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模板(来源模板))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67), 江蘇 → 江苏 (2), 員 → 员 (2), 內 → 内 (4), 壯 → 壮 (6), 參考 → 参考, 全國 → 全国 (3), 政協 → 政协 (3), 國 → 国 (46), 屆 → 届, 開 → 开 (7), 學 → 学 (24), 參 → 参 (3), 會 → 会 (5), 長 → 长 (5), 與 → 与 (23), 軍 → 军, 間 → 间 (6), 處 → 处 (2), 龍 → 龙 (5), 導 → 导, 漢 → 汉 (48), 語 → 语 (380), 華 → 华 (17), 灣 → 湾 (31), 豐 → 丰 (5), 溝通 → 沟通 (9), 陸 → 陆 (11), 縣 → 县 (25), 權 → 权, 雙 → 双, 無 → 无 (7), 構 → 构 (2), 飛 → 飞 (4), 興 → 兴 (2), 關 → 关 (6), 歐 → 欧 (3), 將 → 将 (17), 領 → 领, 舊 → 旧, 張 → 张, 陽 → 阳 (6), 調 → 调 (17), 馬 → 马 (19), 應 → 应 (2), 寧…)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福建}}
{{Otheruse|福建}}
{{Infobox language family
{{Infobox language family
|name=閩語
|name=闽语
|altname=
|altname=
|region={{CHNML}}([[福建省|福建]]、[[海南省|海南]]、[[广东省|广东]]部及南部)<br />{{HKG}}<br/>{{MAC}}<br />{{TWN}}<br /> {{MYS}}<br /> {{SGP}}<br /> {{THA}}<br />{{IDN}}<br />{{PHL}}<br />{{BRU}}<br />{{MMR}}<br />{{KHM}}<br />{{LAO}}<br />{{USA}}([[纽约]])
|region={{CHNML}}([[福建省|福建]]、[[海南省|海南]]、[[广东省|广东]]部及南部)<br />{{HKG}}<br/>{{MAC}}<br />{{TWN}}<br /> {{MYS}}<br /> {{SGP}}<br /> {{THA}}<br />{{IDN}}<br />{{PHL}}<br />{{BRU}}<br />{{MMR}}<br />{{KHM}}<br />{{LAO}}<br />{{USA}}([[纽约]])
|familycolor=Sino-Tibetan
|familycolor=Sino-Tibetan
|fam1=[[系]]
|fam1=[[系]]
|fam2=[[漢語族]]
|fam2=[[汉语族]]
|fam3=[[闽语支]]
|fam3=[[闽语支]]
|child1=[[沿山闽语]]:<br/>[[]]
|child1=[[沿山闽语]]:<br/>[[]]
|child2=[[邵將語]]
|child2=[[邵将语]]
|child3=[[]]
|child3=[[]]
|child4=[[沿海闽语]]:<br/>[[閩東語]]
|child4=[[沿海闽语]]:<br/>[[闽东语]]
|child5=[[莆仙]]
|child5=[[莆仙]]
|child6=[[]]
|child6=[[]]
|child7=[[瓊雷]]
|child7=[[瓊雷]]
|protoname=[[原始閩語]]
|protoname=[[原始闽语]]
|iso6=mclr
|iso6=mclr
|lc1 = cdo |ld1 = [[閩東语]] |ll1 = 閩東
|lc1 = cdo |ld1 = [[闽东语]] |ll1 = 闽东
|lc2 = cpx |ld2 = [[莆仙语]] |ll2 = 莆仙语
|lc2 = cpx |ld2 = [[莆仙语]] |ll2 = 莆仙语
|lc3 = czo |ld3 = [[中语]] |ll3 = 中语
|lc3 = czo |ld3 = [[中语]] |ll3 = 中语
|lc4 = mnp |ld4 = [[北语]] |ll4 = 北语
|lc4 = mnp |ld4 = [[北语]] |ll4 = 北语
|lc5 = nan |ld5 = [[南语]] |ll5 = 南语
|lc5 = nan |ld5 = [[南语]] |ll5 = 南语
|glotto=minn1248
|glotto=minn1248
|map=Idioma min.png
|map=Idioma min.png
|mapcaption=閩語支的分佈範圍
|mapcaption=闽语支的分布范围
}}
}}


'''閩語'''({{lang-cdo|Mìng-ngṳ̄}};{{lang-nan|Bân-gú}};{{lang-cpx|Máng-gṳ̂}};{{lang-mnp|Mâing-ngṳ̌}}),在中国大陆俗称'''福建话'''([[閩東話]]:Hók-gióng-uâ ;[[]]:Hok-kiàn-ōe),{{noteTag|name=fujianhua|1=《大辞海·语言学卷(修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1月,“闽方言”条:“'''闽方言''',现代汉语方言之一,亦称闽语,俗称福建话”。“福建话”条:“'''福建话''',见闽方言。”}}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支''',為傳統「漢語族七大语言中的言([[漢語變體]])之一。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福建]]除开西外绝大多数地区、[[海南省|海南]]、[[广东省|广东]]南部和南部、[[臺灣]],以及[[新加坡]]、[[馬來西]]等亞國家的海外南人群。閩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再加上閩語內部分歧法互通,視閩語為獨立一支的,其下再分[[沿山閩語]][[沿海閩語]]兩語組兩語組閩語言。若視漢語為種語言,則閩語是它的[[汉语变体|一级方言]],下分支二方言片。
'''闽语'''({{lang-cdo|Mìng-ngṳ̄}};{{lang-nan|Bân-gú}};{{lang-cpx|Máng-gṳ̂}};{{lang-mnp|Mâing-ngṳ̌}}),在中国大陆俗称'''福建话'''([[闽东话]]:Hók-gióng-uâ ;[[]]:Hok-kiàn-ōe),{{noteTag|name=fujianhua|1=《大辞海·语言学卷(修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1月,“闽方言”条:“'''闽方言''',现代汉语方言之一,亦称闽语,俗称福建话”。“福建话”条:“'''福建话''',见闽方言。”}}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为传统“汉语族七大语言中的言([[汉语变体]])之一。闽语实质上是一群相互关联的[[声调语言]],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福建]]除开西外绝大多数地区、[[海南省|海南]]、[[广东省|广东]]南部和南部、[[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等亚国家的海外南人群。闽语是[[汉语]]的一支。若视汉语为“[[汉语族]]”,再加上闽语内部分歧法互通,视闽语为独立一支的,其下再分[[沿山闽语]][[沿海闽语]]两语组两语组闽语言。若视汉语为种语言,则闽语是它的[[汉语变体|一级方言]],下分支二方言片。


閩語在[[南民系|南人口]]最多的[[台]]有相量的使用者,影[[中國國語]]([[漢語]])。
闽语在[[南民系|南人口]]最多的[[台]]有相量的使用者,影[[中国国语]]([[汉语]])。


闽语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昙石山文化以及后期的闽越文化。閩語在其他国家人居住地区也有相當規模的影响力。截止至2002年,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人口在7500以上,比粵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佈範圍不如粵語廣。<ref name="hou207"/>
闽语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昙石山文化以及后期的闽越文化。闽语在其他国家人居住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影响力。截止至2002年,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人口在7500以上,比粵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布范围不如粵语广。<ref name="hou207"/>
閩語(包括其下的各支閩語言)也是[[聲調語言]],這點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闽语(包括其下的各支闽语言)也是[[声调语言]],这点汉语下的一众语言相同。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閩越語|闽越语]]([[闽越人|閩越人]]的言)的底層詞彙,上古期[[吳語]]和[[湘|楚]](湘)的彙也有留存。後來在[[六朝]]和[[唐]]末[[五代十|五代]]期,先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形成定型的系。<ref name="hou208">侯精一主,《漢語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ref>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闽越语]]([[闽越人]]的言)的底层词彙,上古期[[吴语]]和[[湘|楚]](湘)的彙也有留存。后来在[[六朝]]和[[唐]]末[[五代十|五代]]期,先由中原移民带来[[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形成定型的系。<ref name="hou208">侯精一主,《汉语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ref>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閩語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闽语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羅傑認為閩語可能是一個獨立的言,不同於漢語,其他漢語屬於另一個廣播的言.<ref>{{cite news |author1=羅傑瑞 |title=杰瑞——念其人以及他對漢語歷獻 |url=http://repository.ust.hk/ir/Record/1783.1-73914 |accessdate=2019-07-17 |work= |date=2019-07-17}}</ref>
罗杰认为闽语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言,不同于汉语,其他汉语属于另一个广播的言.<ref>{{cite news |author1=罗杰瑞 |title=杰瑞——怀念其人以及他对汉语历獻 |url=http://repository.ust.hk/ir/Record/1783.1-73914 |accessdate=2019-07-17 |work= |date=2019-07-17}}</ref>


福建是闽语的中心地带。后来因闽南人移民到海南、臺灣、广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南部沿海,使用闽语范围随之扩张。后来因为福建人的大量对外移民,在[[东南亚]][[北美]]地也有相多[[人]]使用各种闽语。其中在[[新加坡]]、[[馬來西]]、[[泰]]、[[印尼]]、[[菲律]]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就闽南人移民数量最多,当地所的[[福建]]指[[闽南语|閩南語]]的[[泉漳片]]。
福建是闽语的中心地带。后来因闽南人移民到海南、台湾、广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南部沿海,使用闽语范围随之扩张。后来因为福建人的大量对外移民,在[[东南亚]][[北美]]地也有相多[[人]]使用各种闽语。其中在[[新加坡]]、[[马来西]]、[[泰]]、[[印尼]]、[[菲律]]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就闽南人移民数量最多,当地所的[[福建]]指[[闽南语]]的[[泉漳片]]。


