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 跳过, replaced: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學 → 学 (2), 會 → 会 (2), 長 → 长, 與 → 与 (4), 軍 → 军 (3), 間 → 间 (3), 隊 → 队, 語 → 语, 無 → 无, 關 → 关 (2), 調 → 调 (2), 應 → 应 (2), 嚴 → 严, 習 → 习, 見 → 见, 來 → 来 (7), 義 → 义 (3), 對 → 对, 動 → 动 (5), 發 → 发 (4), 門 → 门, 樣 → 样, 傳 → 传 (2), 詞 → 词 (2), 號 → 号 (3), 稱 → 称 (2), 為 → 为 (8), 種 → 种, 數 → 数, 該 → 该, 納 → 纳 (2), 堅 → 坚, 舉 → 举, 標 → 标 (2), 訓 → 训, 運 → 运, 達 → 达, 實 → 实, 選 → 选, 後 → 后, 頭 → 头, 論 → 论, 書 → 书 (4), 臨 → 临, 爭 → 争, 熱 → 热, 較 → 较, 製 → 制, 現 → 现 (2), 個 → 个 (3), 兩 → 两, 資 → 资, 當 → 当, 創 →…)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1行: 第1行:
{{distinguish|错别字}}
{{distinguish|错别字}}
{{汉字}}
{{汉字}}
'''通假字'''是中国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非等同[[六]]中的[[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錯字|白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官方审定标准用字时,有时也会不采纳本字,而把特定的通假字当作标准用字。
'''通假字'''是中国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非等同[[六]]中的[[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錯字|白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官方审定标准用字时,有时也会不采纳本字,而把特定的通假字当作标准用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第9行: 第9行:
*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 [[避讳]]。古人最忌讳直呼自己父母的名字中的字,或直写自己父母名字中的字,借用其他字替代。除皇帝本人外,所有的人都不能写当朝皇帝的名。代有因此使用通假字,如本义为“发生性关系”常被同音的字取代,就是求避諱。
* [[避讳]]。古人最忌讳直呼自己父母的名字中的字,或直写自己父母名字中的字,借用其他字替代。除皇帝本人外,所有的人都不能写当朝皇帝的名。代有因此使用通假字,如本義為「發生性關係」常被同音的字取代,就是求避諱。


*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巫医之外的古书几乎烧光,到[[汉]],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读音,未记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巫医之外的古书几乎烧光,到[[汉]],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读音,未记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通假”字了。
*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通假”字了。


* 民普遍用通假字,以訛訛,用慣了。代官方準用字采纳通假字作为标法,而不采纳本字。比如“指揮”本字应该是“指麾”。“麾”是用指麾军队调动的旗幟,动词发号令。《三》有“玄德麾回身复杀”,就是用了本字。而民间长的“指揮”“揮南下”的“揮”其只有擺的意思,沒有发号令的意思。
* 民普遍用通假字,以訛訛,用慣了。代官方準用字採納通假字作為標法,而不採納本字。比如“指揮”本字應該是“指麾”。“麾”是用指麾軍隊調動的旗幟,動詞發號令。《三》有“玄德麾回身復殺”,就是用了本字。而民間長的“指揮”“揮南下”的“揮”其只有擺的意思,沒有發號令的意思。


== 假借字的分 ==
== 假借字的分 ==
有人常把通假字[[六]]中的假借字相混。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已有字,但卻以临时替代。而六的假借字是本其字,因创制新字麻煩或免使字大量增加,而用同音或近音字表意思,例如字本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表示自己之意,是六中的假借。
有人常把通假字[[六]]中的假借字相混。來說,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已有字,但卻以臨時替代。而六的假借字是本其字,因創製新字麻煩或免使字大量增加,而用同音或近音字表意思,例如字本是鼻子,因同音關係,借表示自己之意,是六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詁解中,也有时会两个相混。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小心判
即使在古人的詁解中,也有時會兩個相混。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小心判


