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陪都时期: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員 → 员 (5), 內 → 内 (2), 國 → 国 (19), 開 → 开, 學 → 学, 慶 → 庆 (8), 會 → 会 (3), 與 → 与, 軍 → 军 (3), 間 → 间 (5), 漢 → 汉 (3), 華 → 华 (11), 無 → 无, 關 → 关, 領 → 领, 來 → 来 (2), 動 → 动, 發 → 发 (2), 傳 → 传, 體 → 体, 區 → 区 (2), 為 → 为 (4), 於 → 于 (2), 議 → 议, 綱 → 纲, 壞 → 坏, 選 → 选, 後 → 后 (4), 臨 → 临, 爭 → 争 (5), 總 → 总 (4), 統 → 统 (3), 築 → 筑, 護 → 护, 戰 → 战 (6), 臺 → 台 (2), 佈 → 布, 紅 → 红, 衛 → 卫, 設 → 设 (3), 計 → 计, 辦 → 办 (4), 遷 → 迁 (7), 環 → 环, 駐 → 驻, 復 → 复 (3), 陳 → 陈)
(机器人:替换用语;整理源码)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File:China from the Eyes of the Flying Tigers 1944-1945 50.jpg||缩略图|250px|位于国府路(今人民路)232号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已于1970年代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坏,后經[[周恩来]]保护,僅保留后部主体建筑)]]
[[File:China from the Eyes of the Flying Tigers 1944-1945 50.jpg|right|thumb|250px|位于国府路(今人民路)232号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已于1970年代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坏,后經[[周恩来]]保护,僅保留后部主体建筑)]]
[[File:The large building of National Government in Chongqing.jpg|缩略图|251x251像素|[[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两江影视城]]内仿建的重庆国民政府大楼]]
[[File:The large building of National Government in Chongqing.jpg|thumb|251x251像素|[[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两江影视城]]内仿建的重庆国民政府大楼]]
[[File:Chongqing bomb.jpg|缩略图||250px|陪都重庆遭受日机轰炸]]
[[File:Chongqing bomb.jpg|thumb|right|250px|陪都重庆遭受日机轰炸]]


'''重庆陪都时期'''是指[[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7年11月至1946年5月间[[迁都]][[重庆市 (中华民国)|重庆]]的时期。此段時间内重庆的地位和头衔有:“'''中华民国战时首都'''”、“'''中华民国[[陪都]]'''{{NoteTag|在[[中国抗日战争|日战争]]期间具此地位,战后自然喪失<ref>[[中华民国内政部]]回函:「26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告移驻[[四川]][[重庆]],同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29年9月6日,国民政府曾明令定[[重庆]]为陪都;35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38年10月15日,政府迁至重庆办公,后来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办公,同年12月7日,总统頒布命令,政府迁设台北,所以目前台北市为中央政府所在地。有关首都的选定与頒布程序,憲法條文均未明文,皆以行政命令为之,'''定重庆为陪都是基于特殊的時代背景,然而隨著時空环境變迁,已无陪都的设置。'''」</ref>。}}”、“'''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驻地'''”等。
'''重庆陪都时期'''是指[[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7年11月至1946年5月间[[迁都]][[重庆市 (中华民国)|重庆]]的时期。此段時间内重庆的地位和头衔有:“'''中华民国战时首都'''”、“'''中华民国[[陪都]]'''{{NoteTag|在[[中国抗日战争|日战争]]期间具此地位,战后自然喪失<ref>[[中华民国内政部]]回函:「26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告移驻[[四川]][[重庆]],同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29年9月6日,国民政府曾明令定[[重庆]]为陪都;35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38年10月15日,政府迁至重庆办公,后来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办公,同年12月7日,总统頒布命令,政府迁设台北,所以目前台北市为中央政府所在地。有关首都的选定与頒布程序,憲法條文均未明文,皆以行政命令为之,'''定重庆为陪都是基于特殊的時代背景,然而隨著時空环境變迁,已无陪都的设置。'''」</ref>。}}”、“'''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驻地'''”等。