== 历史 ==
== 历史 ==
{{See|原始闽语}}
{{See|原始闽语}}
福建最早是[[百越|百越族]]的[[七闽]]地,春秋时期属[[越国]]地界。[[战国]]后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王族退到现今的福建境内建立[[闽越国]],与当地原住民融合为[[闽越族]],形成了[[閩越語|闽越语]]。古代語與現代[[系]]存在一定血緣關係彙成份在各閩語中有所保留,界的共。透[[比較語|言比]]可以發現閩語層詞彙中含有一些系的彙。例如,在[[邵將語]]的白中,把」(男性)稱為「」(「{{IPA|sa˨˨}}<ref>[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180&index=1679& 《邵武市志·第三十八篇 方 言》第三章 常用语 十、人品职业]{{Dead link|date=2019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或{{IPA|ʃa˨˨}}<ref>{{Cite web |url=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216&index=1762& |title=《将乐县志 卷三十五 方 言》 第二章 词 汇 第二节 分类词表 八、人品职业 |access-date=2015-07-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04311/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216&index=1762& |archive-date=2016-03-04 |dead-url=yes }}</ref>),就[[壯語]]同義單詞「{{lang|za|sai}}相近;武夷山有地名拿口拿坑」,「系中是的意思,壯語讀「{{lang|za|naz}}閩語、[[客家]]和[[粵]]中均存在大量有音彙,些是從壯言中保留下彙底。<ref name="hou208" />
福建最早是[[百越|百越族]]的[[七闽]]地,春秋时期属[[越国]]地界。[[战国]]后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王族退到现今的福建境内建立[[闽越国]],与当地原住民融合为[[闽越族]],形成了[[闽越语]]。古代语与现代[[系]]存在一定血缘关系彙成份在各闽语中有所保留,界的共。透[[比较语|言比]]可以发现闽语层词彙中含有一些系的彙。例如,在[[邵将语]]的白中,把”(男性)称为“”(“{{IPA|sa˨˨}}<ref>[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180&index=1679& 《邵武市志·第三十八篇 方 言》第三章 常用语 十、人品职业]{{Dead link|date=2019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或{{IPA|ʃa˨˨}}<ref>{{Cite web |url=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216&index=1762& |title=《将乐县志 卷三十五 方 言》 第二章 词 汇 第二节 分类词表 八、人品职业 |access-date=2015-07-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04311/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216&index=1762& |archive-date=2016-03-04 |dead-url=yes }}</ref>),就[[壮语]]同义单词“{{lang|za|sai}}相近;武夷山有地名拿口拿坑”,“系中是的意思,壮语读“{{lang|za|naz}}闽语、[[客家]]和[[粵]]中均存在大量有音彙,些是从壮言中保留下彙底。<ref name="hou208" />


前110年,[[汉武帝]][[越之|灭闽越]],将大量闽越族迁往[[长江|江]][[淮河|淮]]一带居住。福建之地空虚,只有汉朝的驻军驻守在此。这些驻军多人和江西的楚人,他们将自己的母语——[[吳語|古吳語]]和[[古楚]](古湘)带入了福建地区,融入了闽越语元素,最后形成了[[原始闽语]]。正因为如此,今日的闽语各分支的常用中,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古吳語和古楚的成分。<ref name="hou208"/>
前110年,[[汉武帝]][[越之|灭闽越]],将大量闽越族迁往[[长江|江]][[淮河|淮]]一带居住。福建之地空虚,只有汉朝的驻军驻守在此。这些驻军多人和江西的楚人,他们将自己的母语——[[吴语|古吴语]]和[[古楚]](古湘)带入了福建地区,融入了闽越语元素,最后形成了[[原始闽语]]。正因为如此,今日的闽语各分支的常用中,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古吴语和古楚的成分。<ref name="hou208"/>


[[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大量中原的汉人迁入福建避祸,[[晋安郡]]的人口激增,史称[[八姓入闽]]。这些移民带来了大量中原汉语的音素。唐朝时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切韵]]的音系被引入福建。後來到唐末[[五代十]]时期,又有批中原人到福建。669年,[[政 (唐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自[[河南]][[固始]]迁入福建,割据[[漳州]]自立,在展。固始的[[王潮]]、[[王审知]]率军攻入福建,后来又在[[福州]]建立[[闽国]]割据福建达四十余年。閩國末期,[[殷 (五代十国)|殷]]帝[[王延政]][[闽北|閩北]]的[[建州 (唐朝)|建州]](今[[南平市|南平]][[建瓯市|建甌市]]),福州的閩國朝廷分庭抗。闽国灭亡后,闽地三分,分属[[南唐]]、[[吴越国|吴越]]和[[清源军]]。这些事件都对闽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大量中原的汉人迁入福建避祸,[[晋安郡]]的人口激增,史称[[八姓入闽]]。这些移民带来了大量中原汉语的音素。唐朝时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切韵]]的音系被引入福建。后来到唐末[[五代十]]时期,又有批中原人到福建。669年,[[政 (唐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自[[河南]][[固始]]迁入福建,割据[[漳州]]自立,在展。固始的[[王潮]]、[[王审知]]率军攻入福建,后来又在[[福州]]建立[[闽国]]割据福建达四十余年。闽国末期,[[殷 (五代十国)|殷]]帝[[王延政]][[闽北]]的[[建州 (唐朝)|建州]](今[[南平市|南平]][[建瓯市|建甌市]]),福州的闽国朝廷分庭抗。闽国灭亡后,闽地三分,分属[[南唐]]、[[吴越国|吴越]]和[[清源军]]。这些事件都对闽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闽语支主要通行的福建地区多山,交通不便,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闽语的[[祖]]是[[原始閩語]],而原始閩語是从[[上古汉语]]或[[中古汉语]]中分化而来的,这与[[四川]]境内已经灭亡的[[巴蜀语]]的形成非常相似。至于原始闽语何时开始分化为各种互不相通的语言,今日的语言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不從對《[[集]]》中音的分析可以發現閩語分化的時間在[[宋朝]]初年以前,當時建州(北)、福州(閩東)、泉州(南)三地的方言已了明的差者[[李如龙|李如龍]]認為閩語的分化時間是在唐末五代期。<ref name="hou208"/>
闽语支主要通行的福建地区多山,交通不便,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闽语的[[祖]]是[[原始闽语]],而原始闽语是从[[上古汉语]]或[[中古汉语]]中分化而来的,这与[[四川]]境内已经灭亡的[[巴蜀语]]的形成非常相似。至于原始闽语何时开始分化为各种互不相通的语言,今日的语言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不从对《[[集]]》中音的分析可以发现闽语分化的时间在[[宋朝]]初年以前,当时建州(北)、福州(闽东)、泉州(南)三地的方言已了明的差者[[李如龙]]认为闽语的分化时间是在唐末五代期。<ref name="hou208"/>


,由於戰爭導致的人口大徙,使原使用地區變化頗大。[[吳語]]使用者北[[浦城县|浦城縣]],浦城北部被吳語化;[[贛]]使用者入[[邵武]](今[[邵武]]、[[将乐县|將樂]]一),邵被客、贛化;[[南人]][[客家人]]入[[沙溪 (江)|沙溪]]一,其[[]]接觸後形成[[]]。[[兴化府|興化府]]地(今[[莆田市]])由於與省城福州交往密切,吸收大量閩東語元素,形成[[莆仙]]。閩東南、北、中、莆仙五自此逐形成。
,由于战争导致的人口大徙,使原使用地区变化頗大。[[吴语]]使用者北[[浦城县]],浦城北部被吴语化;[[贛]]使用者入[[邵武]](今[[邵武]]、[[将乐县|将乐]]一),邵被客、贛化;[[南人]][[客家人]]入[[沙溪 (江)|沙溪]]一,其[[]]接触后形成[[]]。[[兴化府]]地(今[[莆田市]])由于与省城福州交往密切,吸收大量闽东语元素,形成[[莆仙]]。闽东南、北、中、莆仙五自此逐形成。


[[明]][[清]]时期,大量闽南人乘船移民到[[浙江]]南部、[[广东]]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将[[闽南语]]传播到沿海各地,形成了现今的格局。也有不少福建人移民到海外的东南亚等地,因此东南亚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说各种闽语的族群。
[[明]][[清]]时期,大量闽南人乘船移民到[[浙江]]南部、[[广东]]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将[[闽南语]]传播到沿海各地,形成了现今的格局。也有不少福建人移民到海外的东南亚等地,因此东南亚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说各种闽语的族群。


== 分支 ==
== 分支 ==
[[File:Min Languages.svg|缩略图|350px|右|閩語分支分佈圖]]
[[File:Min Languages.svg|缩略图|350px|右|闽语分支分布图]]
闽语支内部差异巨大,各语言之基本上无法[[相互理解性|相互通话]]。閩語大致可以分為閩東南、北、中、莆仙五大支系,西方者多們視為獨立的言,而中陸學們視為漢語閩方言的不同。<ref>[http://www.fjsq.gov.cn/ReadNews.asp?NewsID=4607&BigClassName=福建概览&SmallClassName=福建概览&SpecialID=0&Style=2 福建概览 方言]{{Dead link|date=2019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關於語對閩語史,可參見[[詹伯慧]]1995年的《關於閩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ref>{{cite journal|title=關於閩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journal=《中國語文研究》|date=1995|issue=11|publisher=[[香港中文大]]|location=香港|author=[[詹伯慧]]|url=http://www.cuhk.edu.hk/ics/clrc/scl_11/zhan.pdf|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27012911/http://www.cuhk.edu.hk/ics/clrc/scl_11/zhan.pdf|archivedate=2020-09-27|11=|access-date=2020-09-27|dead-url=no}}</ref>
闽语支内部差异巨大,各语言之基本上无法[[相互理解性|相互通话]]。闽语大致可以分为闽东南、北、中、莆仙五大支系,西方者多们视为独立的言,而中陆学们视为汉语闽方言的不同。<ref>[http://www.fjsq.gov.cn/ReadNews.asp?NewsID=4607&BigClassName=福建概览&SmallClassName=福建概览&SpecialID=0&Style=2 福建概览 方言]{{Dead link|date=2019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关于语对闽语史,可参见[[詹伯慧]]1995年的《关于闽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ref>{{cite journal|title=关于闽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journal=《中国语文研究》|date=1995|issue=11|publisher=[[香港中文大]]|location=香港|author=[[詹伯慧]]|url=http://www.cuhk.edu.hk/ics/clrc/scl_11/zhan.pdf|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27012911/http://www.cuhk.edu.hk/ics/clrc/scl_11/zhan.pdf|archivedate=2020-09-27|11=|access-date=2020-09-27|dead-url=no}}</ref>


