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注释:​清理
 

(未显示2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魏元忠'''({{bd|?||707年|catIdx=W}}),原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唐朝]]政治家,武则天时任宰相。
{{refimprove|time=2013-09-23T13:44:50+00:00}}
'''魏元忠'''({{bd|?||707年|catIdx=W}}),原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唐朝]]政治家,武则天时任宰相。


== 生平 ==
== 生平 ==
早年是[[太]]生,志倜儻,不喜官場運作,法升師從[[盩厔]](今[[西]][[周至]])人[[江融]]學習「古今用兵成之事儀鳳中,[[吐蕃]]多次侵擾邊塞,元忠上言“命用兵”之得失,授秘正字。
早年是[[太]]生,志倜儻,不喜官场运作,法升师从[[盩厔]](今[[西]][[周至]])人[[江融]]学习“古今用兵成之事仪凤中,[[吐蕃]]多次侵扰边塞,元忠上言“命用兵”之得失,授秘正字。


[[文明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魏元忠殿中[[侍御史]]。[[揚州]]有[[徐敬]]作,武天派魏元忠到揚州助大將軍[[李孝逸]]作。魏元忠多次李孝逸勸諫得失,而平定叛
[[文明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魏元忠殿中[[侍御史]]。[[揚州]]有[[徐敬]]作,武天派魏元忠到揚州助大将军[[李孝逸]]作。魏元忠多次李孝逸劝谏得失,而平定叛


永昌元年(689年)[[八月]],被[[徐敬真]]、[[嗣明]]等人誣[[徐敬]]通,[[周 (唐朝)|周]]、[[俊臣]]判其死刑<ref>《》上魏元忠“陷周獄”,刑被赦,而《新唐元忠俊臣所”,刑被赦。</ref>,但[[武天]]惜其才,以其有平揚、楚功,流放南。長壽元年(692年)正月,俊臣告元忠、[[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裴行本]]、司卿[[裴宣]]、前文昌左丞[[盧獻]]、洛州剌史[[李嗣真]]等七人反,被貶[[涪陵]](今重涪陵市)令。元忠前三被流放,又三被召回。
永昌元年(689年)[[八月]],被[[徐敬真]]、[[嗣明]]等人誣[[徐敬]]通,[[周 (唐朝)|周]]、[[俊臣]]判其死刑<ref>《》上魏元忠“陷周獄”,刑被赦,而《新唐元忠俊臣所”,刑被赦。</ref>,但[[武天]]惜其才,以其有平揚、楚功,流放南。长寿元年(692年)正月,俊臣告元忠、[[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裴行本]]、司卿[[裴宣]]、前文昌左丞[[卢献]]、洛州剌史[[李嗣真]]等七人反,被貶[[涪陵]](今重涪陵市)令。元忠前三被流放,又三被召回。


[[聖曆]]二年(699年),擢[[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多次指斥[[易之]]、[[昌宗]]兄弟政。时[[突厥]]与[[吐蕃]]数犯塞外,元忠皆为大总管拒敵。元忠在军,一直持重自守,无所克获,但亦未尝败失。
[[圣历]]二年(699年),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多次指斥[[易之]]、[[昌宗]]兄弟政。时[[突厥]]与[[吐蕃]]数犯塞外,元忠皆为大总管拒敵。元忠在军,一直持重自守,无所克获,但亦未尝败失。


[[久]]元年(700年),拓西可汗[[默啜]]主其部落等十姓兵馬數萬人侵掠大唐的隴右地當時擔任制右政御史大夫的魏元忠被任命為靈武道行管,以防侵掠。<ref>《》卷194上·列第一百四十四上·突厥上</ref>
[[久]]元年(700年),拓西可汗[[默啜]]主其部落等十姓兵马数万人侵掠大唐的隴右地当时担任制右政御史大夫的魏元忠被任命为灵武道行管,以防侵掠。<ref>《》卷194上·列第一百四十四上·突厥上</ref>


[[安 (年)|安]]三年(703年)[[九月]],[[易之]]兄弟譖毀元忠丞[[高戩]][[反]],貶[[端州]][[高要]](今[[廣東]][[肇]])尉。
[[安 (年)|安]]三年(703年)[[九月]],[[易之]]兄弟譖毀元忠丞[[高戩]][[反]],貶[[端州]][[高要]](今[[广东]][[肇]])尉。


705年[[唐中宗]][[辟]],魏元忠被召回,授[[兵部尚]]。中宗不理朝政,把家大交付魏元忠,並賜魏元忠物千段。元忠由是受寵幸,逐漸專橫跋扈,被人譏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魏元忠又嫉妒[[武三思]]專權用事,逢太子[[李重俊]]發動[[重俊之]],[[武三思]],魏元忠乃暗中助。武三思餘[[兵部尚]][[宗楚客]]、侍中[[紀處訥]]、右[[姚庭筠]]、[[給事中]][[冉祖雍]][[再思]]共同上疏斥元忠太子通,元忠求解,在《職書“名忝大臣,不能緝諧中外,致使禍生輦轂,釁起闈。空懷報國之誠,而之效”。先貶[[渠州]](今四川[[渠]])[[司]]、[[思州]]川(今州沿河)尉。流貶途中,“行至涪陵而卒”。
705年[[唐中宗]][[辟]],魏元忠被召回,授[[兵部尚]]。中宗不理朝政,把家大交付魏元忠,并赐魏元忠物千段。元忠由是受寵幸,逐渐专橫跋扈,被人譏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魏元忠又嫉妒[[武三思]]专权用事,逢太子[[李重俊]]发动[[重俊之]],[[武三思]],魏元忠乃暗中助。武三思餘[[兵部尚]][[宗楚客]]、侍中[[纪处訥]]、右[[姚庭筠]]、[[給事中]][[冉祖雍]][[再思]]共同上疏斥元忠太子通,元忠求解,在《职书“名忝大臣,不能緝諧中外,致使禍生輦轂,釁起闈。空怀报国之誠,而之效”。先貶[[渠州]](今四川[[渠]])[[司]]、[[思州]]川(今州沿河)尉。流貶途中,“行至涪陵而卒”。


== 后世 ==
== 后世 ==
[[景]]四年(710年),追贈[[尚左仆射]]、'''齊國公'''。二子:[[魏昇]],太僕少卿;[[魏晃]]。
[[景]]四年(710年),追贈[[尚左仆射]]、'''齐国公'''。二子:[[魏昇]],太僕少卿;[[魏晃]]。


== 评价 ==
== 评价 ==
評說“性非一,昧存亡,循利貪榮,有始卒,不得其死,宜哉!”
评说“性非一,昧存亡,循利貪榮,有始卒,不得其死,宜哉!”


== 注 ==
== 注 ==
{{reflist}}
<references/>
== 目 ==

* 《》卷九二《魏元忠
== 目 ==
* 《》卷九二《魏元忠
{{start box}}
{{start box}}
{{s-before|[[唐休璟]]}}
{{s-before|[[唐休璟]]}}
第38行: 第36行:


[[Category:唐朝宰相|W魏]]
[[Category:唐朝宰相|W魏]]
[[Category:唐朝公|W魏]]
[[Category:唐朝公|W魏]]
[[Category:商丘人|W魏]]
[[Category:商丘人|W魏]]
[[Category:魏姓|Y]]
[[Category:魏姓|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