1937年,[[国民革命军]]在对日作战中接连失利,大片国土失守,同时首都[[南京]]告急。由于当时与[[日本]]相比中国军事实力差距懸殊,因而自战端开启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虽竭尽全力,三军效命,但还是大都失利,致使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会战。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进行战略撤退,同时将南京首都政府机构进行迁离。先撤至湖北汉口(今[[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0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決议迁都重庆。<ref name="年表">{{cite book|author=陈-{布}-雷等編著|title=《蔣介石先生年表》|location=台北|publisher=传記文学出版社|date=1978-06-01}}</ref>{{rp|36}}12月,军事委员会迁武汉办公。<ref name="年表"/>{{rp|36}}
1937年,[[国民革命军]]在对日作战中接连失利,大片国土失守,同时首都[[南京]]告急。由于当时与[[日本]]相比中国军事实力差距懸殊,因而自战端开启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虽竭尽全力,三军效命,但还是大都失利,致使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会战。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进行战略撤退,同时将南京首都政府机构进行迁离。先撤至湖北汉口(今[[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0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決议迁都重庆。<ref name="年表">{{cite book|author=陈-{布}-雷等編著|title=《蔣介石先生年表》|location=台北|publisher=传記文学出版社|date=1978-06-01}}</ref>{{rp|36}}12月,军事委员会迁武汉办公。<ref name="年表"/>{{rp|36}}
第26行: 第26行:
*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中]][[美国|美]][[英国|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曾家岩蒋介石官邸召开,三国军队结为同盟。
*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中]][[美国|美]][[英国|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曾家岩蒋介石官邸召开,三国军队结为同盟。
* 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倡议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在重庆成立。
* 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倡议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在重庆成立。
* 1942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被[[同盟国|反法西斯同盟国]]任命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 1942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被[[同盟国|反法西斯同盟国]]任命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 1944年4月,日军进攻至[[贵州]][[独山]],距重庆仅400公里,重庆危急。蒋中正任命总参谋长[[何应钦]]与[[陈诚]]亲自率军前往贵州将日军击退。
* 1944年4月,日军进攻至[[贵州]][[独山]],距重庆仅400公里,重庆危急。蒋介石任命总参谋长[[何应钦]]与[[陈诚]]亲自率军前往贵州将日军击退。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ref>[http://janus86.blog.hexun.com/874680_d.html 侵华日军投降时间表]</ref>。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ref>[http://janus86.blog.hexun.com/874680_d.html 侵华日军投降时间表]</ref>。
*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还都令》,政府各机关陆续回迁至[[南京市 (中华民国)|南京市]]。
*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还都令》,政府各机关陆续回迁至[[南京市 (中华民国)|南京市]]。
第35行: 第35行:
== 政治与军事 ==
== 政治与军事 ==
=== 行政 ===
=== 行政 ===
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会议中所通过的文件形成了日后在重庆施行的行政制度。会议通过的《改进党务并调整党政关系案》确定[[蒋中正]]为[[中国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明文规定总裁行使党的最高权利,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党政组织的有效控制,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和《组织国民参政会案》,决定在原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的基础上设立[[国民参政会]];制定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基本政策,确定了蒋中正在战时的权利统一,蒋介石发表了他著名的抗日宣言:
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会议中所通过的文件形成了日后在重庆施行的行政制度。会议通过的《改进党务并调整党政关系案》确定[[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明文规定总裁行使党的最高权利,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党政组织的有效控制,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和《组织国民参政会案》,决定在原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的基础上设立[[国民参政会]];制定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基本政策,确定了蒋介石在战时的权利统一,蒋介石发表了他著名的抗日宣言:
{{quote|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当献其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命。}}
{{quote|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当献其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命。}}


第41行: 第41行:


'''国民参政会'''由[[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无党籍人士的代表组成,是中国战时的最高民意及咨询机关;参政员由遴选和推选产生,最后由国防最高会议报送[[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审查决定聘请;参政会通过的决议须经过国防最高会议批准方能生效执行。
'''国民参政会'''由[[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无党籍人士的代表组成,是中国战时的最高民意及咨询机关;参政员由遴选和推选产生,最后由国防最高会议报送[[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审查决定聘请;参政会通过的决议须经过国防最高会议批准方能生效执行。

=== 军事 ===


== 陪都教育界 ==
== 陪都教育界 ==
第54行: 第52行:
}}
}}


193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在重庆召开,[[蒋中正]]进一步确定了“平时要当战时看,战时要当平时看”“教育是一切事业的基本”的教育方针。
193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在重庆召开,[[蒋介石]]进一步确定了“平时要当战时看,战时要当平时看”“教育是一切事业的基本”的教育方针。