[[侯精一]]的《[[漢語方言概]]》(2002年出版)中,將閩語劃如下八:<ref name="hou241">《漢語方言概》,241頁</ref>
[[侯精一]]的《[[汉语方言概]]》(2002年出版)中,将闽语划如下八:<ref name="hou241">《汉语方言概》,241頁</ref>
# [[閩東語]](閩東方言):1987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為閩語閩東区,<ref name="dongnan">《[[中国语言地图集]]》,B8 东南地区的汉语方言</ref><ref name="minyu"/>通行[[闽东|閩東]]地,分为南片([[侯官片]])和北片([[福宁片]]),南片以[[福州]]为代表,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ref name="hou241"/>[[浙江|浙]]南地区通行的[[蛮讲]]受到[[吳語]][[甌江片]]很深刻的影歸屬存在爭議,《漢語方言概》、<ref name="hou68">《漢語方言概》,68頁</ref>《中國語言地集》都劃屬閩東語之下。<ref name="minyu">《中国语言地图集》,B12 闽语福建 臺灣 粤东 海南</ref>
# [[闽东语]](闽东方言):1987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为闽语闽东区,<ref name="dongnan">《[[中国语言地图集]]》,B8 东南地区的汉语方言</ref><ref name="minyu"/>通行[[闽东]]地,分为南片([[侯官片]])和北片([[福宁片]]),南片以[[福州]]为代表,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ref name="hou241"/>[[浙江|浙]]南地区通行的[[蛮讲]]受到[[吴语]][[甌江片]]很深刻的影归属存在争议,《汉语方言概》、<ref name="hou68">《汉语方言概》,68頁</ref>《中国语言地集》都划属闽东语之下。<ref name="minyu">《中国语言地图集》,B12 闽语福建 台湾 粤东 海南</ref>
# [[闽南语]](南方言):《中國語言地集》中為閩語南区,<ref name="minyu"/>通行於閩南、[[浙江|浙]]南、[[粵]]及[[臺灣]],可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小片,分别以[[厦门话]]、[[龙岩话]]、[[漳州话]]、[[泉州话]]为代表。浙江南部通行的語屬北片,近泉州臺灣通行的[[臺灣話]]混合有泉州和漳州的特色,屬東片近門話。潮汕地的潮汕話屬南片,近漳州。<ref name="hou241"/>《中國語言地集》中的分方法漢語方言概》差異較大,將閩南三地、浙南和臺灣語統稱[[泉漳片]],潮汕地語統稱[[潮汕片]],又通行[[三明市]][[大田县|大田縣]]的[[大田片|大田閩語]]劃歸閩之下,稱為大田片。<ref name="minyu"/>
# [[闽南语]](南方言):《中国语言地集》中为闽语南区,<ref name="minyu"/>通行于闽南、[[浙江|浙]]南、[[粵]]及[[台湾]],可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小片,分别以[[厦门话]]、[[龙岩话]]、[[漳州话]]、[[泉州话]]为代表。浙江南部通行的语属北片,近泉州台湾通行的[[台湾话]]混合有泉州和漳州的特色,属东片近门话。潮汕地的潮汕话属南片,近漳州。<ref name="hou241"/>《中国语言地集》中的分方法汉语方言概》差异较大,将闽南三地、浙南和台湾语统称[[泉漳片]],潮汕地语统称[[潮汕片]],又通行[[三明市]][[大田县]]的[[大田片|大田闽语]]划归闽之下,称为大田片。<ref name="minyu"/>
# [[闽北语]](北方言):《中國語言地集》中為閩語北区,<ref name="minyu"/>通行[[闽北|閩北]]地,分為東南片和西北片,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西北片以[[建阳话|建陽話]]代表。<ref name="hou241"/>
# [[闽北语]](北方言):《中国语言地集》中为闽语北区,<ref name="minyu"/>通行[[闽北]]地,分为东南片和西北片,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西北片以[[建阳话]]代表。<ref name="hou241"/>
# [[闽中语]](中方言):《中國語言地集》中為閩語中区,<ref name="minyu"/>通行[[三明市|三明市]]、[[永安市|永安]]和[[沙县|沙縣]],以[[永安话]]为代表。可分南片(永安)、北片(沙兩個方言片。<ref name="hou241"/>
# [[闽中语]](中方言):《中国语言地集》中为闽语中区,<ref name="minyu"/>通行[[三明市|三明市]]、[[永安市|永安]]和[[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可分南片(永安)、北片(沙两个方言片。<ref name="hou241"/>
# [[莆仙|莆仙语/兴化语]](莆仙方言):《中國語言地集》中為閩語的莆仙区,<ref name="minyu"/>以[[莆田話|莆田话]]为代表,分布在清末的[[兴化府]]一带,即[[莆田]]、[[仙游]]及其周边地区。可分北片(莆田)、南片(仙游)兩種方言。<ref name="hou241"/>
# [[莆仙|莆仙语/兴化语]](莆仙方言):《中国语言地集》中为闽语的莆仙区,<ref name="minyu"/>以[[莆田话]]为代表,分布在清末的[[兴化府]]一带,即[[莆田]]、[[仙游]]及其周边地区。可分北片(莆田)、南片(仙游)两种方言。<ref name="hou241"/>
# 客贛:也稱閩、[[邵將語]]、邵將閩語,《中國語言地集》中為閩語的邵将区,<ref name="minyu"/>分布在[[邵武]]、[[将乐]]一带,為閩語、[[客家]]、[[贛]]的混合型土。可分北片(將樂)、南片(明溪)兩個片。<ref name="hou241"/>昔日有的認為它是的方言,也有認為是[[贛]][[撫片]]的方言。
# 客贛:也称闽、[[邵将语]]、邵将闽语,《中国语言地集》中为闽语的邵将区,<ref name="minyu"/>分布在[[邵武]]、[[将乐]]一带,为闽语、[[客家]]、[[贛]]的混合型土。可分北片(将乐)、南片(明溪)两个片。<ref name="hou241"/>昔日有的认为它是的方言,也有认为是[[贛]][[撫广片]]的方言。
# :[[中山閩語]]各小片受到粵的影,或多或少都混入了不少粵語詞彙和音特,因而與閩的泉漳片和潮汕片出了一定程度的差。《中國語言地集》中山閩語歸為閩的中山片。
# :[[中山闽语]]各小片受到粵的影,或多或少都混入了不少粵语词彙和音特,因而与闽的泉漳片和潮汕片出了一定程度的差。《中国语言地集》中山闽语归为闽的中山片。
# 閩語過[[大田片|大田閩語]]和尤溪閩語等[[戴云山|戴雲山]]一所有具有特色的土統稱,分在[[三明市]][[大田县|大田縣]]、[[尤溪县|尤溪縣]]一。可分為東片(尤溪)、西片(大田)兩個片。<ref name="hou241"/>種閩語的混合型土。《中國語言地集》大田話歸為閩大田片,尤溪話歸閩東語侯官片之下。<ref name="minyu"/>
# 闽语过[[大田片|大田闽语]]和尤溪闽语等[[戴云山]]一所有具有特色的土统称,分在[[三明市]][[大田县]]、[[尤溪县]]一。可分为东片(尤溪)、西片(大田)两个片。<ref name="hou241"/>种闽语的混合型土。《中国语言地集》大田话归为闽大田片,尤溪话归闽东语侯官片之下。<ref name="minyu"/>
# [[瓊雷]](瓊雷方言):分在[[海南岛]]和廣東[[雷州半岛]]一带。可分北片(海康)、南片(文昌)兩個片。<ref name="hou241"/>《中國語言地集》則將[[海南]]和[[雷州]]分別獨設「區」,稱為閩語的琼文区和雷州区(雷州片)。<ref name="minyu"/>曾期被的方言,之外。<ref name="hou238">侯精一主,《漢語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38頁</ref>
# [[瓊雷]](瓊雷方言):分在[[海南岛]]和广东[[雷州半岛]]一带。可分北片(海康)、南片(文昌)两个片。<ref name="hou241"/>《中国语言地集》则将[[海南]]和[[雷州]]分别独设“区”,称为闽语的琼文区和雷州区(雷州片)。<ref name="minyu"/>曾期被的方言,之外。<ref name="hou238">侯精一主,《汉语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38頁</ref>


=== 其他分法 ===
=== 其他分法 ===
==== 早年提出的闽南、闽北分区法 ====
==== 早年提出的闽南、闽北分区法 ====
1937年,语言学家[[李方桂]]在研究闽语时,首次将闽语分为“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两支。1955年,中国大陆语言学界延续了这种两区的分区方法。[[袁家骅]]在1960年所著的《汉语方言概要》中,也是采用这种分区方法。
1937年,语言学家[[李方桂]]在研究闽语时,首次将闽语分为“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两支。1955年,中国大陆语言学界延续了这种两区的分区方法。[[袁家骅]]在1960年所著的《汉语方言概要》中,也是采用这种分区方法。
第84行: 第84行:
# 只有一个鼻音韵尾的:莆仙语、闽中语、大田话。
# 只有一个鼻音韵尾的:莆仙语、闽中语、大田话。


