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3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36行: 第36行:


“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大禹]]有两个护卫驭手——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ref>{{cite book |author1=陈树三 |author2=郭宴春 |title=中国姓氏起源探讨: 从无姓氏到有姓氏 |date=2007 |publisher=上海三联書店 |page=170}}</ref>。
“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大禹]]有两个护卫驭手——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ref>{{cite book |author1=陈树三 |author2=郭宴春 |title=中国姓氏起源探讨: 从无姓氏到有姓氏 |date=2007 |publisher=上海三联書店 |page=170}}</ref>。
嫫母的故事千古流傳,史上著名的醜女,所謂醜女無敵,她的子孫卻英明神武。
嫫母的故事千古流傳,史上著名的醜女,所謂醜女無敵,她的子孫卻英明神武。
黃帝與四妃嫫母生有二子:蒼林、禺陽。
黃帝與四妃嫫母生有二子:蒼林、禺陽。
禺陽也稱禺虢,黃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䝞屬於黃帝的子部族之一,為任姓
禺陽也稱禺虢,黃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䝞屬於黃帝的子部族之一,為任姓
第43行: 第43行:
後裔郭君郭哀,為夏禹之禦。
後裔郭君郭哀,為夏禹之禦。
公元前1920年左右青海省地有過大地震引發的山崩,之後堰塞湖阻斷黃河,幾個月後積水滿溢時潰堤,導致大洪水,為禍下游2,000公里,洪水高出現代河水位達38公尺。
公元前1920年左右青海省地有過大地震引發的山崩,之後堰塞湖阻斷黃河,幾個月後積水滿溢時潰堤,導致大洪水,為禍下游2,000公里,洪水高出現代河水位達38公尺。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
「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氏。
「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氏。
第52行: 第52行:
商朝時,郭國降為子爵,商王大臣郭崇是其傑出的代表。
商朝時,郭國降為子爵,商王大臣郭崇是其傑出的代表。
歷經夏商周三朝,春秋時公元前670年滅於齊,子孫遂以國為氏。任姓郭氏至少有4000年史。
歷經夏商周三朝,春秋時公元前670年滅於齊,子孫遂以國為氏。任姓郭氏至少有4000年史。
進入周代(直至春秋時期),最後一代郭公為齊國所滅,郭公赤曾避亂曹國(《春秋》有載)。
進入周代(直至春秋時期),最後一代郭公為齊國所滅,郭公赤曾避亂曹國(《春秋》有載)。
第68行: 第68行:
鞠陶是不窋的兒子,公劉是鞠的兒子。據《史記》記載,公劉是周人第一個稱「公」的首領,為周朝王室始祖。
鞠陶是不窋的兒子,公劉是鞠的兒子。據《史記》記載,公劉是周人第一個稱「公」的首領,為周朝王室始祖。


[[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国]](在雍地),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国]](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这两个国家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周平王]]时,[[郑武公]]灭郐和东虢,周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併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為了防範虢、虞兩國遺民反抗,晉國將他們遷往山西省汾陽市陽城鄉一帶,強迫其築城居住。[89]這一支徙的虢族遺民,後來發展成為郭姓大族。
[[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国]](在雍地),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国]](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这两个国家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周平王]]时,[[郑武公]]灭郐和东虢,周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併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為了防範虢、虞兩國遺民反抗,晉國將他們遷往山西省汾陽市陽城鄉一帶,強迫其築城居住。[89]這一支徙的虢族遺民,後來發展成為郭姓大族。
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国]]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国]]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第81行: 第81行: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reflist}}
{{reflist}}

== 外部連結 ==
== 外部連結 ==
* [http://www.worldkuos.org.tw/p.asp?lan=C&id=15 世界郭氏宗親總會]
* [http://www.worldkuos.org.tw/p.asp?lan=C&id=15 世界郭氏宗親总会]


{{台灣首一百個姓氏}}
{{台灣首一百個姓氏}}
{{中首一百個姓氏}}
{{中首一百個姓氏}}


[[Category:郭姓| ]]
[[Category:郭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