈士|+]]
[[Category:辛亥革命|起义]]
[[Category:辛亥革命|起义]]
[[Category:广州历史|H黄]]
[[Category:广州历史|H黄]]
[[Category:中国同盟会|革命]]
[[Category:中国同盟会|革命]]
[[Category:1911年中]]
[[Category:1911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