闽南、闽北分区法是基福州和廈門話同而立的。然而,根这种划分方式,这两种“方言”内部仍然无法互通。而根1957年中陸進行的漢語方言普查發現閩語的差主要是在西(沿海沿山)之,而非南北之。<ref>《[[中國語言地集]]》,B8 南地漢語方言 叁 閩語的性。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ref>1963年,学者[[潘茂鼎]]、[[李如龙]]、[[梁玉璋]]、[[张盛裕]]、[[陈章太]]在论文《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中,提出将闽语更细地拆分为五个区。“闽北方言”被拆分为闽东区([[闽东语]])和闽北区([[闽北语]]);“闽南方言”被拆分为莆仙区([[莆仙语]])、中区([[闽中语]])和南区([[闽南语]])。<ref>潘茂鼎、李如龙、梁玉璋、张盛裕、陈章太〈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刊载于《中国语文》1963年第6期</ref>这种分区法不久后被中国大陆学术界采纳。后来,又将[[邵武]]、[[将乐]]一带的方言从闽北语中拆分出来设置邵将区([[邵将语]])。这种分区法今日已被国际学界大部分学者接受。
闽南、闽北分区法是基福州和廈门话同而立的。然而,根这种划分方式,这两种“方言”内部仍然无法互通。而根1957年中陆进行的汉语方言普查发现闽语的差主要是在西(沿海沿山)之,而非南北之。<ref>《[[中国语言地集]]》,B8 南地汉语方言 叁 闽语的性。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ref>1963年,学者[[潘茂鼎]]、[[李如龙]]、[[梁玉璋]]、[[张盛裕]]、[[陈章太]]在论文《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中,提出将闽语更细地拆分为五个区。“闽北方言”被拆分为闽东区([[闽东语]])和闽北区([[闽北语]]);“闽南方言”被拆分为莆仙区([[莆仙语]])、中区([[闽中语]])和南区([[闽南语]])。<ref>潘茂鼎、李如龙、梁玉璋、张盛裕、陈章太〈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刊载于《中国语文》1963年第6期</ref>这种分区法不久后被中国大陆学术界采纳。后来,又将[[邵武]]、[[将乐]]一带的方言从闽北语中拆分出来设置邵将区([[邵将语]])。这种分区法今日已被国际学界大部分学者接受。


在[[臺灣|臺湾]],曾长期沿用闽语的闽南、闽北分区法」,将福州话称作“闽北语”。不过近年来已经渐渐被淘汰,改用国际学界通用的分区方法。
在[[湾]],曾长期沿用闽语的闽南、闽北分区法”,将福州话称作“闽北语”。不过近年来已经渐渐被淘汰,改用国际学界通用的分区方法。


==== 新近提出的沿海、沿山分区法 ====
==== 新近提出的沿海、沿山分区法 ====
{{main|沿海闽语|沿山闽语}}
{{main|沿海闽语|沿山闽语}}
今日有部分语言学者将闽语的各支语言归为“[[沿海闽语]]”和“[[沿山闽语]]”两类。闽东语、闽南语、莆仙语、瓊雷等沿海地区的闽语支统称为沿海闽语,闽北语、闽中语、邵将语统称沿山闽语。其中,沿海閩語典型的閩語,保留的[[文白異讀]]也多;沿海閩語在[[音|多音連讀]]的候,泛存在著[[變調|連讀變調]]、連讀變聲象,閩東語存在連讀變韻象。相地,沿山閩語的文白異讀少,而多音連讀現象在沿山閩語中基本不存在。<ref name="hou216"/>
今日有部分语言学者将闽语的各支语言归为“[[沿海闽语]]”和“[[沿山闽语]]”两类。闽东语、闽南语、莆仙语、瓊雷等沿海地区的闽语支统称为沿海闽语,闽北语、闽中语、邵将语统称沿山闽语。其中,沿海闽语典型的闽语,保留的[[文白异读]]也多;沿海闽语在[[音|多音连读]]的候,广泛存在著[[变调|连读变调]]、连读变声象,闽东语存在连读变韵象。相地,沿山闽语的文白异读少,而多音连读现象在沿山闽语中基本不存在。<ref name="hou216"/>


在常用彙方面,沿山閩語或保留古代的特殊法(如呼」為「」,來自古代南楚方言,沿海閩語無彙),或因客贛方言的影而放棄舊有的閩語說法(如說「」,與沿海閩語不同)。<ref name="hou216"/>
在常用彙方面,沿山闽语或保留古代的特殊法(如呼”为“”,来自古代南楚方言,沿海闽语无彙),或因客贛方言的影而放弃旧有的闽语说法(如说“”,与沿海闽语不同)。<ref name="hou216"/>


再由于历史的缘故,在沿山闽语中,既有閩語的共同特,又有因客贛支音素影响而生的特。<ref name="hou216">侯精一主,《漢語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16~217頁</ref><ref>{{Cite web |url=http://srjy.srxww.com/html/2013/yeshitancha_0503/3431.html |title=广信移民史 |accessdate=2015-05-04 |archive-date=2015-05-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18104218/http://srjy.srxww.com/html/2013/yeshitancha_0503/3431.html |dead-url=yes }}</ref>
再由于历史的缘故,在沿山闽语中,既有闽语的共同特,又有因客贛支音素影响而生的特。<ref name="hou216">侯精一主,《汉语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16~217頁</ref><ref>{{Cite web |url=http://srjy.srxww.com/html/2013/yeshitancha_0503/3431.html |title=广信移民史 |accessdate=2015-05-04 |archive-date=2015-05-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18104218/http://srjy.srxww.com/html/2013/yeshitancha_0503/3431.html |dead-url=yes }}</ref>


== 音 ==
== 音 ==
{| class="wikitable" border="1"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wikitable" border="1" style="text-align:center"
|+ '''各閩語及[[贛]]、[[客家]]、[[粵]]、[[官]]音素照表'''
|+ '''各闽语及[[贛]]、[[客家]]、[[粵]]、[[官]]音素照表'''
|-
|-
! rowspan=3 |音素
! rowspan=3 |音素
! colspan=10 |[[閩語]]
! colspan=10 |闽语
! rowspan=3 |[[贛]]<BR>([[南昌]])
! rowspan=3 |[[贛]]<BR>([[南昌]])
! rowspan=3 |[[客家]]<BR>([[梅州话]])
! rowspan=3 |[[客家]]<BR>([[梅州话]])
! rowspan=3 |[[粵]]<BR>([[州话]])
! rowspan=3 |[[粵]]<BR>([[广州话]])
! rowspan=3 |[[官]]<BR>([[北京话]])
! rowspan=3 |[[官]]<BR>([[北京话]])
|-
|-
|-
|-
! colspan=2 |[[閩東語]]
! colspan=2 |[[闽东语]]
! rowspan=2 |[[莆仙]]<BR>([[莆田话]])
! rowspan=2 |[[莆仙]]<BR>([[莆田话]])
! colspan=3 |[[闽南语|閩南語]]
! colspan=3 |[[闽南语]]
! rowspan=2 |[[海南]]{{noteTag|name=banlam|1=海南話與閩泉漳片差異較大,昔日被劃為閩的瓊文片,今日直接隸屬於閩語支。}}<BR>([[海口]])
! rowspan=2 |[[海南]]{{noteTag|name=banlam|1=海南话与闽泉漳片差异较大,昔日被划为闽的瓊文片,今日直接隶属于闽语支。}}<BR>([[海口]])
! rowspan=2 |[[]]<BR>([[建甌]])
! rowspan=2 |[[]]<BR>([[建甌]])
! rowspan=2 |[[]]<BR>([[永安]])
! rowspan=2 |[[]]<BR>([[永安]])
! rowspan=2 |[[]]<BR>([[邵武]])
! rowspan=2 |[[]]<BR>([[邵武]])
|-
|-
![[侯官片]]<BR>([[福州话]])
![[侯官片]]<BR>([[福州话]])
![[福片]]<BR>([[福安]])
![[福片]]<BR>([[福安]])
![[泉漳片]]<BR>([[廈话]])
![[泉漳片]]<BR>([[廈话]])
!大田片<BR>([[大田]])
!大田片<BR>([[大田]])
![[潮州|潮汕片]]<BR>([[汕頭話]])
![[潮州|潮汕片]]<BR>([[汕头话]])
|-
|-
! [[母]]
! [[母]]
| 15
| 15
| 17
| 17
第138行: 第138行:
| 22
| 22
|-
|-
! [[母]]
! [[母]]
| 46
| 46
| 56
| 56
第154行: 第154行:
| 40
| 40
|-
|-
! [[聲調]]
! [[声调]]
| 7
| 7
| 7
| 7
第170行: 第170行:
| 4
| 4
|}
|}
表列出的僅為代表方言(括弧)的音素。閩語中的言,在其各方言中母、母乃至聲調數上都存在差
表列出的仅为代表方言(括弧)的音素。闽语中的言,在其各方言中母、母乃至声调数上都存在差


== 语音特色 ==
== 语音特色 ==
閩語雖部差性頗大,主要表在音方面,卻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
闽语虽部差性頗大,主要表在音方面,卻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


陸學者[[李如龙|李如龍]]將閩語的共同特徵歸納如下:<ref>侯精一主,《漢語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9~212頁</ref>
陆学者[[李如龙]]将闽语的共同特征归纳如下:<ref>侯精一主,《汉语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9~212頁</ref>