国民政府长期对日占区内迁师生实行“'''救济贷金'''”制度。1938年国民政府颁立《公立专科以上学生贷金暂行办法》,对全国公立专科以上学生发予贷金,每人每月8-10元。仅1938年一年,受政府资助的学生和教师共有5万多人。贷金制度是确保内迁学生能够继续求学的必要保障,如[[李政道]]、[[杨振宁]]等世界知名科学家能顺利地完成[[西南联大]]的学业,皆得益于贷金制度。
国民政府长期对日占区内迁师生实行“'''救济贷金'''”制度。1938年国民政府颁立《公立专科以上学生贷金暂行办法》,对全国公立专科以上学生发予贷金,每人每月8-10元。仅1938年一年,受政府资助的学生和教师共有5万多人。贷金制度是确保内迁学生能够继续求学的必要保障,如[[李政道]]、[[杨振宁]]等世界知名科学家能顺利地完成[[西南联大]]的学业,皆得益于贷金制度。
第109行: 第107行:
另外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山东省立药学专科学校、私立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私立之江文理学院、私立上海法学院、国立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中央政治学校蒙藏班、私立支那内学院(佛学院)、私立中华大学、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私立医药技士专门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门学校、私立华侨工商学院等,也先后迁到今重庆直辖市所辖之[[沙坪坝区]]、[[南岸区|南岸]]、[[江津区|江津]]、[[璧山]]、[[万县]]、[[北碚]]<ref>李定开. 抗战时期的重庆教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8 P107-109 ISBN 978-7-5366-3208-0</ref>。
另外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山东省立药学专科学校、私立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私立之江文理学院、私立上海法学院、国立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中央政治学校蒙藏班、私立支那内学院(佛学院)、私立中华大学、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私立医药技士专门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门学校、私立华侨工商学院等,也先后迁到今重庆直辖市所辖之[[沙坪坝区]]、[[南岸区|南岸]]、[[江津区|江津]]、[[璧山]]、[[万县]]、[[北碚]]<ref>李定开. 抗战时期的重庆教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8 P107-109 ISBN 978-7-5366-3208-0</ref>。


=== 本地教育的发展 ===
== 重庆文化界 ==
== 重庆文化界 ==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化,大批文化机构、团体、人士内迁重庆,重庆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以抗日为主的文化得到极大的繁荣和发展。[[沙磁文化]]就是这一时期重庆文化界繁荣的集中体现。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化,大批文化机构、团体、人士内迁重庆,重庆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以抗日为主的文化得到极大的繁荣和发展。[[沙磁文化]]就是这一时期重庆文化界繁荣的集中体现。
第127行: 第124行:
这些影片有《[[保家乡]]》(1939,[[何非光]]导),《[[好丈夫]]》(1939,[[史东山]]导),《[[东亚之光]]》(1940,何非光导)《[[火的洗礼]]》(1940,[[孙瑜 (导演)|孙瑜]]导),《[[胜利进行曲]]》(1940,史东山导)《[[青年中国]]》(1940,苏怡导)《[[塞上风云]]》(1940,[[应云卫]]导)和《日本间谍》(1943,[[袁丛美]]导),《[[气壮山河]]》(1944,何非光导)《[[血溅樱花]]》(1944,何非光导)《还我故乡》(1945,史东山导)《[[警魂歌]]》(1945,[[汤晓丹]]导)《孤城喋血》(1939,许苏灵导)《[[中华儿女]]》(1939,[[沈西苓]]导)和《[[长空万里]]》(1940,[[孙瑜 ()|孙瑜]]导)
这些影片有《[[保家乡]]》(1939,[[何非光]]导),《[[好丈夫]]》(1939,[[史东山]]导),《[[东亚之光]]》(1940,何非光导)《[[火的洗礼]]》(1940,[[孙瑜 (导演)|孙瑜]]导),《[[胜利进行曲]]》(1940,史东山导)《[[青年中国]]》(1940,苏怡导)《[[塞上风云]]》(1940,[[应云卫]]导)和《日本间谍》(1943,[[袁丛美]]导),《[[气壮山河]]》(1944,何非光导)《[[血溅樱花]]》(1944,何非光导)《还我故乡》(1945,史东山导)《[[警魂歌]]》(1945,[[汤晓丹]]导)《孤城喋血》(1939,许苏灵导)《[[中华儿女]]》(1939,[[沈西苓]]导)和《[[长空万里]]》(1940,[[孙瑜 ()|孙瑜]]导)


=== 文学 ===
=== 美术 ===
== 陪都工商界 ==
== 民众救亡运动 ==
== 注释 ==
== 注释 ==
{{NoteFoot}}
{{NoteFoot}}
第143行: 第136行: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221102141/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5/kz60/lsda_dhz.htm 重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5/kz60/lsda_dhz.htm 重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参见 ==
== 参见 ==
第158行: 第151行:
{{中国都城}}
{{中国都城}}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中华民国時期行政区劃}}
{{民国時期行政区劃}}
{{重庆市}}
{{重庆市}}


第165行: 第158行:
[[Category:重庆民国时期]]
[[Category:重庆民国时期]]
[[Category:抗日战争]]
[[Category:抗日战争]]
[[Category:中华民国時期中央政府]]
[[Category:民国時期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