== 白文常通假字 ==
== 白文常通假字 ==
* 行李,“李”本字是同音字“理”,行前整理。
* 行李,“李”本字是同音字“理”,行前整理。


* 跳梁小丑,“樑”本字是同音字“踉”,跳踉,跳的意思。
* 跳梁小丑,“樑”本字是同音字“踉”,跳踉,跳的意思。


* 指揮,“揮”本字是近音字“麾”,以信发调动令。
* 指揮,“揮”本字是近音字“麾”,以信發調動令。


* 膩子粉,“膩”本字是近音字“泥”,意思是用膏狀物抹。民只知道“泥”的平声读法,源自[[中古音]]奴低[[反切|切]],不知自古以来还有源自中古音奴切的去声读法,所以假借“膩”。
* 膩子粉,“膩”本字是近音字“泥”,意思是用膏狀物抹。民只知道“泥”的平聲讀法,源自[[中古音]]奴低[[反切|切]],不知自古以來還有源自中古音奴切的去聲讀法,所以假借“膩”。


* 磊落,“落”本字是同音字“硌”,磊硌,本形容一堆石头坚硬雄子。
* 磊落,“落”本字是同音字“硌”,磊硌,本形容一堆石頭堅硬雄子。


* 耳鬢廝磨,“廝”本字是同音字“𥕶”,𥕶就是磨的意思。
* 耳鬢廝磨,“廝”本字是同音字“𥕶”,𥕶就是磨的意思。


* 挑釁,“釁”本字是同音字“舋”,裂痕、嫌隙、端。
* 挑釁,“釁”本字是同音字“舋”,裂痕、嫌隙、端。


* 寒,“”本字是同音字“凔”,凔就是寒的意思。
* 寒,“”本字是同音字“凔”,凔就是寒的意思。


* 家伙,“本字是近音字”,“家伙家活”,意思是家庭生活工具,后来引申为对人的謔。<ref name="自动生成1">{{zh-cn}}{{cite web |url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32824 |title=汉字辨正一:说”“伙”}}</ref>另外,“傢伙的第一-{家}--{傢}-。<ref name="自动生成1" />
* 家伙,「本字是近音字」,「家伙家活」,意思是家庭生活工具,後來引申為對人的謔。<ref name="自动生成1">{{zh-cn}}{{cite web |url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32824 |title=汉字辨正一:说」「夥」}}</ref>另外,「傢伙的第一-{家}--{傢}-。<ref name="自动生成1" />


== 古籍著名通假字 ==
== 古籍著名通假字 ==
* 《[[论语]]》“学时习之,不亦”,“说”的通假字(或[[古今字]])
* 《[[論語]]》「學時習之,不亦」,「說」的通假字(或[[古今字]])
* 《[[礼记|礼记·礼运]]》[[大同 (思想)|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公,选贤与能,信修睦”,当“与”“举”
* 《[[禮記|禮記·禮運]]》[[大同 (思想)|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公,選賢與能,信修睦」,當「與」「舉」


== 网路代的通假字 ==
== 网路代的通假字 ==
到了网络代,打字设备入給了很多拼音相似的字可以被引用和假借,在民的播下成新的热门单词。例如“再”字的-{zh-hk:拼音;zh-cn:拼音;zh-tw:注音}-是-{zh-hk:zai;zh-cn:zai;zh-tw:ㄗㄞˋ}-,而输入法中-{zh-cn:默认;zh-tw:預}--{zh-hk:zai;zh-cn:zai;zh-tw:ㄗㄞˋ}-的首选项是“在”字。因此在打字时如果不仔细,经常会有将“再”输入成“在”的情况发生。
到了网络代,打字設備入給了很多拼音相似的字可以被引用和假借,在民的播下成新的熱門單詞。例如“再”字的-{zh-hk:拼音;zh-cn:拼音;zh-tw:注音}-是-{zh-hk:zai;zh-cn:zai;zh-tw:ㄗㄞˋ}-,而输入法中-{zh-cn:默认;zh-tw:預}--{zh-hk:zai;zh-cn:zai;zh-tw:ㄗㄞˋ}-的首选项是“在”字。因此在打字时如果不仔细,经常会有将“再”输入成“在”的情况发生。


== 参见 ==
== 参见 ==
* [[讹变]]
* [[讹变]]
* [[错字]]
* [[错字]]
* [[异体字]]
* [[异体字]]
* [[古今字]]
* [[古今字]]


== 料 ==
== 料 ==
{{reflist}}
{{reflist}}