# 在母方面:
# 在母方面:
## 中古[[全濁]]母今[[清音]]<ref>例:[[]]中」讀tīng,「」讀作kûn。</ref>。逢[[塞音]]、[[塞擦音]],多[[不送]]音,少作[[送]]音<ref>例:「在[[華語]]中作chéng,母要送;在[[]]中作tîng,母不送。</ref>。
## 中古[[全濁]]母今[[清音]]<ref>例:[[]]中”读tīng,“”读作kûn。</ref>。逢[[塞音]]、[[塞擦音]],多[[不送]]音,少作[[送]]音<ref>例:“在[[华语]]中作chéng,母要送;在[[]]中作tîng,母不送。</ref>。
## 中古[[唇音|唇音]],在今日不少閩語中多仍作[[唇音|重唇音]]<ref>例:[[]]中「飛」讀pue,「」讀作bî。</ref>,此[[上古漢語]]的[[古無輕脣音|音特]]。
## 中古[[唇齿音|唇音]],在今日不少闽语中多仍作[[唇音|重唇音]]<ref>例:[[]]中“飞”读pue,“”读作bî。</ref>,此[[上古汉语]]的[[古无轻脣音|音特]]。
## 中古[[齦齶音|舌上音]],在今日不少閩語中多仍作[[齦音|舌音]]<ref>例:[[]]中」讀ti,「」讀作niâ。</ref>,此亦上古漢語的[[古舌上音|音特]]。
## 中古[[齦齶音|舌上音]],在今日不少闽语中多仍作[[齿齦音|舌音]]<ref>例:[[]]中”读ti,“”读作niâ。</ref>,此亦上古汉语的[[古舌上音|音特]]。
## 中古[[匣母]]字,在今日不少閩語作{{IPA|k}}、{{IPA|kʰ}}或零母<ref>例:[[]]中」讀kiâm,「紅」讀作âng。</ref>。此為閩語特色,[[日]][[音]]相通。
## 中古[[匣母]]字,在今日不少闽语作{{IPA|k}}、{{IPA|kʰ}}或零母<ref>例:[[]]中”读kiâm,“红”读作âng。</ref>。此为闽语特色,[[日]][[音]]相通。
## 中古擦音[[心母]]、[[邪母]]、[[母]]、[[母]]字,今日閩語中有些作塞擦音。
## 中古擦音[[心母]]、[[邪母]]、[[母]]、[[母]]字,今日闽语中有些作塞擦音。
## 某些常用字口語讀音特殊,但十分一致。如[[云母 (音)|-{云}-母]]{{IPA|h}}<ref>例:[[]]中」讀作hîm。</ref>。此為閩語特色。
## 某些常用字口语读音特殊,但十分一致。如[[云母 (音)|-{云}-母]]{{IPA|h}}<ref>例:[[]]中”读作hîm。</ref>。此为闽语特色。
# 在母方面:
# 在母方面:
## 中古[[口呼|口]][[韻圖#等|一等]][[果|歌]]部份常用字,今日閩語讀作[[合口呼]]<ref>例:[[]]中」讀kua,「」讀作thua。</ref>。
## 中古[[口呼|口]][[韵图#等|一等]][[果|歌]]部份常用字,今日闽语读作[[合口呼]]<ref>例:[[]]中”读kua,“”读作thua。</ref>。
## 中古口二等'''部分'''常用字,今日閩語讀為[[韻圖#等|洪音]]。
## 中古口二等'''部分'''常用字,今日闽语读为[[韵图#等|洪音]]。
## 中古[[韻圖#|止]][[支|支]]、[[脂]]'''部分'''常用字,今日閩語[[腹]][[低元音]]。
## 中古[[韵图#|止]][[支|支]]、[[脂]]'''部分'''常用字,今日闽语[[腹]][[低元音]]。
## 中古三等'''部分'''字,今日閩語讀同相的一等字。
## 中古三等'''部分'''字,今日闽语读同相的一等字。
## 中古四等[[果|歌]]'''部分'''字,今日閩語讀為洪音。
## 中古四等[[果|歌]]'''部分'''字,今日闽语读为洪音。
## 中古[[果|歌]]、[[效|豪]]字,今日閩語數讀音相混。
## 中古[[果|歌]]、[[效|豪]]字,今日闽语数读音相混。


而在聲調方面,各閩語7個聲調,少數語言有8個聲調或者6個聲調的。6個聲調,而海南、雷州8個聲調。大部份閩語聲調共有兩個
而在声调方面,各闽语7个声调,少数语言有8个声调或者6个声调的。6个声调,而海南、雷州8个声调。大部份闽语声调共有两个


== 词汇 ==
== 词汇 ==
第199行: 第199行:
|+ '''词汇对照表'''
|+ '''词汇对照表'''
|-
|-
! rowspan=3 |
! rowspan=3 |
! colspan=7 |閩語
! colspan=7 |闽语
! rowspan=3 |[[贛]]<BR>([[南昌话]])
! rowspan=3 |[[贛]]<BR>([[南昌话]])
! rowspan=3 |[[客家语]]<BR>([[梅州话]])
! rowspan=3 |[[客家语]]<BR>([[梅州话]])
! rowspan=3 |[[粤语]]<BR>([[广州话]])
! rowspan=3 |[[粤语]]<BR>([[广州话]])
第207行: 第207行:
|-
|-
|-
|-
! rowspan=2 |[[閩東語]]<BR>([[福州]])
! rowspan=2 |[[闽东语]]<BR>([[福州]])
! rowspan=2 |[[莆仙]]<BR>([[莆田]])
! rowspan=2 |[[莆仙]]<BR>([[莆田]])
! colspan=2 | [[闽南语|閩南語]]
! colspan=2 | [[闽南语]]
! rowspan=2 | [[海南]]{{noteTag|name=banlam}}<BR>([[海南|海口]])
! rowspan=2 | [[海南]]{{noteTag|name=banlam}}<BR>([[海南|海口]])
! rowspan=2 |[[]]<BR>([[建甌]])
! rowspan=2 |[[]]<BR>([[建甌]])
! rowspan=2 |[[]]<BR>([[永安]])
! rowspan=2 |[[]]<BR>([[永安]])
|-
|-
! [[泉漳片]]<BR>([[厦门话]])
! [[泉漳片]]<BR>([[厦门话]])
! [[潮汕片]]<BR>([[汕頭話]])
! [[潮汕片]]<BR>([[汕头话]])
|-
|-
! rowspan=2 |全共通
! rowspan=2 |全共通
|
|
|
|
|<br>bé
|<br>bé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字<br>Hàn-jī
|字<br>Hàn-jī
|
|
|
|
|
|
|
|
|
|
|
|
|
|
|
|
|-
|-
! rowspan=3 |閩語共通
! rowspan=3 |闽语共通
|箸
|箸
|箸
|箸
第263行: 第263行:
|鼎
|鼎
|鑊、<br>鼎罐
|鑊、<br>鼎罐
|鑊
|鑊
|鑊
|鑊
|
|
|-
|-
|鷄卵
|鷄卵
第277行: 第277行:
|鷄卵
|鷄卵
|鷄蛋、鷄春
|鷄蛋、鷄春
|鷄蛋、鷄子
|鷄蛋、鷄子
|-
|-
! rowspan=2 |内部・客家共通
! rowspan=2 |内部・客家共通
|犬姆
|犬姆
|狗母
|狗母
第294行: 第294行:
|粙
|粙
|粙
|粙
|粙、粙仔<br>tiū-á<ref>[[台湾当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 臺灣閩常用詞辭典]作</ref>
|粙、粙仔<br>tiū-á<ref>[[台湾当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 台湾闽常用词辞典]作</ref>
|粙
|粙
|粙
|粙
第304行: 第304行:
|稻子
|稻子
|-
|-
! rowspan=3 |各特有
! rowspan=3 |各特有
|汝各儂
|汝各儂
|汝輩
|汝輩
第310行: 第310行:
|恁、<br>您
|恁、<br>您
|汝儂
|汝儂
|你
|你
|汝儕
|汝儕
|你俚
|你俚
|你等人
|你等人
|你哋、妳哋
|你哋、妳哋
|你
|你
|-
|-
|琵琶兜壁、<br>仙鼠
|琵琶兜壁、<br>仙鼠
|
|
|鼠<br>pue-tshí
|鼠<br>pue-tshí
|蜜婆
|蜜婆
|鼠、<br>佛鼠
|鼠、<br>佛鼠
|比婆
|比婆
|卑婆燕
|卑婆燕
|檐老鼠
|檐老鼠
|帛婆仔
|帛婆仔
|鼠、<br>蝠鼠
|鼠、<br>蝠鼠
|蝙蝠
|蝙蝠
|-
|-
|明旦
|明旦
|逢早
|逢早
|明旦日、<br>明仔<br>bîng-á-tsài
|明旦日、<br>明仔<br>bîng-á-tsài
|明起、明日
|明起、明日
|旦白
|旦白
第339行: 第339行:
|天光日、<br>晨朝日
|天光日、<br>晨朝日
|聽日、<br>聽朝
|聽日、<br>聽朝
|明天、<br>明
|明天、<br>明
|}
|}


=== 閩語詞對照 ===
=== 闽语词对照 ===


== 通行地域 ==
== 通行地域 ==
閩語使用者主要通行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和浙江南部及江西、江、安徽四省的個別,也在美各地零星分布。根陸學者[[李如]]的統計閩語的使用者人在中陸約為4200(福建1800、粵1500、浙南100、海南500、各[[方言]]200);在臺灣有1800;在海外,使用者人在1500以上。<ref name="hou207">侯精一主,《漢語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7~208頁</ref>
闽语使用者主要通行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和浙江南部及江西、江、安徽四省的个别,也在美各地零星分布。根陆学者[[李如]]的统计闽语的使用者人在中陆约为4200(福建1800、粵1500、浙南100、海南500、各[[方言]]200);在台湾有1800;在海外,使用者人在1500以上。<ref name="hou207">侯精一主,《汉语方言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7~208頁</ref>


=== 福建 ===
=== 福建 ===
'''[[福建省|福建]]'''有54個縣市使用閩語,佔全省面的3/4:[[福州]]、[[侯]]、[[長樂市|長樂]]、[[福清]]、[[平潭]]、[[江]]、[[罗源县|源]]、[[清]]、[[永泰县|永泰]]、[[古田]]、[[屏南]]、[[宁德市|德]]、[[霞浦县|霞浦]]、[[周宁县|周]]、[[寿宁县|壽寧]]、[[福安]]、[[柘荣县|柘榮]]、[[福鼎]]、[[莆田]]、[[仙]]、[[廈]]、[[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县|永春]]、[[安溪]]、[[德化]]、[[漳州]]、[[海]]、[[长泰县|泰]]、[[华安县|安]]、[[南靖]]、[[平和县|平和]]、[[漳浦]]、[[云霄县|霄]]、[[|山]]、[[詔安]]、[[岩]]、[[漳平]]、[[大田县|大田]]、[[尤溪]]、[[永安市|永安]]、[[三明市|三明]]、[[沙县|沙縣]]、[[建瓯市|建甌]]、[[南平市|南平]](城除外)、[[建]]、[[武夷山市|崇安]]、[[松溪县|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中政府]]治下的[[金門縣]]使用泉漳片,[[]]使用莆仙,[[]]([[祖列|祖]])使用閩東語侯官片。
'''[[福建省|福建]]'''有54个县市使用闽语,佔全省面的3/4:[[福州]]、[[侯]]、[[长乐市|长乐]]、[[福清]]、[[平潭]]、[[江]]、[[罗源县|源]]、[[清]]、[[永泰县|永泰]]、[[古田]]、[[屏南]]、[[宁德市|德]]、[[霞浦县|霞浦]]、[[周宁县|周]]、[[寿宁县|寿宁]]、[[福安]]、[[柘荣县|柘榮]]、[[福鼎]]、[[莆田]]、[[仙]]、[[廈]]、[[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县|永春]]、[[安溪]]、[[德化]]、[[漳州]]、[[海]]、[[长泰县|泰]]、[[华安县|安]]、[[南靖]]、[[平和县|平和]]、[[漳浦]]、[[云霄县|霄]]、[[|山]]、[[詔安]]、[[岩]]、[[漳平]]、[[大田县|大田]]、[[尤溪]]、[[永安市|永安]]、[[三明市|三明]]、[[沙县]]、[[建瓯市|建甌]]、[[南平市|南平]](城除外)、[[建]]、[[武夷山市|崇安]]、[[松溪县|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中政府]]治下的[[金门县]]使用泉漳片,[[]]使用莆仙,[[]]([[祖列|祖]])使用闽东语侯官片。


=== 廣東 ===
=== 广东 ===
'''[[廣東]]'''[[粤东|东部地]]有13個縣市使用閩語,佔全省面的1/4:[[汕]]、[[潮州]]、[[澄海]]、[[饶平县|饒平]]、[[南澳|南澳]]、[[揭]]、[[揭西]]、[[普]]、[[惠来县|惠]]、[[潮]]、[[汕尾]]、[[海丰县|海]]、[[陸豐]],以及[[惠东县|惠]]、[[丰顺县|豐順]]、[[大埔|大埔]]的一部分,[[雷州半]]有6個縣市使用閩語:[[赤坎]]、[[霞山]]、[[麻章]]、
'''[[广东]]'''[[粤东|东部地]]有13个县市使用闽语,佔全省面的1/4:[[汕]]、[[潮州]]、[[澄海]]、[[饶平县|饒平]]、[[南澳|南澳]]、[[揭]]、[[揭西]]、[[普]]、[[惠来县|惠]]、[[潮]]、[[汕尾]]、[[海丰县|海]]、[[陆丰]],以及[[惠东县|惠]]、[[丰顺县|丰顺]]、[[大埔|大埔]]的一部分,[[雷州半]]有6个县市使用闽语:[[赤坎]]、[[霞山]]、[[麻章]]、
[[遂溪]]、[[雷州]]、[[徐闻县|徐]]。
[[遂溪]]、[[雷州]]、[[徐闻县|徐]]。
此外,主要通行[[粵]]的中山市[[沙溪镇 (中山市)|沙溪]]、[[大涌镇|大涌]]、火炬区[[張家邊|张家边]]、[[南朗镇|南蓢]]和[[三乡镇 (中山市)|三乡镇]]等及珠海市[[拱北街道|拱北]],[[淇澳岛]]等通行[[中山閩語]];广州市白云区的竹料镇;惠东县的吉隆、稔山等镇;丰顺县的汤坑、留隍乡镇等;大埔光德九社、高陂古埜蒲田等村,大约1600万人。
此外,主要通行[[粵]]的中山市[[沙溪镇 (中山市)|沙溪]]、[[大涌镇|大涌]]、火炬区[[张家边]]、[[南朗镇|南蓢]]和[[三乡镇 (中山市)|三乡镇]]等及珠海市[[拱北街道|拱北]],[[淇澳岛]]等通行[[中山闽语]];广州市白云区的竹料镇;惠东县的吉隆、稔山等镇;丰顺县的汤坑、留隍乡镇等;大埔光德九社、高陂古埜蒲田等村,大约1600万人。


=== 海南 ===
=== 海南 ===
'''[[海南]]'''有13個縣市使用閩語:[[海口]]、[[瓊山]]、[[文昌市|文昌]]、[[琼海市|瓊海]]、[[萬寧市|萬寧]]、[[陵水]]、[[三亚市|三]]、[[瓊中]]、[[屯昌]]、[[定安县|定安]]、[[澄迈县|澄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方市|方]]([[少民族]]地除外),大约500万人。
'''[[海南]]'''有13个县市使用闽语:[[海口]]、[[瓊山]]、[[文昌市|文昌]]、[[琼海市|瓊海]]、[[万宁市|万宁]]、[[陵水]]、[[三亚市|三]]、[[瓊中]]、[[屯昌]]、[[定安县|定安]]、[[澄迈县|澄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方市|方]]([[少民族]]地除外),大约500万人。


=== 臺灣 ===
=== 台湾 ===
[[北市]]、[[高雄市]]、[[中市]]、[[南市]]、[[新竹市]]、[[苗栗]]海、[[基隆市]]、嘉市、[[嘉義縣]]、[[新北市]]、[[桃市]]、[[彰化]]、[[]]、[[屏東縣]]、[[宜蘭縣]]、[[南投]]、[[澎湖]]([[台湾高山族]]地除外),大约1500人。[[臺灣]]本及[[澎湖]]的方言族群主要使用[[泉漳片|泉漳片]],迄今仍為臺灣第一大[[母]]、及使用量第二的言。根2009年中,台大概有73%的人使用<ref>[http://www.gio.gov.tw/taiwan-website/5-gp/yearbook/ch02.html#Languages CHAPTER 2 People and Language]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8》,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ref>。
[[北市]]、[[高雄市]]、[[中市]]、[[南市]]、[[新竹市]]、[[苗栗]]海线、[[基隆市]]、嘉市、[[嘉义县]]、[[新北市]]、[[桃市]]、[[彰化]]、[[]]、[[屏东县]]、[[宜兰县]]、[[南投]]、[[澎湖]]([[台湾高山族]]地除外),大约1500人。[[台湾]]本及[[澎湖]]的方言族群主要使用[[泉漳片|泉漳片]],迄今仍为台湾第一大[[母]]、及使用量第二的言。根2009年中,台大概有73%的人使用<ref>[http://www.gio.gov.tw/taiwan-website/5-gp/yearbook/ch02.html#Languages CHAPTER 2 People and Language]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8》,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ref>。
地域陸區隔且曾[[日本]]殖民地,因此部分言已融入[[日]][[漢語]]用法(如:臺灣稱[[煤]][[瓦斯]](Gas)日文{{lang|ja|ガス}},Gasu」、[[摩托]](Autobike)稱為{{nihongo|'''「歐都邁'''|オートバイ|romaji=Ōtobai|lead=yes}}等,而也音近日),甚至彼此影而形成[[臺灣國語]]。隔此不同也有稱為[[臺灣閩]]或[[臺灣話]]。
地域陆区隔且曾[[日本]]殖民地,因此部分言已融入[[日]][[汉语]]用法(如:台湾称[[煤]][[瓦斯]](Gas)日文{{lang|ja|ガス}},Gasu”、[[摩托]](Autobike)称为{{nihongo|'''“欧都邁'''|オートバイ|romaji=Ōtobai|lead=yes}}等,而也音近日),甚至彼此影而形成[[台湾国语]]。隔此不同也有称为[[台湾闽]]或[[台湾话]]。


=== 香港 ===
=== 香港 ===
[[香港]]有200以上人口[[海民系]],祖籍福建南泉漳者85至100,祖籍閩東福州者20,祖籍福建其他地方的15,祖籍福建的共大120至160。而祖籍廣東[[潮汕地|潮州]]以及[[海陸豐]]80至100,在代以至今的人口普查中以福建(學術[[闽南语|閩南語]],香港、亞稱[[闽南语|閩南語]]福建)潮州的1.7倍([[香港粵]]),[[閩東語]]福州的人口比上海更少,列入其他方言的選項,香港的[[民系]]以[[泉漳片|閩臺]]、[[潮州]]、[[閩東語]]。根據歷代以至今的數據閩東人不在五甲之,但香港亦有一定量的閩東人,以及政府公以至全常委省籍成份數據,香港、福建、台、南洋籍人約總人口的1/5,中人口1/8,北人口1/6,南方人(廣東西、江西、湖、四川南等)和接近半的香港人口。
[[香港]]有200以上人口[[海民系]],祖籍福建南泉漳者85至100,祖籍闽东福州者20,祖籍福建其他地方的15,祖籍福建的共大120至160。而祖籍广东[[潮汕地|潮州]]以及[[海陆丰]]80至100,在代以至今的人口普查中以福建(学术[[闽南语]],香港、亚称[[闽南语]]福建)潮州的1.7倍([[香港粵]]),[[闽东语]]福州的人口比上海更少,列入其他方言的选项,香港的[[民系]]以[[泉漳片|闽台]]、[[潮州]]、[[闽东语]]。根据历代以至今的数据闽东人不在五甲之,但香港亦有一定量的闽东人,以及政府公以至全常委省籍成份数据,香港、福建、台、南洋籍人约总人口的1/5,中人口1/8,北人口1/6,南方人(广东广西、江西、湖、四川南等)和接近半的香港人口。


早期香港言情況較為複雜,但[[逃港]]潮,大量廣東人口(包括粵、客、三大民系)入香港,而州人認為[[]]是廣東最有代表性的方言,力勸香港政府以[[粵]][[]]作香港通用,而且冠以'''廣東話'''之名,使其他省籍人口更意接受香港通用。香港在教育、播、政府部只使用粵語廣,不少閩語人口及其代在香港官方的通用語後棄閩語,令50以下的[[閩語]]人口大多成粵[[]]人口,然不少仍懂得聽[[閩語]],但很多都不懂得說閩語,很多一句簡單[[閩語]]句子亦不出,大多像各省籍的香港人一以中英夾的[[港式粵]]父母或祖父母的閩語溝通,很多在中中文堂(香港的中文科即話為本的中文)學會正音以付考(特是中文會話科),只有少比例對語文有趣的年人口的懂流利閩語,很多50以上的中老年人仕亦改以和子女通,但50以上的籍港人很多都懂得閩語,不部份因年沒說閩語而有些生疏,對閩文化的人口以及年紀較大的人仕仍以閩語,他保持俗如信奉[[媽祖|天后]]等,在候或有閩語口音。
早期香港言情況较为复杂,但[[逃港]]潮,大量广东人口(包括粵、客、三大民系)入香港,而广州人认为[[广]]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方言,力勸香港政府以[[粵]][[广]]作香港通用,而且冠以'''广东话'''之名,使其他省籍人口更意接受广香港通用。香港在教育、广播、政府部只使用粵语广,不少闽语人口及其代在广香港官方的通用语后弃闽语,令50以下的闽语人口大多成粵[[广]]人口,然不少仍懂得聽闽语,但很多都不懂得说闽语,很多一句简单闽语句子亦不出,大多像各省籍的香港人一以中英夾的[[港式粵]]父母或祖父母的闽语沟通,很多在中中文堂(香港的中文科即广话为本的中文)学会正音以付考(特是中文会话科),只有少比例对语文有趣的年人口的懂流利闽语,很多50以上的中老年人仕亦改以广和子女通,但50以上的籍港人很多都懂得闽语,不部份因年沒说闽语而有些生疏,对闽文化的人口以及年纪较大的人仕仍以闽语,他保持俗如信奉[[媽祖|天后]]等,在广候或有闽语口音。


部份中老年原籍福建或潮州的閩語人口,與較不相熟的同鄉說話時以大多話溝通,但非常相熟的同以及近親溝不少50以上人士仍以閩語溝通。五十年代,香港市自中南方北方各民系各系的言,但都以粵閩語為主,六十年代末期,香港化運動後,各民系(包括[[民系]])都迅速以粵語廣交流以至日常生活的第一以至第二言。而以南人大多家如新加坡以及台等地亦推[[现代标准汉语|漢語]],漢語亦是多數華人的通用,很多民系的代的漢語閩語更好,而香港的以外各方言已經變得很式微,但在歷屆的人口普查中,福建的人口在華語中只比低,因祖籍南人口基是在府人以外中最大群,在六十年代以前,在香港市聽到。香港的福建籍人口在民以及二戰後曾接近人口的40%,但[[逃港]]潮人口中大部份廣東各地廣東省以外的人口比例一直下降,但各省籍的人士亦有把家到港,因福建籍人口在民合法移民大香港人口的40%,所以申請來港者亦大有40%福建籍(但在60年代香港人口即以廣東大多,因逃港人口已達總人口的30%,但逃港者居港未定,在1980年以前少有逃港者成功把親屬到港,家移民以民國時來港的廣東福建籍人口主),加上福建籍人口亦有從東[[新加坡]]等地居,人口下降得沒其他省籍人口快,今社各界上流、[[富豪]]以及非常重要的人物才可加的全,福建籍的亦佔1/4以上<ref>{{Cite web |url=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qb/030307/1_2.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02-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22737/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qb/030307/1_2.html# |archive-date=2016-03-05 |dead-url=yes }}</ref>,香港的福建籍人口由民國時代的接近40%一直下降至今的25%。由香港移居外(如美)的福建籍人口,特是五十以下的人士,他大多在外國溝通。其他省籍的人口比例亦一直下降。香港人口普查言分以及全比例大可代表了各族群在港的人,在廣東籍以外的主要福建籍,其次則為浙江籍、江籍以及山籍。
部份中老年原籍福建或潮州的闽语人口,与较不相熟的同乡说话时以大多广话沟通,但非常相熟的同以及近亲沟不少50以上人士仍以闽语沟通。五十年代,香港市自中南方北方各民系各系的言,但都以粵闽语为主,六十年代末期,香港化运动后,各民系(包括[[民系]])都迅速以粵语广交流以至日常生活的第一以至第二言。而以南人大多家如新加坡以及台等地亦推广[[现代标准汉语|汉语]],汉语亦是多数华人的通用,很多民系的代的汉语闽语更好,而香港的广以外各方言已经变得很式微,但在历届的人口普查中,福建的人口在华语中只比广低,因祖籍南人口基是在广府人以外中最大群,在六十年代以前,在香港市聽到。香港的福建籍人口在民以及二战后曾接近人口的40%,但[[逃港]]潮人口中大部份广东各地广东省以外的人口比例一直下降,但各省籍的人士亦有把家到港,因福建籍人口在民合法移民大香港人口的40%,所以申请来港者亦大有40%福建籍(但在60年代香港人口即以广东大多,因逃港人口已达总人口的30%,但逃港者居港未定,在1980年以前少有逃港者成功把亲属到港,家移民以民国时来港的广东福建籍人口主),加上福建籍人口亦有从东[[新加坡]]等地居,人口下降得沒其他省籍人口快,今社各界上流、[[富豪]]以及非常重要的人物才可加的全,福建籍的亦佔1/4以上<ref>{{Cite web |url=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qb/030307/1_2.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02-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22737/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qb/030307/1_2.html# |archive-date=2016-03-05 |dead-url=yes }}</ref>,香港的福建籍人口由民国时代的接近40%一直下降至今的25%。由香港移居外(如美)的福建籍人口,特是五十以下的人士,他大多广在外国沟通。其他省籍的人口比例亦一直下降。香港人口普查言分以及全比例大可代表了各族群在港的人,在广东籍以外的主要福建籍,其次则为浙江籍、江籍以及山籍。


=== 中其他地 ===
=== 中其他地 ===
明末清初有部分泉州人流入[[浙江]]温州府南部的[[泰顺县|泰]]、[[苍南县|南]]、[[洞头区|洞]]、[[玉环市|玉]]、[[平阳县 (湖南)|平]]西部等地。在太平天國戰爭,[[浙南閩語]]人口又流入浙东[[舟山群]][[普陀区 (舟山市)|普陀]]、[[嵊泗]]部分地,以及浙西[[湖州]]西北部山区。
明末清初有部分泉州人流入[[浙江]]温州府南部的[[泰顺县|泰]]、[[苍南县|南]]、[[洞头区|洞]]、[[玉环市|玉]]、[[平阳县 (湖南)|平]]西部等地。在太平天国战争,[[浙南闽语]]人口又流入浙东[[舟山群]][[普陀区 (舟山市)|普陀]]、[[嵊泗]]部分地,以及浙西[[湖州]]西北部山区。


[[江苏]]、[[安徽]]、[[江西]]、[[广西]]也有閩語使用者。[[太平天]]戰爭,[[浙南閩語|浙南闽语]]人口除流向本省其他地之外,一部份也播至苏南[[宜兴]]、[[溧]]山区以及皖南[[宣州]]、[[徽州]]山。但这些人对外都使用地方言,只有内部才使用闽语。此外,江西的[[玉山]]、[[铅山县|鉛山]]、[[上饶市|上饒]]、[[广丰区|廣豐]]等地,西的[[桂平]]、[[北流]]等地亦有閩語人口分
[[江苏]]、[[安徽]]、[[江西]]、[[广西]]也有闽语使用者。[[太平天]]战争,[[浙南闽语]]人口除流向本省其他地之外,一部份也播至苏南[[宜兴]]、[[溧]]山区以及皖南[[宣州]]、[[徽州]]山。但这些人对外都使用地方言,只有内部才使用闽语。此外,江西的[[玉山]]、[[铅山县|鉛山]]、[[上饶市|上饒]]、[[广丰区|广丰]]等地,广西的[[桂平]]、[[北流]]等地亦有闽语人口分


=== 其他海外人社群 ===
=== 其他海外人社群 ===
* [[泰国]]:[[泰国华人]]人口接近2600万人,潮州人逾56%,海南人11%,南(泉漳)人7%。通行潮州音闽南语。唯普吉岛及泰南部分地区通行漳州音闽南语。
* [[泰国]]:[[泰国华人]]人口接近2600万人,潮州人逾56%,海南人11%,南(泉漳)人7%。通行潮州音闽南语。唯普吉岛及泰南部分地区通行漳州音闽南语。
* [[马来西亚]]:[[馬來西亞華人|馬來西亞华人]]人口接近700万人,南系族群有200万人,南(泉漳)人在各方言群中排列第1位,潮州与海南人之人口,排列第4及5位。北马如[[吉打]]、[[檳城]]盛行[[闽南语]]漳州及潮州,中、南马如[[柔佛]]通行[[闽南语|閩南語]][[泉州话|泉州話]]。[[閩東語]][[福州]]方言人口相稀少,主要分佈於[[馬來亞]]、[[砂朥越]]和[[沙巴]]的部分城市。
* [[马来西亚]]:[[马来西华人]]人口接近700万人,南系族群有200万人,南(泉漳)人在各方言群中排列第1位,潮州与海南人之人口,排列第4及5位。北马如[[吉打]]、[[檳城]]盛行[[闽南语]]漳州及潮州,中、南马如[[柔佛]]通行[[闽南语]][[泉州话]]。[[闽东语]][[福州]]方言人口相稀少,主要分布于[[马来亚]]、[[砂朥越]]和[[沙巴]]的部分城市。
* [[汶]]:华人人口4万5800人,大部分为南(泉漳)系族群。首都斯里巴加湾通行闽南语。
* [[汶]]:华人人口4万5800人,大部分为南(泉漳)系族群。首都斯里巴加湾通行闽南语。
* [[新加坡]]:华人人口300万人,泉漳南系族群约200万,潮州人有47万,海南人有15万,操闽南语系者,占了华人总人口的78%。盛行泉州及潮州音闽南语。
* [[新加坡]]:华人人口300万人,泉漳南系族群约200万,潮州人有47万,海南人有15万,操闽南语系者,占了华人总人口的78%。盛行泉州及潮州音闽南语。
* [[缅甸]]:华人大约90万人,泉漳南系移民占约30%,通行厦门音闽南语。
* [[缅甸]]:华人大约90万人,泉漳南系移民占约30%,通行厦门音闽南语。
* [[印尼]]:华人人口600万人,泉漳南民系逾半,海南人与潮州人略少。通行漳州音闽南语,语音接近[[马来西亚]]的[[北福建|北马闽南话]]。
* [[印尼]]:华人人口600万人,泉漳南民系逾半,海南人与潮州人略少。通行漳州音闽南语,语音接近[[马来西亚]]的[[北福建|北马闽南话]]。
* [[老挝]]:华人大约5000余人,接近90%为潮州人。通行潮州音闽南语。
* [[老挝]]:华人大约5000余人,接近90%为潮州人。通行潮州音闽南语。
* [[菲律宾]]:华人人口约有100万人,90%为南(泉漳)系,大部分祖籍[[泉州]][[晋江]]。通行泉州音闽南语。
* [[菲律宾]]:华人人口约有100万人,90%为南(泉漳)系,大部分祖籍[[泉州]][[晋江]]。通行泉州音闽南语。
* [[越南]]:华人人口近100万人,潮州人占34%,南(泉漳)系6%,海南人2%,共计42%。通行潮州音闽南语。
* [[越南]]:华人人口近100万人,潮州人占34%,南(泉漳)系6%,海南人2%,共计42%。通行潮州音闽南语。
* [[日本]]:日本人族群主通行[[閩東語]][[福州]],但也存在少的[[]]使用者。
* [[日本]]:日本人族群主通行[[闽东语]][[福州]],但也存在少的[[]]使用者。
* 美国:美國東部地100萬華人通行[[閩東語]][[福州]],同也存在少的其他閩語社群。
* 美国:美国东部地100万华人通行[[闽东语]][[福州]],同也存在少的其他闽语社群。


== 差 ==
== 差 ==
中、北地,向有十里不同音的法,有的甚至相隔一山便對談。通常越往沿海地隨著交通的便利和受[[官]]影,口的互通程度就越高。
中、北地,向有十里不同音的法,有的甚至相隔一山便对谈。通常越往沿海地随着交通的便利和受[[官]]影,口的互通程度就越高。


南地的[[泉州]]、[[廈]]、[[漳州]]、[[臺灣]]所使用的[[泉漳]],和[[]]的[[福建|台片]]可以彼此通,[[潮汕地]]的[[潮州]](為閩分支)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性]]。因[[南民系]]的人口基數於[[福建人|福建各民系]]中最龐大,且分佈廣泛,使之成具影力的一支閩語分支。在,'''福建'''即指
南地的[[泉州]]、[[廈]]、[[漳州]]、[[台湾]]所使用的[[泉漳]],和[[]]的[[福建|台片]]可以彼此通,[[潮汕地]]的[[潮州]](为闽分支)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性]]。因[[南民系]]的人口基数于[[福建人|福建各民系]]中最龐大,且分布广泛,使之成具影力的一支闽语分支。在,'''福建'''即指


[[福州]]在中[[福州]]([[福州十邑]])地區與海外的([[日本]]、[[北美]]、[[澳大利]]等)[[福州人]]社可以通,鄰近的[[福安]]也有一定的相近程度,但包括、莆仙等在的其他閩語方言则完全法互相通。
[[福州]]在中[[福州]]([[福州十邑]])地区与海外的([[日本]]、[[北美]]、[[澳大利]]等)[[福州人]]社可以通,鄰近的[[福安]]也有一定的相近程度,但包括、莆仙等在的其他闽语方言则完全法互相通。


== 研究史 ==
== 研究史 ==
第399行: 第399行:
已知最早福州话韵书是[[明]][[嘉靖]]年间的《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清朝]][[康熙]]年间,又出现了福州话韵书《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闽南语韵书《[[渡江书十五音]]》和《[[拍掌知音]]》。其中《渡江书十五音》是参照两部福州话韵书编成的。[[乾隆]]年间,《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与《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这两部福州话韵书合订为《[[戚林八音]]》并出版刊行,该书系统地记载了18世纪福州话的音系,对其他闽语的韵书影响甚大。后来的《[[安腔八音]]》、《[[建州八音]]》等闽北、闽东地区韵书便是受到《戚林八音》很大的影响。民国初年,[[广东]]饶邑隆都人(今[[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人)张世珍参照《渡江书十五音》,编写了[[潮州话]]韵书《[[潮声十五音]]》。
已知最早福州话韵书是[[明]][[嘉靖]]年间的《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清朝]][[康熙]]年间,又出现了福州话韵书《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闽南语韵书《[[渡江书十五音]]》和《[[拍掌知音]]》。其中《渡江书十五音》是参照两部福州话韵书编成的。[[乾隆]]年间,《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与《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这两部福州话韵书合订为《[[戚林八音]]》并出版刊行,该书系统地记载了18世纪福州话的音系,对其他闽语的韵书影响甚大。后来的《[[安腔八音]]》、《[[建州八音]]》等闽北、闽东地区韵书便是受到《戚林八音》很大的影响。民国初年,[[广东]]饶邑隆都人(今[[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人)张世珍参照《渡江书十五音》,编写了[[潮州话]]韵书《[[潮声十五音]]》。


厦门、福州、汕头、海南、台湾等地开埠后,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为了便于传教,他们创造了[[白话字|闽南语白话字]]、[[平话字|福州土腔罗马字]](福州话平话字)、[[兴化平话字]]、[[建宁府土腔罗马字]]等文字,以便记载闽语。他们也开始首次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来描写和解释闽语。日本学者[[小川尚義|小川尚义]]在20世纪初调查了[[臺灣話|台灣閩南语]](台湾话),并为台灣話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厦门、福州、汕头、海南、台湾等地开埠后,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为了便于传教,他们创造了[[白话字|闽南语白话字]]、[[平话字|福州土腔罗马字]](福州话平话字)、[[兴化平话字]]、[[建宁府土腔罗马字]]等文字,以便记载闽语。他们也开始首次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来描写和解释闽语。日本学者[[小川尚义]]在20世纪初调查了[[台湾话|台湾闽南语]](台湾话),并为台湾话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0年代,中国学者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描写、解释闽语的著作日益增多。陶燠民的福州著作《闽音研究》(1930年)、常培的廈門話著作《廈音系》、周辨民的廈門話著作《廈門話結構聲調》(1931年),都是早期的著作。些著作多注重音研究方面,且未涉及各閩語的相互比。之的《四个闽南方言》等著作,也多著重研究單點方言音分析。
1930年代,中国学者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描写、解释闽语的著作日益增多。陶燠民的福州著作《闽音研究》(1930年)、常培的廈门话著作《廈音系》、周辨民的廈门话著作《廈门话结构声调》(1931年),都是早期的著作。些著作多注重音研究方面,且未涉及各闽语的相互比。之的《四个闽南方言》等著作,也多著重研究单点方言音分析。


1950年代以臺灣學者首先調查研究,出版《福佬話詞彙》(李獻璋,1956年)、《福建法序》(李獻璋,1950年)、《臺灣語常用彙》(王育德,1958年)、《臺灣語典》(橫,1957年)、《臺灣閩語辭典》(成章,1970年)等籍。不久中陸學者也展開類似研究,表《福建省漢語方言概況》、《福建漢語》等著作。期是两岸方言调查的一个高峰期,閩語的比較語有了很大展。
1950年代以台湾学者首先查研究,出版《福佬话词彙》(李獻璋,1956年)、《福建法序》(李獻璋,1950年)、《台湾语常用彙》(王育德,1958年)、《台湾语典》(橫,1957年)、《台湾闽语辞典》(成章,1970年)等籍。不久中陆学者也展开类似研究,表《福建省汉语方言概況》、《福建汉语》等著作。期是两岸方言调查的一个高峰期,闽语的比较语有了很大展。


1970年代以對閩語研究的度和深度都有了展,[[蠻]]、[[海南]]所通行的較為邊遠的地域,乃至海外各國華人所操的閩語方言,原先都處於研究空白狀,此也逐漸開始有了基礎調查材料。隨著方言調的密得以其展更深入地研究。此們對閩語產生了比認識成了不少共。目前,閩語的研究模和研究水平在漢語族各言中居較領先的地位。
1970年代以对闽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展,[[蠻]]、[[海南]]所通行的较为边远的地域,乃至海外各国华人所操的闽语方言,原先都处于研究空白狀,此也逐渐开始有了基础调查材料。随着方言的密得以其展更深入地研究。此们对闽语产生了比认识成了不少共。目前,闽语的研究模和研究水平在汉语族各言中居较领先的地位。


== 注 ==
== 注 ==
{{ReflistH}}
{{ReflistH}}
{{NoteFoot}}
{{NoteFoot}}
{{ReflistF}}
{{ReflistF}}
== 考文献 ==
== 考文献 ==
{{reflist}}
{{reflist}}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zh-tw}}[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022110026/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r 字古今音](可查各閩語單音,代>閩語
* {{zh-tw}}[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022110026/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r 字古今音](可查各闽语单音,代>闽语
{{-}}
{{-}}


{{闽语}}
{{闽语}}
{{汉语}}
{{汉语}}
{{中國語言}}
{{中国语言}}
{{汉语音韻學}}
{{汉语音韵学}}


[[Category:閩語|閩語]]
[[Category:闽语|闽语]]
[[Category:福建言]]
[[Category:福建言]]
[[Category:浙江言]]
[[Category:浙江言]]
[[Category:臺灣語言]]
[[Category:台湾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